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四心”责任 做“四有”委员
当前所在的位置:
尽“四心”责任 做“四有”委员
发布时间:2017-08-25 09:24:00 信息来源:

孙振佳 

    

  政协委员是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是政协组织肌体的“细胞”。政协委员社会知名度大、关注度高,一言一行都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因此,俞正声主席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闭幕讲话中强调,要严格修身律己,做一个有定力、有情怀、有担当、有作为的政协委员。笔者认为,要做“四有”委员,需尽“维护核心、反映民心、围绕中心、凝聚人心”之责。只有强化“四心”意识,才能塑造“四有”形象。 

  维护核心,做有定力的政协委员。政治性是政协组织的第一属性,也是政协委员的第一属性。政协委员中,无论是中共党员,还是非中共党员,如果政治上不合格,其他方面即使再怎么有代表性、有影响性也是靠不住的。所以,广大委员必须毫无例外地把提高政治站位放在为人做事之首,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保持心正气淳、耳聪目明。要发扬人民政协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优良传统,教育和引导委员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毫不含糊地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确保人民政协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继续前进。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尤其是要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加强自律,慎独慎微。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品性品行品德修为,注重涵养学养修养,时时对齐做人的基准线。要抵御各种诱惑,追求高线,守住底线,远离红线。政协委员中的共产党员尤其在这些方面要起好示范引领作用。 

  反映民心,做有情怀的政协委员。人民政协植根于人民,是为人民代言的政治组织,人民性是政协的本质属性。政协委员来自各个界别,代表着各个界别的人民群众参政议政,人民的利益是政协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时刻秉持民生民本情怀,牢固树立“人民政协为人民”的理念,切实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发挥政协联系各界、委员联系群众的优势,请人民走进政协,让政协走进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真切感觉到政协离自己很近,替民代言,为民建言。要做好知民情的工作,始终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群众的疾苦。要做好集民意的工作,及时了解和反映群众的利益诉求,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力求反映的意见客观真实,提出的建议切实可行。要做好暖民心的工作,倾情维护民生福祉,组织和发动委员投身公益事业,致力扶贫济困,多做捐资助学、慈善救助、排忧解难的善事好事,让人民群众从委员身上不仅感受到政协的温暖,而且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围绕中心,做有担当的政协委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政协工作的基本原则。要紧贴国家和地方工作大局,关注大势大事,找准履职尽责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把协商、监督与支持、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在参与中支持,在支持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做到党政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特别是要在关键时刻顶得上去,帮得上忙,管得上用。如果说政协是舞台,那么委员就是主角。要坚持委员多数原则,搭建各种平台,提供有利条件,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协商监督活动,组织委员参与创新创业之类的主题实践,激发委员的热情和智慧,提升委员的能力和水平,展示委员的成就和风采。教育和引导委员既要处理好荣誉与责任的关系,认识到责任是荣誉的体现,荣誉是责任的动力,把委员权利和委员义务统一起来;也要处理好岗位工作与政协履职的关系,认识到在本职岗位上要在其岗建其功,在政协履职中要在其位谋其政,真正的尽心谋事、尽力干事、尽职成事,既出实招,也出实效,实现双丰收。 

  凝聚人心,做有作为的政协委员。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艰巨而又紧迫。人民政协作为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要进一步发挥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优势,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在尊重多样性中增强主导性,在承认差异性中增强一致性,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泛团结起来,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协助党委政府做好理顺情绪、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工作,多做合民心、顺民意、得民惠的工作,为改革和发展减少阻力、增加动力、形成合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从而使党的主张更好地凝聚成为各界人士的意愿和共识,进而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作为政协委员,必须还要学会增强容人、容事、容言的气度和雅量,坚持民主协商、平等议事、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原则,提高合作共事的能力。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高尚的人格感召人,用良好的人缘团结人,用清正的人品影响人,真正赢得社会各界的尊重和认可。 

(摘自《人民政协报》,作者系湖北省黄冈市政协副秘书长)
【返回顶部】 【打印本稿】 【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柯桥区委员会办公室
绍兴市柯桥区电子政务办公室技术维护 浙ICP备05075892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