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端三:巷子里的平民慈善家
作为一名老工程师,张端三从事交通事业30年,曾参与绍甘线、绍漓线等工程的勘测、设计和技术施工,1992年离休。
在越城区西小路一间仅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记者见到了87岁的张端三。张老说,这房子是上世纪70年代单位分配的,“住的年代久了,都有感情了,也不想换了。”
生活节俭,受灾第一刻主动要求捐款
住是如此朴素,吃、用亦如是。记者无意间看见老人打开冰箱门,里面只摆放了一些新鲜蔬菜和腌制品,别无他物,而他用的手机也是那种字母及数字很大很显眼的老年机。“感觉生活上要用钱的地方也不多,一个月1000元开销足够了,生活用品子女都会给我们买好。”张端三笑着说。
简单朴素,勤俭节约,无疑是张端三这代人的真实生活写照。
“我想捐10万元……”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让张端三揪心不已,当晚他主动联系原单位县交通局,提出个人捐款10万元。“如果不够多,我还可以去借,方法总比困难多。”而那时,张端三每个月的离休工资也才2700余元。后来,单位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且长期资助亲友,结余不多,最后只收了他1万元捐款。
“他就是这样的人,哪里有困难就会一直挂念着,想方设法帮助别人。”区委老干部局工作人员这样评价道,张端三还经常参加各类慈善活动,是个不折不扣的“平民慈善家”。
关爱邻里,扶人于困境是常态
早上7点起床,自己做碗鸡蛋面,然后和老友们下下象棋,午饭过后看看报纸和电视新闻……年纪一大,高血压、风湿关节炎等老年疾病也缠上了身,多数时候老人就在家里走动走动,再也不能像之前那样到处参加慈善活动了。“现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年纪大了身体不允许了。”张端三说。
早在几年前,只要哪里有慈善活动,张端三一次都不会落下,还经常资助生活比较困难的邻居,帮其子女完成学业。前些年,社区里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经常到张端三家串门,“那时他家里也挺拮据的,知道他烟瘾大,每次我都会悄悄塞给他一些烟,当然也塞些钱在里面。”回忆起两年前去世的这位老伙伴,张端三显得有些憾挽。
对老人来说,钱是身外之物,只要能帮到人,他都会毫不吝惜。每次外出散步时,张端三都会带一些钱,但回来后,口袋里的钱必然是花光的。“碰到一些困难的人,我就会掏钱给他们,少则几十、多则上百元。”张端三说,自己也是穷苦出身,知道苦日子是什么样子。
老同事、老朋友遇到困难,张端三都会义不容辞地帮忙。当然,这些行为也感染着身边的家人,一家人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张端三的老伴是社区小组长,每次社区搞活动,她都忙里忙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简单而幸福的晚年生活,平凡之中蕴含着老人浓浓的慈善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