王阳明:此心光明
当前所在的位置:
王阳明:此心光明
发布时间:2017-11-29 16:14:00 信息来源:

   

丁兵康 

    

  有明一代,王阳明无疑是第一牛人。其品德功业煌煌乎映照青史,其心学思想更是焕焕乎光耀后世。夸父逐日,化为邓林;阳明悟道,追寻的是一颗光明的心。 

    

   

    

  王阳明说,心外无一物。 

  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皆为一体,和谐相生。 

  圣人之道,天理人心,吾性自足,何须外求。心即理。 

  心中有万物,心外无一物。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此花”即世界,汝心感应之,则其“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心灵是自由的、灵动的、开放的,不可受拘束、不能惹尘埃。心灵得安放,世界即和谐。 

  王阳明的心,高邈,宏阔,容得下天地万物,若日月之行出其中,若星汉灿烂出其里。 

   

    

  王阳明说,知行不分家。 

  良知导善行,知行本合一,“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般直观、真实。 

  知与行、认识和实践并无主次、先后之分,如列车运行的两条铁轨,如同一件事的开始和终结。 

  知的真切笃实即是行,行的明察精觉即是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欲知西红柿的味道,须要去吃它;欲知水的温度,须要去感觉。 

  修行需静坐,更需事上练,从人情事变上练心。仅有冥思苦想而无实践磨练的是枯禅。一念发动便是行,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抛开具体事物去修行必致处处落空。努力工作何尝不是一种修行。 

  艰难困苦玉成了王阳明。因言获罪的牢狱之灾,贬谪蛮荒的九死一生,平定宁王的功高遭忌,广西戡乱的赏罚颠倒,每一次都是“练心”,都使他更近于成圣。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王阳明当此践行者。 

    

   

    

  王阳明说,良知是吾师。 

  人心深处有灵明,第一直觉是良知。良知是与生俱来的道德与智慧。良知能分清善恶、明辨是非。 

  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是良知。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是良知。良知是人性的试金石、人生的指南针。 

  良知之下,人人平等;良知之下,上帝是自己;良知之下,千圣皆过影,惟自己的内心是瞻。 

  如何才能做自己的主人?让良知发言,保持独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强大自己的内心。 

  人人心中有良知,人人皆可为圣贤。 

  良知的声音有时会很微弱,但它就在那里。良知常须唤醒之。 

  良知的光芒有时会被遮蔽,但永不会泯灭。良知常须光明之。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致良知,时刻倾听内心的呼唤,不为世恶毁谤所侵蚀;致良知,破除心中贼,恶念一起即克除,不让外在声色货利充斥内心,不让非分之欲野蛮生长;致良知,知善知恶,为善去恶,不凭个人好恶评万物,不与天地万物相对立。 

  致良知,世间竟有语言如此美丽、直抵心灵! 

    

   

    

  阳明心学的渊源在儒家,也在佛道。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诚意正心方能致知格物。 

  孟子: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良者,本然之善也。  

  佛之诸相由心生,以禅心觉悟为本务。 

  道法自然,抱诚守真,以天人为一体。 

  程朱理学热议天理人欲,力主格物知致。阳明心学为之传承、创新。 

  龙场悟道,天泉证道;着述《大学问》,传授“四句教”;历练与感悟,布道与证辩。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万古长空,一朝风月。阳明心学由诞生而发展以臻完善,其贯穿始终者惟良知。 

    

   

    

  阳明心学蕴含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宝贵基因:对人心之善的发掘和张扬,对知与行、认识与实践一体意蕴的参悟与践行,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关系的探究和倡导…… 

  阳明心学是形而上的哲学思想,也是形而下的善恶行止。 

  阳明心学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其智慧光芒已然穿透历史,其思想价值已然跨越时空。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仰望王阳明,致敬光明心! 

【返回顶部】 【打印本稿】 【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柯桥区委员会办公室
绍兴市柯桥区电子政务办公室技术维护 浙ICP备05075892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