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尽快解决影响绿色殡葬推广的三个问题
当前所在的位置:
建议尽快解决影响绿色殡葬推广的三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8-05-31 16:00:00 信息来源:

       

刘兵红 

   

  2009年起民政部实施《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各地虽然绿色殡葬的数量有所提高,但公众对绿色殡葬的认同度依然偏低。今年清明节前夕,绍兴市柯桥区殡葬事务管理所对30位前来望秦山陵园祭扫的市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人表示,在亲人愿意的前提下,会为去世的亲人选择“绿色生态葬”。基层反映,绿色殡葬难以深入推进,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宣传难以引发共鸣。近年来,全国各地运用报刊、杂志、电视、网站等媒体和城市道路广告牌、横幅等,宣传绿色生态葬。但是宣传方式过于传统和单一。在百度输入“绿色殡葬”,在“殡葬宣传月绿色殡葬宣传标语50条”“最新绿色殡葬宣传用语20条”等链接,看到的大多是从生态环境、精神文明建设角度,宣传破除封建迷信”“陋俗。这种缺乏环保与亲情相结合,缺乏传统习俗与现代理念的衔接的,脱离群众的宣传攻势,难以引发情感共鸣,甚至产生抵触反感的逆效应,容易造成“生态葬”与“薄葬”划上等号的错觉,难以表达对逝者的感情,在“不孝顺”的舆论压力下,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传统的“厚葬”。 

  二是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在节地生态安葬设施的建设上,更多的是强化安葬设施的节地、生态功能,更加注重节约土地、降低成本,但对如何方便亲人祭拜、更好转变观念等环节重视不够,尤其是在骨灰存放、撒海等安葬方式上,忽略了群众祭扫体验,缺乏标准化配套设施的规划和供给。群众殡仪活动场地和设施的缺失,使得祭扫的仪式感淡化。例如,近年来骨灰撒海(以下简称“海葬”)已为群众所熟知,但许多地区的海葬纪念设施仍是空白。以宁波市为例,该市自2013年实施《宁波市骨灰撒海实施办法(试行)》以来,公众对海葬的接纳度逐步提升,至2017年底,已有208位逝者的骨灰撒入普陀山莲花洋海域,但目前还没有可供市民祭奠的场地和设施。 

  三是绿色殡葬产品档次偏低。高标准的绿色殡葬产品是推广绿色殡葬的基本保障,也是将绿色殡葬与“简单”“廉价”区分开的重要手段,现存的低档次、简陋的殡葬产品已不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是制约绿色殡葬推广的重要因素。如安息堂是格位存放(绿色殡葬的一种方式)的重要场所之一,但大部分安息堂建造于上世纪推行火化的年代,缺乏日常维护管理,设施陈旧。2017年丹阳市民政局在全市殡葬调研中指出:全市168个村级骨灰堂中半数以上因建造时间长、平时缺乏维修而破烂不堪,有的漏雨,有的甚至连窗户和门都没有。 

  为此,建议民政部加强对各地民政部门工作的指导,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指导各地注重宣传大众化。改变传统的宣传方式,结合当地群众习俗,以群众普遍可以接受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制定生态安葬、文明祭祀方面的宣传方式方法,以便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宣传效果。同时,通过宣传,向群众普及绿色殡葬的相关科学知识。 

  二是指导各地注重设施标准化。制定绿色殡葬设施建设的相关标准,完善海葬、树葬、花葬等绿色生态葬的配套设施,方便群众祭扫,提升群众的祭扫体验,增加祭扫仪式感。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祭扫等,拓展祭扫方式,增加缅怀先人的情感表达途径。 

  三是指导各地强化政策引导的有效性。完善绿色殡葬奖励措施,在对个人践行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的给予奖补的同时,加大对绿色殡葬设施建设的投入补助,对绿色殡葬设施规划建设推进快的给予奖补,提高地方建设绿色殡葬设施的积极性。    

【返回顶部】 【打印本稿】 【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柯桥区委员会办公室
绍兴市柯桥区电子政务办公室技术维护 浙ICP备05075892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