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文史和教文卫体委员会
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是2018年区政府重点工作,为助推我区医疗共同体建设试点工作,区政协文史和教文卫体委于3月份组成调研组,在区政协副主席吴汉华的带领下赴金华市东阳市和湖州市德清县等地考察学习,并与区卫计局、区人力社保局和医共体牵头医院的负责人多次座谈,了解相关情况,深入研究分析,并形成调研报告,提出意见建议,现供区委、区政府决策参考。
一、前期试点工作情况
自2017年下半年我区被列入全省11个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市、区)以来,区委、区政府和区有关部门、区卫计系统形成合力,迅速启动,各项工作有序展开。
(一)进行了动员部署。区委书记沈志江高度重视我区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作出重要批示。1月2日,区政府召开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动员会,相关部门和各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赵如浪区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二)建立了组织体系。区政府成立由区长任主任,分管副区长任副主任的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实施对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医共体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区卫计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医共体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动员会后,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成立了五个指导小组,研究制定医共体运行具体考核办法。同时,成立了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绍兴第二医院医共体和绍兴市柯桥区中医医院医共体,其中绍兴市中心医院与7个基层单位组成医共体,绍兴第二医院与6个基层单位组成医共体,绍兴市柯桥区中医医院与3个基层单位组成医共体。此外,还设立了医共体理事会,由牵头医院院长为理事长,牵头医院相关分管领导和成员单位院长(主任)为副理事长,牵头医院相关科室长和成员单位分管领导为理事。目前,3个医共体牵头单位及16个成员单位已挂牌成立,3家医共体分别召开了理事会,通过了医共体章程,并成立了四大管理中心,明确了组成人员。
(三)制定了实施方案。2017年底,我区已出台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主要包括《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医共体编制及人事管理办法》《医共体财务运行管理办法》《医共体理事会章程》《医保总额付费制度实施细则》等,同时出台《加强柯桥区医疗共同体建设工作的考核意见》。明确了试点工作目标:在全省率先实现区域内就诊率90%以上、基层就诊率65%以上,区域内镇(街道)医疗机构至少有5家达到二级综合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建立更加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体系,解决医疗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共体通过区级牵头医院与镇街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财、物、事”的统一管理,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发展的共同体,基本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促使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明显提升,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由于试点工作刚刚推开,许多工作还在不断探索和完善。目前,试点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人才下沉资金问题。在医共体建设中,医务人才真正下沉(上级医院的专家下派到区级医共体牵头单位,医共体牵头单位的医技人员下沉至基层医疗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区在人才下沉资金保障上尚有差距,相关激励和保障措施相对不足,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还需进一步调动。
(二)信息化体系建设问题。我区医疗卫生信息化体系建设起步较早,但由于建设期医疗管理模式与信息技术的局限性,已经无法适应我区卫生事业进一步提升的需要。一是缺少二次开发支撑。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发展,医疗卫生管理的不断探索深入,必然会出现各种二次开发需求,但业务需求难以满足。二是售后服务不够及时。由于人员较少,难以及时处理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影响医院的日常运营,缺少有力的运行保障。三是医疗数据难以流转。虽然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了HIS、LIS、PACS系统,但是系统之间缺少信息交换与接口,无法共享信息,部分基层医院还处于纸质开单的阶段,再录入系统,这种信息断节的状况大大增加了医院流程的繁琐程度,降低了医疗人员作业的效率。四是居民就医体验度不高。面向居民的信息化服务较少,居民没有渠道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多样化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现有服务模式及技术手段已跟不上发展步伐。
(三)医务人员编制问题。根据我区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至少有5家镇(街道)医疗机构要达到二级综合医院等级。目前,我区拟创建二级医院的单位有钱清、滨海、平水、杨汛桥和华舍等5家,而根据浙江省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上述医院需增加117名编制,医务人员编制缺口较大。
三、几点建议
医共体建设是一项涉及全区医疗资源配置和利益格局调整的改革试点,由于其基本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导向是强基层、惠百姓,因此这是一项政府实事工程,是建设“健康柯桥”的题中之义和重要内涵,必将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处于最基层的普通百姓的拥护和欢迎,必须进一步形成共识和合力。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积极探索完善医共体法人治理体系。进一步理顺医共体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使其独立行使民事权利与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相统一。要围绕目标,充分借鉴周边先进管理经验,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考评机制,真正实现“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管理统一、服务同质”的区镇村(居)三级医疗服务网络。要充分发挥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作用,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之间、医共体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充分发挥五个指导小组的作用,对人力资源、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医保财务、后勤保障、信息平台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及时梳理、汇总。要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共同商讨对策。
(二)加快建设信息平台。区卫计部门要尽快建设医共体信息平台,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数据共享中心,实现全区联网不留死角,配备终端信息设备,建立有质量的健康档案,实时管控医保费用,为数据二次开发利用创造条件。可结合我区实际,先统一16家基层医共体成员单位的信息系统软件,再分别与3家医共体牵头医院对接,既保证医共体内信息互联互通,又兼顾基层医疗机构补偿机制改革中当量标化。通过对基层信息系统的“大手术”和区域医疗卫生平台的更新换代,实现全区诊疗信息的共建共享,各医共体借助信息平台实现对人、财、物、事统一管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按照当量法计算,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补偿。
(三)加强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区编制部门要根据医共体各成员单位编制缺口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改变基层医疗队伍现状。区卫计部门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包括医共体建设的培训和相关业务培训,使医务人员深入了解医共体建设的内涵、实质,积极参与医共体建设,并注重培养各学科人才,可借鉴东阳市的经验,对医务人员进行模块化培训,使其掌握基本技能,从而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水平。
(四)加强“人才池”资金保障。东阳市和德清县留住山区医疗人才的做法,值得我区学习和借鉴。东阳市制定了《医共体人才池建设管理办法》,由市财政落实保障资金,建立医共体人才公寓,建设首期130套、1.2万平方米公寓房,确保山区卫计人才能安心待在山区工作,并在政策上给予激励,如鼓励纳入人才池管理人员长期在山区或半山区工作,山区只能和半山区对调,山区工作1年等同于半山区1.5年,半山区1年等于平原1.5年。德清县每年由政府出资1300万元,邀请省级医疗专家定期进行一周两次的门诊服务。我区要落实专项资金,确保上级医院的专家下派到区级医共体牵头单位,医共体牵头单位的医技人员下沉至基层医疗机构;对技术好、业务精的基层骨干医务人员,要加大政策激励力度,确保他们能安心留在基层工作,真正实现人才下沉。
(五)探索创新医保管理办法。借鉴德清经验,整合发改(医疗服务价格)、民政(医疗救助)、人力社保(医保)、卫生计生(药品耗材采购)等部门有关职能,成立医疗保障办公室,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实行医保、医疗、医药由同一名区政府领导分管。对医共体单位实施医保总额预算、合理超支分担、结余留用管理,促使医共体牵头单位减少过度诊疗,引导分级诊疗、健康管理等工作,使群众“少生病、少花钱、看好病”,使医保、医疗机构、医生和患者形成利益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