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美食之 —安昌腊肠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水乡美食之 —安昌腊肠

发布日期: [2017-06-07]来源: 浏览:


暖一壶黄酒,切一盘腊肠,在洒满浓浓酱香味的水廊边,惬意地享受冬日里阳光的温暖……这样的生活方式已经深深地溶入安昌人的血液中,成为一道颇具水乡韵味的风景。
到古镇安昌,就不得不提安昌的腊肠,每到冬令时节,安昌腊肠挂满民居廊沿窗前、沿街廊下,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菜品,意味着“长久团圆”。
安昌腊肠制作历史悠长。相传,安昌腊肠的制作始于明嘉靖年间,当时镇上一位大户人家的老爷好食肉类,久而久之,雇佣的厨子因变化不出新的烹制方法而被屡屡辞退,新来的王丫鬟情急之中将日常做菜留下的猪下水和肉末做成的本留给自己食用的肉肠拿出来,不料老爷食后大喜,厨师得以留用,从此,肉肠制作的方法在镇上流传开来,家家户户利用年岁时节开始自制香肠,成为远近闻名的当地特产。
安昌腊肠极富地方特色,选材制作颇为讲究。日前,记者来到古镇上的“阿红香肠”,老板胡国庆介绍说,以前他们都是自己吃的,近几年镇上游客越来越多,许多游客品尝后都赞不绝口,于是他们开始做起了腊肠的生意,因为用料讲究,口感正宗,所以生意越做越火,现在一年可以卖出2万斤以上。
安昌腊肠均以手工灌制而成,制作工序包括刮肠、选料、切丁、漂洗、腌渍、灌肠、晾晒等。首先,安昌腊肠有着传统的制作时节,必须每年立冬以后开始制作,做早了不行,这一传统一直沿用至今。此外,制作成形后的3天必须天气晴朗,温度适中,否则品质就会大打折扣了。其次,安昌腊肠对用料也十分考究,必须选用当天宰杀的新鲜猪肉,取其前后腿肉,按1:2的比例瘦肥搭配,配以特制的手工酱油,再加入绍兴黄酒、糖等佐料,搅均拌匀后进行腌制,腌制入味后,再进行灌肠。肠衣要选用厚薄均匀的猪小肠,灌肠前要先进行刮肠,将肠衣刮至薄如蝉翼。灌肠时,必须用手工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保持肉丁的形状,吃起来口感会更好,此外,为了保证肠衣里的肉紧凑、均匀,要用手不断挤压。灌肠完后再进行分段结扎。最后,需在阴凉通风处晾晒10天左右,晾晒过程中还要用牙签把存在空气的地方戳破,让肉更加地紧实。只有通过这些严格的程序,才能真正算得上是安昌的腊肠。
熟后的腊肠色泽光润、肉质呈自然红色或枣红色;脂肪雪白、条纹均匀、不含杂质;手感干爽、肠衣紧贴、结构紧凑、弯曲有弹性;切面肉质光滑无空洞、无杂质、肥瘦分明、手质感好;腊肠切面香气浓郁,略带甜味,油而不腻,色味特殊,胜似火腿。
据了解,安昌腊肠制作技艺于2010年被列入绍兴县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绍兴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随着古镇旅游的开发,安昌腊肠成为外地旅游者到安昌后的必购之物
相关附件

标签: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2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