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学庵笔记
您的位置:
老学庵笔记
发布日期:2015-10-28    浏览次数:
  

 《老学庵笔记》  

  《老学庵笔记》以老学庵命名。老学庵是陆游晚年(1190年,绍熙元年)以后蛰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时书斋的名字。他谈到这个书斋命名的含义时,说是“取‘师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剑南诗稿》卷三十三《老学庵诗》自注)这与他一生刻苦好学,孜孜不倦的精神相一致。他晚年的生活,基本上是在读书和写作之中度过的。 

  老学庵在镜湖之滨,背绕青山,面临碧水,空气新鲜,环境安适。陆游很喜欢他这个书斋,有一首题老学庵的诗说:“万叠青山绕镜湖,数椽最爱野人居。”又一首题诗说:“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茅只数椽。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但陆游并非闭门读书,以消永昼,而是从那小小的书斋中关心着祖国的命运和前途的:“老学衡茅底,秋毫敢自欺?开编常默识,闭户有余师。大节艰危见,真心梦寐知。唐虞无在眼,生世未为迟。”陆游鲜明的政治倾向,在《老学庵笔记》里那些简练的、笔端常带感情的记叙中,充分地流露出来。在《笔记》中,我们可以看到爱国将士坚持杀敌的事迹,看到沦陷区人民对故国的思念,看到投降派的丑恶嘴脸,可以举几则笔记来看看。 

  “建炎维扬南渡时,虽甚仓猝,二府犹张盖搭坐而出,军民有怀砖狙击黄相者。既至临安,二府因言:‘方艰危时,臣等当一切贬损。今张盖搭坐,尚用承平故事,欲乞并权省去,候事平日依旧。’实惩维扬事也。”黄相是黄潜善。这是指建炎三年扬州溃退之事,当时黄潜善、汪彦伯为相,力主和议,军事上不作任何准备,甚至在临时都城的维扬(扬州)附近都没有派斥候,敌军打到城下才发觉,仓皇南逃;军士、百姓死伤无算,就是文武百官也不能自保,黄潜善逃跑时,却还在大摆其宰相架子,因此遭到军民狙击,这里表露了陆游对这次南逃事件的愤慨。 

  又有一则笔记道:“张德远范琼建康狱中,都人皆鼓舞,秦检之杀岳飞于临安狱中,都人皆涕泣,是非之公如此。”文字不多,内容却很丰富。岳飞被秦检害死的事是众所周知的,范琼是建炎初年一员带兵大将,可是他不去阻击侵略者的军队,却望风而逃,广大军民讥笑他“此将军岂解杀敌,惟有走耳。”他一路上还焚掠州县,残杀守官,欲为叛乱,因为终于威胁到宋高宗的皇位了,宋高宗才不得已采纳知枢密院张浚(字德远)的建议,捕杀了范琼。人民群众敬惜爱国屈死的岳飞,痛恨死有余辜的范琼,是很自然的,这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心是最公平的,是非是最明确的。陆游对比了群众的两种不同的反映,郑重地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