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桥区档案馆基本陈列厅布展文稿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2014年11月
柯桥区档案馆基本陈列厅布展文稿
目 录
绪言 1
序厅 3
第一部分 清代档案 5
第一单元 行政建置 6
第二单元 商业贸易 9
第三单元 田地契约 17
第四单元 文教成就 23
第五单元 光复会与辛亥革命 34
·清代其他档案馆藏品展示 50
第二部分 民国档案 50
第一单元 党派与政权 52
第二单元 革命烽火 66
第三单元 金融财政 83
第四单元 社会事业 96
第三部分 新中国成立初期档案 110
0、绍兴县建置沿革 112
第一单元 人民政权建立 113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改造 124
第三单元 改革开放前的曲折发展 133
第四部分 改革开放后档案 141
第一单元 工业强县(区) 142
第二单元 中国轻纺城 159
第三单元 城乡发展 168
第四单元 民生事业 185
专题一:农田水利 195
绍兴县古水文环境 196
第一单元 鉴湖☆ 197
第二单元 围垦海涂☆ 202
第三单元 河湖工程 209
第四单元 浙东运河 219
专题二:越文化 225
第一单元 桥文化 226
第二单元 酒文化 235
第三单元 书画文化 253
第四单元 戏曲文化 259
第五单元 习俗文化 269
专题三:名士之乡 277
第一单元 名宦乡贤 278
第二单元 县(区)籍院士 294
专题四:绍兴市柯桥区档案局(馆)发展成就 307
第一单元 档案局(馆)发展历史 307
第二单元 档案局(馆)的主要成就 318
绪言
一、设计说明
(一)柯桥区档案馆功能定位
1、展示档案资料,以便社会了解和利用;
2、通过档案传播地方历史文化知识;
3、通过展览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乡土教育。
(二)档案馆展览设计的任务和流程
档案馆展览是一项基于传播学和教育学的,集学术文化、思想知识和审美于一体的,面向大众的知识、信息、文化和艺术的传播载体。
档案馆展览设计的技术路径是:
第一步:有关展览学术资料的搜集和梳理。包括文献资料和学术研究成果,例如档案资料、文物、图像、照片资料等。它们是展览的学术支撑。
第二步:展览内容策划设计。依据学术资料,根据展览表现的规律和方式,策划展览内容脚本。其任务包括传播目的的确定、主题的提炼、内容结构演绎、展示内容的规划、展品组合研究、辅助展品设计依据撰写、展览传播信息层次安排等。
第三步:由展览形式设计师依据展览内容脚本进行展览形式创意构思和设计。其任务包括展厅空间规划、观众参观动线安排、展厅氛围营造、展示道具设计、辅助展品设计、灯光设计、多媒体规划、观众体验参与互动装置规划等。
上述三个环节需依次转换,不能缺失,且由不同的专家分别担纲。
目前,我们进行的是第二阶段的内容策划。
(三)展览内容文本策划流程
展览内容文本策划分如下几个阶段:第一是展览大纲阶段;待内容大纲讨论通过后进行第二阶段——内容文本初稿设计;内容文本初稿讨论通过后进行第三阶段——内容文本终稿的设计。
(四)展览主题及其内容确定原则
1、立足档案馆的家底;
2、反映地方特色和优势,但不求大而全;
3、在照顾史脉的基础上以专题档案展示为主。
4、为了保障展览的展品支撑,请以文本为方向,着手展品资料搜集。
二、展览内容主题结构
序厅
第一部分 清代绍兴县档案
第二部分 民国绍兴县档案
第三部分 新中国成立初期绍兴县档案
第四部分 改革开放后绍兴县档案
专题一 农田水利
专题二 越文化
专题三 名人堂
专题四 柯桥区(原绍兴县)档案发展
序厅
一、 前言
档案是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作为原始文献,再现了历史的真实面貌。柯桥区档案馆现有馆藏全宗270个、档案83022卷,详实记载了清代至今绍兴县的沧桑巨变。
清代的绍兴地区,属山阴、会稽两县辖地,已成为布局合理、商业荣达、县貌繁华的水乡名县。辛亥革命中,光复会领导众多志士奔走举义,如一记惊雷响彻晚清政府。民国时期的绍兴县,在政权的频繁更替和社会动荡中继续前行。蔡元培、鲁迅等文坛先驱在“五四”运动中大放异彩;纷乱的战火凝结了绍兴人民保卫家园、向往和平的期望与热血;而金融业的迅速崛起,教育、医疗、司法的缓慢发展也折射出绍兴县为改善社会风貌的坚守。
1949年,绍兴县的解放和人民政权的建立为这片沃土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改革开放为绍兴县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为浙江省首批命名的小康县之一,屡屡跻身全国经济十强县。绍兴县还是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全国村镇建设先进县、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曲艺之乡、中国珠茶之乡、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示范区。还有闻名遐迩的中国轻纺城。
现在,让我们随着卷卷文献和片片影像,唤醒那些尘封的记忆,走进绍兴县这座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领略其跌宕浩瀚的古昔与今朝!
二、绍兴县历史沿革表
三、绍兴县清代、民国、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域图:电子屏幕
四、艺术创作:《美丽柯桥》
通过绍兴县在自然、城市、人文、艺术和民俗等方面最典型、最出彩的实景,由史前至今,表现绍兴县山水交融、人文和谐、物殷俗阜的地方历史文化。
表现形式:实景剧场
利用多媒体和影视技术,采用实景剧场的表现形式,选取绍兴县从史前至今各个历史节点中山水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最典型、最精彩的一个个实景片断,创造性地串连和组合起来,营造强烈的视觉震撼,给观众以美好绍兴县的强烈印象,同时,激发观众进一步参观展览的兴致和欲望。
第一部分 清代档案
传播目的:
本部分主要分为行政建置、商业贸易、田地契约、文教成就,以及光复会与辛亥革命等五单元内容,展示清代绍兴在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概况,突出绍兴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地位,使观众感受到清代绍兴的繁荣景象,以及绍兴县人民不畏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
背景说明:
清代绍兴在绍兴县历史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此时的绍兴被烙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因国门渐开而逐渐苏醒,市集商铺蓬勃发展,工商团体崭露头角,出口外贸蒸蒸日上,人民生活逐渐富足。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事业也更上一层楼,新学为绍兴悠久的传统文化积淀注入新鲜泉水,激起层层波澜。西学东渐,女校成立,文教事业在传承与创新中产生质的飞跃,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文人学者,为后世留下一笔笔文化财富。新与旧的碰撞,各项事业的发展,也促使绍兴县成为国民革命运动的大本营之一,为祖国撑起重担,孕育出一代革命志士。
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 行政建置
第二单元 商业贸易
第三单元 田地契约
第四单元 文教成就
第五单元 光复会与辛亥革命
第一单元 行政建置
传播目的:
本单元通过展示清代绍兴行政建置及县境变化,旨在让观众对清代绍兴的基本行政建置及县境情况有所知悉。
说明:
清承明制,绍兴地区统称绍兴府,山阴、会稽两县属之。两县以府河为界,河西为山阴县,河东为会稽县,并且与诸暨、萧山、上虞、嵊县接壤。至民国元年,山、会两县合并为绍兴县。
主要内容:
一、 县境范围
二、 行政建制
三、 县政机构
一、县境范围
说明:
清代,山阴县附郭。东西广98里,南北袤118里。城内,县属东至会稽县2里,界府河而中分之。城外,东北邻会稽县,南接诸暨县,西北抵萧山航坞瓜沥村,亦达于海。西以钱清江中分与萧山县划界。
会稽县附郭。东西广92里,南北袤130里。城内,西北3里均与山阴县为界。城外,北20里抵海,东北与上虞县交界,东南界嵊县,西南界诸暨。
1、图片:清代绍兴县县境地图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志》,p98。
二、行政建制
说明:
山阴、会稽之称自秦以来古已有之。南宋建炎四年(1130),高宗暂驻越州,次年以“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山阴、会稽两县属之。“绍兴”由此得名。清初改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为浙江省,省与府之间设4分巡道,绍兴府隶宁绍台道。清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攻占绍兴府,山阴、会稽两县属太平天国。同治二年(1863),清军收复绍兴,山、会两县隶属复旧。宣统三年(1911),山阴、会稽两县合并,隶属绍兴府。民国肇元(1912),废除府制,合山、会两县称绍兴县,直属浙江省政府。*注:《绍兴市志》中提到山、会两县在1911年合并。
1、图表:行政建制关系图
三、县政机构
说明:
汉朝之后,全国推行中央集权,郡县遂成常制。魏晋至清,或州郡县三级制,或州县两级制,或省路府(州)县四级制,或省府(州)县三级制。山阴、会稽均称上县。首官曰县令、知县,元代置达鲁花赤掌印。任免权率归中央王朝。
1、表格:清代官制(附各官职职责)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志》,p1108。
2、档案资料:相关文书档案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档案志》,pp38-39。
第二单元 商业贸易
传播目的:
本单元主要展示清代绍兴县在商业贸易方面的发展成就。通过展示县境内各商贸场所、工商团体、以地方名产为特色的购销商品等内容,旨在使观众了解清代绍兴县物产富饶、经济发达、市面繁荣的景象。
背景说明:
清前,各王朝长期奉行“重农抑商”之策,商贸及市场发展缓慢。晚清至民国时期,各地经济活动渐趋活跃,加之五口通商打破了闭关锁国的政策,绍兴的商业贸易活动也日益繁荣起来。尤其是绍兴手工业,在经历了明清两代的发展后,在这一时期更加壮大,纺织、酿造、制茶、锡箔等业在全国已居重要地位,绍兴丝绸、老酒、腐乳、锡箔、平水珠茶已大批出口欧美及东南亚地区。鸦片战争后,绍兴市场开始出现洋货,民族工业兴起,商品种类增加,行业扩大,专业细分。清宣统三年,城内商店已达1719家,计74个行业。
同时,绍兴人民在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文化传统中,通过历代人民的辛勤努力,创造了众多名优特产,首推历史悠远之黄酒、平水珠茶及明清兴起之锡箔。其中,黄酒和茶叶已经步入了发展的新阶段。
主要内容:
一、 贸易场所
二、 工商团体
三、 购销商品
一、贸易场所
说明:
绍兴地区贸易起源甚早,代有盛衰。清前,长期奉行“重农抑商”之策,市场发展缓慢,功能有限。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发展,贸易场所的规模逐渐扩大,数量逐渐增加,及至清末民初,绍兴已有九埠十八镇之称,金融、大米、茶叶、锡箔、丝绸等专业集市相继兴起,并日趋发展。
1、市集
说明:
山阴县治于秦汉时已有市集,晋代,山阴道上“商旅往来”、“征货贸利”,成为剧邑。唐代,市集开始在会稽县平水出现。随着商品种类增加,贸易兴起,市集的数量与分布也进一步发展。清乾隆年间,市集续增,分为综合性和专业性市集,少数市集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集的出现,成为清代绍兴地区商品交易的重要场所,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1地图:市集分布图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市志 第二册》,p1048。
1-2图表:专业市场的种类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市志 第二册》,p1049。
1-3照片+档案:钱市
2、会市
说明:
汉以后,会市在绍兴境内开始出现,商贾在庙会期间从四面八方赶来设摊,推销商品。清末民初,会市一般有迎神赛会,龙舟竞渡,搭台演戏。远近乡人前来观赏游玩,善男信女同来求神拜佛。乡民在会市上购买各种农用生产资料及棉布、百杂货、玩具之类,并出售农副土特产品和手工制品等,交易量大大超过平时集市。
2-1照片:清代会市照片
2-2图表:主要销售商品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市志 第二册》,pp1050-1051。
2-3照片:酒仙神会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市志 第二册》,pp1050-1051。
2-4档案实物:清代绍兴会市相关档案
3、行栈、店铺
说明:
旧时,商店行栈由店主个人或合伙投资,雇佣店员、学徒从事经营;为数众多者则是小商小贩个体经营。清宣统年间,县城有米业、酒业、酱业、茶食业、南北货业、百货业、绸布业、钟表业、金银业、油烛业、茶漆业、铜锡业等74个行业,有米行、棉花行、煤油行、蔬菜行等417家行栈(山阴县127家,会稽县290家),3123家店铺(山阴县1390家,会稽县1733家),乡村店铺约2700家(不含会稽)。
3-1照片:清代绍兴行栈、店铺照片
3-2档案实物:清代绍兴行栈、店铺相关档案
3-3场景复原:街景复原
创作背景资料:
本场景旨在复原清代绍兴繁荣的贸易场所,场景内应包括市集、会市、行栈、店铺等。
二、工商团体
说明: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绍兴药业会馆建立,是山、会两县境内工商团体的肇始。之后,光绪三年(1877)布业会馆建立,光绪十二年钱业会馆建立,与药业会馆同为绍兴创建最早的行业会馆。光绪三十一年(1905)十二月初十,山阴、会稽两县合组成立山会商务分会,初设于大木桥鲍宅。山会商务分会实行会董制,首任总理秦宝臣,后为钱允康。
1、档案实物:清代绍兴县工商团体相关档案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档案志》,pp39-41。
2、绘画创作:山会商务分会常日一景
创作背景资料:
本作品主要展示的是山会商务分会平日工作的一个缩影,内容可包括与各地商会联络交流、调解买卖纠纷、接收专利申请等。
三、购销商品
说明:
千百年来,绍兴人民通过历代的辛勤努力,创造了为数众多的名优物产,其中,老酒、珠茶与锡箔合称为绍兴的三大特产。清代,酿酒作坊增加,规模扩大,绍兴黄酒畅销国内,同时销往东南亚国家。平水珠茶凭借其优良品质,大批加工出口欧美及东南亚地区。绍兴锡箔制作精良,品类益繁,适应各地习俗,销量占江浙两省十之八九。这些传统名产,或性质并美,或风味独具,或辉煌一时,或传承不绝,都为名城绍兴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0、图表:内销与外销情况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志 第二册》pp901-958:第十六编 商业。
1、黄酒
说明:
绍兴黄酒,俗称老酒,通称越酒、绍酒等。其酿制历史久远,春秋时期已有越王以酒奖励生育和箪醪劳师的记载。明清时期,出现一批专门酿造绍兴酒、经营规模较大的酿坊,清代的绍兴酿酒业进入了“越酒行天下”,“直曰绍兴,而不系酒字”的全盛时代。绍兴黄酒经历代沿革至今,仍以其传统制作工艺和取用鉴湖之水等独特优势而驰名中外。
1-1图表:黄酒种类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志 第二册》,pp1007-1008。
1-2动画演示:黄酒酿造传统工艺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志 第二册》,pp1005-1006。
(有实物可展出)
1-3图表:清代黄酒产量
年份
产量(吨)
附注
光绪十一年
30000
产销量
廿四年
45000
卅一年
24115
开办酒捐按正税加五成
宣统元年
4647
会稽县产量
三年
4588
会稽县产量
1-4地图:清代黄酒行销线路图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饮食文化》,p125。
1-5照片:清代酒坊、酒店
1-6档案资料:云集酒厂相关档案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志 第二册》,p1015。
1-7档案资料:获奖情况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志 第二册》,p1009。
2、平水珠茶
说明:
珠茶在清代初期兴起,因旧时集散地在今绍兴县平水镇而得名“平水珠茶”。平水珠茶外形浑圆绿润,身骨重实,清香浓郁,经久耐泡,堪称绿茶一绝,被誉为“绿色珍珠”。同时,平水珠茶的大量产销遂使平水茶市自清代形成,成为浙东茶叶的主要集散地及全国主要茶市之一而名闻中外,应运而生的一大批茶行、茶栈开始林立于平水一带。
2-1地图:珠茶种植区域
2-2地图:清代平水珠茶购销线路图
2-3档案资料:《会稽县劝业所报告册》
平水绿茶为吾绍出产大宗。查平水地属会邑,其所收之茶赅括八县,且远及于杭州四乡……计360万斤。
2-4图表:清代平水珠茶出口情况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志 第二册》,pp1025-1026。
2-5地图:清朝茶栈分布情况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茶文化》,p87。
2-6照片:清代茶栈
3、锡箔
说明:
锡箔,又称锡箔纸,为祭祀品。绍兴的锡箔据传始于明初洪武年间,至清宣统时得到迅速发展,鼎盛时绍兴有箔铺(坊)两千余家,产品两百余种,为此绍兴有“锡半城”之称。至新中国成立后因时代变迁,锡箔业渐趋衰落,并一度停产,但对绍邑社会、经济、文化诸多方面,曾产生过重要影响,乃境内一项特殊历史产业。
3-1地图:清代箔铺分布图
3-2图表:清代锡箔产销情况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志 第二册》,p1036。
3-3档案资料:箔税征收情况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志 第二册,p1036。
第三单元 田地契约
传播目的:
本单元将以清代绍兴田地的各类买卖与租佃关系作为背景内容,分别介绍并展现清代不同的田产契约。旨在让观众了解清代绍兴县田产交易与租赁之概况,以及当时田地的所属关系和买卖方式,由小见大地折射出清代绍兴农业、田地的发展与存在状态。
背景说明:
清代处在地主封建制社会的晚期,封建土地制度牢固确立,土地占有高度集中,地租与田赋繁重。清代绍兴府除官田和公田外,民田(私田)多为封建地主所占有,维持着土地高度集中的局面。乾隆时期,有一半以上耕地集中在少数地主手里,自耕农大批破产成为佃农。
清代绍兴府主要的租佃形式有定租制、分租制、预租制、押租制、转租、劳役租。清初押租制盛行,清代后期更加普遍,即佃户向地主租种土地,必须先以一年或数年租额值的财物作抵押,称作押租金,地租则照常缴纳。
主要内容:
一、 田地买卖
二、 田地租佃
一、田地买卖
说明:
清代田地分官田与民田两类。官府除接收明王朝公田和没收藩王土地外,还无代价圈占汉人土地,致使清代官田增加。官田设官庄、粮庄、园地,免交租税,由佃农耕种。民田属地主、商人和自耕农所有,可自由买卖。买卖分绝卖、戤卖、找卖等。买卖典当土地需至官府交验契约,凭证税单,经登记、过割税粮,加盖官印,才算合法有效。地主利用经济优势兼并大量肥沃田地,而失地者则沦为佃农。
1、绝卖
说明:
绝卖,指的是将田地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一次性出卖,卖后不准找补和回赎的土地买卖形式。待买卖关系确定后,卖主要填写绝卖文契给买主收执为凭。将“绝卖文契”的“文”字用毛笔改为“田”字,就是“绝卖田契”。“契身”须盖官印,由买主交纳交易税,附“契尾”后,方成为受法律保护的完整的契约,称为“红契”。但民间为漏逃契税,多有不盖官印,不附“契尾”的,称为“白契”。
1-1档案实物:红契
创作背景资料:
l 《契约档案选集 一》,pp2-11。
1-2档案实物:白契
(请馆方搜集白契相关实物契约)
2、戤卖
说明:
戤卖又称活卖,即全国通称的典卖。“戤”是绍兴方言,意为“抵押”。这种买卖方式与绝卖的最大区别,是田地、房屋的所有权不出卖,田价、房价不一次性卖断,戤卖时约定期限,到期可备价赎回。戤卖价一般低于绝卖价,而且承典人可以转典给别人。“戤卖田契”也借用“绝卖文契”,只要用毛笔改动“绝”“文”两字,为“戤”“田”即可。文契正文空白处还可加入回赎协议条款。
2-1档案实物:戤卖田契相关档案
l 《契约档案选集 一》,pp11-14。
3、找卖
说明:
找卖,是指嫌原田地售价太低,挽中人同买主商议,最后买主加出一些钱款给予找补,称找卖或加找。找补往往是一次性的,称绝找。因戤卖到期后无力回赎的,有买主一次性找补钱款后卖断的,称戤找。
3-1档案实物:找卖相关档案
l 《契约档案选集 一》,pp14-21。
二、田地租佃
说明:
地主和佃农的关系,是清代绍兴社会的重要经济关系。对于地主与佃农之间的制度安排,清政府没有详明的法律规定,而是由地主与佃农之间,经过协商以至斗争最终达成共识和妥协。清代绍兴府主要租佃形式有定租制、分租制、预租制、押租制、转租制、劳役租等。贫苦农民深受租税剥削之苦,抗租减租斗争时有发生。绍兴还专设租局,以限制租额租率,减轻佃农负担。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农业史》,p168。
l 寿韶夫 《清代至民国时期绍兴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
1、定租制
说明:
定租制是租佃农民按期向地主交纳固定数量的实物地租或货币地租。在定租制下,地租数量与农田收获量一般不再直接发生联系,地主对佃农生产活动的干预减少。佃农独立经营的优越性比较能够发挥,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但由于租额固定,一遇歉收年景,佃农往往要以农田外的收入,甚至出卖耕牛以及自己儿女的代价来交纳地租。
1-1档案实物:定租契约相关档案
创作背景资料:
l 《契约档案选集 一》,pp31-41。
2、分租制
说明:
分租制指的是租佃农民按照农田收获量的一定比例向地主交纳地租,由地主与佃农议定分配比例。也有到收获季节,地主下田分谷。由于地租数量是同农田经营好坏直接相关联的。地主为了取得更多地租,往往干预佃农的生产活动,包括作物种植品种等。在这种情况下,佃农难以充分发挥独立经营的优越性,不利于生产积极性的发挥。
2-1档案实物:分租契约相关档案
创作背景资料:
l 《契约档案选集 一》,pp31-41。
3、预租制
说明:
预租制又称垫租或稍田。佃农租种土地时,必须提前一年向地主缴清租谷或租金,次年耕种即使颗粒无收,租谷和租金概不退还。
3-1档案实物:预租契约相关档案
创作背景资料:
l 《契约档案选集 一》,pp31-41。
4、押租制
说明:
押租制指的是佃户向业主租种土地,要以房屋、家产等实物作抵押,才能取得佃耕权。佃户押租金,至少要先缴一年租额值,此后逐年按额交租。倘若欠租未清,则以押租金抵数。
4-1档案实物:押租契约相关档案
创作背景资料:
l 《契约档案选集 一》,pp31-41。
5、转租制
说明:
转租制指的是一些地主或管公地的人为了收租方便,将土地整批出租给包租人,包租人再分别转租给佃农,抬高租率,从中剥削。也有占有永佃权而无力耕种的人,将田地转租给他人,从中收取小租。
5-1永佃权
说明:
贫困农民将自己的土地所有权出卖,保留了土地使用权,这种土地永久使用权叫永佃权,也称田脚权或田面权;而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叫田底权。永佃权一般可以继承、转租或出让。
5-1-1档案实物:顶田文票
说明:
l 《契约档案选集 一》,pp28-30。
5-2档案实物:转租契约相关档案
创作背景资料:
l 《契约档案选集 一》,pp31-41。
6、劳役租
说明:
劳役租也称力租。地主出耕牛、农具、种籽、肥料,农民出劳动力。佃农吃自家饭,替地主耕种。地主按耕种亩数发给佃农工钱,而农作物收货全归地主所有。或佃农除了交租之外,还要替地主无偿劳动。
6-1档案实物:劳租契约相关档案
创作背景资料:
l 《契约档案选集 一》,pp31-41。
第四单元 文教成就
传播目的:
本单元主要反映清代绍兴县文化、教育事业的面貌,通过展示清代教育发展、图书刊刻与收藏的繁荣,及地方志的修撰成果,以突出清代境内文教事业的主要成就,展现绍兴县崇文重教的传统与深厚扎实的人文底蕴。
背景说明:
历史上绍兴县文化昌盛、人文底蕴深厚,与境内教育,刻书、藏书,及修志事业繁荣有着密切关系。
境内教育发达,历来耕读传家。自东汉以降,学塾遍设,书院勃兴。故历代绍兴人才辈出,科考及第者众多。鸦片战争以后,受西学东渐之影响,清末新式教育制度取代旧制,科举废除。境内幼儿教育及中小学教育均始于清末。
古代境内刻书、藏书与修志事业的兴盛促进了历史文化的保存与传播。南宋时绍兴版刻业繁荣,成为全省以至全国重点刻书地区之一。明代私刻大盛,弘治二年(1489)山阴陈哲刻印《文则》一本,为我国最早之文法修辞着作。万历年间商浚半野堂刻《稗海》,开私家刊刻丛书之先河。清代,私人藏书趋盛,越中藏书之富,闻名全国。清末徐树兰创办之古越藏书楼,更开启了我国近代公共图书馆之先河。
境内方志修纂硕果累累。成书于先秦而由东汉初学者重加整理的《越绝书》被世人誉为中国地方志之鼻祖,中国方志史即是以绍兴方志史发端的。同时,它也为绍兴方志史记录了一个辉煌的开篇。此后境内方志修纂更是绵延相续,对繁荣地方文化和保存地方文献,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主要内容:
一、 清代教育
二、 刻书藏书
三、 修志存史
一、清代教育
说明:
绍兴古代教育始于东汉。唐时置州学,宋崇宁间建山阴、会稽县学。宋后书院兴盛。历代人才辈出,自唐至清,中进士1472人,状元19人。清末新学兴起,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清政府通令改书院为学堂,中学西学兼习,并奖励绅商捐资办学。三十一年(1905)推行学校教育,科举遂废。清末,一批有识者革新教育,倡导新学,促使境内近代教育兴起较早,起点较高,发展较快,并由此形成一批影响较大、具有特色的学校。
1、 古代教育
1-1学塾:简介、图片、相关档案资料
? 相关学塾如:山阴县义学、会稽县义学、惜荫义塾、孙氏义塾、春山书塾、泽思学塾(娄氏义塾)、杨氏义塾、四贤义学、敬宝学塾、菲饮泉义学、骆氏义塾、鲍氏义塾、东江义塾、应氏义塾、辨志义塾、青藤书屋、钟玉书室、青莲书塾、培风书塾、柯山精舍、文海家塾、梅村家塾、篑山家塾、三味书屋、仰蕺山房、映桐书屋、周家台门书馆。
1-2书院
1-2-1清代绍兴书院一览表
1-2-2相关书院简介、图片
? 如:丰乐书院、蕺山书院(有图,清《嘉庆山阴县志》,《绍兴县志·第三册》p1527)、观海书院、龙山书院、穆公书院、娥江书院、文海书院、知耻书院、东湖书院、稽东书院、蒙养书院等。
1-2-3相关档案资料,如:稽山书院陶成章试卷手迹
1-3官学
1-3-1府学图(清《康熙会稽县志》,《绍兴县志·第三册》p1525)
1-3-2山阴县学、会稽县学:简介、图片
·会稽县学图(清《康熙会稽县志》,《绍兴县志·第三册》p1526)
1-3-3其他相关档案资料
1-4科举
1-4-1境内历代进士/举人统计表(《绍兴县志·第三册》p1536-1537)
1-4-2贡院、试院:简介、旧址照片
?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山阴知县迟焘立“古贡院”石坊:照片
1-4-3其他相关档案资料
? 蔡元培殿试试卷,(《绍兴县志·第三册》扉页)
2、新学兴起
2-1清末山阴、会稽小学堂名录(《绍兴县志·第三册》p1546-1550)
说明: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清政府通令书院改学堂。山阴黄澜泉等人即改斗门辩志义塾为辩志学堂,是为境内首所学堂。翌年,宋家溇创立北乡学堂。二十八年(1902),会稽、山阴县学亦相继改建为县学堂。后徐锡麟、王子余等立明道女子学堂,开绍兴女子学校之先河。三十年,徐锡麟复于东浦立热诚学堂。三十一年清政府废科举,新学遂兴。三十二、三十三两年中,共改建、兴建小学堂达50余所。至清末,有学堂146所。
2-2清末绍兴新式小学堂相关简介、图片、档案资料,如:
? 清宣统元年(1909)山阴县明义小学堂学生课间操照片,《绍兴老照片》p87
? 秋瑾与绍兴明道女学堂师生合影,《绍兴老照片》p85
2-3清末绍兴新式中学堂相关简介、图片、档案资料
2-3-1绍郡中西学堂
说明: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春山阴乡绅徐树兰于城区古贡院创办绍郡中西学堂,为绍兴近代新式中学堂之开端。二十五年更名绍兴府学堂。三十二年更名绍兴府中学堂。宣统三年(1911)改省立,称浙江省立第五中学堂。
? 绍郡中西学堂旧址照片,《绍兴县志·第三册》p1553
?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绍郡中西学堂师生合影,《绍兴老照片》p85
? 绍兴府中学堂照片,《绍兴老照片》p87、88
? 绍兴府中学堂教员聘用合同,图片见《绍兴市志·第三册》p2028
? 徐锡麟与绍兴府中学堂师生合影,《绍兴市志·第三册》p2024
? 绍兴府中学堂鲁迅工作室照片,《绍兴市志·第三册》p1970
? 绍兴府中学堂学生毕业文凭(清宣统三年六月),《绍兴市志·第三册》p1962
2-3-2东湖书院-东湖通艺堂-绍兴私立法政学堂
说明: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邑人陶浚宣独资创建东湖书院。二十七年改办东湖通艺学堂。宣统元年(1909)改办为绍兴私立法政学堂,是为绍兴近代高等教育的发端,亦为我国最早出现的两所私立法政学堂之一(另一所在宁波)。(参考:《绍兴县志·第三册》p1534、《绍兴市志·第三册》p1937、1997)
? 东湖书院、东湖通艺学堂照片,《绍兴县志·第三册》p1534
2-3-3其他中学堂资料
2-4清末职业教育学校:简介、照片、相关档案资料
2-4-1相关学校,如:
公立同仁学堂(农工学堂)、手工学堂、大通师范学堂、山会初级师范学堂、震旦蚕业女子学堂、竟成商业学堂、大端女子工艺学堂、简易识字学塾、初等农业学堂等。
2-4-2相关资料,如:
? 1906年秋瑾和孙端大端女子工艺学堂师生合影,《绍兴老照片》p865-4
? 大通师范学堂第一期毕业生合影,《绍兴市志·第三册》p1979
? 山阴县推广实业教育照会,《教育档案集录》p1
? 山会初级师范学堂学生毕业文凭,图见《绍兴市志·第三册》p1975
2-5其他相关资料,如:
? 山阴、会稽县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元年学务岁入分类统计表(《绍兴县志·第三册》p1583-1584)
? 山阴、会稽县光绪三十四年学务岁出分类统计表(《绍兴市志·第三册》p2050)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志·第三册》,pp1525-1584。
l 《绍兴市志·第三册》,pp1929-2055。
l 《绍兴老照片》
二、刻书藏书
说明:
境内图书刊刻始于唐代。清初,境内私人刻书不多,至乾隆后复盛。内容以诗文、家谱、丛书为多。其中章寿康刻《式训堂丛书》,赵之谦刻《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董金鉴刻《琳琅秘室丛书》尤为着称。此外,平步青、徐友兰、徐维则、宋泽元亦均有丛书刊行。
清时,越中藏书之富,闻名全国。有史可稽之藏书家即有周徐彩、杨鼎、沈复灿、杜煦、赵之谦、平步青、李慈铭、徐树兰、徐友兰、姚振宗等20余人。清末徐树兰创办之古越藏书楼,开启了我国近代公共图书馆之先河。
1、图书刻印:简介、实物、书摘
1-1《式训堂丛书》
说明:
《式训堂丛书》刻于光绪四年至十一年(1878~1885),共41种95卷,所收多清时学者着作,颇受藏书界所重。
1-2《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
说明:
《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收书40种,多为清人着述。其中有署名七弦河钓叟《英吉利广东入城始末》一书,为研究英帝国主义入侵我国之早期资料。
1-3《琳琅秘室丛书》
说明:
《琳琅秘室丛书》系以木活字排印,为境内首部以木活字排印之大型丛书。
1-4其他图书刻印资料
2、图书收藏
2-1古越藏书楼
说明:
清末藏书家徐树兰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越郡古贡院购地一亩六分,耗银三万二千九百六十两,建造古越藏书楼,藏书7万余卷,订有《古越藏书楼章程》。光绪三十年(1904)藏书楼正式向社会各阶层人士开放。古越藏书楼,是我国图书馆史上最早对公众开放、第一家具有近代公共图书馆特征的藏书楼。1989年12月12日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1-1徐树兰像、简介
说明:
徐树兰(1837—1902),字仲凡,号检庵,清山阴(绍兴)人。光绪二年(1876)举人,授兵部郎中,以输资为候选知府,被用为道花翎盐运使,因母病告归。光绪二十二年,与罗振玉等在上海创办农学会及《农学报》,并与胞弟徐友兰等于光绪二十四年在上海黄浦之滨置地百亩,采购各国农作物良种,开辟种植试验场。他热心于文化公益事业,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二十八年(1902年)分别创办绍郡中西学堂和古越藏书楼。
2-1-2藏书楼照片
2-1-3《古越藏书楼章程》摘录
2-1-4文摘:张謇《古月藏书楼记》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志·第三册》,p1634。
l 《越地记事》,pp252-255。
l 《绍兴县志·第四册》,pp2490-2493。
2-2其他图书收藏资料
2-2-1平步青藏书:人像、相关资料
说明:
平步青(1832—1896),山阴人,清咸丰五年(1855)举人,同治元年(1862)赐进士出身。官江西粮道并署布政使。十一年弃官归里,家居读书,有藏书两万卷。对《宋史》、明末稗乘以及清末遗闻皆有精研,并精心校勘,常考证古义,订补经籍。撰有《四部考》、《霞外捃屑》等书凡百余种。
2-2-2越缦堂藏书:李慈铭像、相关资料
说明:
越缦堂为清李慈铭(1829—1894)藏书室名。李慈铭为山阴人,晚自署越缦老人。光绪六年(1880)已51岁,始中进士。藏书130余箱,2万余册。对收藏图书,多有校注。太平天国时,李宅焚于战火,书悉毁。
2-2-3师石山房藏书:姚振宗像、快阁狮石山房图片、相关资料
说明:
狮石山房为清姚振宗(1842—1906)藏书室名。姚振宗为山阴人,同治六年(1867),其父在扬州曾建师石山房,收藏古籍,并命振宗依四部书目分类,厘订书目。两年后,其父去世,姚振宗扶柩回乡,遵遗命于鉴湖购得快阁旧址,称快阁狮石山房。发愤积聚古籍,泛览诸家书录,考订所收图书。光绪八年(1882)编成家藏书目《师石山房书录》31卷,录书3200余种,凡6万册。每书均有考证,又以诸史《艺文志》前人罕见之本,极意搜罗。加以考订,竭十余年之心力,着有200余万言之《快阁师石山房丛书》七种,曰《七略别录佚文》、《七略佚文》、《汉书艺文志条理》、《汉书艺文志拾补》、《隋书经籍志考证》、《后汉艺文志》、《三国艺文志》等。去世后,丛书稿犹藏于家。其子幼槎特录副本一套,赠浙江图书馆。自民国十九年(1930)起,浙江图书馆陆续为之付梓。二十五年开明书店亦出版《快阁师石山房丛书》全帙七种。
2-2-4九峰旧庐藏书:王体仁像、相关资料
说明:
九峰旧庐为清王体仁(1873—1938)藏书室名。王体仁是绍兴人(一说钱塘人),以经营盐业起家,收藏书籍甚富,重点为地方史志。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志·第三册》,pp1629-1631。
三、修志存史
说明:
地方志修纂是华夏文化的特色之一,是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代代相继、浩如翰海的地方文献,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中国方志史。绍兴方志修纂历史悠久、佳志迭出。因山阴、会稽、绍兴县域,一直为郡、州、府(路)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故山阴、会稽、绍兴县情,在各类郡、州、府(路)志中,占页均在半数以上,其中又以清代修志为盛。绍兴县地方志的修撰,极大地丰富了境内的历史文化内涵。
注:
(1)据《绍兴县档案志》p106载馆藏绍兴县志书册471册,包括:《乾隆绍兴府志校记》、《康熙会稽县志》、《嘉庆山阴县志》、《道光会稽县志》、《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绍兴县志》、《兵要地志》、《绍钢志》、《绍化志》、《绍兴县教育志》、《绍兴县交通志》、《安昌镇志》等。
(2)据《绍兴县志·第四册》pp2506-2529,整理如下44册方志,共分为郡、州、府(路)志,县志,所、乡、村志三类,请专家与业主方依据重要性、代表性及保存状况选取展示。
1、 绍兴县历代地方志分类统计列表
2、 较有代表性的志书:简介、刊本、序跋摘录等
2-1《乾隆绍兴府志》
说明:
八十卷,卷首一卷。清知府李亨特(?—1815)修,山阴平恕、金匮徐嵩纂。亨特,监生,奉天铁岭汉军正蓝旗人。乾隆五十七年(1792)修,刊本,46册,为历修绍兴府志中最晚近者。原刊本今存,流行较广。台北《中国方志丛书》影印有乾隆五十七年刊本。李慈铭手校此志一部,今藏浙江图书馆。
(县志)
2-2《嘉庆山阴县志》
说明:
三十卷,卷首一卷。嘉庆八年(1803),清知县徐元梅修,朱文翰、陈石麟等纂。此书李慈铭认为“尚为佳志”,但又指出其缺点,“《徐志》以土地、人民、政事三目为全书之纲,既非志体,区别又多混淆”。另外《绍兴史迹风土丛谈》第一册“徐元梅重修《山阴县志》”条云:“李元仲世熊《宁化志》,分土地、人民、政事为三大纲,……盖本唐枢《湖州府志》也。嘉庆辛未山阴县知县徐元梅重修《山阴志》,又本李元仲,最为谨严。”此书,嘉庆原刊本今存,又有民国二十五年(1936)绍兴县修志委员会铅印本,流传较广。1992年5月,绍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据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重新排印2000册。
2-3《康熙会稽县志》
说明:
二十八卷,卷首一卷。清知县吕化龙修,董钦德纂。康熙十年(1671)创修,十三年(1674)刊本。此书原刊本今存,上海图书馆、江苏地理研究所、复旦大学图书馆、浙江图书馆、东北人民大学图书馆各藏有一部,上海徐家汇藏书楼有清抄本一部。
2-4《道光会稽县志稿》
说明:
二十五卷,卷首一卷。道光二十五年(1845),清王藩、沈元泰修纂。此志原缺地理志下,建置志上、下,田赋志、灾异志、学校志、武备志、人物志等八卷,又稿佚选举志、经籍志、金石志三卷,故今仅存原刊残本十五卷,浙江图书馆有藏。又有民国二十五年(1936)绍兴县修志委员会铅印本,题签《道光会稽县志稿》,亦仅十五卷,流行较广。此志卷一地理志记述分野以后,有“新增经纬度”一项,为绍兴府及山阴、会稽两县前修诸志所无。
2-5《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
说明:
绍兴县修志委员会编辑,于民国二十六年至二十八年陆续刊印。编者按谓:是辑为继续嘉庆山阴徐志、康熙会稽王志、道光会稽志稿三书,并补乾隆绍兴府志中隶属山会两县而上述三志所漏略者。全辑重订分册共30册,分:①乾隆府志摘补山阴之部、会稽之部;②乾隆府志隶属府城之部,李越缦堂嘉庆山阴县志评改本,李评府志属于山阴之部、会稽之部,康熙会稽志校误补遗,道光会稽志稿校误补遗;③碑刻;④地志丛刻;⑤氏族;⑥选举;⑦疆域及沿革,山川,道路,雨量及温度,田赋,司法;⑧乡镇;⑨塘闸汇记;⑩人物列传第一编;⑾人物列传第二编。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档案志》,p106。
l 《绍兴县志·第四册》,pp2506-2529。
l 绍兴图书馆网络资料:绍兴方志
第五单元 光复会与辛亥革命
传播目的:
本单元通过介绍扎根于绍兴的光复会诞生、壮大、举义的发展脉络,以及在辛亥革命中涌现的绍籍志士其抛颅洒血所建立的历史功勋,使观众感受在辛亥革命中所展现出的崇尚真理、英勇不屈的绍兴精神,突出绍兴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背景说明:
二十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日益扩大,以及清政府的腐败,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清政府为摆脱困境,宣布实行“新政”,但没能挽救摇摇欲坠的政治局势,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同时,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宣传革命的书籍报刊纷纷涌现,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革命团体也在各地纷纷成立。革命形势一触即发。1911年,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延续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绍兴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是引人瞩目的,它既是重要革命团体光复会的大本营,革命酝酿起事之地,也涌现出许多革命志士,众星璀璨,为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内容:
一、 光复会举义
二、 反清革命志士
一、光复会举义
说明:
绍兴是光复会活动的大本营。光复会自1904年冬成立,至1912年春解散,奋斗八年,功不可没:它联络会党,组织民众,号召反清大联合;创办学校,教育青年,培养出大批干部;创办报刊,着书立说,进行革命宣传;高举义旗,策动新军,瓦解清朝军队。
1、 宏志初许——光复会的诞生
说明:
鸦片战争以后,境内会党纷起,活动频繁。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冬,蔡元培、陶成章等在上海创立光复会,推蔡元培为会长。宗旨为“光复汉族,还我河山,以身许国,功成身退”。后徐锡麟、许寿裳、周树人、秋瑾等人纷纷加入,在绍会员达百余人。
1-1照片:光复会建立相关照片
? “任光复会会长的蔡元培”,《绍兴历史图说》,p188。
? “蔡元培日记”,《绍兴历史图说》,p188。
? “光复会誓言”,《绍兴市志》卷24,会党 社团·光复会,p1531。
? “光复会誓言”,《绍兴历史图说》,p187。
创作背景资料:
l “活动纪略”,《绍兴市志》卷24,会党 社团·光复会,p1530。
1-2名册墙:光复会会员名册
说明:
蔡元培曾委托同志密存光复会会员名录一份。此后,陶成章也曾辗转携带一份。惜辛亥革命后皆下落不明。根据现有资料,绍兴籍光复会会员有269人,包括绍兴商界、学界及会党人士等。
创作背景资料:
l “会员举录”,《绍兴市志》卷24,会党 社团·光复会,p1533。
l “附录:绍兴籍光复会会员名录”,《绍兴县志》,p1218。
1-3档案实物:光复会建立相关档案
? 光复会文稿(誓词、宗旨等)
? 光复会名册
2、 万事俱备——光复会的壮大
说明:
光复会成立不久,迅即以联络会党和建立新军为手段壮大组织,而绍兴成为其主要活动中心,建立了不少活动据点,筹划反清起义。1907年2月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办之职后,光复会还以大通学堂为基地,筹建、训练“光复军”,影响甚为深远。
图片:
? “光复会在国内主要活动地区”,《绍兴历史图说》,p187。
2-1照片:发展会员
说明:
光绪三十年(1904年)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间,徐锡麟、蒋尊簋、许寿裳、周树人、秋瑾等人先后加入光复会。同时,浙江各地会党会主及成员也纷纷入会。其后,多校学生也成为光复会会员。光复会会员逐渐扩充。
创作背景资料:
l “发展会员”,《绍兴市志》卷24,会党 社团·光复会,p1530。
l “会员举录”,《绍兴市志》卷24,会党 社团·光复会,p1533。
2-2图文板:活动据点(照片+地图标识)
说明:
光复会在绍兴的活动据点,有城内的大通师范学堂、东浦的热诚学堂、东湖的通艺学堂、城内府横街的明道女学堂、越王台西侧的绍兴府学堂、横街轩亭口的特别书局、和畅堂的秋瑾住宅、仓桥头的诸暨册局、水澄巷的嵊县公司、东街的开元寺等。
照片:
? “大通学堂第一期毕业学员合影”,《越地记事》,p242。
? “清·绍兴府学”,《绍兴历史图说》,p199。
? “热诚学堂”,《绍兴文物》,p146。
? “秋瑾居地和畅堂”,《绍兴县志》,p1218。
2-3照片:建光复军
说明: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一月,秋瑾任大通师范学堂督办。徐锡麟已任安徽巡警学堂监督。秋瑾以大通师范学堂为中枢,往来于沪、浙两地,并召集人员学习兵操。杭州弁目学堂学生、仙居会党人士和永康龙华会等纷纷来绍。至此,秋瑾组织起一支约有四五百人的光复军。后秋瑾将其编为8军,任命张恭、竺绍康、王金发等为分统,准备起义。
图片:
? “秋瑾拟光复军军制军规手稿”,《绍兴市志》卷24,会党 社团·光复会,p1532。
创作背景资料:
l “筹划起义”,《绍兴市志》卷24,会党 社团·光复会,p1531。
2-4档案实物:绍兴县光复会相关档案
? 清绍兴府档案中大通学堂革命案卷
3、 揭竿而起——光复会的举义
说明:
公元1907年,光复会会员徐锡麟、秋瑾等筹划、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皖浙起义,建立了以浙江为主,秋瑾为负责人,安徽为辅,徐锡麟为负责人的领导机制,一举击毙清廷巡抚恩铭。起义虽最终失败,但徐锡麟、秋瑾等烈士的雄才大略,却给后继者留下宝贵的经验教训。其后,光复会会员仍在各地继续革命活动,多次起义,并在光复杭州、上海和南京等战役中奋勇当先,无役不予,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3-1油画场景复原:枪杀恩铭
创作背景资料:
光绪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1907年7月6日),设在安庆的安徽巡警学堂正举行学员毕业典礼,省政府要员都应邀出席观礼。典礼由徐锡麟主持。典礼进行中,徐对革命党的死对头——安徽巡抚恩铭连击数枪,击中要害而毙命。其他清朝官员有的被打死,有的仓皇而逃。事发后,清军包围巡警学堂,双方经过一阵激战,义军终因寡不敌众,陈伯平战死,徐锡麟和马宗汉及数十名学生被捕,徐锡麟不久被执牺牲。
l “筹划起义”,《绍兴市志》卷24,会党 社团·光复会,p1531。
3-2照片:皖浙事败
说明:
秋瑾得知徐锡麟牺牲,立即组织各方商讨起事事宜。后因行动被告发而起义未果。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六月初四(7月13日),秋瑾等20人于大通师范学堂内舍被捕。六月初五(7月14日)上午,山阴知县李钟岳审讯秋瑾。秋瑾坚不吐实,只书“秋雨秋风愁煞人”7字。六月初六(7月15日)凌晨三时许,秋瑾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
创作背景资料:
l “筹划起义”,《绍兴市志》卷24,会党 社团·光复会,p1531。
图片:
? “孙中山为秋瑾题词”,《绍兴市志卷24,会党 社团·光复会》,p1533。
3-3地图标识:各地光复顺序图
创作背景资料:
光复杭州
在光复杭州的起义中,“以光复会名义,军界由朱瑞辈,会党由竺绍康,学界由蒋鹿山辈分途纠合,以期大举”,由于准备充分,一日之间,兵不血刃,杭州得以光复。接着全省各府在光复会与当地人民的配合下,先后胜利易帜,公元1911年11月10日,绍兴光复,大街小巷,旗帜招展,鞭炮声声,鼓乐齐鸣。浙江的光复,光复会立了首功。
光复上海
在光复上海的战斗中,光复会与同盟会并肩作战。光复会早在上海设立秘密机关“锐俊学社”,由绍籍女革命志士尹锐志、尹维俊负责展开工作,陶成章、李燮和、王文庆等与陈其美“谋携手为后图”,走上合作之路。王文庆回浙组织敢死队,李燮和运动新军,组成光复军。同盟、光复两会携手合作攻下清军在上海的总据点制造局,尹氏姐妹是营救陈其美的女子敢死队先锋。
光复南京
光复南京之战,作为江浙联军主力之一的浙军与淞军战功显赫,有口皆碑。从绍兴等地招募的光复会会员是浙军的主力,而吴淞光复军由光复会直接领导。这些战士攻鸟龙山、克幕府山、战马群山、破孝陵卫,最后强攻天保城时,格斗十二小时,肉搏拼刺,使得南京光复。南京光复解除了清政府对汉阳的威胁,动摇了清政府在东南的统治,为临时政府设在南京奠定了基础。
创作背景资料:
l 《论绍兴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精神遗产》,《浙江文理学院学报》,2001年12月。
3-4档案实物:光复会举义相关档案
4、 名垂千古——评誉光复会
说明:
孙中山对光复会的业绩评价很高:“光复会有徐锡麟之杀恩铭、熊成基之袭安庆,近者攻上海、复浙江、下金陵,则光复会新旧部人皆与有力,其功表见于天下”。章太炎指出:“癸甲以来,徐锡麟之杀恩铭,熊成基之袭安庆,皆光复会旧部人士也。近者,李燮和攻拔上海,继是复浙江、下金陵,光复会新旧部人皆与有力,虽无赫赫之功,庶可告无罪于天下。”
4-1文字板
二、反清革命志士
说明: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二千余年的封建帝制,拉开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腾飞的序幕。今绍兴县地区涌现了以陶成章、徐锡麟、秋瑾、王金发、陈伯平等为代表的大批杰出人物。他们不仅通过武装斗争,以高昂斗志策动和声援革命,同时通过文化教育,以报刊、书籍、诗歌、歌曲等载体传播宣扬革命精神,为辛亥革命做出了斐然贡献,并用鲜血和生命为中国近代历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1、 “气壮山河”陶成章
说明:
陶成章(1878—1912),字焕卿,号陶耳山人,会稽陶堰人,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光复会的创立者及实际领袖,沪、浙及南洋地区革命党首领。其为辛亥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孙中山先生称其“实有巨功”。主要着作有《龙华会章程》、《中国民族权力消长史》、《浙案纪略》等。汤志钧辑为《陶成章集》行世。
创作背景资料:
l “陶成章”,《绍兴市志》卷44,人物·人物传,p3118。
l “陶成章”,《绍兴名人辞典》政治类,p47。
l “陶成章精神”,《江南文化看绍兴》,p41。
l “陶成章”,《绍兴名士》,p291。
1-1照片:陶成章像
? “陶成章”,《绍兴市志》卷44,人物·人物传,p3118。
1-2实物:陶成章与民主革命
? 陶成章《中国民权消长史》手稿
? “陶成章手迹”,《绍兴历史图说》,p193。
? 孙中山唁文
创作背景资料:
公元1912年1月14日,陶成章在上海惨遭暗杀。公元1912年1月17日,《民立报》第六页刊出孙中山唁电缉凶电文。后前往绍兴东湖陶社致祭,题“气壮山河”匾额。
? 《陶成章集》
创作背景资料:
陶成章不仅是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同时他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历史学家,他留下了《浙案纪略》、《中华民族权力消长史》、《教会源流考》等历史专着及已经亡佚的大量历史、地理教科书和散见于各报刊的政论。陶成章的遗着由汤志钧辑成《陶成章集》,198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1-3组图:陶成章故居、陶成章墓
? “陶成章故居门景”,“卧室”,“故居内景”,《绍兴文物精华》上卷,p55-56。
? “孙中山亲临东湖致祭陶成章”,《绍兴历史图说》,p194。
? “绍兴县知事金彭年与陶烈士入祠参与者在陶公祠(即陶社)前合影”,《绍兴老照片》,p4。
1-4档案实物:陶成章相关档案
2、 “辛亥英烈”徐锡麟
说明:
徐锡麟(1873—1907),字伯荪,山阴人。公元1905年在上海加入光复会,9月与陶成章、龚宝铨等创立大通学堂,培养革命志士。公元1907年7月6日,枪杀巡抚恩铭。后被清军包围而被捕,审讯后惨遭剖腹挖心酷刑,从容就义。
创作背景资料:
l “徐锡麟”,《绍兴市志》卷44,人物·人物传,p3113。
l “徐锡麟”,《绍兴名士》,p257。
l “徐锡麟”,《绍兴名人辞典》,p48。
l “徐锡麟精神”,《江南文化看绍兴》,p35。
2-1照片:徐锡麟像
? “徐锡麟”,《绍兴市志》卷44,人物·人物传,p3113。
? “徐锡麟像”,《绍兴文物精华》上卷,p52。
2-2图表:革命活动年表
时间
事件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谋办团练于东浦,以响应义和团反帝运动,被阻不果。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任绍兴府中学堂副监督,同时在轩亭口开设特别书局,经销多种新书,宣传排满思想。
光绪三十年(1904年)
创办热诚学堂。年底赴上海会见蔡元培、陶成章,邀入光复会。回绍后率学生游历诸暨、嵊县、义乌、东阳、缙云等地,交结会党。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由陶成章介绍结识秋瑾,并介绍其入光复会。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策动皖浙起义,枪杀恩铭,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捕。后惨遭酷刑,英勇捐躯。
2-3实物:徐锡麟遗物
? 徐锡麟手枪
? “徐锡麟手迹”,《绍兴历史图说》,p189。
? 徐锡麟血衣
? 徐锡麟绝命书
2-4组图:徐锡麟就义
创作背景资料:
徐锡麟到安徽后,得巡抚恩铭信任,任陆军小学堂会办、巡警学堂监督,以合法身份进行革命活动,准备皖浙起义。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二十六日,因事被察觉,仓卒举义,枪杀巡抚恩铭,终因寡不敌众被捕。五月二十七日晨,惨遭剖腹挖心之酷刑,英勇捐躯。
2-5图文板:徐锡麟诗作《出塞》及《越王勾践论》
出塞
清·徐锡麟
军歌应唱大刀环,
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
何须马革裹尸还。
2-6组图:徐锡麟故居
? “东浦·徐锡麟故居”,《江南文化看绍兴》,p36。
? “徐锡麟故居”,《绍兴历史图说》,p190。
? “故居全景”,“徐锡麟故居门景”,“故居外景”,“大厅”,“卧室”,《绍兴文物精华》上卷,p52~54。
2-7档案实物:徐锡麟相关档案
? 比如:徐锡麟之子徐学文回乡探亲等
创作背景资料:
l 《徐锡联安庆起义清廷档案》,《绍兴与辛亥革命》,pp221-253。
3、 “巾帼英雄”秋瑾
说明:
秋瑾(1875—1907),原名秋闺瑾,字璿卿(璇卿),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祖籍山阴,生于福建闽县。通经史,工诗词,善骑射击剑。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组织。公元1907年,组织光复军,与徐锡麟约期分别于皖浙起义,事泄被捕。同年7月15日,就义于绍兴轩亭口。着有《秋瑾集》。
创作背景资料:
l “秋瑾”,《绍兴市志》卷44,人物·人物传,p3113。
l “秋瑾精神”,《江南文化看绍兴》,p38。
l “秋瑾”,《绍兴名士》,p275。
l “秋瑾”,《绍兴名人辞典》,p45。
3-1照片:秋瑾像
? “秋瑾”,《绍兴市志》卷44,人物·人物传,p3114。
? “秋瑾像”,《绍兴文物精华》上卷,p27。
3-2图表:革命活动年表
时间
地点
事件
1903年
北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目睹民族危机,决心献身救国事业。
1904年
日本
创办《白话报》,以“鉴湖女侠秋瑾”署名,发表《致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警告我同胞》等文章,宣传反清革命,提倡男女平权。
1904年秋
日本
参加冯自由在横滨组织的三合会,受封为“白纸扇”(军师)。
1905年
上海、绍兴
会晤蔡元培、徐锡麟,并由徐介绍参加光复会。
1905年7月
日本
由冯自由介绍,在黄兴寓所加入中国同盟会,担任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
1906年
上海
与尹锐志、陈伯平等联系长江一带会党,准备起义。最终萍浏醴起义失败。
1907年
上海
创办《中国女报》,为中国最早的以女性为目标读者的报纸刊物。
1907年7月10日
绍兴
配合徐锡麟起义,失败后,毅然留守大通学堂。
1907年7月14日
绍兴
清军包围大通学堂,被捕后坚不吐供,仅书“秋雨秋风愁煞人”以对。
1907年7月15日晨
绍兴
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3-3实物:秋瑾遗物
? “秋瑾‘读书击剑’玉章”,《江南文化看绍兴》,p39。
? “秋瑾手迹”,《绍兴历史图说》,p191。
? “秋瑾致秋誉章信札”,《绍兴文物精华》下卷,p151。
? “秋瑾致徐小淑绝命诗”,《绍兴文物精华》下卷,p152。
? “秋瑾‘读书击剑’玉章”,《绍兴文物精华》下卷,p152。
3-4档案实物:秋瑾相关档案
? 《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
? 《警告我同胞》
? 《<中国女报>发刊辞》
? 《敬告姊妹们》
? 《普告同胞檄稿》
? 《秋瑾集》
创作背景资料:
l 《浙江办理秋瑾案档案》、《承办秋瑾案之清吏往来电文及清廷上谕》,《绍兴与辛亥革命》,pp254-274。
3-5多媒体音频:《勉女权》
说明:
秋瑾是中国最早以简谱创作歌曲的女作曲作词家。其所作《勉女权》一歌,发表于《中国女报》第2期上,对提倡男女平等、启迪妇女争取自身解放、推翻封建腐败的清王朝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后又陆续发表了《同胞苦》、《叹中国》等革命歌曲。
创作背景资料:
l “音乐”,《绍兴文艺》,p174。
4、“东南英杰”王金发
说明:
王金发(1883-1915),原名逸,谱名敬贤,字季高,号孑黎,乳名金发,嵊县人。性豪侠,爱习武,善射击,毕生从事反清斗争。其为辛亥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曾被孙中山誉为“东南一英杰”。“二次革命”失败后,王金发遭通缉,后在杭州被诱捕,遇害于浙江陆军监狱。
创作背景资料:
l “王金发”,《绍兴市志》卷44,人物·人物传,p3119。
4-1照片:王金发像
? “王金发”,《绍兴市志》卷44,人物·人物传,p3119。
4-2图表:革命活动年表
时间
事件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入乌带党。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归附平阳党,任首领。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
与谢飞麟等创立大同学社,秘密进行反清活动。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在绍兴大通学堂加入光复会,同年冬去日本。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参与皖浙起义,被推为光复军分统。起义失败后,迁居浙东山区,数月后,加入同盟会。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建立江浙革命党人秘密联络机关。后因叛徒告密,机关破坏。
清宣统三年(1911年)
武昌起义后,任绍兴军政分府都督。
民国元年(1912年)
军政分府撤消后去北京。
民国二年(1913年)
被悬赏通缉,亡命日本。
民国四年(1915年)
被诱捕,被害于杭州陆军监狱。
照片及实物资料
4-3照片:王金发故居
说明:
王金发故居位于广利乡董龙岗村,晚清建筑,为封闭式农家四合院,正屋面宽5间,两侧有厢房相连,中间有鹅卵石铺就的天井,为砖木结构两层楼房。山墙上筑有避火墙,墙上留有王金发习武时留下的弹痕。
创作背景资料:
l “王金发故居”,《绍兴市志》卷35,文物古迹·历史建筑,p2179。
4-4档案实物:王金发相关档案
5、“浙东三烈士”——陈伯平
说明:
陈伯平(1885-1907),原名师礼,改名渊,字墨峰,号白萍生,又称光复子,清会稽平水(现绍兴县平水镇)人,光复会会员,反清斗争的勇士,与徐锡麟、马宗汉并称为辛亥革命“浙东三烈士”。先后入福建武备学堂、绍兴大通师范学堂,并赴日本,学习巡警课程,1906年回国,协助秋瑾组办《中国女报》,1907年到安庆与徐锡麟一起发动起义,率巡警学堂学生攻占军械局,在与清军作战中牺牲。
创作背景资料:
l “英年早逝的辛亥革命先烈陈伯平” http://epaper.zgkqw.com/html/2011-03/06/content_78364.htm
l 百度百科:陈伯平http://baike.baidu.com/view/388679.htm?fr=aladdin
5-1 陈伯平像
5-2 革命活动年表(参见《辛亥革命四烈士年谱》 -孙元超编着 1981“陈伯平年谱”,p113-117)
5-3 陈伯平故居照片
创作背景资料:
l 陈伯平故居修复并对外开放http://www.sx.gov.cn/art/2005/6/8/art_1112_17233.html
5-4 相关遗物、档案
·清代其他档案馆藏品展示
? 文书档案:护照、宪牌、告示、私人文书、圣旨
? 商业档案
? 司法档案
说明:
司法档案共10余份,主要有直隶成案、浙江成案、呈稿簿、要案摘查、通行条例、马洲词批与马洲批词、通行条例、监押词讼公文、命盗案等,是研究清代社会犯罪、诉讼及司法等情况的具体资料。
? 其他档案
说明:
馆藏清代档案中难以归入上列的档案,包括一些颇有价值的散文、工艺品、戏曲脚本、宗教经卷、杂记随录等。如:重修钱武肃王庙记、精巧工艺品(扇面)、帛绢印刷品、杂记随录(浙江省缙绅受卸录)、见闻偶录、随便记录、戏曲脚本(《倭袍》、《龙图宝卷》)、宗教经卷等。
第二部分 民国档案
传播目的:
本部分展示了民国时期绍兴县的时局状况。通过对绍兴县党派与政权、革命纷争、金融财政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介绍,旨在让观众了解动荡的民国岁月里,绍兴县在国家存亡之际的历史贡献,以及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再现了民国绍兴县的风貌。
背景说明:
中华民国的成立,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五四”运动的爆发,吹响了反帝反封建的号角;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革命道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大革命风起云涌,土地革命波澜壮阔,抗日战争艰苦卓绝,解放战争硝烟弥漫。此时的绍兴县既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众多着名人物的故乡,也是纷繁战乱中绍兴志士坚守的阵地。金融财政方面,民国初年,银行业兴起,绍兴县形成了由银行、钱庄、当铺组成的金融业体系。此后典当业和钱庄业逐渐衰落,银行业在金融中渐居主要地位。文化教育方面,形成了一大批影响较大、具有特色的学校,为绍兴县近现代教育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民政方面,绍兴首次设置民政机构,成立了诸多医疗机构。民国元年,绍兴县始建司法机关,名为绍兴县法院暨检事厅,置法院、检察处、监狱与看守所分设。由此,绍兴县一整套的社会基础设施和国家机器就逐步建立起来。
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 党派与政权
第二单元 革命烽火
第三单元 金融财政
第四单元 社会事业
第一单元 党派与政权
传播目的:
本单元介绍了民国时期绍兴县诸多党派的生存状态以及社会活动,主要通过对国民党及国民政府、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与社团的介绍,旨在让观众了解在纷乱的民国时期绍兴县的党派发展和政权交替沿革,尤其是共产党在绍兴县的萌芽和初期发展情况。背景说明:
辛亥革命结束了最后一个封建帝制王朝清朝的统治。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定都南京。中华民国虽为共和立宪制国体,但自建国之初始,政权控制频繁交替,政局混乱,各党派在此间竞相争雄,共产党也于不久萌芽发展。民国元年山阴、会稽合并为绍兴县,设县知事公署,并成立议会,推动地方自治,但军阀混战,1927年政权由国民党掌控,自1934年4-8月绍兴沦陷期间,一度建立汪伪政府。1936年在游击区建立民主政府,但驻无定所。共产党于1923年在绍兴建立了地方支部,并逐步发展壮大,历经革命战争时期,虽遭破坏,仍斗争不止。此外,中国民主社会党绍兴县党部、中国青年党绍兴县党部等其他党派与社会团体也在绍兴县频繁活动。
主要内容:
一、 民国时期政府沿革
二、 国民党与国民政府
三、 共产党
四、 其他党派与社会团体
一、 民国时期政府沿革
1、民国各阶段绍兴县政府
说明:
民国元年(1912)山阴、会稽两县合并,始称绍兴县,设县知事公署。同时在县、乡成立议会,推行地方自治。但当时军阀混战,议会多无实权。十六年议会撤销,政权由中国国民党掌握,直至三十八年5月绍兴解放。县署仍会稽县衙。期间,自三十年4月至三十四年8月绍兴沦陷期间,曾一度建立汪伪政府。三十六年7月后,先后在游击区建立路东人民政府,诸、绍、嵊 中心区人民政府,驻无定所。
1-1图表:民国时期政府沿革
时间
执政
具体情况
1911-1941
国民政府
机关名称一度为知事公署、公署或政府,下设局、科或裁局改科,主要部门有财政、教育、建设、警察等部门编制
1941
维持会—
汪伪“绍兴县乡镇联合会”
成立汪伪“绍兴县警察局”,下辖柯桥、东关两警察所;城内设中区、东街、南街、横街、昌安5个分驻所
1942
汪伪“绍兴县乡镇联合会”
设一二三科分管民政、财政、建设、另设教育、警察局
1945
国民政府
抗战胜利,县政府迁入绍兴城内,恢复原来编制
1947
路东县人民政府(中共)
无固定地点,下设大东区和诸、绍办事处
1948
1月:诸、绍、嵊中心区人民政府(中共)建立
3月26日:成立绍兴县办事处,下辖越南、南池、漓渚 、杨浦四个区人民政府
属地:王坛、稽东两镇一部分
1949
6月:绍兴县人民政府成立
5月7日,绍兴解放
1-2档案实物:绍兴县民国时期政府沿革相关档案
? 绍兴县国民政府相关档案
? 汪伪部队相关档案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档案志》,中华书局,p53,
2、议政机构
说明:
民国元年(1912),绍兴县及乡同时成立议会,选举医院、议长,但当时军阀连年混战,政局不稳,县乡议会无实权,鲜有实迹。参事会于1922-1923年成立,由议会议员中选出,1927年解散。1946年则成立参议会。绍兴议政机构的设置标志着当时民主议政的思潮已深入浙东之境。
2-1议政机构列表
议会
参事会
参议会
成立:1912
作用:选举议员、议长
成立:1922-1923
常设机构:参事、佐理、书记员
会址:今县前街
成立:1945(临时参议会)
常设机构:“驻会委员会”
1946(县参议会)
常设机构:秘书处,下设议事、文书、总务组
2-2照片:绍兴县议会机构相关照片资料
? 1923.10,绍兴县议会会场落成,军民长官、各法团代表、局所主任、耆宿士绅暨议会同人摄影纪念
? 诸暨县第一次行政会议举行开会式摄影纪念
创作背景资料:
l 屠剑洪:《绍兴老照片》,西泠印社出版社,pp007-010。P52
2-3档案:绍兴县议会机构相关档案资料
? 绍兴县参议会相关档案资料
? 《绍兴县参议会会刊》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档案志》,中华书局,p52,p107。
二、 国民党与国民政府
说明:
1912年,国民党开始在绍兴县境内活动,前身为中国同盟会绍兴支部。1924年,建立国民党绍兴临时县党部后,方有实际活动。初创时期,受中共绍兴地方支部的帮助,曾响应“剪除军阀,实现民治”的号召。1937年抗战爆发后,国共二次合作,在中共绍兴党组织的策动和参与下,抗日救亡活动有所开展。1940年,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绍兴分团部建立。1947年,中国民主社会党、中国青年党亦在绍兴建立县党部。1949年绍兴解放,均告解体。
1、创立时期
说明:
中国国民党是同中华民国同步成长起来的,民国元年(1912),国民党前身中国同盟会绍兴支部成立,但次年袁世凯就下令解散国民党,直至1924年国民党重新开展党务活动,并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一定贡献。
1-1图表:绍兴县国民党创立时期活动表
1912 5月,中国同盟会绍兴支部成立;8月,改名国民党绍兴分部。
1924 4月,在绍兴发展党员,开展党务活动;
6月22日召开国民党绍兴县临时县党部成立大会,此后一年间发展党员30余人;
9月15日,临时县党部执行委员分别致电上海《民国日报》、绍兴《越铎日报》转沪前敌诸将士“共诛曹(锟)吴(佩孚),重建中国,剪除军阀,实现民治”;
12月28日,临时县党部会同43个团体发起,成立“绍兴国民会议促成会”,并致电孙中山,要求“立即召开真正人民组织之国民会议,以解决国事”。
1927 2月24日绍兴县党部联络各界成立绍兴社会运动委员会,在大善寺冒雨举行北伐胜利庆祝大会。
1-2档案实物:绍兴县国民党创立时期相关档案
? 国民党党员登记表、党员卡片、入党申请书、正式党员名册等证明档案
? 县党部通令、训令、派令、任用书
? 历次党代会材料、党务工作报告
? 平时会议记录、党务宣传资料等
? 1924年,上海《民国日报》刊载之中国国民党绍兴临时县党部致浙沪联军电文
? 国民党“一大”、“二大”宣言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志》,中华书局,p1222。
l 《绍兴县档案志》,中华书局,p52,p107。
1-3实物:
? 早期国民党旗帜、党员遗物等
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说明: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逮捕共产党人,绍兴县党部内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迅速疏散隐蔽。国民党的“清党运动”持续至1928年5月,为控制民众团体,还设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1929年1月30日,召开全体代表大会,国民党绍兴县党部正式成立,此后每年换届选举。
2-1照片:绍兴县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相关照片资料
? 1916年初秋,孙中山莅绍时与绍兴各界人士的合影
? 1929.3.12,孙中山逝世四周年纪念日,余姚县各机关团体和各界代表前往龙山,营造中山纪念林摄影留念
? 1929.1.30,中国国民党绍兴县全体代表大会摄影留念
? 1930.4.25,诸暨北区苏维埃政府在阮家埠育婴堂成立
? 1936.11.28,绍兴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第一期民运工作人员讲习班结训典礼留影
? 1937年初春,刚经历西安事变的蒋介石及夫人宋美龄途径新昌大佛寺修身养心,此照原载《良友画报》
? 国民党浙江诸暨县第一区二分部全体党员摄影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志》,中华书局,p1222。
l 屠剑虹:《绍兴老照片》,西泠印社出版社,pp009-014。
l 《绍兴县档案志》,中华书局,p48。
2-2档案:绍兴县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相关档案资料
? 档案类别同创立时期的一样,注意选取时间段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档案志》,中华书局,p52。
3、抗日战争时期
说明:
1937,抗战爆发,国共展开第二次合作,揭开抗日救亡运动的的序幕。但1939年县党部奉行“一个领袖、一个主义、一个党”的方针,执行“防共、限共、溶共、反共”政策。1940年,县党部举办“党员营”活动,招收社会知识青年,先后编训两期,每期近百人。1945年底,全县国民党员达到25650人,但多由户口册中抄录的青壮年入表,代捺指纹,充为入党者。
3-1照片:绍兴县抗日战争时期相关照片资料
? 绍兴县政府塘北行府安昌区乡镇长暨士绅第一次联席会议留影。摄于1943.8.25
? 绍兴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塘北保甲长训练班乡镇长座谈会摄影留念。
? 绍兴县塘北地区党政军第一届联席会议留影。摄于1944.5
? 1938年浙江省主席在诸暨牛市抗日肃奸大会上的讲话
? 绍兴专员兼县长贺扬灵照片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志》,中华书局,p1223。
l 屠剑虹:《绍兴老照片》,西泠印社出版社,p15,pp027-029。
3-2档案:绍兴县抗日战争时期相关档案资料
? 档案类别同创立时期的一样,注意选取时间段为抗战时期。
? 中国驻日首席武官萧叔宣给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关于日本军国情况及侵略中国动态的报告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档案志》,中华书局,pp48-52。
4、国民政府崩溃时期
说明:
1945年秋,抗战胜利,次年3月,国民党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此时的主要工作是密查共产党员及其活动,开展国民党员登记。1947.12,颁布《戡乱时期危害国家紧急治罪条例》。1948年,在清查共产党员的同时,成立绍兴县党团统一委员会,年底和三青团正式合并,登记后的三青团员即为国民党员,并建立县党部。1949.5.7,绍兴解放,县党部及下属组织解体。
4-1照片:绍兴县国民政府崩溃时期相关照片资料
? 1946.5.12,上虞县章镇全体保长合影
? 1946.12,绍兴绅商、文教等各界头面人物在绍兴县商会(遗址在今胜利西路绍兴市府大院内)欢迎曾任浙江省第三行政区督查专员的杜时霞专员莅绍时合影
? 解放战争前绍兴地政处同仁联欢留影。摄于1947.4.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志》,中华书局,p1223。
l 屠剑虹:《绍兴老照片》,西泠印社出版社,pp037-038。
4-2档案:绍兴县国民政府崩溃时期相关档案资料
? 档案类别同创立时期的一样,注意选取时间段为国民政府崩溃时期。
创作背景资料:
《绍兴县档案志》,中华书局,p52。
5、国民政府时期的绍兴县社会风貌
说明:
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最重要的转折时期,也是中国社会生活各方面动荡和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此时的国民政府顺应着当时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的潮流,为中国社会从封建社会的转型,作出了积极贡献。其筹建了较完备的国家机器,兴修了诸多基础设施,增设了更完整的交通网络,也推动了一系列慈善机构的设立。绍兴县因为地处东部沿海,自古经济文化富庶,国民政府时期,其社会变革效果显着。
5-1照片:绍兴县国民政府时期社会风貌相关照片资料
? 绍兴大明电灯公司(今电力局前身)照片
? 绍兴华光电灯公司
? 绍兴萧绍段公路照片
? 绍兴酒、酱园、印染业、锡箔业、菜馆、旅馆照片等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志》,中华书局,p1223。
l 屠剑虹:《绍兴老照片》,西泠印社出版社,pp054-038。
5-2档案:绍兴县国民政府时期社会风貌的相关档案资料
5-3场景复原或微缩模型:可聚焦于某处街角复原国民政府时期绍兴县的民生百态
三、 中国共产党
说明:
1922年,中国共产党在绍兴县筹建组织。次年,始建中共地方支部,1926年建中共绍兴地方委员会,党组织逐步发展壮大。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共产党员疏散隐蔽,在农村坚持斗争,5月恢复中共绍兴地位。抗战时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1939年成立中共绍兴县工作委员会,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尔后遭到挫折直至1949.3,复建县级地方组织。
0、绍兴县共产党情况总览
0-1党组织沿革图表(1923-1949)
0-2中共绍兴主要地方党组织分布平面图
创作背景资料:
《绍兴县志》,中华书局,pp1175-1176。
《越地记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P285
1、中国共产党在绍兴县的诞生(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说明:
1921—1922年期间,萧(山)绍(兴)农民运动和绍兴工人运动先后兴起,为中国共产党在绍兴的创建与发展奠定基础,1922年秋,中共上海地方兼江浙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徐梅坤秘密莅绍建党,绍兴地区党组织由此逐步发展起来。
1-1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绍兴县党组织大事记:
1924.4 中共绍兴(党团)地方支部分设为中共绍兴地方支部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绍兴独立支部
1926.4 中共绍兴独立支部在下方桥、柯桥、华舍、安昌一带,发动2万余名丝织机业工人大罢工,取得胜利
1926.5 成立中共绍兴地方委员会
1-2照片:绍兴县共产党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相关照片资料:
? 共产党早期党员曹素民照片
创作背景资料:
l 屠剑虹:《绍兴老照片》,西泠印社出版社,pp008。
1-3档案实物:绍兴县共产党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相关档案资料:
? 国内革命时期绍兴党团组织机构及其演变活动情况,绍兴农村共产党组织情况等相关档案及报刊资料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档案志》,中华书局,p72。
2、中国共产党在绍兴县的艰难成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说明: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促使绍兴共产党组织和党员转入农村,疏散隐蔽;直至1927.6,中共浙江省委成立,逐步恢复基层工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先后多次带领乡民筹划农民暴动,并发动万余农民进城,提出“二五减租”要求,但革命进程当中荆棘密布,党组织屡遭破坏。
2-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绍兴县党组织大事记:
1927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绍兴共产党组织和党员转入农村,疏散隐蔽;5月重组绍兴地方委员会;6月中共浙江省委成立,恢复基层工作。
1927.8-11 中共浙江省委在绍兴先后召开八县农民暴动联席会议,后暴动未成。绍兴党组织遭严重破坏。
1927.12 省委发动万余农民进城,向县署请愿,提出“二五减租”要求,部分得到解决。
1928 组织临时常委会,召集党员大会,成立正式县委;10月初,建立绍兴独立支部;11月7日,成立中共绍兴县委。
1929 党领导农民进行抗租斗争,并准备举行城市、农村联合暴动,但后计划泄露,党组织再次遭严重破坏。
1930 成立中共绍兴箔业支部,此后,绍兴党组织与上级党失去联系,多数党员脱离组织。
2-2照片:绍兴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相关照片资料:
? 1927.9 中共诸暨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城南郭家坞滴水道院召开
创作背景资料:
l 屠剑虹:《绍兴老照片》,西泠印社出版社,pp009。
2-3档案:绍兴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相关档案资料: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绍兴党团组织机构及其演变活动情况,绍兴农村共产党组织情况等相关档案及报刊资料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档案志》,中华书局,p72。
3、中国共产党在绍兴县的壮大(抗日战争时期)
说明:
在国家面临危亡之际,国共两党开展第二次合作,1938年,绍兴县成立了中共宁绍特别委员会,并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和学生工作。当时绍兴的抗日团体,抗战书刊和抗战剧团十分活跃,中共为当时抗战后方的组织宣传做出了一定贡献,并在敌后组建皋北抗日自卫队和浙东游击大队,在后堡、皇甫庄与日军展开浴血奋战。
3-1抗日战争时期绍兴县党组织大事记:
1937 中共浙江省临时工作委员会先后在绍属各地恢复党组织
1938.5 成立中共宁绍特别委员会,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和学生工作
1939.3 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身份到绍视察抗战情况
1939 接办和创办《战旗》、《向前》等抗战刊物,成立“战时流动剧团”
1941 日军占领绍兴县城,中共绍兴县工委在敌后组建皋北抗日自卫队和浙东游击大队,在后堡、皇甫庄与日军两次浴血奋战,牺牲34人
1943.秋 中共浙东区党委敌工委打入汪伪敌工总部,秘密收集政治、军事情报
3-2照片:绍兴县抗日战争时期党组织及其活动相关照片资料:
? 金萧支队政委杨思一与支队长彭林于1945年合影
? 共产党员朱学勉照片
? 1945.1.21,美国飞行员托勒特与浙东游击纵队领导合影
? 1945.7.20,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电讯班第一期学员在上虞章镇结业时留影
? 1945.8,中共浙东区党委书记谭启龙与四明山工委委员黄知真合影
? 1945.9,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部分指战员北撤前在上虞留影
? 共产党政治交通员林雪等在城区耀鹰弄7号交通站旧址合影
? 共产党活动场所之一童家岭祠堂旧址
创作背景资料:
l 屠剑虹:《绍兴老照片》,西泠印社出版社,pp020-036。
l 《绍兴县志》,中华书局,P1174。
3-3档案实物:绍兴县抗日战争时期相关档案资料:
? 抗日战争时期绍兴党团组织机构及其演变活动情况,绍兴农村共产党组织情况等相关档案及报刊资料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档案志》,中华书局,p72。
3-4实物:
? 绍兴早期共产党员遗物(衣帽、军章等)
4、中国共产党在绍兴县夺取胜利(解放战争时期)
说明:
此时的绍兴县党组织在为解放绍兴作着最后的努力,虽然1946年绍兴党组织一度失去联系,但第二年2月,就在绍南组建起了绍南武工组,其后建立了中国会稽中心县工委,1949年组建了多个区人民政府,并一举领导了绍兴的解放。
4-1照片:绍兴县解放战争时期党组织及其活动相关照片资料:
? 中共领导的金萧支队系列照片
? 中共领导人照片
创作背景资料:
l 屠剑虹:《绍兴老照片》,西泠印社出版社,pp042-051。
4-2档案实物:绍兴县解放战争战争时期相关档案资料:
? 解放战争时期绍兴党团组织机构及其演变活动情况,绍兴农村共产党组织情况等相关档案及报刊资料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档案志》,中华书局,p72。
四、 其他党派与社会团体
说明:
在国民党和共产党这两股大势力的庞大身影之后,当时的中国也存在着其他党派和社会团体。1947年,中国民主社会党、中国青年党在绍兴建立县党部。1949年5月7日,绍兴解放,两党均告解体。
1、中国民主社会党绍兴县党部
说明:
中共民社党绍兴县党部于1947年8月15日在城区小保佑桥筹建,以《大道报》作为县民社党党报,其政治主张为“根据民主方法,实现民主社会主义国家”,宣称“维护和平”,宣传“新生活运动”,并参与地方选举和地方政治活动。1949年5月7日,绍兴解放,民社党县党部终止活动。
1-1档案实物:
? 民社党绍兴县党部相关党务档案资料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档案志》,中华书局,p58。
2、中国青年党绍兴县党部
说明:
中共青年党绍兴县党部于1947年6月由张新民发起筹备,10月1日正式成立。党部在观音弄46号,下设计划委员会、秘书、组织、训练、宣传、外事等科。至1948年初发展党员400余人,同时以经济手段,推荐县参议员,引起党内不满。1949.5.7,绍兴解放,青年党绍兴县党部停止活动。
2-1档案实物:
? 青年党绍兴县党部相关党务档案资料
创作背景资料:
《绍兴县档案志》,中华书局,p58。
第二单元 革命烽火
传播目的:
本单元通过介绍五四运动、两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绍兴县的始末,展现了革命斗争此起彼伏的时代背景下,绍兴县及绍籍革命志士对于民主革命和国家存亡所作的重要贡献,以及绍兴县当时的社会状况。背景说明:
二十世纪初,“五四”爱国主义运动、两次国内革命战争先后爆发。1937年7月,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抗日,拉开了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1945年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解放战争,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这一时期的绍兴县也跟随着整个中国的大背景进入了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蔡元培、鲁迅、周作人、邵力子等人分别为五四运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1927年,北伐军第二十六军军长周凤歧率军攻克诸暨后向绍兴推进,北伐军占领绍兴;抗战爆发,绍兴县沦陷前,绍兴县各界抗敌后援会和民兵与日军开展了殊死搏斗,为抗战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49年5月7日下午,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司令员马青率部队解放绍兴,古城绍兴获得了新生。在动乱的战争年代,绍籍志士展现出了浴血抗争、视死如归、坚韧不拔的悲壮情怀。
主要内容:
一、 五四运动
二、 国民战争和十年内战
三、 抗日战争
四、 解放战争
一、五四运动 1919
说明: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使中国进入了轰轰烈烈的新民主主义时代,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绍兴县也跟随着整个中国的大背景进入了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蔡元培、鲁迅、周作人、邵力子等人都分别为五四运动做出了重大贡献。
1、绍兴农运、工运、学运
说明:
绍兴的工人运动发展得风风火火,如早期共产党员曹素民曾深入丝绸工业较集中的下方桥,组织和发动机业工人为改善生活待遇、增加工资,连续罢工三天,取得斗争的胜利。还将城内锡箔工人组织起来,恢复和健全箔业工会,并把优秀箔工推举为工会干部,从中发展党员。1919.5.9,绍兴五中、五师、成章女校等多所中小学校,组织了“五九国耻”纪念大游行,并由爱国学生在绍兴觉民舞台举行了“国耻纪念大会”,到场师生1700余人,同日在大善寺召开国耻纪念会,群情激昂。绍兴县商会通知各商店“提倡国货,抵制日货”。各行业工人也都分发传单,一致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及解决山东问题的请愿要求。绍兴各界皆揭竿而起,五四运动在全县声势浩大地开展起来。
1-1照片:
? 领导人物第一任中共绍兴县委书记曹素民照片
创作背景资料:
l 屠剑洪:《绍兴老照片》,西泠印社出版社,p008。
1-2档案实物:
? 绍兴农运、工运、学运相关档案
? 1919.6上虞商会与绍兴商会关于抵制日货、声援“五四”运动的往来公函
? 锡箔工人、丝绸工人与茶农的斗争情况相关档案
? 五四时期的传单的相关档案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档案志》,中华书局,p72。
2、绍兴县新文化运动人物
说明:
五四运动时期绍兴县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物,诸如蔡元培、鲁迅、周作人、邵力子、罗家伦等等,他们用犀利的思想和锋利的笔杆与封建传统做着不懈的斗争,正是在这批核心人物的推动下,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作为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解除了知识分子们思想上的禁锢,并使他们向着民主、自由、进步的新文化奋斗前行。
2-1蔡元培
说明:
蔡元培(1868—1940)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作为一个教育家,他在北京大学所开创“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庇护者、倡导者,他为新文化运动引进人才、搭建舞台,使得北大成为新文化的策源地和重要示范区。“五四”运动中,蔡元培更竭尽所能,支持学生爱国运动。
2-1-1蔡元培像
? “蔡元培”,《绍兴市志》卷44,人物·人物传,p3152。
? “蔡元培像”,《绍兴文物精华》上卷,p39。
2-1-2图片、档案及实物资料
? “蔡元培行书联,蔡元培手迹”,《江南文化看绍兴》,p48。
? “蔡元培广场”,《江南文化看绍兴》,p32~33。
? “绍兴蔡元培故居”,《绍兴历史图说》,p225。
2-2鲁迅
说明:
鲁迅(1881—1936)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锋和主将之一,不仅探索出现代新文学的发展方向,坚持进步的“五四”传统,并发表了众多小说和杂文作品,达到了空前的文学高度,同时其对新艺术有着独到的见解,同样实践着其宣扬科学、倡导民主的新文化精神,还对书籍装帧的革新和木刻运动的兴起贡献卓着。
2-2-1鲁迅像
? “鲁迅”,《绍兴市志》卷44,人物·人物传,p3143。
? “鲁迅像”,《绍兴文物精华》上卷,p22。
2-2-2图片、档案及实物资料
? “鲁迅手迹”,《江南文化看绍兴》,p93。
? “鲁迅行书联”,《江南文化看绍兴》,p45。
? “鲁迅手迹”,《绍兴历史图说》,p230。
? “《彷徨》、《呐喊》”,《江南文化看绍兴》,p193。
? “《中国小说史略》”,《江南文化看绍兴》,p200。
? “鲁迅的杂文”,《江南文化看绍兴》,p195。
? “鲁迅《金石识别》批注”,“鲁迅致许寿裳信札”,“鲁迅《<古小说钩沉>序》手稿”,《绍兴文物精华》下卷,p154~155。
2-3周作人
说明:
周作人(1885—1967)是新文化运动中最具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参加过“新青年”、“文学研究会”和“语丝社”,发表了《人的文学》、《思想革命》、《平民文学》等重要的理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的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其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都产生很大影响。
2-3-1周作人像
? “周作人”,《绍兴市志》卷44,人物·人物传,p3198。
2-3-2图片、档案、文字版、书刊及实物资料
2-4邵力子
说明:
邵力子(1882—1967)作为近代着名的民主人物和社会活动家,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与叶楚伦在上海创办《民国日报》,报导“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1919年,《民国日报》辟《觉悟》副刊,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支持五四运动。
2-4-1邵力子像
2-4-2图片、档案及实物资料
2-5罗家伦
说明:
5月4日当天,天安门学生游行队伍沿路散发许多传单,其中最重要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即由罗家伦(1897—1969)起草。后来罗家伦又在5月26日刊行的《每周评论》上发表《五四运动的精神》,他作为现代教育家,创办了《新潮》杂志,并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他们主张要以近代人的言语(白话文),来表达近代人的思想、情感;打开传统束缚,解放学术思想,反对违反人性的文学。
2-5-1罗家伦像
2-5-2《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可将全文作为展板水印背景)
2-5-3图片、档案及实物资料
二、国民革命和十年内战1924-1937
说明: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北伐战争打响,战争末期随着东北易帜的推动,国民政府至此获得了形式上的统一。1931年蒋介石领导国民政府开始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性政权发动战争,而中共领导的工农红军和红色革命根据地人民则进行了反抗的革命战争。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被迫停止攻击共产党,大规模内战暂告结束。
1、北伐战争 1926-1928
说明:
北伐战争是1926-1928年间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发动的一场反对军阀、统一中国的战争。战争过程由南向北进行。在国民革命军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以后,国民政府内部因对中国共产党的不同态度而一度分裂,北伐陷于停顿。在西北的冯玉祥和山西的阎锡山加入下,北伐军于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张作霖在撤往东北的途中遇害,后其子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至此,国民革命军北伐完成,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1927年2月,北伐军第二十六军军长周凤歧攻克诸暨后率部向萧山、绍兴推进。绍兴守卫旅旅长武铭,系北伐军第二十六军一纵队参谋长樊崧甫之老同事。团长韩辉荣等均系樊之旧识。故由樊崧甫前往武部说降,允其由旅改编为师,诱武、韩至柯桥弥陀寺,命二十六军别动队杜芝萱部,在地方商团和民众配合下,将其全部缴械。绍兴遂为北伐军占领。
1-1照片:
创作背景资料:
l 屠剑虹:《绍兴老照片》,西泠印社出版社,p008。
1-2档案实物:
? 北伐战争相关档案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档案志》,中华书局,p72
2、十年内战(土地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27-1937
说明: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却坚持对日本侵略者采取不抵抗的卖国政策,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口号,领导国民政府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性政权发动战争;毛泽东领导的革命队伍则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地方武装,组织工农政府,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西安事变后,长达10年的国共内战结束,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此时的绍兴县各界也在为抗战作着积极的准备。
2-1照片:
? 1931,九一八事变后,浙江省立绍兴中学师生捐资铸碑,纪念国耻
创作背景资料:
l 屠剑洪:《绍兴老照片》,西泠印社出版社,p011。
2-2档案实物:
?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相关档案
? 1932.2中华全国总商会与绍兴县商会关于声援上海十九路军抗日的快邮代电和汇款单
? 1932年马寅初、祝星五关于募捐接济东北义勇军抗日的提案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档案志》,中华书局,p72。
三、抗日战争 1937-1945
说明:
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抗日,拉开了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在战争初期,中国投入大量军队以遏制日军的进攻;随后交战双方即转入相持阶段,中共领导的敌后力量逐渐发展壮大,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中国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1945.8.15,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国民革命军和各抗战组织也在绍兴县这块热土上展开了如火如荼的抗日斗争。
0、绍兴人民抗战油画(创作)
1、绍兴县抗日斗争与日军暴行
说明:
抗战期间,日军在绍兴城乡同样犯下了严重的罪行,但经过绍兴县各界军民的顽强奋战,终于克敌制胜。抗日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战争过程中民众的国家观念得到了增强,战争的胜利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1(1938-1940)日机空袭统计
? 绍兴县遭日本进攻相关档案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志》,中华书局,p1513。
1-2照片:
? 日军押运船队航行在萧山至绍兴的浙东古运船上
? 1939.5.3,绍兴中学遭日机轰炸后的惨状
? 绍兴县秋瑾镇大马路多家店铺遭日军抢掠后惨状
? 1940.10.25-27,国军反攻日军攻城
? 1945,绍兴市民朱世祥从逃难地福建重返故乡,为庆祝绍兴重光,携长子朱元桂进照相馆拍照留念
创作背景资料:
l 屠剑虹:《绍兴老照片》,西泠印社出版社,pp021-023,p033。
1-3档案实物:
? 绍兴县遭日本进攻相关档案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档案志》,中华书局,p60。
2、绍兴县各界抗敌后援会
说明:
1937.6.2,由绍兴县各机关、民众团体负责人及社会士绅联合组建了抗敌后援会,办公地址在县商会内,下设总务、宣传、组织和训练4股和侦查、宣传、交通、运输、慰劳等10个工作团。临浦、夏履桥、下方桥等镇设办事处,制定《对敌经济封锁暂行办法及旅行细则》。主要从经济方面援助抗日。
2-1档案实物:
? 绍兴县各界抗敌后援会相关档案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档案志》,中华书局,p72。
3、绍兴县抗日自卫委员会 1937.6.2
说明:
1938.2,抗敌后援会改组为抗日自卫委员会,以联合党、政各方,集中地方人才,增进抗敌自卫力量,为战时动员民众最高机关。且举行了系列活动,如1938.4.5,举行庆祝台儿庄胜利万人大会和火炬游行,8月13日,举行“八一三”淞沪抗战周年纪念大会。募集资金,支持抗日。
3-1照片:
? 1938端午节威华政宣队在绍兴东湖合影
创作背景资料:
l 屠剑虹:《绍兴老照片》,西泠印社出版社,p011,p015。
3-2档案实物:
? 绍兴县抗日自卫委员会相关档案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档案志》,中华书局,p72。
4、绍兴三区政工队
说明:
绍兴三区政工队的前身是浙江省第三区战时青年干部训练大队(即绍兴三区第一期训练班),正式创办于1938年1月5日,这是绍兴三区政治训练工作的开端。不久绍兴三区专署根据省政府的要求,将刚从2月7日开办的第二期战时青训大队改称为三区直属战时政治工作人员训练大队(简称“三区政工队”)。政训结束后,队员被分派到诸暨、嵊县、新昌等县开展政工队的发动和组建工作。
此后,绍兴三区政工队又举办过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期政训大队。1939年春,绍兴三区战地政工队成立,又在3月初与绍兴战旗剧团合并为三区战时政工队。7月底,三区政工队的大部分队员被改编为浙江省战时政工队第三大队,开赴浙西,而绍兴三区政工队也利用这个时机进行了重组。
4-1照片:
? 1939.5,绍兴三区政工队战旗剧团在县城觉民舞台演出《古城在怒吼》的剧照
? 1940.5.7,绍兴三区政工队和浙江省政工队第二大队流动宣传队在绍兴觉民舞台演出话剧《魔窟》
? 1940.4,绍兴三区政工队欢送省政工队第二大队大队长离绍合影
创作背景资料:
l 屠剑虹:《绍兴老照片》,西泠印社出版社,pp016-023。
4-2档案实物:
? 绍兴三区政工队相关档案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档案志》,中华书局,p72。
5、其他抗日救亡团体(包括妇女及少年先锋队的抗日活动)
说明:
绍兴县各界人士都积极地投入到了抗日战争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斗争中来,“在保卫大绍兴,冲过钱塘江,收复杭嘉湖”口号的鼓舞下,绍兴广大群众相继组织成立了浙江省第三区抗日自卫青年营、妇女营和少年营。
5-1照片:
? 浙江省第三区抗日自卫青年营
? 绍兴妇女营
? 其它相关
创作背景资料:
l 屠剑洪:《绍兴老照片》,西泠印社出版社,pp017-033。
l 《战斗在抗日前线的绍兴妇女营(绍兴县妇联)》(载:《绍兴文史资料 第9辑 抗战八年在绍兴》 -绍兴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1995)
5-2档案实物:
? 绍兴抗日救亡团体相关档案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档案志》,中华书局,p72。
6、1939周恩来绍兴之行
说明:
1939年3月下旬,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来到浙江抗战前线视察,宣传抗日救国,组织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于3月28日戎装简从,回乡祭祖扫墓,在绍兴府山越王台、诸暨枫桥大庙等处发表抗日演说,广泛接触社会各界人士,动员抗日救亡。
6-1照片:
? 1939.3.29,周恩来与亲友、陪同人员在绍兴大禹陵合影。
? 1939.3.30,周恩来在绍兴火珠巷板桥3号王子余家与亲属合影。
创作背景资料:
l 屠剑虹:《绍兴老照片》,西泠印社出版社,pp018-019。
6-2档案实物:
? 周恩来绍兴之行相关档案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档案志》,中华书局,p72。
四、解放战争 1945-1950
说明:
1946.6-1950.6,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解放战争,期间共歼灭国民党军800余万人,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共领导的绍兴武工队员和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在此也展开了最后的战斗,并成功攻克车头,1949.5.7,绍兴解放。
1、解放战事
说明:
从1946年开始,中共党组织领导解放军开始对国民党军队展开反击战,1948.6.25,浙东人民解放军在绍兴上阳岭附近,迎头痛击国民党浙江保安司令部五团一营2个中队,其后开展系列对敌缴枪活动,并向国民党官兵宣传中共政策。
1-1照片:
? 1948.11.22,浙东人民解放军在马坑等地战斗中缴械六0炮
? 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纵队指战员跋山涉水,转战在稽山镜水间
? 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纵队乘竹筏渡溪
? 浙东解放军作战照片
创作背景资料:
l 屠剑虹:《绍兴老照片》,西泠印社出版社,pp042-051。
1-2档案实物:
? 绍兴县解放战事相关档案
? 1946.4为悼念稽山中学校长徐柏堂与突围牺牲学生的公函及挽联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档案志》,中华书局,p60。
2、攻克车头
说明:
车头,位于诸绍交通要道,三面环山,地势险要,1949年,国民党绍兴县自卫大队所属三个中队在此构筑碉堡,据险扼守。是年,4月6日中共浙东临时工作委员会决定联合攻打车头据点,伏击溃逃之敌。一路由上京翻长寿岭尧郭,占领车头南首山头,控制东、西两条交通要道。整个战斗从9日上午9时持续到下午3时,除西面一个分队外,全歼国民党县保安警队两个中队,缴获一批武器和军用物资。
2-1照片:
? 浙东解放军作战照片
创作背景资料:
l 屠剑虹:《绍兴老照片》,西泠印社出版社,pp042-051。
2-2档案实物:
? 绍兴县攻克车头相关档案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档案志》,中华书局,p60。
2-3幻影成像:
? 绍兴县攻克车头幻影成像创作
3、解放绍兴
说明:
1949.5月初,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司令部发出向诸绍进军命令。7日晨,我二十一军先头部队到达柯桥,下午3时,浙东纵队司令部及所属第三支队等,分路向绍兴县城进发,并迅速占领塔山、府山,并在山顶插上红旗。下午4时,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司令部及直属第三支队等全体指战员780余人率军入城,绍兴宣告解放。
3-1图表:绍兴县解放时间表
? 1949年3月 中共浙东临委决定成立中共会稽临工委、绍兴县临工委、县办事处、县独立中队。
? 1949年4月下旬 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分路进入浙江。
? 1949年5月3日 杭州解放。
中共会稽临工委编印了《绍兴城市调查报告初稿》,为明确敌情、部署解放绍兴县提供了详细的资料。
? 1949年5月5日 绍兴地方党政组织和人民武装于5月4日在诸暨枫桥召开“决心大会”,并确定由浙东第二游击纵队直属主力解放绍兴。
? 1949年5月6日 浙东第二游击纵队向绍兴县城挺进。
? 1949年5月7日 浙东第二游击纵队决定兵分两路进攻县城。三支队一大队和警卫大队占领了塔山、府山后,绍兴县宣告解放。
? 1949年5月8日 《绍兴新闻》、《绍兴工商报》以大字报标题报道绍兴解放的消息。
3-2照片:绍兴县解放相关照片资料
? 枫桥“决心大会”会场。
? 1949年5月6日,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纵队司令部、三支队等部指战员向绍兴挺进。
? 1949年5月6日,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纵队指战员在绍兴坡塘宿营时,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欢迎。
? 1949年5月6日晚,参谋长张任伟与政治部主任诸敏正在共商解放绍兴事宜。
? 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纵队解放绍兴指挥所人员在塔山。
? 1949年5月7日,浙东第二游击纵队司令部所属部队及第三支队成员等解放绍兴。
? 1949年5月8日,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纵队警卫大队部分指战员在绍兴制高点府山上执行警戒任务。
创作背景资料:
l 屠剑洪:《绍兴老照片》,西泠印社出版社,pp47-49。
3-3档案实物:绍兴县解放相关档案
? 《绍兴城市调查报告初稿》
? 枫桥“决心大会”相关文件
? 《绍兴新闻》、《绍兴工商报》有关绍兴县解放的大字报
第三单元 金融财政
传播目的:
本单元讲述了民国时期绍兴县的金融财政状况。主要通过对绍兴县金融业和县商会的发展状况,以及绍兴县的财政体制和赋税政策的介绍,展现了这一时期绍兴县的经济情况。背景说明:
民国时期,中国国家金融体系逐渐完成,政府加强了金融垄断,建立起“四行二局一库”的金融信用体系,兼并了老牌银行,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的控制,并将整个钱庄业置于严格的监管之下。使得此时的银行业处于繁荣发展的状态。辛亥革命后,全国各地工商界纷纷组织起商会。但随着1929年行政院工商部《商会法》的颁发,政府开始对全国各地各商会进行统一监管,自此,商会组织成为民国时期最大的工商业社会团体之一。然而此时的中央和地方财政时统时分,虽设有中央、省、县三级财政,但县级岁入甚微。
此时,绍兴县金融业迅速崛起,成为百业之首,也左右了绍城经济。民国初年,典当数居全省第一;民国二十四年,钱庄最为兴盛,但此后因“钱业风潮”和战事影响,市场渐衰,业务逐步向银行转移;民国时,绍兴的银行多达23家,也设立了邮政汇业局和中央合作金库。绍兴的银行或钱庄的存款来源多为富户“窖藏”现金或游幕归来,出其所蓄,放款对象以商业为主,酒、茶、锡箔、丝绸等特产之生产经营者为大宗。抗战时,战乱频繁百叶萧条,金融业也随之衰落,之后,恶性通货膨胀更将金融业陷于瘫痪之中。
主要内容:
? 金融业
? 商会
? 财政税收
一、金融业
说明:
民国初年,银行兴起,一个由银行、钱庄、当铺组成的金融业体系形成。1914年,中国银行在绍兴设立分号(支行),是为绍兴首家国家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责,发行兑换券(钞票),代理国库,经营同业存放业务。在1930-1937年间,绍兴先后开设了交通银行等14家公私银行,加之原有的38家私营钱庄,金融业颇见活跃。但此后,典当业和钱庄业逐渐衰落,银行业不断壮大,并在金融业中逐渐居主要地位。然而随即而来的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导致了如通货膨胀,法币、金圆券贬值,经济萧条等系列情况的出现,金融业陷入瘫痪境地。
1、典当
说明:
当铺是专门收取抵押品、放高利贷的店铺,是境内最早出现的民间金融机构,绍兴典当宋已有之。民国初期,绍兴典当数居全省第一。后因社会动乱,兵匪骚扰,质物满货,出路不畅,斯业渐衰。三十年4月,日军占领绍兴,全业闭歇。抗日战争胜利后,昌安街永兴当复业,旋即闭歇。三十七年,非商业同业公会登记仅“永泰”1家。1949年绍兴解放时,典当已经消失。
1-1民国时期绍兴典当名录
? 绍兴县典当业现状调查表 P91
1-2相关当铺照片、当票等资料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志?第二册》,p1054-1056。
l 《绍兴商会档案集锦》,中华书局, 注:相关档案已标码
2、钱庄
说明:
绍兴为我国钱庄业发祥地之一,绍兴钱庄始于清乾隆年间,晚清期间,钱业已相当发展。民国元年(1912)绍兴有钱庄53家。二十四年11月有62家,为钱庄兴盛时期。此后,因“钱业风潮”和战事影响,市场渐衰,又因公私银行相继开设,业务逐步向银行转移,营运渐降。日军占领绍兴时,有钱庄22家。抗日战争胜利后,34家钱庄复业,因通货膨胀、经济衰落、资金营运失常等原因,均处于奄奄一息之中。绍兴解放后,有20家钱庄复业。
2-1民国各时期绍兴钱庄名录
2-2相关钱庄照片、资料等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志?第二册》p1056-1058
l 《绍兴商会档案集锦》,中华书局, 注:相关档案已标码
3、银行
说明:
绍地银行始于清末。民国时期,绍兴先后有银行23家和邮政汇业局、中央合作金库。
3-1民国时期绍兴银行名录
中国银行绍兴县支行、交通银行绍兴支行、绍兴县农民银行、浙江省银行绍兴分行、绍兴县银行、绍兴农工银行、绍兴丝绸银行、中央银行绍兴办事处、绍兴商业银行、上海绸业商业储蓄银行绍兴分行、两浙商业储蓄银行绍兴分行(又称杭州两浙银行绍兴分行)、中国农民银行绍兴办事处、上海大陆银行绍兴支行、上海四明商业储蓄银行绍兴支行、浙江建业银行绍兴支行、中央储备银行绍兴办事处、日本横滨正金银行绍兴出张所、绍兴贸易银行(懋业银行)、两浙企业银行绍兴分行、华兴商业银行绍兴办事处、绍兴商业储蓄银行、绍兴兴业银行、久丰银行、邮政储金汇业局绍兴办事处、中央合作金库绍兴分理处。
3-1-1照片:民国时期绍兴县银行相关照片
? 上海绸业银行绍兴分行复业纪念照
? 抗战后,银行业复业照片
创作背景资料:
? 《绍兴老照片》,中华书局,P67。
3-2中国银行绍兴县支行
说明:
民国四年(1915)9月15日成立中国银行绍兴分号,民国八年改称绍兴支行。历任银行负责人有:叶希明、孙嘉述、沈缵绪、孙吉源、王子余、王家森、倪永芳、寿棨。该行在华舍、安昌设有分理处。具有发行纸币和兑换银行、代理国库、票据交换、吸收存款、汇兑、拆解和票据贴现兼办保险业务等职能。1949年5月由县政府接管。
3-2-1档案实物:
? 中国银行信托存款简则 P138
3-3交通银行绍兴支行:照片、相关档案资料
说明:
民国十九年(1930)6月,设交通银行绍兴办事处,二十一年7月改为绍兴支行。历任经理为葛祖礼、金克强、陈寿廪、张仲和、张芝舲、郑崇良。抗战期间,该行撤退到永康、龙泉、庆元,曾在党山设立办事处。具有发行纸币和收兑银元、吸收存款、放款贴现及押汇、汇兑、代理国库、代理上海太平洋保险公司火灾业务等职能。1949年5月由县政府接管。
3-4绍兴县农民银行:照片、相关档案资料
说明:
民国二十一年(1932)1月,开始筹备绍兴县农民银行,民国二十二年(1933)2月1日正式成立。民国三十年(1941)绍城沦陷时,银行业务停顿。该行性质与普通银行有所不同,专为扶助农村合作事业,其业务种类有:农村合作社放款、农民各种放款、农产品抵押放款、吸收社会闲散资金、信托投资、农产品储藏。
3-4-1中国银行业务资料表 P1070《绍兴县志》
3-4-2档案实物:中国农民银行办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贷款暂行办法
3-5浙江省银行绍兴分行:照片、相关档案资料
说明:
1933年3月浙江省银行绍兴分行成立。历任经理为陈恕臣、王晋昌、徐文潮。该行在柯桥、东关设办事处,平水、皋埠、安昌、镇塘殿设分理处。主要业务为发行纸币,代理省、县金库,代募公债及其还本付息,经营国内汇兑,吸收存款、方款以农、林、牧、渔、工况生产事业及公用事业为原则,还办理贴现押汇业务。1949年5月由县政府接管。
3-5-1档案实物:
? 农村副业贷款办法(浙江省银行)
3-6绍兴县银行:照片、相关档案资料
说明:
民国三十五年(1946)7月16日成立,董事长金林,总经理蒋觉先,基层机构有柯桥、东关、安昌3个支行,斗门、孙端、东浦3个办事处。业务工作除存、放款外,还在上海设立驻沪办事处,为旅沪的绍兴职工办理免费小额汇兑、发行婚丧礼券。民国三十八年(1949)5月由县人民政府接管。
4、信用合作社
说明:
民国十八年(1929),省政府公布《浙江省合作社规程》,省建设厅设置合作事业室,办理全省合作事业宣传、指导事宜。是年始,绍兴先后办起信用、生产、运销、消费等各种类型或兼营合作社。
4-1民国时期绍兴信用合作社名录
1933 第六区(漓渚)凌家岸村信用合作社
第八区(柯桥)西湖塘村信用兼营合作社
第十区孙端信用兼营合作社
1946 绍兴县城区信用合作社
1947 城区信用合作社
柯桥镇信用合作社
东关镇信用合作社
安昌镇信用合作社
4-2相关信用合作社简介、照片、档案资料等
? 诸暨县合作社联合社致农行绍兴办事处公函 P157
创作背景资料:
? 《绍兴县志?第二册》p1059-1064
? 《绍兴商会档案集锦》,中华书局, 注:相关档案已标码
二、商会
说明:
商会是近代开始组建的、为工商业者联络商情、振兴实业的民间社会团体,起源于行业会馆,1912年,山阴、会稽合并为绍兴县,山会商务分会改称绍兴商务分会,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工商业同业公会法》,开始组建同业公会。“五四”运动,绍兴县商会与各界积极支援,号召各业抵制日货;北伐战争时期,商会筹供粮秣,维护地方治安;抗战时期,商会发通告致电国民政府,立息内战,合力御外。商会种种的事迹皆证明了其为社会救济和支援地方治安所作的巨大贡献。
1、绍兴各业同业公会(1919-1949)
说明:
绍兴各业同业公会的前身是各个行业会馆,最早的会馆始于清代嘉庆时期(1796-1820),行业会馆以同一行业为限,议事定价,制订与执行行规,后即发展成同业公会。其中最早建立的是药业会馆,最大的是布业会馆。会馆设业董及办事员,处理日常事务,素为商会的基础。民国十七年(1928)同业公会组织法令颁布,各业普遍建立组织,任务以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单独处理本业活动为主。各业同业公会在推动工商业发展,维护工商业者利益,对地方经费和公益事业发挥了一定作用。
1-1绍兴各业同业公会组成列表
1-2同业公会规章、会务
? 绍兴北货商业同业会营业规约
? 绍兴县布业公会会议记录选摘
1-3相关照片及档案材料
? 绍兴县同业公会会员证
? 绍兴县粮实业公会函
? 绍兴酿酒公会通函
? 绍兴北货业公会致县商会函
? 绍兴香糕业公会致县商会函
1-4民国三十八年六月绍兴县商会同业公会名录
1-5绍兴县商会1948年各业公会理事长名单
1-6绍兴沦陷期间同业公会及理事长名册
1-7绍兴各业统计及调查表
? 绍兴商业调查录
? 绍兴县丝织物调查表
? 绍兴县印刷调查表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档案志》,p66。
l 《绍兴县志》,1246。
l 《绍兴老照片》,p69。
l 《绍兴商会档案集锦》,中华书局,注:相关档案已标码
2、绍兴县商会
说明:
绍兴县商会最初成立于清光绪时期。民国元年(1912)山阴、会稽县商会合称绍兴商务分会。民国三十年(1941)绍城沦陷,商会会址为日军占领,会务全部停止。此期虽无商会组织,各业公会依旧存在,有事召开会议,此况延续到抗战结束。民国三十四年(1945)8月开始筹备恢复商会,次年初重组理事会。商会以图谋工商业及对外贸易之发展,增进工商业公共福利为宗旨。其任务是筹议工商业之改良及发展事项;工商业之调处及公断事项;遇有市面恐慌等事情,有维持及请求地方维持之责任。商会以会员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闭会期间设理事会、常务理事会。
2-1绍兴县商会1946年理事名录
2-2绍兴县商会事业协进委员会聘任社会贤达名录
2-3绍兴县商会联谊会发起人名录
2-4相关照片、档案材料等
? 1912年王金发任绍兴军政分府都督时关于平抑物价和民食问题的照会
? 1932.2中华全国总商会与绍兴县商会关于声援上海十九路军抗日的快邮代电和汇款单
? 1947.1邵力子致绍兴县商会会长陈笛孙为酒税酒贷事的亲笔信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文史资料选辑?第14辑》:p124-133
l 《绍兴县档案志》p66-67织同业公会
l 《绍兴商会档案集锦》,中华书局, 注:相关档案已标码
l 《绍兴老照片》,西泠印社出版社
三、财政税收
说明:
清末民初,政府提倡实业,无奈战火连绵,收效甚微,故直至民国仍以田赋为主,全国皆是。绍兴赋税亦以田赋为本,工商税收,则赖黄酒、茶叶、锡箔、丝绸和盐税为大宗。民国时期财政集权与分权迭有更替。1935明确为中央、省、县三级财政,1942年取消省一级,1946年仍恢复为三级。财政支出以军政开支占重大比例,教育文卫亦占一席之地,经济建设所占甚微。县级财政多赖杂捐杂税维持。
1、绍兴税收政策
说明:
民国初期,税收仍袭清制,1912年改地丁和抵补金为田赋,银米折征银元;1932年,废地丁、抵补金、两、石名称,以元为本位,改称上期田赋和下期田赋;1941年改征实物,每元折征稻谷2市斗;1943、1944年加征1.5市斗;1945年以抗日战争胜利免税;1946年按五成征实。民国时期的田赋附加税名目繁多,如建设特捐、备荒粮、治虫经费、壮丁训练费等苛捐杂税为百姓增加了沉重的负担。此外还有工商等诸种税类。
1-1档案实物
? 1937年完纳田赋证
? 1913年绍兴县农业税执照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志》,中华书局,p1403
2、绍兴县财政局
说明:
民国元年(1912)绍兴县成立县公署,内设财政科。民国18年(1929),绍兴县公署改称县政府,财政科改财政局。民国二十四年(1935)财政局又改称财政科,直到绍兴解放。历任局长为来裕昌、吴泽堉、凌普和张钟湘。
2-1档案实物
? 税收款目存垫表、移交清册
? 各县田赋丁漕折征数一览表
? 财政局相关档案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志》,中华书局,p1403
l 《绍兴档案志》,中华书局,p61
3、绍兴国税稽征局
说明:
民国十三年(1924)成立箔税局,民国二十八年(1939)成立浙江区直接税局绍兴分局,民国三十四年(1945)12月1日成立绍兴县直接税局。民国三十五年(1946)成立浙江区货物税局绍兴分局,将民国后成立的酒捐局和原箔税局均并入货物税局。民国三十七年(1948)将直接税局、货物税局合并后,成立国税稽征局。
3-1档案实物
? 财政国税稽征局相关档案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志》,中华书局,p1403
l 《绍兴档案志》,中华书局,p62
4、绍兴县税征收处
说明:
民国初年,设杂捐处,归财政局领导。民国二十四年(1935)财政局改为财政科,杂捐处改为县税征收处,归县政府领导。县税征收处在南池、安昌、柯桥、平水、孙端、东关等地设立分处,分处设主任一人,下设征收、稽核、总务三个课和会计室。
4-1档案实物
? 财政县税稽征局相关档案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志》,中华书局,p1403
l 《绍兴档案志》,中华书局,p62
5、绍兴田赋粮食管理处
说明:
1928年绍兴县设田赋征收总处。1940成立田赋征实处。1941改为田赋粮食管理处,与县府并级,下设城区、东皋、安孙、柯临、南平5个征收分处。民国三十年(1941)绍城沦陷,未曾征收实物。民国三十二年(1943),县田粮处下设城区、柯桥、安昌、孙端、南池、平水、东关、临浦8个办事处和1个集中仓、28个收纳仓。后又增加钱清、皋埠2个办事处。内部设正、副处长各一人。会计室,推收处,册籍室,第一、二、三科,督征员若干。各办事处设主任、稽征股长各一人,稽征员若干,并根据地区大小、征粮多少,设粮仓3-5个、仓丁若干。
5-1档案实物
? 绍兴田赋粮食管理处相关档案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志》,中华书局,p1403
l 《绍兴档案志》,中华书局,p62
6、民国时期各代表年份岁入岁出主要项目统计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志?第二册》p1396
l 《绍兴县档案志》p61-64
l 《绍兴老照片》p67-69
第四单元 社会事业
传播目的:
本单元展示了民国时期绍兴县的社会事业发展状况,主要从教育、医疗卫生,以及公安司法等视角展开了对绍兴县社会管理及基础建设的情况描述,突出展现绍兴县政府为安定人民生活所作出的保障措施,由此反映出绍兴县人民当时的生活情况。
背景说明:
民国时期,教育发展迟缓,民末学生流失严重,1912年,学堂改称学校,官立改为县立,教育部颁《小学校令》,改学制初小4年,高小3年,此时,小学教育有较完备的课程标准;医疗卫生方面,私人医院有所发展,但仍以个体中医为多;公安司法方面,1912年国民政府设立专门的司法机关,置法院、检查处,监狱与看守所分设。
民国时期绍兴县创立了一系列学校,如为纪念陶成章烈士,由蔡元培等人发起的私立成章女子学校就是此中翘楚。
民国时私人医院有所发展,但仍以个体中医为多。合济药局、仁济医局皆于此时所建,绍兴县公署则创办了绍兴县临时治疗时症中西医施诊局等系列机构,1940年建绍兴卫生院,1949年改院为所。
1912年改山会警务长公所为绍兴府警察署,后期改署为所,改所为局,1949年4月,县警察局机构设置有:总务、行政、司法、外事四科及警察处。
主要内容:
? 教育管理
? 医疗卫生
? 公安司法
一、教育管理
说明:
民国肇始,因战乱不断、资金不足,学校锐减,十八年始得以稳定,至三十六年,内战又起,因财政匮乏,学校再次凋零。
境内幼儿教育及中小学教育均始于清末,但在民国期间发展迟缓,后期学生流失严重;境内职业教育始于清光绪年间,民国期间先后设立第五师范、女子师范等校,实业学校亦一度兴起;境内成人教育始于清末民初,民国时设有民众学校、夜校等机构提供农民教育及职工教育。
1、绍兴县教育会
说明:
近代绍兴教育研究和改革始于清光绪年间。以蔡元培、经亨颐为代表的进步知识界用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改革旧学,推进新学,各种教育学术研究社团相继应运而生。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根据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会章程》组建了绍兴县教育会,其以“研究教育事宜,力图教育发达”为宗旨,以“讲求学术,将研究所得建议于教育官厅”为主要任务。从此,绍兴教育界有了一个统一、协调的学术机构,为切磋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搭建了一个平台。
1-1简介、照片
1-2相关档案资料
2、绍兴县教育局(1912-1949)
说明:
民国元年(1912)绍兴设县公署教育科,翌年,教育科改称县公署第三科,科长孙戎卿。民国六年(1917)设绍兴县劝学所,与第三科并设。民国十三年(1924)绍兴县劝学所改为绍兴县教育局,局长阮彬华。民国十八年(1929)绍兴县教育局为县政府教育局。民国二十年(1931)绍兴县政府教育局又改名绍兴县教育局。民国二十四年(1935)撤销绍兴县教育局,改称县政府教育科。民国二十七年(1938)又改称绍兴县第三科,直至绍兴解放。
2-1简介、相关照片
2-2相关档案资料
? 浙江会稽道公署委任状(《教育档案集录·一》P7)
? 教育部奖章执照(《教育档案集录·一》P8)
3、民国时期境内中小学机构设置情况表
? 民国时期境内部分年份幼稚园设置概况表
(见《绍兴县志·第三册》p1538-1539)
? 民国时期小学发展情况表(见《绍兴县志·第三册》p1542)
? 民国时期绍兴县中学设置概况表(见《绍兴县志·第三册p1554-1555)
4、民国时境内各类教育机构简介、照片、档案资料等
? 幼稚园:仁慈堂孤女院、上亭蒙养园、绍兴县立蒙养园、成章幼稚园、绍兴县立东关幼稚园等。
? 小学:绍兴县立高等小学校、明道女子师范附小、成章女子小学校、区立柯桥小学、辨志小学校、又新小学校、敬敷小学、善庆学校等。
? 中学:浙江省立第五中学、浙江县立绍兴中学、绍兴县立初级中学、绍兴私立稽山中学、绍兴越材中学(越光中学)、绍兴私立承天中学、私立浙光中学等。
? 师范学校:绍兴县立初级师范学校(浙江省立第五师范学校)、绍兴县女子师范学校、绍兴县立简易师范学校等。
? 实业学校:绍兴私立福康高级护士职业学校、绍兴县立商业学校、私立稽山中学商科、绍属七邑联立高级职业学校、绍兴私立龙山法政专门学校等。
? 农民教育学校:民众学校、战时民众学校、民教部等。
? 职工教育学校:浙江省立第五中学商业补习班、绍兴县商业补习学校等。
5、民国时期部分年份教职员概况表(见《绍兴县志·第三册》p1574)
6、绍兴县国民教师薪给暂行标准(见《绍兴县志·第三册》p1580)
创作背景资料:
? 《绍兴县档案志》p68-71
? 《绍兴市志·第三册》p1929-2055
·稽山中学校训(邵力子题书),p1970
? 《绍兴县志·第三册》p1538-1589
·民国二十二年(1933)由张载阳提写之稽山中学校训:“卧薪尝胆”,p1554
·稽山中学初建时校门照片,p1560
? 《教育档案集录》
? 《绍兴老照片》
P89:大通女子工艺学校,90:绍兴热诚学校、绍兴教育会,91:绍兴下大路箔业小学,92:绍兴教育会,93:私立绍兴中学照片,96:绍兴芝凤乡昌安初等小学校师生合影、1919年11月绍兴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教职员工合影,97:绍兴县立第一小学、绍兴县立同仁小学校,98:绍兴县立同仁小学校、善庆学校,99:善庆学校、锡麟小学、民众夜校师生合影,100:绍兴县立斗鸡场幼稚园、绍兴中学学生自治会合影,101:私立绍兴中学、绍兴稽山中学,102-103:绍兴中学,104:越光中学,105-108:绍兴县立民众教育馆,108:绍兴县私立箔业小学,109:绍兴浙光中学、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县救济院暨习艺所,110:112-115:春晖中学,116:上虞县立民众教育馆、诸暨上北区立小学,117:诸暨上北私立高小学校、诸暨上北区区立小学,118:诸暨市学勉中学,119:诸暨县立简易师范学校、诸暨县街亭乡第十七保国民学校、嵊县县立中学第一院,120:嵊县中学童子军、新昌中学女子班、绍兴省立第五中学,124:上虞春晖中学,125:新昌中学,127:绍兴保育院等
二、医疗卫生
说明:
绍兴县境内医事始自中医,春秋战国时已有医疗活动。明以后,医学科研活跃。晚清时西医传入,形成中西医结合,并日趋发展。绍兴县的公共卫生事业始于清末民初。
1、民国时期绍兴县各类医疗机构统计表
说明:
清以前官方多设药局及县医,民间均系个人行医。至清末西医传入,始有医院出现。民国时私人医院有所发展,但仍以个体中医为多。民国时期境内医疗机构主要有施医局和药局、综合性医院、卫生院(所)、私人医院和诊所、部门医院及医务室。
? 据《绍兴县志·第三册》p1684-1690整理如下资料供参考
施医局、药局
1875年建公济医局、1905年建公义中西医局、1913年建和济药局、1914年建仁济医局、1918年建绍兴县临时治疗时症中西医施诊局、1919年建绍兴卫生牛痘施种局、1920年建同善施医局、1939年建凌霄社施医局、1946年建仁寿施医社
综合性医院
·1910年3月建立绍兴基督教医院,1914年更名为绍兴福康医院;
·1942年9月建立浙江省第八区中心卫生院,几经迁址与更名,1945年11月迁至绍兴城区,1946年更名为浙江省立绍兴医院。
?1951年6月建立浙江省第二康复医院,当时设病床1000张,首次收治伤病员973人。1958年划归地方建制,为绍兴县第四人民医院,设床位250张。(存疑)
卫生院(所)
·1936年8月成立的安昌卫生所为境内第一家镇卫生所(次年10月停办);
·1940年3月始建立绍兴县卫生院;
·1941年设有东关、安昌、南池、柯桥、临浦、斗门、孙端、平水、皋埠9所分院及9所镇乡卫生所;
1943年镇乡卫生所削减为4所。
私人医院、诊所
·1908年袁质夫创办宏道医院,为境内首家私人医院;
·1912年蔡元培等人建立东湖医院;
·1918年裘士东创办绍兴病院;
·1922年境内私人西医院有绍兴病院、存仁医院、龙山医院、惠民医院等,开设中医诊所者有胡宝书、裘吉生、何廉臣等10余人;
·1935年私人西医院有万安医院、保德医院、保康医院、博济医院、注射医院、处仁医院、越中医院、大道医院、绍兴病院、妇孺医院、膳芳医院、苍济医院、产科医院等13家;开设中医诊所的有潘文藻、陶晓兰、曹炳章等39人;
·1949年5月有诊所17家。
部门医院、医务室
·1907年绍兴府中学堂设调养室;
·民国时期,省立绍兴中学、稽山中学、绍兴简易师范设有医务室;
·1948年由嘉兴迁至境内的联合勤务处总司令部第六十九医院,系国民党部队陆战医院。
2、民国时期较有影响的主要医疗机构:简介、照片、档案材料
根据《绍兴县档案志》p54-57的内容,展示如下主要医疗机构:
2-1浙江省立第八区中心卫生院(1942-1943)
说明:
民国三十一年(1942)创建于永嘉县,归省卫生处管辖,管理辅导所辖永嘉、瑞安、乐清、平阳、黄岩、温岭等各县卫生院的各项工作及开展疾病诊疗工作。三十二年(1943)6月改名为浙江省立第一传染病医院,管理卫生行政责权,调整下属各级卫生机构,督促各卫生分院及乡镇卫生所进行医药管理、改善环境卫生、征属义诊、筹设传染病房、举办营养作物试验场、开展学生寄生虫检查、推行新法助产及婚前检查、实施健康教育。
2-2浙江省立第一传染病院(1943-1946)
说明:
民国三十二年(1943)6月,省第八区中心卫生院改组为浙江省第一传染病医院,院址在浙江永嘉县,院长为张景飞。同年9月赵竞初继任院长,院址迁到瑞安县。三十四年(1945)1月,改组为浙江省立第三医院,主要工作任务是收治传染病患者。
2-3浙江省立第三医院(1945-1948)
说明:
民国三十四年(1945)1月,奉省卫生处令,由浙江省第一传染病医院改组为浙江省立第三医院,院址瑞安县,院长赵竞初。5月院址迁至龙泉县。11月,院址迁至绍兴。三十五年(1946)1月改称浙江省立绍兴医院。主要业务工作室开设各科门诊吗,防止流脑爆发。
2-4浙江省立绍兴医院(1946-1949)
说明:
民国三十五年(1946)1月,浙江省立第三医院迁到绍兴,改称浙江省立绍兴医院,直属于浙江省卫生处,管辖13个县医院的医疗卫生工作,为绍兴行政公署首家公立医院。被省卫生处划为一等医院,配备相应人员及器械,担负疾病诊疗、医院科学研究、防疫保健及卫技人员之实地训练等工作。历任院长为陈魏、楼福庆、陈世伦、高峰。民国三十八年(1949)5月绍兴解放,先后由浙东人民解放军卫生科、浙军卫生部三院三队接管,即为现绍兴市人民医院前身。
2-5绍兴县卫生院(1946-1949)
说明:
民国二十九年(1940)3月成立于绍兴城区,三十年4月绍城沦陷,迁至乡村,抗战胜利后,县卫生院回城。民国三十六(1947)年3月卫生院奉令附设戒烟所,并收容烟民。历任院长为张华甫、朱文祥、朱法根、陈伯英、汤指行、屠宗望、俞斌水、周庆云。绍兴解放后由人民政府接管、整改。
2-6绍兴福康医院(1916-1949)
说明:
宣统二年(1901)3月,美籍传教士高福林在城内建立中国绍兴基督教医院,自任院长,医院隶属美国基督教北美浸礼会。民国三年(1914)医院更名为福康医院。十五年(1926)成立福康医院董事会。十六年(1927),北美浸礼会将福康医院管辖权移交给中华基督教浙沪浸礼会。十九年(1930)3月至二十六(1937)年,蓝烈尔、高福林、施乃德轮流任院长。三十二年(1943)潘连奎任该院首任中国籍院长。解放后,对该院进行军管,李云景任院长,即为现绍兴第二医院前身。
2-7绍兴县救院(1929-1949)
说明:
民国十八年(1929)创立绍兴县救济院。同年接受同善、婴幼、养老、因利、施医各堂、局所有财产,分设孤儿、育幼、养老、残疾、施医、货款堂6所及盲业学校1所。三十年(1941)停办。三十四年(1945)复办。三十五年(1946)设立残疾教养所、育婴育幼所、习艺所、施医所。三十八年(1949)8月成立救济事业临时委员会。至9月救济院由临救会领导。主要业务工作为指挥监督各所和辅导各私立慈善团体救济工作。
2-8绍兴县慈善事业单位(1929-1949)
2-8-1世界红十字会绍兴分会及绍兴红十字会
说明:
世界红十字会绍兴分会及绍兴红十字会分别创办于民国二年(1913)和民国二十五年(1936),主要负责施赈、施衣、施医、掩埋和收养流离失所之妇、幼并施药诊疗等事务。
2-8-2蠡城凌霄社
说明:
蠡城凌霄社成立于民国十一年(1922),主要负责施医、施药、平粜、因利施茶、掩埋工作等。
2-8-3孤儿收容教养所
说明:
孤儿收容教养所创办于民国三十年(1941),三十四年停办。主要负责收容苦难童孩,使之习艺。
2-8-4私立福安培童院
说明:
私立福安培童院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由耶稣教友创办,三十年正式定名。主要负责救济孤儿难童,举办难童扶养所。
2-8-5私立华夏养老院
说明:
私立华夏养老院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由基督教友创办,专门收容老人、施衣施药。
2-8-6私立绍兴维德孤儿教养院
说明:
私立绍兴维德孤儿教养院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5月创立,专门收容教养难童,使之习艺。
3、绍兴中西医协会:简介、照片、相关档案资料
说明:
境内中西医结合形成于清末民初,民国十六年(1927)境内中西医共同发起成立绍兴中西医协会,以“联络感情,团结团体,发展医药学术,指导民众卫生”为宗旨。二十三年(1934)6月,召开中西医联欢会,交流经验,开展学术争鸣,进行直接沟通。
4、公共卫生
说明:
绍兴县的公共卫生事业始于清末民初。民国二十一年(1932)县公安局设卫生官警掌理公共卫生事项。县政府民政科设卫生专员及卫生稽查。二十九年建立县卫生院,负责卫生行政、业务。
4-1相关照片、规定、布告等
如:民国九年(1920)《越铎日报》开辟个人卫生知识专栏,民国十八年(1929)县小学教学研究会编印《卫生习惯具体标准》,民国三十五年(1946)警察局制订酒菜馆业管理制度等。
4-2绍兴县卫生院:照片、简介、相关资料
5、药品生产与管理
说明:
民国初张若霞曾创办若霞氏制药厂,为境内首家药厂。民国十六年(1927)绍兴福康医院自制生理盐水、葡萄糖,为境内医院制剂之始。民国二十九年(1940)绍兴县卫生院成立,县政府委托该院主管社会医药。三十四年(1945)绍兴国药同业公会建立,对中药质量、价格等实行同业公议。民国三十五年(1946)9月绍兴县禁烟分会成立,三十六年(1947)绍兴县烟毒检查队成立,是年县政府训令禁种烟苗(罂粟)。县卫生院、省立绍兴医院、福康医院受县政府委托,建立烟民调研所、戒烟所。
5-1相关照片
如:若霞氏制药厂、绍兴国药同业公会、绍兴县禁烟分会、绍兴县烟毒检查队、烟民调研所、戒烟所等。
5-2相关规定、布告
如:民国政府《管理药商规则》、《管理成药规则》;民国二十年(1931)、二十四年(1935)民国政府先后颁布《麻醉药品管理条例》、《购用麻醉品暂行办法》及《禁毒实施办法》。
创作背景资料:
? 《绍兴县档案志》,p48-73。
? 《绍兴县志?第三册》,p1684-1725。
? 《绍兴市志?第五册》,p2762-2821。
三、公安司法
说明:
民国元年(1912)绍兴撤府并县,原绍兴府警察署改称绍兴县警察署。同年8月,绍兴县始建司法机关,名为绍兴县法院暨检事厅,置法院、检察处、监狱与看守所分设。但民国时期绍兴县未建立司法行政机构,由县署(县政府)或地方法院兼理司法行政,其时法院、检察、司法机构合一,统理刑、民案件和律师、公证等司法行政。
1、绍兴县警察局
说明:
民国元年(1912)设绍兴县警察署,下设8个派出所,3个警察分署。二年改称绍兴县警察事务所。三年改称绍兴县警察所。十二年成立绍兴县警察局。十七年改称绍兴县政府公安局,下设10个分局。二十年改称绍兴县公安局。二十四年改称为县政府公安科。二十五年又改称绍兴县警察局,成立义勇警察队。三十年绍兴沦陷,县警察局移至王坛,改编为警察总队,分为3个警察所,10个派出所。三十年6月间,汪伪建立县警察局,至三十四年8月,随日军投降解体。三十四年9月,绍城光复,警察总队复改绍兴县警察局。三十六年建立义务警察大队。绍兴解放前夕,局内设4个科、1个警察处、3个警察队、9个警察所,16个分驻所、12个派出所、1个督勤区、2个联勤区。
1-1民国时期绍兴县警察(公安)机关沿革及职官表
(见《绍兴县志·第二册》p1283)
1-2绍兴县警察局照片、相关档案资料
1-3消防队
说明:
民国二十三(1934)年7月,绍兴县政府施政概况中记载:时有官设消防队1个,消防警10名;民间水龙会75所,其中城区19所,乡村56所。三十五年(1946),据县警察局调查统计,城区及附廓有消防组织15个,各种水龙18支,义务消防人员702人;村镇义龙78支。灭火器材多数为人力“揿龙”、“摇龙”,少数为机龙。经费由民间绅商募集。2月,县警察局施行“绍兴县义务消防组织规程”,成立县义务消防总队,民间龙局、龙会、救火会改为义务消防队,城区分东、南、西、北、中、独立6个消防区,农村皋埠、东关、汤浦、平水、南池、临浦、柯桥、安昌、孙端、斗门10区各设消防队。
? 消防队照片、相关资料
? 绍兴县警察局《绍兴县义务消防组织规程》档案
? 消防器材:实物或照片
1-4绍兴义勇警察
说明:
义勇警察是国民政府为补充国家行政警察力量之不足而建立,以工商界子弟与店员为成员的商团性地方民间组织,具体由内政部主持其事。绍兴县义勇警察,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建立,为大队编制,大队部附设于县警察局内,大队长由县警察局长兼任,副大队长由县商会会长兼任,城区各镇长兼任副中队长。三十年(1941)4月17日,绍兴义勇警察大队因绍兴城区沦陷而解体。
? 义警简介、照片
? 义警大队证章
? 其他相关资料
2、绍兴地方法院:简介、照片、相关档案资料等
说明:
民国元年(1912)8月始建绍兴县法院暨检事厅,管辖全县初审案件。十一年(1922)11月,成立浙江杭县地方审判检察厅绍兴分庭(后改称分院)。二十四年(1935)7月《法院组织法》施行,易名绍兴地方法院。三十年(1941)4月,绍兴沦陷,法院解体。三十一年(1942),在裘村设司法处和县政府合署办公。三十四年(1945)9月,抗日战争胜利,重建绍兴地方法院,直至绍兴解放。
3、民国时期绍兴县交通管理机构:简介、照片、相关档案资料
说明:
民国初期始由建设科对公路实行安全监督和车辆驾驶员检验登记。汽车站或管理站施行车辆检查和违章处理。民国三年(1914),警察局负责车船检验,发放牌证。三十七年(1948)6月,在城区北海桥、大江桥、水澄桥、县西桥、轩亭口、清道桥、大云桥、都昌坊、东双桥、探花桥等10处设警察交通岗,负责交通秩序。
3-1绍兴县通管理处:简介、照片、相关资料
3-2绍兴城区警察交通岗:分布图、照片等
4、户籍管理
说明:
民国三十五年(1946)1月3日,国民政府公布《户籍法》,规定制发国民身份证,全面调查登记户口。三十六年(1947)绍兴县于4月制订《绍兴县国民身份证实施办法》,翌年1月,绍兴县政府规定在一月内普发完毕,做到入必归户,出各带证。其时,绍兴县总人口为853886人,应发人数为503914人,至6月,全县实发证10万余张,只占应发数的20%。
4-1《绍兴县国民身份证实施办法》
4-2国民身份证,图见《绍兴市志·第三册》p1745
创作背景资料:
? 《绍兴县档案志》p53-68
? 《绍兴县志?第二册》:p1257-1283
? 《绍兴市志·第三册》:p1712-1715
第三部分 新中国成立初期档案
传播目的:
本部分通过介绍这一时期绍兴县行政区划、绍兴解放后人民政权的建立、绍兴县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曲折发展,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绍兴县城的建设和发展。
背景说明: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获得了伟大的胜利,全国在大动乱之后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秩序得以恢复,全面的经济建设开始,由私有制经济逐渐向公私合营再到人民公社化的转变。但后期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违背了经济规律,造成了资源的流失与浪费。
1949年5月7日,绍兴解放。6月3日,中共绍兴县委成立,标志着中共绍兴县地方党组织用鲜血和生命为代价的奋斗与追求,终于赢得了彻底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中共绍兴县地方党组织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从绍兴解放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29年间,中共绍兴县地方党组织带领绍兴县人民,经历过社会主义改造的轰轰烈烈,也经历过动荡和曲折,却艰苦奋斗,发奋图强,最终奠定了绍兴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扎实基础。
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 人民政权建立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单元 改革开放前的曲折发展
0、绍兴县建置沿革
背景说明: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绍兴县制经多次变革,时县时市,或县市分设,或县市合一,其变更内涵,多为城乡划分。
? 1949年10月,析绍兴县城区为绍兴市,驻城;析绍兴县东部为会稽县,驻皋埠;西部仍为绍兴县,移驻柯桥,柯桥为县治由此始。
? 1950年5月,两县一市合并为绍兴县,治城区。9月,析城区复置绍兴市(县级),县、市同城而治。
? 1952年1月,绍兴县直属省人民政府。
? 1958年2月,撤市并入绍兴县;7月,县、市人民委员会合并为县人民委员会。
? 1962年1月,再析城区复置绍兴市(县属)。
? 1963年1月,撤县属市建制;4月,城区正式改为绍兴县城关镇。
? 1964年9月,复设绍兴地区专员公署,绍兴县为其辖区。
? 1981年3月,撤绍兴县建绍兴市(县级)。
? 1983年7月,国务院批准实行市管县体制,撤绍兴专员公署,设绍兴市(地级),撤县级市,恢复为绍兴县,驻市。9月,析绍兴县城区及周边禹陵、城东、梅山、灵芝、亭山5乡和东湖一镇建越城区(县级),同隶绍兴市。市、县、区同城而治。
? 2000年7月,再析绍兴县之东浦、鉴湖、皋埠、马山、斗门(不含新马山村、新合作村、新皇甫村,新孙端村、新豆姜村和新斗门村)5镇以扩大越城区地域。10月,绍兴县行政中心搬迁柯桥试运行。
? 2001年1月,国务院批准绍兴县人民政府驻地由绍兴市越城区迁至柯桥镇。
? 2013年10月18日,国务院国批复同意撤销县级绍兴县,设立绍兴市柯桥区,行政区域不变(孙端,陶堰,富盛三镇除外)。11月8日,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0-1、档案实物:绍兴县建置变革相关公文档案
第一单元 人民政权建立
传播目的: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绍兴县解放和绍兴县人民政权建立的历史过程。旨在让观众了解绍兴县为解放而付出的浴血奋斗;解放初期绍兴县政权、政体的确立与此后的发展;土地改革对绍兴县产生的影响。展现这一历史阶段为绍兴县今后发展打下的基石。
背景说明:
随着全国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1949年2月,中共浙东临委领导中心转至会稽地区,绍兴地区成为浙东解放前夕的政治中心。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堑。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乘胜南进,分路进入浙江。4月6日,临工委决定发起‘车头战役’,获胜。10日宣布成立南池等四区人民政府。1949年5月7日,绍兴解放,绍兴县先后由浙东临委与绍兴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此后,绍兴县逐步通过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完善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为后续发展铺平了道路。为了更好地向社会主义转型,在全国土地改革的浪潮中,绍兴县完成了大规模的土地所有制改革,将封建土地制度彻底破除。绍兴县的历史由此翻开了新的篇章。
主要内容:
一、 县城的接管和人民政权的建立
二、 土地改革及绍兴县农民协会
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四、 镇反、剿匪反霸、取缔道会门
五、 烈士陵园建设
一、 县城的接管和人民政权的建立
说明:
1949年5月7日,浙东第二游击纵队及地方武装力量进攻绍兴县城。同日,绍兴县解放。随后,依据中共中央的部署,绍兴县城的接管工作由南下干部与绍县干部共同进行,因而分为由浙东临委与绍兴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负责两个阶段。绍兴县全面接管完成后,县、区、镇、乡各级人民政权相继建立,为绍兴县解放初期的社会稳定、经济恢复起到了保障作用。
1、绍兴县的接管
说明:
绍兴县城的接管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初步接管和全面接管。绍兴县的前期接管由浙东临委直接负责。后随着人民解放军和浙东地方武装会师的实现,负责南下接管的干部陆续到达,绍兴县城进行全面接管的条件成熟。1949年5月25日,绍兴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实现对绍兴县的全面接管。县城接管的平稳完成,为绍兴县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恢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1图表:绍兴县接管的两个阶段
创作背景资料:
? 绍兴县党史办:《绍兴县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专题集》,pp3-7。
1-2照片:绍兴县接管的相关照片
? 1949年5月21日,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二十二军在绍兴城区觉民舞台举行了会师大会。
? 会师大会门口站岗的解放军指战员照片。
创作背景资料:
l 屠剑虹:《绍兴老照片》,西泠印社出版社,pp47-49。
1-3档案实物:绍兴县接管相关档案
? 接管事宜相关文件、报刊报道
? 会师大会相关记录
? 《关于金融、贸易、电讯、公路、铁道、税收诸部门全省皆按整套系统由上而下进行接管的决定》
2、绍兴县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
说明:
1949年6月3日,中共绍兴县委成立。6月6日绍兴县人民政府成立。与此同时,中共绍兴县区分委会、区人民政府相继建立,乡镇政权建设和村级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也随即展开。在民主建政工作中,农村及城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同步建立。至1950年5月,绍兴县各级人民政权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全部建立,崭新的人民政权诞生。
2-1图表:绍兴县的各级人民政权+绍兴县委工作机构及绍兴县政府工作机构
创作背景资料:
绍兴县委工作机构: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民运部、武装部。
绍兴县政府工作机构:秘书室、民政科、财粮科、文教科、实业科(建设科)。事业机构设有中国人民银行绍兴办事处。
2-2地图标识:绍兴县所属区、镇、乡人民政府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志》第一册,《中华书局》,pp137-139。
l 绍兴县史志办公室:《绍兴县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专题集》,pp14-15。
2-3照片:绍兴县各级人民政权建立的相关照片
2-4档案实物:绍兴县各级人民政权的相关档案
? 《绍兴县划乡建政的工作方案(草案)》
? 《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通则》
? 《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通则》
? 《乘凤村史话》
? 中共绍兴县委、绍兴县人民政府、县财委、县税务局、县粮食局、县人民银行等部门相关档案
二、 土地改革及绍兴县农民协会
说明:
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的社会改革。从1950年冬到1953年春,在新解放区占全国人口一多半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成。绍兴县的土地改革自1950年9月起,至1951年下半年结束,完成了土地、房屋等财产的没收、征收等工作,133950户雇农和其他劳动者分得土地和农具。在此过程中,绍兴县各级农业协会都积极参与其中,为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做出了贡献。
1、绍兴县的土地改革
说明:
1950年9月,绍兴地委在皋北、禹陵、阮社、平水4乡开展土地改革试点,12月,在全县铺开。全县共没收、征收土地58.91万亩,另没收农具、耕牛、房屋、粮食各种。所有没收、征收之土地财物,除部分依法收归国有外,余皆由农会接收分配。1951年5月底分配基本完成。此后,对部分地区“土改”遗留问题作复查纠正,至此,全县土地改革宣告结束。
1-1图表:土地改革前后各阶段土地占有状况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志》,中华书局,pp698-699。
1-2图表:绍兴县没收土地、农具、耕牛等物一览表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志》,中华书局,pp698-699。
1-3照片:绍兴县土地改革相关照片
1-4档案实物:绍兴县土地改革相关档案
?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
? 《土地改革法》
? 《绍兴县土地改革工作总结报告》(1951年)
2、绍兴县农民协会
说明:
农民协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1951年4月,在乡、村农民协会的基础上,绍兴县农民协会成立。此后,农民协会积极投入土地改革的各阶段工作中——派出工作队,配合土地改革的前期工作;会员进行“谁养活谁”的阶级教育;参与没收、征收地主富农应改出的土地、房产等财产,协助工作队胜利完成土改工作。
2-1图文板:在土改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农协负责人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农业协会主任张永和(后由贾启祥、邹维胜接任),副主任冯正田。
l 汤浦区的农民协会主任董夏雨在土改中积极宣传土改政策。
l 齐贤乡农民协会主任、25岁的潘宝兴,在土改时立场坚定,加入了团组织,在群众中威信很高。
2-2照片:农业协会参与土地改革的相关照片
2-3档案实物:农业协会参与土地改革的相关档案
? 《绍兴县人民政府三月份工作总结》(1951年)
? 会稽县委《十月份工作总结与十一月份工作布置》(1949年)
? 《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生产救灾、反匪防特和贯彻合理负担,完成征粮任务的指示》
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说明:
新中国成立后,绍兴县的政权建设和沿革主要经历了绍兴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和绍兴县人民代表大会两个阶段。绍兴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作为建国初期人民民主专政的过渡形式,为绍兴县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基础。而1954年7月绍兴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则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趋于完善。直至今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始终是绍兴县维护社会稳定、实行民主政治的根本途径。
1、绍兴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说明:
1949年10月,绍兴县建立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至1954年7月,共召开5届11次会议。在这一时期,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积极领导和推进这一民主政治建设。绍兴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和参政意识,在团结和动员绍兴人民群众完成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恢复和发挥生产、进行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1图文板:历届绍兴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创作背景资料:
1949年10月 绍兴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950年4月 绍兴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950年10月 绍兴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951年4月 绍兴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经常务委员会讨论,根据一届 任期一年的原则,把县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改成县三届人民代表会议)
1952年 绍兴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根据上级指示,绍兴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重编届次,这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为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952年8月起 绍兴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2图表:历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构成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志》,中华书局,p1144-1147。
1-3照片:历届绍兴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相关照片
?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团结和动员绍兴人民群众完成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恢复和发挥生产、进行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实录。
1-4档案实物:绍兴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相关档案
? 1949年9月,新华社发表《迅速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社论。
? 1950年10月县长和亮晨作《绍兴县人民政府半年工作总结的报告》和《关于1950年秋征任务的报告》,县委书记林岑作《绍兴县今冬实行土地改革的任务》。
? 1951年4月第一次会议,专员公署公安处处长马达作《镇压反革命》的报告,县委书记林岑作《关于普及与深入开展抗美援朝结合贯彻生产、镇压反革命》的报告。
1951年7月第二次会议,县委书记沈芸作《继续加强抗美援朝,开展爱国主义增产捐献运动》的报告。县长和亮晨作《绍兴县人民政府1951年上半年生产工作情况与今后生产工作的几点意见》。会议通过《绍兴县各界人民爱国公约》。
1951年11月第三次会议,制订了《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清略委员会绍兴分会组织原则》和《绍兴县各界人民爱国公约》。
? 1952年3月,县长和亮晨作《关于1951年秋征及春节拥军优属工作总结》、《1952年农业生产工作》的报告。
? 1952年8月,常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和亮晨代表县人民政府作《绍兴县三年来的工作情况与今后任务的意见报告》,提案审查委员会委员丁兆本作《绍兴县1952年上半年财政收支决算暨下半年财政收支预算补充报告》,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波萍作《绍兴县第一届三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提案处理的报告》。
2、绍兴县人民代表大会
说明:
1954年7月17日,绍兴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绍兴城区召开。绍兴县由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过渡到人民代表大会,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更趋完善。在1954年到1966年间,绍兴县共召开6届人民代表大会。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步入正轨。1982年5月后,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2-1图表:绍兴县历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绍兴县历届人民代表大会、时间及代表人数+绍兴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附照片)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志》,中华书局,pp1147-1154。
2-2照片:绍兴县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绍兴市(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志》,中华书局,p1151。
2-3微缩模型:中国共产党绍兴县代表大会会址
2-4档案实物:绍兴县人民代表大会相关档案
? 第一届:《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健全党委制,坚持党的集体领导原则的决议》、《关于成立监察委员会,加强党的检查工作的决议》、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志》,中华书局,p1184-1187。
l 绍兴县史志办公室:《绍兴县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专题集》,pp132-140。
四、剿匪斗争与镇反运动
说明:
新中国成立后,镇反、剿匪反霸等斗争成为了巩固新政权、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当务之急。从1949年10月6日开始,解放军一零四师在柯桥以北地区组织围剿,经过十余次大小战斗歼灭残匪,整个剿匪斗争于1950年土地改革时基本结束,共清剿土匪202次,歼灭17股匪徒。
从1950年冬开始,绍兴县全面贯彻中央指令积极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以富盛区为例:1950年11月至1953年6月,人民法庭先后在富盛召开公审大会7次,全区累计接受公审161人,参加公审斗争大会的群众累计达16393人。在接受公审的人员中,经批准被枪决50人(其中恶霸地主25人,各类反革命分子19人,匪特6人),逮捕判刑49人(其中恶霸地主16人,匪特犯9人,其他反革命分子24人),交当地群众接受管制62人。
1、档案实物:
? 绍兴县剿匪斗争相关档案
? 绍兴县人民政府:《关于取缔九宫道、一贯道、同善社反动组织的布告》1952 年
? 县委:《反倒会盟斗争中宣传工作指示》1952年
? 县阶级教育展览馆:《则水牌渔霸高滑源材料》1964年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档案志》,中华书局,p60。
l 富盛镇何瑞灿:《上旺大队初稿》,p4
五、烈士陵园建设
说明:
绍兴县为褒扬烈士,教育后人,凡是已知的烈士墓地,乡、村在原址上进行整修,设立墓碑。1988年春由绍兴县政府出资兴建吼山烈士陵园,、1990年建成绍兴县(庙山革命)烈士陵园。
1、照片:吼山烈士陵园照片(现属于越城区)
说明:
越城吼山烈士陵园于1988年春由绍兴县人民政府出资兴建,位于越城区皋埠镇吼山(省级)风景区北麓山坡。陵园依山而建,坐南朝北,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周围绿树掩映,松柏长青。园内安放有两座烈士墓。一座为朱铁群、叶向阳、胡子青、陈冬烈士合葬墓。另一座为人民解放军三十五军炮兵团二营六连副排长邱文银和战士黄培宜合葬墓。两墓均北向,圆形,块石砌筑,水泥封顶,高0.95米,周长9.80米,墓碑高1.50米,宽0.60米。两座墓碑用隶书分别镌刻“绍兴皋北抗日自卫队朱铁群、叶向阳、胡子青、陈冬之墓,绍兴县人民政府建,一九八八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五军炮兵团二营六连邱文良、黄培宜烈士之墓 ,绍兴县人民政府建,一九八八年春”。墓后山墙上有两块墓碑记,分别记载了两座墓穴烈士们的简要事迹。墓前筑有青石铺地的墓台,正中竖立有一尊高3.50米的抗日战士白色大理石雕像,下衬红色花岗石基座。墓台前有60级石台阶通道,石台阶起处左侧立有高2.50米、宽1.60米纪念碑,正面以隶书镌刻由马青、施竟成题,周庸邦书“吼山烈士墓”字,阴面为碑记,四周以石栏围护。
2、绍兴县烈士陵园照片、介绍(现属于柯桥区)
说明:
绍兴县烈士陵园位于柯岩街道永进村庙山山麓。1990年9月竣工。整座陵园坐南朝北,背靠外山,三面田野环抱,由纪念碑、影壁、广场、迥廊、墓群、墓道组成,占地近面积6600平方米。纪念碑高16.5米,碑身为正方形,钢筋混凝土结构,花岗岩石砌面,正面镶嵌黑色花岗石,上镌刻由杨得志将军所题“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镶红大字。纪念碑南面为影壁,上镌刻毛泽东“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诗句,东西两侧各建六开间回廊。碑前为占地面积231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以水泥预制块铺地面,两侧植四季常青雪松,四周筑石护栏。墓道宽9米,辅设118级石台阶,每48级设一平台。烈士墓地占地面积1340平方米,建有110个墓穴,已安葬以烈士牺牲时间为序排列的105位烈士忠骨,其中绍兴籍烈士12位,山东、四川、广东、江西、安徽、辽宁、黑龙江等省外籍烈士93位。2000年公布为绍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见“90年辉煌历程看绍兴”——“红色地标”——“绍兴县烈士陵园”)
4、档案实物:县民政局等的相关档案
? 县民政局:《关于建立革命烈士陵园的报告》1986 年
? 绍兴县樊江乡人民政府:《建设吼山烈士陵园资金补助的报告》1986年
? 绍兴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绍兴县烈士陵园”保护区的公告》1990年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改造
传播目的: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间,绍兴县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涉及领域包括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等。旨在让观众了解社会主义改造使得绍兴县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为绍兴县经济、社会的后续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背景说明: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绍兴县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在县内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于农业,绍兴县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在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及时引导分散农民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到1956年底实现一村一社的高级合作化。
对于手工业,帮助手工业工人组织生产合作社,进行生产自救;举办物资交流会,收购土特产,打开销路;组织个体手工业与国营、合作社商业建立加工、订货、包销关系等扶持措施,使手工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市场物价,加强市场管理,保护私营工商业的正当经营,通过加工、订货、收购、统购、包销等初级形式改造资本主义私营工商业,在一定程度上把私营工商业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
主要内容:
一、 农业合作化运动
二、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四、 计划经济产物:绍兴县票证
一、 农业合作化运动
说明:
农业合作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其中提出要组织各种形式的劳动互助和生产合作。遵照上述纲领和指示,绍兴县在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及时引导分散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并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农业生产。1951年2月到1956年9月期间,全县实现一村一社的高级合作化。
1、农业生产互助组
说明:
1951年2月,中共绍兴县委根据省委《关于领导1950年农村大生产运动》文件精神,号召农民走组织起来的道路。是年,钱孝堂互助组、丁开鼎互助组、胡加义互助组等先后成立,粮食产量有很大提高。1952年秋后,针对许多互助组产生的急躁冒进和放任自流现象,绍兴县委进行了整理和整顿,使原有互助组大部分得到巩固和恢复。
1-1图表:绍兴县农业生产互助组数量变化图
创作背景资料:
? 绍兴县党史办:《绍兴县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专题集》,pp87-90,92。
1-2照片:绍兴县农业生产互助组相关照片
1-3档案实物:绍兴县农业生产互助组相关档案
? 《县委1951年农村工作文件》
? 《县委1953年农村工作文件》
? 1953年6月11日,中共绍兴县委向宁波地委上报《关于日前互助合作运动情况的报告》
? 1953年7月19日,县委针对全县互助合作运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掌握的五个具体政策与整顿巩固的意见》
? 1953年9月15日,县委再次向省委农村工作部作《关于本县农业生产合作社整理情况的报告》
2、农业生产合作社
说明:
1952年,绍兴县委根据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中的相关要求,试办漓渚镇钱孝堂、袍谷乡丁开鼎、南池乡胡家义、解放乡赵五六等4个初级社,以土地入股为特点。1954年初,初级合作社由试办转入发展。1955年10月,中共中央七届六中(扩大)全会要求在有条件的地方,有重点地试办高级合作社。绍兴县委将漓渚镇钱孝堂、袍谷乡丁开鼎等6个低级社率先升格为高级社,以土地、山林、水面和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特征。1956年下半年,通过升级并社的规划,绍兴县低级社全部上升为高级社。1957年,面对发展过快的问题,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对高级社进行整顿。
2-1图表:农业生产合作社数量变化图(初级、高级)
创作背景资料:
? 绍兴县党史办:《绍兴县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专题集》,pp90-91,92-95。
? 绍兴县党史办:《绍兴县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专题集》,pp98-102。
2-2照片:农业生产合作社相关照片
2-3档案实物:绍兴县农业生产合作社相关档案
? 1954年7月28日,绍兴县委发表《进一步加强互助合作领导的意见》。
? 1954年8月31日,中共绍兴县委办公室转发县委书记张树森的《关于在办社中应掌握的几个问题(的意见)》。
? 1956年1月13日,县委发出《批转澄湾乡党支部关于试办高级社情况的报告》。
? 1956年6月9日,拟定《关于贯彻勤俭办社方针中有关开源节流方面的几条政策界线(草案)》。
? 1956年7月,县委先后出台《关于高级化并社中的若干经济关系问题的处理意见》、《关于农村中兼营部分土地的其他劳动人民入社问题的处理意见》、《关于地主、富农和反革命分子入社的方案》。
二、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说明:
手工业是绍兴县地方工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绍兴农村土地改革的完成,社会购买力迅速提升,单靠国营工业远不能满足人民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就必须变革生产关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新中国成立后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县内手工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普遍扩大了生产,提高了收入,充分显示了合作化的优越性。
1、 初办
说明:
1949年至1952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鼓励广大劳动者根据自愿原则,发展合作事业”的指示,浙江省委提出了“有领导地大力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及生产小组)”的要求。中共绍兴县委开始手工业合作经营的组织工作,通过初办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将分散的手工业这组织起来。至1952年底,全县手工业合作组织10个,参加生产者(包括家庭兼业)1148人,另有各供销合作社附属生产小组8个,共300人。初办的合作社(组)克服了个体生产时供销、资金、技术、协作等方面不易解决的困难,增加了资金积累。
1-1图文板:1952年底全县手工业合作组织10个(附照片)
1-2档案实物:绍兴县初办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相关档案
? 《1952-1954年度绍兴县个体手工业及私营小型工业调查资料》
? 《绍兴县城镇手工业生产总结》(1952年)
2、发展
说明:
1953年,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把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作为重要内容之一。1953年,绍兴县手工业合作社(组)发展到16个1758人。1954年起,绍兴县着手开展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和健全领导机构,建立劳工者协会,开展调查摸底,成立手工业调查组,并办好已有生产组。1954年底,全县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22个,供销生产社4个,手工业生产小组36个。
2-1图表:由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组织起来的铁、木、竹从业人员数。
创作背景资料:
? 绍兴县党史办:《绍兴县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专题集》,p107。
2-2照片:绍兴县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相关照片
? 1954年,绍兴县召开第二次手工业代表大会。
? 绍兴县劳工者协会
2-3档案实物:绍兴县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相关档案
? 《手工业代表会议报告纪录》(1953年)
? 《中共绍兴县委供销社手工业合作部关于1954年手工业工作总结》(1954年)
3、高潮
说明:
1955年下半年起,县委按照中央“全面规划,加强领导”的方针政策,根据“加快发展,迎接高潮,全面规划,计划平衡”的要求,做好迎接手工业合作化高潮的准备工作。同年12月,绍兴县委供销手工业合作部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规划》。1956年,绍兴县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进入高潮,在柯桥试点并取得经验后,发展了一批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同时积极贯彻县第三次手工业代表会议精神。至此,全县基本完成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
3-1照片:绍兴县进入手工业合作化高潮相关照片
3-2档案实物:绍兴县进入手工业合作化高潮相关档案
? 《第一个五年计划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规划》
? 《中共绍兴县委手工业部关于当前手工业情况与1957年规划意见》(1957年)
三、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说明:
绍兴县的近代工业基础极其薄弱,主要有锡箔业、酿酒业、酱制业、印染业、茶业和桑蚕业。绍兴县解放后,为恢复和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积极作用,绍兴县依据中央和省级要求,积极开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全县范围内进行登记和重估,并予以相应的政府扶持,动员企业自愿结合,促进民主改革。至1956年底,全县基本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登记与重估
说明:
为全面掌握全县工商业的情况,维护和发展正当的工商业,中共绍兴县委、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对工商户的登记工作,对同业公会和个体商贩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1951年3月,由绍兴县工商、税务、财政、银行、地政、总工会、工商联等部门共同对私营企业进行资产重估,较完整地了解了全县工商业的户数和资本,为有效管理私营工商业创造了条件。
1-1图表:工商业户登记数变化图
1-2档案实物:绍兴县工商业户登记与重估相关档案
? 《浙江省行商管理暂行办法》
? 工商业户登记表
2、政府扶持
说明:
在工商业户进行登记与重估的同时,绍兴市、县人民政府对有利于民生的私营企业积极扶持其发展。自1950年起,绍兴县国营公司开始收购农副产品,给私营工厂提供原料,并委托私商代购;全面调整批零差价和起批点,让私商有利可图;动员私营企业自愿结合,组织联营、合营和联购联销、联购分销等,以解决资金不足,增强合作意识。
2-1图文板:企业组织联营案例(附照片)
创作背景资料:
? 绍兴县党史办:《绍兴县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专题集》,p127。
2-2档案实物:绍兴县政府扶持私营企业相关档案
? 公司进行民主改革相关档案
3、加快改造进程
说明:
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后,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进程。中共绍兴市委成立绍兴城区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办公室,市委、县委相继成立国家资本主义办公室。1955年,绍兴县委进一步加强对私营商业的改造。至1956年底,全县基本完成资本主义工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共改造23751户,占总户数的87.06%。
3-1照片:绍兴县加快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关照片
? 绍兴市纸扇厂
? 绍兴县国家资本主义办公室
3-2档案实物:绍兴县加快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关档案
? 相关政府发文
四、计划经济产物:绍兴县票证
说明: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物资匮乏,关系民生的日用品供需矛盾突出,国家在1953年10月出台了统购统销政策,从此百姓生活进入了长达40多年的“票证时代”。票证类型包括粮票、肉票、布票、盐票、油票、煤票、烟票、蔬菜票等。票证渐渐成了城乡居民吃饱穿暖的一种保障。绍兴县在这一时期也顺应计划经济的大潮,各种票证也充斥着绍兴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这些留存至今的票证可看出当时绍兴县的社会状况。
1、票证实物:绍兴县票证实物以及邻近省市票证实物
2、档案实物:绍兴县对发行绍兴县票证的相关文件
第三单元 改革开放前的曲折发展
传播目的:
本单元通过介绍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绍兴县的情况,使观众了解在这一时期时期,绍兴县人民建设家乡的决心,以及在此期间绍兴县的曲折发展。
背景说明: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面对经济上的冒进、三年自然灾害、“左”倾错误思想和阶级斗争扩大化等重重困难,绍兴县委带领人民群众大胆实践,围涂造田,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大力发展农业。同时,积极发展地方工业,艰苦创业,奠定了绍兴县工业的初步基础。农业、工业等领域的曲折前行,以及由此造就的顽强精神,成为了绍兴县在改革开放初期发展的重要前提。
主要内容:
一、 “大跃进”中的波折前行
二、 农业学大寨运动
三、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一、“大跃进”中的波折前行
说明:
1957年10月9日结束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批判了右倾保守思想,认为完全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以比第一个五年计划高得多的速度来进行建设。按照中央及省委的部署,1958年绍兴县委在全县开展了“反浪费、反保守、比先进、比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运动”,农业、工业、交通、商业、教育、文化、卫生、科技、政法等各领域都掀起了“大跃进”高潮。
1、照片:“大跃进”时期绍兴县的相关照片
? “插秧状元”胡阿糯
? “水乡红花”陈宝珍
? 1958年,全国掀起大炼钢铁的高潮,绍兴县华舍中学、华舍镇小学的师生也砌起小高炉土法炼钢
2、档案实物:“大跃进”时期绍兴县相关档案
【总路线指导方针】:
? 《绍兴日报》,1958年6月30日第1版。
? 《绍兴县人民委员会关于当前大办地方工业及今后工作意见的总结报告》(1958年)
? 《高举总路线红旗继续跃进》,《绍兴日报》,1959年10月1日。
【农业】:
? 《关于进一步开展水稻超规划运动的指示》
? 县二届二次党代会:《乘大跃进之风,向亩产三千斤进军》1959年
【手工业】:
? 手工业部:《关于当前手工业支援农业大跃进的情况报告》1958年
二、农业学大寨运动
说明:
1964年,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农业主要靠大寨精神,自力更生”,并向全国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根据中央指示,中共绍兴县委提出:远学大寨,近学上旺先进典型。1975年10月下旬,绍兴县召开全县农业学大寨会议(由县、区、公社、大队四级干部参加),传达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会后,在全县掀起农业学大寨的高潮。绍兴县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以红山公社上旺大队为榜样,大规模开展兴修水利、建造大寨田、进行园田化建设和围垦海涂造地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利用农业生产资源,为绍兴县农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创作背景资料:
l 张静如主编;师吉金着《中国当代社会史 第3卷 1966-1978》第49-51页
1、上旺大队
说明:
1958年1月,富盛乡上旺村(后改名为红山公社上旺大队)13位村民在党支部书记王金友带领下,把穷山村开发成568亩高标准的专业茶园,茶业总产量从1958年的900公斤提高到1964年的13350公斤,1969年达52550公斤。同时在荒山,荒滩上砌磡填土造田,在1967年大旱期间,建设地下水库,确保大旱年间粮食丰收。在人均仅0.22亩粮田的基础上,加上茶叶奖售,实现粮食自给,并拥有集体积累18万元,上旺大队成为全省学大寨先进典型。
1-1照片:上旺大队相关照片
? 村民在王金友带领下,开发荒地
? 上旺大队的高标准茶园
? 地下水库建设
? 上旺大队粮食丰收情景
1-2实物:上旺大队相关实物(劳动工具等)
1-3档案实物:上旺大队相关档案
1-4图文板:上旺大队王金友
【王金友生平】:
1931年12月出生
195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1955年 浙江省绍兴县上旺村村长
1955年- 1958年 绍兴县上旺初级社社长,高级社副主任
1958年-1968年3月 绍兴县红山公社上旺大队党支部书记
1968年3月 -1969年2月绍兴县红山公社革委会副主任
1969年2月-1973年11月 绍兴县革委会副主任
1973年11月 1977年5月 中共绍兴县委副书记、绍兴县红山公社党委第一书记
1977年5月-1983年3月 中共浙江省委常委
1977年5月-1980年5月 浙江省革委会委员、中共绍兴县委书记、绍兴县革委会主任
1980年5月-1981年3月 中共绍兴地委常委、地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
1981年3月-1982年6月 绍兴地区农委副主任
1982年6月-1984年3月绍兴市人大副主任
1984年3月-1992年6月绍兴县人大副主任
【王金友案例】:
案例1:1960年9月26日,中共绍兴县委作出《开展学习王金友运动的决定》。决定指出:王金友系富盛公社上旺茶场的党支部书记。他带领群众发奋图强,苦战一年,把十数里荒山野地,辟为茶园果林,产粮一万余斤,实现了粮食自给,蔬菜有余。《绍兴日报》为此发表《人人学习王金友》的社论。
案例2:1962年9月5日,台风夹杂着总雨量达到320毫米的特大暴雨袭击了上旺,给上旺人民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上旺人民五年花费巨大心血建造起来的40条石墈被冲塌,40多口水塘被泥沙石块填满,2条大溪坝被冲毁,32亩田地被泥沙覆盖,40多亩茶园被大水吞没,大半个村子进了水,48间住房倒塌……山洪暴发,王金友担心八个大队联合建造的方家坞水库决坝,会使大片田地被毁,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受损,就不顾个人安危,涉水过溪,冲向离村三里路外的水库排险。他刚爬上水库大坝,见到山洪夹带着泥沙、石块一齐涌向水库,水库水位正在急剧上涨。王金友二话不说,立即投入到抗洪排险的战斗中去。有人就急急赶来告知金友家的房子被洪水冲毁了,家俱冲走了,兔子淹死了,要王金友赶快回去料理家事,在“公”与“私”的决择面前,王金友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公”字。在以王金友为首的党支部领导下,连续三天三夜,上旺人民顶着狂风暴雨,和自然灾害开展了斗争,抗灾防险,重建家园。
创作背景资料:
l 富盛镇何瑞灿:《上旺大队初稿》,第4-11页
2、东湖农场
说明:
绍兴县农业学大寨运动的高潮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东湖农场在此期间成绩卓着。农场自1950年建场以来,大力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将低田畈改造成高产粮田。在农业学大寨运动推动下,东湖农场全面开展以农田基本建设为基础的农业技术科学配套,成为全县、全省乃至全国南方地区科学种田的榜样,毛泽东及谭震林等10多位中央领导曾到东湖农场视察,10多个国家的客人到农场访问。
2-1照片:东湖农场相关照片
? 东湖农场农田建设相关照片
? 毛泽东及谭震林等10多位中央领导曾到东湖农场视察。
? 美国、加拿大、日本、越南、朝鲜等10多个国家的客人到农场访问。
2-2档案实物:东湖农场相关档案
? 1970年10月,中共绍兴县委制定《绍兴县农业学大寨、赶昔阳规划(草案)》
? 县委:《农业生产“火车头”东湖农场》1965年
? 县五届二次人代会:《胡香泉代表关于进一步开展农业科学实验的发言》1964年
? 绍兴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绍兴县东湖农场》1972年
2-3图文板:东湖农场胡香泉
【胡香泉人物介绍】:
1916年10月生,嵊州市人,高级农艺师,中共党员。胡香泉1951年至1970年在绍兴县东湖农场工作期间,与技术员、场工、老农,共同探索出一整套科学种田方法,使粮食产量从1951年的180公斤提高到1953年的354公斤,1956年新三熟试验田的亩产达565公斤,成为浙江省第一个实现亩产千斤的先进单位,使东湖农场成为华东地区水稻高产典范。胡香泉长期从事水稻科研、生产与农村科普工作,积极改革水田耕作制度,推行水田三熟制和稀播壮秧为中心的肥水管理技术,总结出了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四良”一多(多种)高产栽培技术。1954年3月和1960年3月,毛主席先后两次专程从杭州前往东湖农场进行实地考察,将东湖农场视为全国的一个典型。胡香泉着有《运用唯物辩证法、为科技兴农服务》、《胡香泉谈科学种田》等论文50多篇。1974年,年近花甲的他受祖国委托,前往非洲乍得共和国任农技组副组长,在乍得从事水稻生产科研工作达四年,收到中国农牧渔业国际合作公司的表彰。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市总工会,绍兴市档案局编《绍兴劳模风采》,第27页
【照片实物:胡香泉】:
胡香泉的发言照片
胡香泉前往非洲乍得共和国照片
【影像资料:胡香泉】
胡香泉前往非洲乍得共和国新闻等
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说明: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开始于1955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停课闹革命”和大学停止招生造成应届大、中学生积压,不能毕业和升学。经济的停滞不前使城市就业问题空前严重,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青年学生又被当做接受“再教育”的对象,于是上山下乡成为主要出路。1964至1978年间,绍兴县广泛动员城镇知识青年去农村、边疆插队落户,谓之“支农”、“支边”。至1978年,绍兴县迁出青年35792人,奔赴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地插队落户。1979年,政府对安排知识青年回城。
创作背景资料:
l 张静如主编;师吉金着《中国当代社会史 第3卷 1966-1978》第51-52页
l 《绍兴市志》第三卷 人口 第三章 人口变迁http://www.sx.gov.cn/col/col1219/index.html
l 《绍兴市劳动志》 -绍兴市劳动局、劳动学会编 1993 p43-50
1、照片:知识青年劳作场景
2、标识地图:绍兴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农场分布
3、档案实物:绍兴县人民委员会相关档案
? 绍兴县人民委员会:《关于下达1964年城镇知识青年下乡动员安置任务的通知》1964年
? 绍兴县革委会:《关于批转安置知识青年基地通知——东湖公社革命领导小组》1979年
4、绍兴城镇青年支边支农情况表(包括绍兴地区其他县,可作为对比)(参见《绍兴市劳动志》,p49)
第四部分 改革开放后档案
传播目的:
本部分展示了改革开放后绍兴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就。通过介绍绍兴新县城的经济建设、中国轻纺城、城乡规划和民生事业的蓬勃发展,旨在让观众了解绍兴县在经济、社会、民生、农业等领域的累累硕果。
背景说明:
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确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自改革开放实施起,中国社会思潮涌动,举措迭出,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其增长方式,为外延与内涵式增长并存的现代化道路;其所有制形式,是国有经济存量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增量迅速发展的道路;其政策供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分权的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实行东南沿海地区经济优先发展战略,东南沿海迸发出巨大的经济活力。绍兴县也同沐改革开放的春风,社会各领域建设都取得了辉煌的成果,逐渐实现了从农业大县、资源小县到工业大县、经济强县的“漂亮转身”,形成了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自成一家的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出把中央精神与绍兴县实际结合起来,吃透两头,善于创新发展机制,呈现出与改革开放前截然不同的经济和社会面貌。
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 工业强县(区)
第二单元 中国轻纺城
第三单元 城乡发展
第四单元 民生事业
第一单元 工业强县(区)
传播目的:
本单元主要展示了改革开放三十余年间,绍兴县工业经济持续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果。通过对绍兴县企业改制、产业发展以及开发区建设的介绍,旨在让观众知晓改革开放后绍兴县党委政府和人民艰苦创业、改革创新,为使绍兴县经济社会发展能取得长足进步,成为经济强县而做出的努力与实践。
背景说明:
改革开放以来,绍兴县工业艰苦创业、持续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改革开放初期,绍兴县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并通过企业体制改革,发展出一批集团企业和规模企业,带动了县域经济跨越式增长。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绍兴县在“大规模、高科技、外向型、优素质”战略指引下,致力于开拓国际市场,通过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贸易交流,实现产业升级、技术改造、出口创汇。随着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新兴产业不断崛起,绍兴县启动“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开发区建设以实现主导产业集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同时,通过一系列政策和重大项目,鼓励企业创新,不断完善工业发展体系,实现新一轮经济腾飞。
主要内容:
一、 企业改制
二、 产业发展
三、 开发区建设
一、 企业改制
说明:
改革开放初期,绍兴县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创业者们采取“设备靠换旧、技术靠退休、资金靠自筹、销路靠脚头”的方法,发扬“千辛万苦、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山万水”的四千精神,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绍兴县按照“抓大、转中、活小”的改革思路,努力探索混合型所有制结构,不断深化企业改革,逐步形成以轻纺为主体,各业齐飞的“飞鸟型”结构,形成以大企业为骨干,中小企业在其周围配套发展的企业集团化新格局。90年代中后期,全县实行“大规模、高科技、外向型、优素质”的发展战略,围绕实行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推进技术改造、结构调整、企业管理,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新局面。
1、 社队企业遍地开花
1-1 档案材料、相关政策文件
? 《高速发展社队企业 加速农业现代化步伐——绍兴县双梅公社发展社队企业,两年翻了两番》
? 《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农牧渔业部和部党组<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的通知》(一九八四年三月一日)
1-2 社队企业数量及分布图
1-3“绍兴县在南钱清大队电镀厂试行厂长承包责任制”相关资料
说明:
1982年,绍兴县在南钱清大队电镀厂试行厂长承包责任制,由大队给企业下达产值、上交利润、实现利润等指标任务,实行超利有奖,减利赔偿;授予厂长生产经营自主权;企业按比例所提积累属于集体;企业内部实行“工资定级、按级定额、优质超量奖励”。翌年,借鉴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做法,推广南钱清大队电镀厂等企业的经验,在全地区部分社队企业中实行厂长承包责任制,其中绍兴县有348家。(参见《绍兴市志》卷12第七章企业管理第一节经济责任制)
2、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2-1 数据、图表
说明:
在“四千精神”的指引下,绍兴县广大厂长、业务员筹资金、找原料、销产品,办起了一家家小纺织厂、小丝织厂、小印染厂、小水泥厂、小砖瓦厂、小酿酒厂。1983年,绍兴县有农村集体企业近8000家,职工39万,总产值达15.31亿元,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38.5%。(参见《浙江改革开放20年》P282)
2-2 档案资料、相关政策文件
? 转发《关于加强发展乡镇企业的若干规定》的通知(绍县政[84]149号)
? 《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业生产》(绍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19840411)
2-3 相关历史照片
? 县委、县政府领导带领各区、乡干部赴江苏无锡等地学习发展乡镇企业的经验
? 绍兴县召开乡镇企业先进供销集体、优秀供销员表彰大会
2-4 沈祖伦:《在听取地市县社队企业局长赴江苏参观学习的汇报后的讲话》(1984年3月31日)
? “发展乡镇工业,要从浙江的实际出发,要有自己的特点。在指导思想上要有一个三路并进的思想:即乡镇(社)办、村(大队)办、社员联办和家庭工业,三路并进,协调发展。”
? “一定要防止和纠正社队企业的二国营思想,切不可让社队企业老大自居,去限止社员联办工业和家庭工业的发展”
? “农民家庭工业和联户工业,在农村工业化道路上,在农民富裕、农村繁荣的道路上,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我们的宝要押在联户工业上。”
创作背景资料:
l “为什么沈祖伦同志总是领先一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d8f3ad0100yyeb.html
3、 承包经营责任制全面推行
说明:
1984年,绍兴县乡镇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全面推行,实行以厂长为主的承包制,改厂长任命制为选聘制,改工人“录用制”为“合同制”,改职工固定等级定额工资为浮动工资制,统称“一包三改”。到1987年,绍兴县乡村工业企业第一轮承包到期,开始实行“二轮承包”,坚持“一包三改”、“一定三年”。1991年,全县在“二轮承包”的基础上,稳定政策,兴除利弊,力求规范,铺开“三轮承包”,并在一些企业进行股份制、租赁制试点。
3-1 档案资料、政策文件
? 《乡镇企业第三轮承包经营责任制实施意见》(县委[1990]56号)
? 《乡镇企业的两级承包、两级核算、两级管理》
3-2 乡镇企业十强、三十强、五十强名录
创作背景资料:
l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绍兴县十大风云人物”候选人物简介http://epaper.zgkqw.com/html/2008-12/11/content_5346.htm
4、 企业改制全面铺开
说明:
1992年,绍兴县按照“抓大、转中、活下”的改革思路,努力探索混合型所有制结构。到1997年,全县拥有112家企业集团、305家股份合作公司。对微、小、亏企业则区别情况,实行拍卖、租赁和兼并。1998年,以“规范、完善、提高”为目标,进一步深化乡镇产权制度改革,至年底,乡镇企业改制面达60.8%,到2000年,改制面达99.5%。与此同时,县属企业在“有所为有所不为”和“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原则指导下,积极、稳妥开展“双转”改革和国有集体资产的规范交易。1998年,县属企业改制面达到58.3%,2003年,县属企业改制面扩大到98.9%。
4-1企业改制相关会议、领导讲话照片、资料
? 浙江省全省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座谈会上,沈祖伦同志提出“把乡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当前改革的一个重点首先突破,应该是我们搞好公有制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 沈祖伦进一步深刻地认识到乡镇集体企业在体制、机制上存在的严重问题,提出了“要十分重视解决乡镇企业的机制问题”等一系列观点,(1992)并且在操作层面上提出“小型、微利、亏损的乡镇集体企业要大胆实行拍卖、租赁、兼并、联营”的观点,(1993)号召“浙江应该更放手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1993),倡导“把乡镇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当前改革的突出重点”,(1994)并在“与一些市地县同志谈乡村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时,(1994)从实际成效、目的意义、基本途径、注意问题等方面提出指导性的意见,语重心长,甚至有些悲壮色彩,“根据我和许多亲自实践的同志的调查研究,我相信乡村集体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将在我省获得成功,而且必将对全省经济的发展和改革产生非常好的影响。”(参见《为什么沈祖伦同志总是领先一步》)
4-2 相关政策、档案文件
3 《关于乡镇企业推行股份制若干意见的通知》(浙政[1988]21号)
4 《乡镇企业改制的若干政策意见》(1998)
5 《绍兴县盘活存量资产的若干政策意见》
6 《关于全面彻底抓好乡镇企业改制的若干意见》(绍县政[1999]112号)
7 《绍兴县盘活存量资产的若干政策意见》(1999)
8 《关于进一步培育发展规模企业的实施意见》(2002)
4-3 绍兴县转制企业随年份变化表
4-4 1992至2003年工业总产值变化趋势图
4-5 “双开”(开发商品、开拓市场)活动
说明:
1998年,县委县政府部署全县纺织行业“开发产品、开拓市场”,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科技意识、“一条龙”意识,加速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1999年,“双开”活动不断深入,全县逐步形成了多元化产品结构和“立交桥式”市场结构。
? 相关图片、资料:“双开”示范企业介绍
? 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示意图
4-6 “四三二一”工程
说明:
2001年1月13日,绍兴县委县政府启动“四三二一工程”,提出在“十五”期间培育40家规模型企业,实施30只重点技改项目,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上市企业争取10家。
? 相关资料、图片、项目成果
4-7 “三个一批”工程
说明:
2001年,县委县政府在总结大力扶持“小型巨人”经验的基础上,决定按照梯队扶持的原则,进一步改进扶持方式,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一批“小型巨人企业”和一批优秀成长企业等“三个一批”企业,并要求通过5年时间的努力,培育出40家左右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中具有一定规模优势、市场竞争力强、工艺设备先进、管理现代化的企业。
? 相关企业资料、列表、成果
4-8 绍兴县企业上市年表
5、“三外”经济蓬勃发展
说明:
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绍兴县提出“大、高、外、优”发展战略,把外向带动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三外”经济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随着民营企业迅猛发展,经济规模和实力不断上升,绍兴县大胆探索实施民营企业向外带动战略,开拓国际市场,主攻外贸出口,自营出口企业从零星几家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自营出口额从不足1亿美元,跨越式增长为五、六十亿美元。开放型经济带动了绍兴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主导产业的升级换代,拓展了对外经济的合作领域。
5-1 对外考察团开展的招商引资和经贸考察活动相关照片、资料(参考《跨越世纪的五年——1998-2002绍兴县政务实录》(一)大事记,p14-38)
5-2档案、相关资料
9 《关于下达2002年全县开放型经济目标任务及考核奖励办法的通知》
10 《关于下达2002年绍兴县相关部门引进外资计划及考核奖励办法的通知》
11 《绍兴县2002年“招商引资年”活动总体方案》
12 《关于进一步鼓励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若干政策意见》
13 《关于鼓励外商投资政策的若干补充意见》
14 《关于进一步鼓励扩大自营出口的若干政策意见》
5-3 图表、数据
15 1988至2007年自营出口额增长示意图
16 1989年至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增长示意图
17 开展对外贸易的地区和国家地图标注
5-4 成果展示
5-4-1 纺织业“无梭化革命”
说明:
纺织印染业是绍兴县的主导产业,过去由于设备陈旧、档次较低,新产品开发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比较被动。为了重振纺织大县雄风,绍兴县的纺织企业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以“无梭化”为标志的技术革命。1992年10月,柯桥光明丝织厂率先从日本引进96台喷水织机及配套设备。此后,全县利用国家赋予外商投资企业享有进口关税优惠政策待遇,引进了大批纺织设备和先进技术。“无梭化”给绍兴县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纺织大县”从此步入了“纺织强县”之路。
? 进口无梭织机设备、印染设备照片
? 其它技术改革相关资料
5-4-2 拓展对外经济合作领域
? 各类纺织面料、纺机展示会、博览会、商品交易会照片
5-4-3 对外贸易成绩斐然
? 外贸出口大事年表(参考《强县之路——改革开放在绍兴的实践(1978-2008)》)
创作背景资料:
l 陈文荣.“无梭化”撑起绍兴县纺织一片艳阳天[J].中国纺织,1997,(第9期).
l 中共绍兴县委宣传部,《强县之路——改革开放在绍兴县的实践》,p18-29
l 绍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跨越世纪的五年——1998-2002绍兴县政务实录》(一)大事记,p14-38
l 中共绍兴县委宣传部,《改革开放20年活页文选1》,p1-11
l 中共绍兴县委宣传部,《改革开放20年活页文选4》,p1-18
二、 产业发展
说明:
绍兴县素以农业大县着称,改革开放以前,农业基础薄弱,农副产品不能自给,二、三产业更难保障人民低水平消费需求,日用必需品长期凭票证、排长队。改革开放以来,绍兴县产业布局、产品构成经不断调整,日趋合理,工业传统产品产量剧增,名优新特产品大批涌现,形成“一主十大”、门类众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近年来,绍兴县在“工业强县”战略指引下,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产业集聚促转型,以创新驱动强工业,初步实现从“一业独大”到“三业并举”、从“工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变的良好态势。
1、 “一主十大”产业格局
说明:
以纺织业为主体,新型建材、石油化工、汽车配件、电子电器、纺织机械、金银饰品、皮塑橡胶、金属加工、化工医药、酿酒食品为支柱的“一主十大”产业新格局。
1-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示意图
1-2纺织业发展状况
说明:
作为绍兴县工业主体的纺织业,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无梭化改造,市场化运作,产业升级,已形成了化纤、织造、印染、服装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有“产量最大、设备最先进、市场最大”三个全国之最。
18 纺织产业链示意图
19 图文版:国际领先水平的功能纤维
20 布及丝织品生产量增长、印染织物加工、服装加工等相关数据
21 “八五”期间,全县开发的新产品、获得各类科技进步奖、星火奖情况介绍
1-3“十大支柱产业”争奇斗艳
说明: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新型建材、石油化工、汽车配件、电子电器、纺织机械、金银饰品、皮塑橡胶、金属加工、化工医药、酿酒食品已经成为绍兴县“十大支柱产业”。
22 名牌企业介绍、所获荣誉等
23 绍兴县十大支柱产业产值、市场占有率等相关数据
2、纺织业转型升级
说明:
绍兴县被誉为“托在一块布上”的经济强县,是化纤面料的“世界工厂”。纺织产业占了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63%,具有从PTA、化纤到织造、印染到服装家纺、纺机装备等较为完整、配套的产业链。纺织业在绍兴县的地位举足轻重,绍兴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这一产业。而另一方面,这一产业资源消耗和污水、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相对较大,受资源、环境等要素制约日益增强,纺织产业不转型升级就没有出路。推进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了保持绍兴县全国经济强县地位的重要支撑。
2-1 “染整革命”
说明:
昔日,绍兴县虽以“三缸”(染缸、酒缸、酱缸)着称,但土法上马,效益低而污染重。2004年初,绍兴县提出了“染整革命”的口号,期望通过这一场革命阻止印染企业的盲目扩张,并引导企业从质上下功夫,提高工艺技术,提高产品档次。
2-1-1档案资料:
24 《2004年绍兴县开展“染整革命”活动方案》
25 《绍兴县印染行业节能减排及调整改造工程实施方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26 《绍兴县印染企业清洁生产方案》(浙江大学)
27 《关于推进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的实施意见》
2-1-2设备、技术、产品革新:
28 “亚太”的淡碱浓缩技术
29 “华宇”的冷却水循环流程
30 “高峰印染”新品开发等相关资料、视频、互动演示装置等
2-2 “蓝天行动”
说明:
为进一步深化“染整革命”,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和生态县建设,加强印染企业的安全生产,绍兴县从2006年开始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半的印染行业定型机废气专项整治行动(蓝天行动)。要求所有印染行业的定型机都必须安装废气净化装置,安装必须符合规范规程和检验标准,安装后废气收集率达到90%以上,总颗粒物的去除率应达到80%,油烟去除率达到75%,对净化处理后的废水和废油有二次的防治措施。
2-2-1图文板:定型机整治装置
2-2-2《印染行业定型机废气排放限值》地方标准、《关于开展印染行业定型机废气污染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2-2-3整治成果:数据、图表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走进矛盾、破解难题>绍兴县安监局大力破解印染行业定型机废气整治安全隐患
2-3 “煤改气”
说明:
2013年3月起,绍兴县新一轮印染行业针整治提升方案开始实施。新方案要求全县所有印染行业的导热油锅炉都进行替换,直接改用天然气燃烧供热,即“煤改气”; “煤改气”之后,定型机还是有废气产生,要加大治理力度,每台定型机加装二节静电处理设施。
2-3-1浙江通益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治理废气经验成果
2-3-2图文版:设备原理展示
2-4“4千个亿计划”
说明:
绍兴县提出,要以国家新型工业化纺织印染产业示范基地和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积极实施纺织产业“4个1000亿”计划,即到2015年,全县纺织原料、印染、服装家纺织造3大产业产值和中国轻纺城市场群成交额超过4个千亿元。
2-4-1相关资料、照片、数据图表
3、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说明:
绍兴县在大力推动纺织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明确“5+3+X”产业导向(“5”,就是装备制造、汽车汽配、皮革塑料、新型建材、金属制品五大优势产业;“3”即新能源、生物医药、住宅产业化三大新兴产业),积极实施优势产业的“5个500亿”计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种子”计划,使新兴产业在纺织大县这块沃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3-1“5+3+X”
3-1-1政策文件
31 《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
32 《绍兴县创新引领发展行动计划》
33 《关于大力推进高分子新型化纤新材料和高端机械装备制造两大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34 《绍兴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3-1-2代表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及相关成果
3-1-3投资额、产值数据
3-2 “5个500亿”
说明:
优势产业“5个500亿”计划是指通过5年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五大优势产业产值各突破500亿元,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
3-2-1成果展示
3-3“金种子”计划
说明:
新兴产业“金种子”计划,是指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当作金种子来培育,力争到“十二五”末,三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
3-3-1成果展示
4、“工业强县”
说明:
2012年9月,绍兴县在全省率先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按照提升发展纺织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思路,出台工业强县建设规划,明确今后五年及长期发展目标,重点发展传统纺织印染、高端纺织机械装备制造和新型化纤材料三大支柱产业,大力实施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业设计创新、“腾笼换鸟”、有效投入、市场拓展、工业发展平台提升六大工程,切实抓好“双百亿”重大项目建设。
4-1 政策文件、档案资料
35 《关于加快建设工业强县的实施意见》(县委【2012】57号)
36 《关于加快建设工业强县的决定》
37 《绍兴县工强县建设规划》(2012-2016年)
38 《绍兴县工业强县建设行动计划》
4-2 “六大工程”
4-2-1 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
说明:
2010年,绍兴县政府提出全县印染企业集聚升级工程。2012年底,出台《绍兴印染产业集聚提升示范工程发展规划(2012-2015)》,明确在三年内,绍兴县将以打造“全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中国绿色印染研发生产基地”为目标,推进绿色印染产业在滨海集聚。至2015年,将原本分散在全县80%以上的印染企业整合、集聚、升级到该集聚区,并对新落户企业在规模、设备设施、管理、环保等方面设置准入门槛,采取公共资源共享、企业集中整治,推行“污染末尾淘汰制”、提升技术装备水平等措施以提高绍兴县印染业的整体水平。(参考《记忆柯桥2012》p39-44)
? 沙盘模型/多媒体设备:滨海印染企业集聚工程规划鸟瞰图
? 签订集聚协议、建设施工、集聚升级服务等相关图片
4-2-2工业设计创新工程
说明:
为了实现从工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跨越,绍兴县委、县政府大力营造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完善区域创新服务体系,着力引进纺织及相关产业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实现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文化创意等价值链高端迈进。
? 《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纺织机械装备制造创新专项试点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
? F5创意园、科技园、中国轻纺城创意园等相关资料
? 绍兴县创新型企业相关资料
4-2-3“腾笼换鸟”工程
说明:
绍兴县选择通过部分企业关停、热电厂布局调整,减少排放1/3左右;减少用地2841亩,盘活1.3万亩土地左右,并通过“退二优二”或“退二兴三”,实施“腾笼换鸟”,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效益;对不符合技术、工艺、设备、管理等方面准入要求的坚决予以淘汰,倒逼企业设备升级。
? 相关政策:《关于推进低效利用建设用地二次开发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低效利用建设用地二次开发倒逼机制实施意见(试行)》
? 照片、资料:马鞍镇“友润机电”、晶辉太阳能科技公司、平水的“金阳纺织”等企业实施“腾笼换鸟”的相关举措(《绍兴县企业积极“腾笼换鸟” 城市经济迎来“二次开发期”》,选自《天天商报》2013 年 8 月 27 日)
4-2-4有效投入工程
说明:
突出新兴产业发展导向,提高投入质量。2012年,全县完成工业投资220.05亿元,同比增长20.1%;新兴(优势)产业项目169只,完成投资67.36亿元;高端纺织机械装备制造和新型化纤材料产业项目53只,完成投资19.67亿元。
? 相关资料
4-2-5市场拓展工程
说明:
依托中国轻纺城实体市场这一国际贸易大平台,不断提升轻纺城传统市场招商隆市、品牌营销、物流配套、管理服务等功能,重中之重是加快推进“网上轻纺城”建设,发展电子商务。内外并举拓市场,积极探索到境外开设轻纺实体市场,鼓励企业走出去到国外建设贸易平台、营销网络,构建多元化的销售渠道,拓展国际市场。工贸结合强主体,不断壮大外贸出口主体,鼓励工贸结合发展,确保全县出口稳定增长。
? 相关成果(需要有最新的数据)
?
4-2-6工业发展平台提升工程
说明:
各镇街、开发区结合工业强县建设工作,纷纷召开了动员会,落实了工作举措。如滨海工业区(马鞍镇)制订《工业强区(镇)创建活动实施意见》,力争五年内使工业经济总量占到全县的30%以上。柯桥经济开发区提出实施六大重点工程,打造“工业强区”。
? 相关资料
4-3“双百亿”项目
说明:
“双百亿”重大项目共含项目11个,总投资240亿元,其中商贸旅游项目5个,投资约132亿元,工业强县项目6个,投资约108亿元。
? 项目开展相关资料
创作背景资料:
l 中共绍兴县委宣传部,《强县之路——改革开放在绍兴县的实践》,p18-29
l 绍兴市柯桥区档案局,《记忆柯桥2012》p39-44
l 《绍兴县企业积极“腾笼换鸟” 城市经济迎来“二次开发期”》,选自《天天商报》2013 年 8 月 27 日
l 浙江省工业强县(市、区)系列报道之一——绍兴县工业强县建设经验http://www.cfie.org.cn/2710757099819/2723517049559/13628/2741313843928.html
一、 开发区建设
说明:
绍兴县经济起步于乡镇工业,当时是村村办厂、处处冒烟的低、小、散格局,造成了产业层次低、资源消耗大、污染治理难的局面。为此,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建设工业园区、促进产业集聚的决策。遵循生态学原理规划工业园区布局,制定产业政策,明确产业导向,确定“大项目进滨海,好项目靠柯桥,小项目搞集聚”的原则,全县已建成“二大六特十二小”的三级工业园区体系。
1、 示意图:三级工业园区体系
2、 柯桥经济开发区
说明:
柯桥经济开发区是1993年11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是杭州湾南岸的一颗明珠,长三角地区的一方热土。2012年10月升级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产业特色鲜明,按照建设科技新城、商贸新城、宜居新城的目标,重点发展汽车配件、电子电器、机电一体化、新能源基础材料等科技含量高、土地占用少、产出效益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总部商务、轻纺市场、汽车、厨卫等商贸三产业;着力建设融居住、商贸、旅游为一体的宜居环境。
2-1多媒体视频:柯桥经济开发区发展历程(参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绍兴市委员会>文史纵横>《绍兴柯桥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历程》)
2-2柯桥经济开发区地理位置图
2-3光电沙盘:开发区建设规划相关
·规划面积:52.7平方公里
·空间布局:“一轴一带,三区四园”
2-4柯桥经济开发区历年经济发展示意图(包括历年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自营出口、实到外资)
2-5“科技新城”相关资料、照片、获奖情况
·国家火炬计划绍兴纺织装备特色产业基地
·国家纺织产业创新服务平台
·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浙江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绍兴县科技创业中心
·绍兴县创业中心
·互式电子设备:企业介绍、成果展示
2-6 “商贸新城”相关资料、照片、规划图等
2-6-1 上方山新城区、齐贤新区、安昌古镇保护开发区
2-7 “宜居新城”相关资料
·摄影图片一览
3、 滨海工业园区
说明:
2002年6月,绍兴县委、县政府在“建一流强县、建一流县城”的总体思路下,以“大开发、高起点、高效率”的开发理念,把经济强镇马鞍镇及海涂经济开发区重新规划为滨海工业区,作为绍兴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大载体,工业经济的新基地,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建成产业结构合理,生态环境优美,服务质量一流的现代化新兴工业城。2006年4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核准,滨海工业区正式成为省级开发区。同时,滨海工业区是浙江省首个创建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开发区。
3-1 滨海工业园区地理位置图
3-2多媒体视频:滨海工业园区发展历程
3-3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相关资料
3-4 图片/多媒体设备:滨海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成就
3-5 交互式电子设备:企业介绍、成果展示
4、 相关资料、照片、档案:镇街工业园区发展状况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改革开放20年活页文选8》,p11-21
l 《绍兴县志 第一册》,P629-637
l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绍兴市委员会>文史纵横>绍兴柯桥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历程
l 百度百科>绍兴县滨海工业区>滨海工业区介绍
l 绍兴市政府门户网站>走进绍兴>招商引资>开发区>柯桥经济开发区
l 《绍兴县改革开放20年活页文选8》, p12~14
第二单元 中国轻纺城
传播目的:
本单元主要介绍改革开放后绍兴县轻纺业所获得的卓越成就。通过展示绍兴县轻纺业的发展、中国轻纺城和柯桥国际纺织品博览会等内容,旨在让观众了解绍兴县轻纺业形成过程和获得的瞩目赞誉,以及轻纺业在绍兴县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
背景说明:
改革开放后,在全国各地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绍兴县的经济取得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轻纺业成为了全县的支柱产业。绍兴县纺织业的发展有着长久的历史积淀。隋唐时,越罗名扬全国。及至明清,更有“时闻机杼声,日出万丈绸”之盛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绍兴人冲破思想禁锢,大力发展以纺织、印染为主体的乡镇轻纺工业。一些精明的绍兴人,在轻纺企业较为密集、交通相对便利的柯桥,摆摊设点,一条专业布街悄然诞生。之后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与积极引导下,促成了自发市场向规模集贸市场的重要转折。绍兴的轻纺业经历了从专业布街到绍兴轻纺市场、到中国轻纺城、到中国纺织工贸中心,再到国际纺织之都的蜕变。
主要内容:
一、 专业布街
二、 绍兴轻纺市场
三、 中国轻纺城
四、 中国纺织工贸中心
五、 国际纺织之都
一、 专业布街
说明:
绍兴自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织布经商之习,在盛唐时的柯桥、华舍一代,已有“时闻机杼声,日出万丈绸”的说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勤劳智慧的绍兴人,冲破思想禁锢,大力发展与传统工业相承一脉的,以纺织、印染业为主体的乡镇轻纺企业,努力跳“涤丝科”,并组织上万名供销员,发扬“千辛万苦、千方百计、千山万水、千言万语”的四千精神,把纺织产品推向全国各地。与此同时,一些精明的绍兴人,在轻纺企业较为密集、交通又十分便利的柯桥,摆摊设点,坐地销售,形成了一条专业布街。由此,一个地产布专业市场悄然诞生。
1、 历史照片(如:东升路、柯桥老街等)
1-1东升路
说明:
柯桥镇一条临河的长不过四五百米的狭长小街,依据靠河临火车站的地理优势,活跃着一大批兜售布匹的“小船户”,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布匹采购商。
1-2柯桥老街
说明:
1982年前后,绍兴县大力发展以纺织、印染为主的轻纺工业,“跳迪斯科”更加盛行,在交通还不发达、绍兴乡村主要依靠水路船运的背景下,具有铁路公路和水路区位优势、轻纺企业又相对集中的柯桥镇上,渐渐地崛起了一条布街——柯桥老街。柯桥镇上的这条老街一面临河一面是商铺,从四面八方乘船赶来卖布的人们在街上设点摆摊,就地销售,也有在船上看布谈生意下单子的,一大批兜售布匹的“船头脑”操着口音浓重的“绍普”话,在不到500米临河的这条狭长老街上,开始了与外来客商的原始交易,昔日的柯桥老街,渐渐地吸引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布匹采购商……(参考《早期的中国轻纺城—— 原绍兴市委书记陈礼安访谈录》)
2、 微缩模型/场景复原
说明:
上世纪80年代,布商在小船停靠的河埠头、或是铁路货运站台边,进行布匹交易的场景。
3、 视频:布商回忆(如:魏吉平、何锡辉等)
创作背景资料:
l 中共绍兴县委宣传部,《强县之路——改革开放在绍兴县的实践》,p1-17
l 《早期的中国轻纺城—— 原绍兴市委书记陈礼安访谈录》,http://www.zjsxzx.gov.cn/art/2013/1/23/art_6969_370278.html
二、 绍兴轻纺市场
说明:
1985年7月,绍兴县工商局在柯桥区政府的支持下,拨款15万元,在柯桥西侧投资建造一个占地3500平房米的棚屋式“柯桥轻纺产品市场”,第一代轻纺市场应运而生。1987年,绍兴县人大八届一次会议决定,易地建设多功能、封闭式的“绍兴轻纺市场”,并把此列为政府十大实事工程之一,1988年10月开业,同年,被评为国家级“文明集贸市场”。绍兴轻纺市场开业后,吸引了大批温州、广东、四川、江苏等地客商进入,市场辐射范围扩大、交易量和成交额日益上涨。
1、 历史照片:绍兴轻纺市场变迁、交易盛况照片
1-1 第一代轻纺市场
说明:
1985年7月,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当地柯桥区、镇政府支持下,在柯桥镇西侧区公所门口河对面的三角空地上,投资15万元,建造一个占地3500平方米的柯桥轻纺产品市场,市场主体为钢架玻璃瓦棚顶式结构,摊位设施十分简陋,仅在场内设置一排水泥板,即成交易摊位。摊主在当地工商所登记后领取摊位证。场内建造77间交易房和1146平方米的交易棚,摊位89个,以经销当地轻纺产品为主,批零兼营。开业时所有摊位全部摆满,日客流量近4000人,年销售化纤布200万米,成交额约2000万元。
1-2易地建设后的轻纺市场
说明:
1987年,绍兴县委、县政府尊重群众发展轻纺市场的强烈要求,决定易地建设一个多功能、封闭式的“绍兴轻纺市场”,并把建设轻纺市场列为当届政府的十大实事之一。“绍兴轻纺市场”选址在柯桥镇104国道线旁边、原独山村农民的水田上,人称“老市场”,现东升路与104国道线之间的老市场交易区。1988年1月12日破土动工,总投资660万元,当年10月1日建成开业。新建的轻纺市场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200平方米,营业用房600间。场内设有轻纺产品、纺机配件、服装鞋帽等交易区。“老市场”建成后的第二年,即1989年下半年,一批温州人来到柯桥,加入到卖布的行业。随后,一批批四川、辽宁、江苏、湖北人纷纷涌入柯桥卖布创业。
2、 照片、视频: 领导视察轻纺市场建设
3、 数据图表:1985-1992年轻纺市场交易额、日流量、交易品种、企业数量增长
4、 照片、资料:评奖情况
三、 中国轻纺城
说明:
为了进一步聚商隆市,发展经济,绍兴县委、县政府按照“三个有利于”原则,于1990年9月决定征地50000平方米,投资4320万元,实施绍兴轻纺市场两期扩建,1992年1月8日,一期扩建工程东交易区建成开业,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布匹交易市场。1992年6月,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绍兴轻纺市场正式更名为“浙江绍兴中国轻纺城”,成为全国首批被冠之以“中国”的专业市场。9月,绍兴县委、县政府乘势而上,作出“兴商建市、兴市建城”的决策,决定大规模滚动开发建设中国轻纺城。1993年,由西、东、中、北四大交易区组成的中国轻纺城已初具规模。此后,中国轻纺城附近村级经济及各类经济实体纷纷投资新建,市场规模空前扩大。1999年,中国轻纺城被国家经贸委认定为全国重点市场、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省重点市场、被浙江省工商局认定为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
1、 照片、视频等:领导关怀
? 1992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体改委主任李铁映到中国轻纺城视察。李铁映对市场对推动绍兴县乃至浙江经济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感到满意,同时他从市场经济发展的高度,建议中国轻纺城在体制上进行彻底改革,在产权制度上先走一步,为全国大市场发展树样板。李铁映明确提出,中国轻纺城可以搞股份制并争取上市。
? 省、市、县三级领导十分重视。一天夜里,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沈祖伦同志把当时的绍兴县委书记、县工商局局长、副局长叫到稽山宾馆5号楼,连夜研究改制情况。当时沈祖伦提出,上海的城隍庙已经搞了股份制,建议去考察。第二天,绍兴县立即组织班子去了上海,随后开始组建“中国轻纺城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目标是“争一流企业、争尽快上市”。
2、中国轻纺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说明:
1993年3月,由绍兴县彩虹实业公司、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浙江金峰有限公司、省财务开发公司、交通银行绍兴分行、上海万顺房地产开发公司等6家单位发起,中国轻纺城改组为定向募集股份制企业;5月,全国第一家以大型市场为依托的股份制企业——中国轻纺城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开创了市场基础改制的全国先例。1994年底,股份公司被列入全国百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成为全国专业市场中唯一列入试点的企业。股份公司建立健全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1997年1月,公司经国家证券委批准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同年2月,“轻纺城”股票在上海证交所正式上市流通。
2-1 第一代企业组织人事架构示意图
2-2 “轻纺城”股票上市相关资料、数据
2-3中国轻纺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事记
3、规划图/照片: 中国轻纺城四大交易区
4、所获荣誉
创作背景资料:
l “世界布市”的传奇之路(刊于2009年第五期鉴湖杂志)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9175f0100nliy.html
四、 中国纺织工贸中心
说明:
2000年,绍兴县迁址柯桥后,县委、县政府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按照“中国纺织工贸中心、江南水乡历史名城”建设目标,大力推进柯桥城市化进程,着力构筑城市发展新框架。中国轻纺城建成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亚洲规模最大、设施最全、经营品种最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2003年,中国轻纺城被浙江省工商局认定为浙江百强市场。同时,中国轻纺城的市场信息化建设加速启动,逐步建成“网上轻纺城”、“全球纺织网”、“市场信息管理系统”三大网络平台。
1、大事记/视频/照片:中国轻纺城硬件设施改造历程
2、大事记/视频/照片:物流配套服务发展历程
3、市场信息化建设
3-1轻纺城市场信息化服务中心相关资料
4、 省外专业市场
4-1东兴轻纺城相关照片、资料
4-2中国轻纺城江西分市场相关照片、资料
4-3山东钱清昌邑轻纺原料市场相关照片、资料
4-4其它
创作背景资料:
l 中共绍兴县委宣传部,《强县之路——改革开放在绍兴县的实践》, p3-17
l 《兴商建市 兴市建城——柯桥开发建设二十年追记》
五、 国际纺织之都
说明:
2006年,绍兴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国轻纺城的若干意见》,提出“政府主导”的中国轻纺城发展思路,把中国轻纺城作为绍兴县纺织产业的立业之本、柯桥新县城的立城之本、经济强县的立县之本来抓,提出并实施了中国轻纺城提升发展“12345”总体思路,全力推进中国轻纺城“二次创业”,中国轻纺城在继续保持繁荣发展的同时,市场集群化、现代化、国际化步伐加快,中国轻纺城的产业集聚力、市场竞争力、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2008年,绍兴县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科学提出“坚持经济转型,推进率先发展”的五大战略工程,将“大力实施纺织集群升级工程,着力打造国际纺织制造中心、国际性纺织贸易中心、国际纺织创意中心”列为五大工程之首,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国轻纺城指明了方向。
1、“12345”战略相关文件
说明:
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学习推广义乌发展经验的通知下发以后,绍兴县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深入学习义乌“兴商建市、产业联动”经验,把加快提升发展中国轻纺城作为全县的立城之本、立业之本和立县之本,通过积极实施“12345”战略(即:明确“一个目标”、坚持“二方联动”、遵循“三项原则”、完善“四大格局”、抓好“五个着力点”),充分发挥产业依托优势、市场基础优势和思路创新优势,努力做大做强中国轻纺城,使之继续领先同类市场,为中国乃至全球纺织业的提升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参考《绍兴县实施“12345”战略 加快提升发展中国轻纺城》)
? 《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国轻纺城的若干意见》
? 《中国轻纺城市场管理办法(试行)》
?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轻纺城招商隆市的若干意见》
? 《中国轻纺城市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意见》
? 《中国轻纺城市场纺织品质量管理意见》
2、“南北中西东”五大市场区域
说明:
中国轻纺城现已拥有“南部的传统交易区、北部的市场创新区、中部国际贸易区、西部原料龙头区和东部物流配套区”五大市场区域,建筑面积320多万平方米,传统区营业房2万多间,注册经营户(公司)2万余家,常驻国(境)外采购商近5000人,国(境)外代表机构近千家,全球每年有四分之一的面料在此成交,与全国近一半的纺织企业建立了产销关系。市场率先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开展现代金融服务,引导培育技术创新、品牌创建、时尚创造和产业链整合的新型公司化经营模式并取得良好成绩。
2-1 互动式触摸屏/电光沙盘:“南北中西东”五大市场区域
2-2 规划文件
? 《中国轻纺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 《柯北新市场区概念设计规划》
? 《中国轻纺城市场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规划》
创作背景资料:
l “轻纺市场”http://www.sx.gov.cn/art/2010/8/2/art_33_855.html
l 《中国轻纺城市场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规划编制情况汇报》http://www.zgqfc.gov.cn/article/detail.php?id=40076;1
3、中国·柯桥纺织指数
说明:
2007年10月21日,中国首个纺织指数——“中国·柯桥纺织指数”正式向全球发布。“中国·柯桥纺织指数”是在对柯桥中国轻纺城经营的纺织品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依据统计指数和统计评价理论,利用采样点(市场经营户和纺织生产企业)提供的代表商品相关指标数据,运用多层双向加权合成指数编制方法编制的用以全面反映中国轻纺城纺织品价格变动情况和柯桥轻纺市场及绍兴轻纺产业发展景气状况的综合指数。
3-1 中国·柯桥纺织指数大事记
3-2 电子屏幕:中国·柯桥纺织指数与其它纺织指数比较图
4、柯桥国际纺织品博览会
说明:
中国柯桥国际纺织品博览会是国家商务部确定的重点展会之一,初创于1996年,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香港贸易发展局支持,浙江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浙江省分会、绍兴市人民政府与绍兴县人民政府承办。“纺博会”设纺织面(辅)料、家居用纺织品、服装服饰、纺织机械及制衣设备等各类展区。2008年,“纺博会”获国务院正式批准,升格为国家级展会。“纺博会”的壮大,已日益成为绍兴县发展展会经济、做强纺织产业、融入国际市场、亮相世界舞台的一张“烫金名片”。
4-1 图片墙/视频/多媒体设备:历届纺织品博览会
4-2相关荣誉照片、报道、证书等
创作背景资料:
l 中共绍兴县委宣传部,《强县之路——改革开放在绍兴县的实践》, p3-17
l 《解读“中国·柯桥纺织指数”》http://www.shaoxing.com.cn/livetv/content/2008-01/08/content_256132.htm
l 《“中国·柯桥纺织指数”大事记》http://www.zgkqw.com/news/system/2011/05/06/010164151.shtml
第三单元 城乡发展
传播目的:
本单元主要展示绍兴县城的规划建设与发展。通过对柯桥新县城建设、中心镇建设、农业改革及生态文明建设四个方面的介绍,使观众了解改革开放后绍兴县政府和绍兴县人民为改善城市风貌和生活水平所作的努力,并更加热爱这座现代化的绍兴县城,柯桥区域。
背景说明:
改革开放之初,绍兴县在中央政策的引领下开展城镇建设与农村改革,取得了瞩目成绩,为现代化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2000年,经民政部报请国务院批准,绍兴县人民政府所在地迁址到柯桥镇,之后五年,县委、县政府根据城市建设的基本规律和科学发展观要求,提出“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城市框架”的城市建设思路,启动“兴商建市、兴市建城”战略,确定“一主三副二群”县域空间发展规划、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两湖”建设等一系列重点工程。2006年,县政府开始实行重大城市建设工程——“611工程”,这是建设国际纺织之都、现代商贸之城的重要载体,对于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辐射具有重大意义。同年,绍兴县确定了六个中心镇,以新型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扎实推进率先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在保证绍兴县城市化建设有序进行的同时,绍兴县环保事业不断完善、拓展和加强,开创了环境保护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局面。
主要内容:
一、柯桥新县城
二、中心镇
三、农业改革
四、生态文明
一、柯桥新县城
说明:
20世纪90年代,随着轻纺市场规模的壮大及配套设施的进步,当时的县委县政府适时提出了“兴商建市、兴市建城”的发展思路,柯桥的城市建设得以继续发展。2000年,绍兴县人民政府迁址柯桥镇,柯桥成为了绍兴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之后的五年中,县委县政府每年有重点地确定城市建设主题,柯桥新县城的建设呈现出跨越式的景象。2006年起,随着柯北新城建设和柯南休闲开发的兴起,柯桥的城市建设迎来了全新的目标和理念,形成了“北工、中城、南闲”的城市空间结构,引领着这个以“国际纺织中心、江南水乡名城”为远景梦想的城市继续勃发强大生机。2013年11月8日,经国务院批复,绍兴县正式更名为绍兴市柯桥区。
1、“兴商建市、兴市建城”
说明:
上世纪九十年代,绍兴县乘“南巡讲话”的“东方风来”,大力扩展轻纺市场,随着市场规模的壮大,为市场配套的各类基础设施也有了长足的进步。1992年,绍兴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顺应历史和社会经济发挥在那规律,及时提出了“兴商建市、兴市建城”的总体构想。2000年,随着绍兴县人民政府迁址到柯桥镇,柯桥也从一个单纯的经济重镇一跃成为了绍兴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随后的五年中,县委、县政府提出“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城市框架”的城市建设思路,每年有重点地确定城市建设的主题。大规模的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撤村建居(2005年)是兴市建城的基础。通过五年的城市建设,绍兴县的城市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
1-1图片、视频:县政府驻地迁址柯桥
1-2照片:撤镇设街授牌仪式(柯桥、柯岩、华舍、湖塘四个街道)
1-3 城南新区建设回顾(1992-2000)
说明:
绍兴县城南开发新区是经省政府批准,按绍兴市委、市府关于城市共建精神规划,由绍兴县具体实施的开发小区。自1992年城南新区始建以来,城南开发办依据县委、县政府“滚动发展、自求平衡”的开发方针,经过5年时间,初步建成了一个投资30亿元,面积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万,各种城市公用设施和生活设施基本到位的城南新区一期启动区。
1-3-1 相关资料
1-3-2 建设规划资料等(注:鉴湖镇划归越城区后内容是否需要)
1-4图文板:2001-2005年绍兴县城市建设主题
时间
主题
内容
2001年
城市建设年
路网、管网建设;当年完成柯北新城“七路十桥二涵”道路建设
2002年
城市招商年
招商引资,落实项目44个,总投资71亿元;完成柯北“六路八桥”道路工程
2003年
城市会战年
实施城区“18128”工程和面上“2336”工程;完成一批内环河道整治、城市道路和文化教育卫生设施工程
2004年
城市形象年
实施“八大百亿”城乡统筹双十工程,突出城市框架、城市功能、城市景观、城市社区形象建设
2005年
城市功能建设年
市政、商贸、休闲、人居四大功能建设
创作背景资料:
l 中共绍兴县委宣传部,《强县之路——改革开放在绍兴县的实践》,p83
l 《跨越世纪的五年——1998-2002绍兴县政务实录》(一)大事记,p76-89
l 《从江南小镇到现代化商贸新城的跨越》http://epaper.zgkqw.com/html/2008-11/24/content_4026.htm
2、“一主三副二群”
说明:
县政府迁址建城以来,确定了“一主三副二群”县域空间发展体系。“一主”为柯桥中心城市,即“北工、中城、南闲”。“北工”指城市北面将打造面积为100平方公里的滨海工业区,建设国际纺织品制造中心;“中城”指城市核心区将打造面积为100平方公里的主城商贸区,建设国际纺织品贸易中心;“南闲”指城南将打造面积为100平方公里的国家级柯岩旅游度假区。“三副”是指滨海、钱杨、平水三个副城,“二群”是指福全城镇片和陶堰城镇片。“三副二群”作为城市组团,积极与城市互动。
2-1相关规划文件
? 《绍兴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
? 《绍兴县城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 《县城西北部城镇群一体化规划》
? 《平水副城总体规划》
? 《县城东部三镇分区规划》
? 《接轨杭州交通规划研究》
2-2 “一主三副二群”县域规划示意图
2-3照片/沙盘模型等: “北工、中城、南闲”建设成果展示
3、道路建设
说明:
2000年以来,绍兴县相继实施了六大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工程“六路八桥”工程、“七路十桥”工程、“18128”工程、“八大百亿城乡统筹双十工程”和“政府性、社会性投资双十工程”,形成“七纵七横”城市交通网络,以柯桥为区域中心的大交通格局形成,居民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2009年,萧甬铁路绍兴县城区段高架改造工程启动,铁路高架改造后,将彻底打破柯桥新县城南北阻断的城市格局,从而推进“北延南扩”和轻纺城“二次创业”战略,改变城市北强南弱的局面,促进城乡统筹、区域一体化发展,使人民群众能更多地享受到城市化推进带来的崭新生活。
3-1 重点工程建设相关资料、成果图片
3-2 “七纵七横”城市交通网络电子地图
3-3道路交通设施、道路长度、面积等随年份增长趋势
3-4 铁路高架相关资料、照片、建设成果
4、两湖”建设
说明:
“两湖”区域位于柯桥新县城的核心区域,包括瓜渚湖、大小坂湖、新开河及沿湖(河)附近区域,总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瓜渚湖水面面积1.5平方公里(2300余亩),大小坂湖水面面积0.9平方公里(1300余亩)。为加快建设“国际纺织之都,现代商贸之城”,大力推进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人口集聚,全面提升柯桥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绍兴县委、县政府于2007年1月成立“两湖”开发建设办公室,加快“两湖”区域的开发建设。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基本建成”的目标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效率开发,高品位建设,高效能管理,把“两湖”区域建成融合传统江南风情和现代文明的水乡旅游区;集休闲游乐和商贸服务功能为一体的都市休闲区;集中展现绍兴县优秀地方文化、体育特色和现代科教水平的科教文体区;环境良好、交通便捷、配套完善的生态居住区,使之成为特色鲜明、富有影响的柯桥城市发展“新名片”,为打响“创业在柯桥”、 “居住在柯桥” 、“休闲在柯桥”的品牌做出贡献。
4-1相关规划文件、政策文件
? 《“两湖”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
? 《大小坂湖区域城市概念性规划》
? 《瓜渚湖北岸地区城市设计》
? 《“两湖”区域历史文化策划及利用》
? 《柯桥水城旅游概念规划》
? 《瓜渚湖北岸、东岸及新开河休闲设施建设规划》
4-2 “两湖”区域原貌
4-3图片/视频/模型/多媒体等:建设成果展示
创作背景资料:
l 《“两湖”开发诠释美丽水城 “宜居”之城将惊艳于世》http://epaper.shaoxing.com.cn/sxwb/html/2007-11/16/content_56494.htm
5、“611”工程
说明:
2007年以来,绍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中国轻纺城总部经济园、“611”建设计划(即用6年左右时间,建成100幢左右15层以上或45米以上用于商业、酒店、商务、办公等方面的高层企业总部和现代商务大厦,三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平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发展现代服务业等重大决策,柯桥新县城在高起点上掀起了新一轮发展高潮,以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网络经济等新型城市经济为载体的现代服务业稳步推进。
5-1相关文件
? 《绍兴柯桥中国轻纺城“611”建设计划的意见》
5-2 照片、图表:三产增值表、建设成果
6、柯桥明天
提示:展示柯桥区近期建成或正在规划中的重点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效果图/模型/多媒体等(如柯桥城区亮化工程、CBD、CRD等)
二、中心镇
说明:
早在1991年,绍兴县政府即依照建设部村镇建设以集镇建设为重点的方针,完成25个乡镇规划方案,并列东浦、华舍、柯桥为国家级、省级试点单位,大力推进城镇建设。2006年,绍兴县启动中心镇培育工作,牢固树立“中心镇就是小城市”理念,以中心镇培育中小城市,把中心镇作为统筹城乡发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节点,切实加大中心镇和小城市培育力度。绍兴县先后通过三次扩权,逐步实现“强镇扩权”向“扩权强镇”转变、“委托授权”向“机构延伸”转变,中心镇呈现出经济发展提速、财政实力增强、集镇建设加快、社会事业提升的良好发展势头。2010年以来,结合省市有关小城市培育要求,绍兴县积极组织申报,加快培育建设,目前钱清镇已成为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镇,杨汛桥、平水、福全、兰亭、马鞍等5个镇成为市级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形成了省、市二级小城市试点培育梯队。
1、九十年代城镇建设成果
1-1 档案资料:25个乡镇规划方案
1-2 代表性城镇相关资料
? “生态环境全球500家”小城镇——夏履镇
? “全国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柯桥镇
? “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杨汛桥镇
? “浙江省村镇建设现代示范镇”——柯桥、马山镇
? “浙江省绿色小城镇”——东浦、皋埠、齐贤镇
1-3 获奖情况
? 浙江省城市规划先进单位
? 全国城市规划先进单位
? 乡村城市化试点县(市)
1-4 1995年7月21日召开,建设部村镇司在浙江绍兴东浦镇主持召开首次建设部村镇建设顾问座谈会(参见《部长顾问的村镇建设观——建设部部长村镇建设顾问座谈会综述》(载《城乡建设》1995年09期))
创作背景资料:
? 《改革开放20年活页文选8》(中共绍兴县委宣传部编)
2、中心镇建设相关政策、文件、提案
? 《绍兴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扩权强镇工作推进中心镇建设的实施意见》
? 《加快中心镇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九三学提案)
? 绍兴市小城市培育发展指标体系(参见《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绍政发〔2013〕66号))
? 《进一步加快中心镇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浙委办〔2010〕155号)
? 《关于小城市培育试点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浙编办发〔2010〕162号)
3、绍兴县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省市级中心镇
说明:
全县15个镇有6个镇被定为省市级中心镇,其中钱清镇被定为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其他5个镇被定为市级小城市培育试点镇。
3-1绍兴县中心镇列表、地图标注
? 钱清镇(省小城市培育试点镇):接轨杭州大城市门户、绍兴县域副中心城市。
? 杨汛桥镇(市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区域创新创业高地、环杭宜居宜闲小城。
? 平水镇(市小城市培育试点镇):旅游休闲居住地、绍兴城区后花园、生态经济示范区,绍兴南部的宜居城市和绍兴旅游休闲胜地的组成部分。
? 福全镇(市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绍兴中心城市卫星城、市郊都市工业区、商贸三产服务区、居住休闲拓展区、现代农业示范区。
? 兰亭镇(市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中国书法朝圣地、绍兴西郊卫星城。
? 马鞍镇(市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国际纺织品制造中心、现代化开放工业新城、全国绿色印染基地。
3-2图表:中心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变化示意图
4、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镇——钱清镇
说明:
钱清得名于东汉一线太守,建镇于北宋,地处杭州湾南岸,宁绍平原西部,西邻省会杭州,东接柯桥县城,是绍兴的“西大门”,也是绍兴融入杭州大都市经济圈的“桥头堡”,杭甬铁路、104国道和杭甬运河横贯镇中,杭甬高速、杭金衢高速临近镇界,距离萧山国际机场仅10公里。镇域面积53.6平方公里,下辖25个村(居),户籍人口6.04万,外来人口超10万。由于优越的区位和交通条件,钱清镇经济社会先发优势明显,先后被列入全国文明镇、全国轻纺原料市场名镇、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其中钱清中国轻纺原料城是亚洲最大的轻纺原料集散地,全省唯一的五星级生产资料市场,市场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强创新市场”、“中国最大化纤原料交易市场”、“2011年度全国诚信示范市场”。
4-1相关政策、文件、档案
? 《绍兴县钱清镇小城市试点(2011-2013年)三年行动计划》
4-2电光沙盘/多媒体设备:绍兴县钱清镇总体规划
? 《绍兴县钱清镇总体规划(2012-2030)》
4-3扩权强镇——“钱清规则”
说明:
“钱清规则”以“公开规范用权、廉洁高效为民”为宗旨,以勤政、廉政、善政为基本要求,以“到位不缺位、用权不越权、干事不出事”为基本原则,以“用权六要”(确权要列清单,风险要有监控,决策要留轨迹,执行要可约束,绩效要可测评、违规要有问责)为核心,以廉政文化建设为支撑(特别是创作新编廉政越剧《一钱太守》,晋京演出,得到中纪委三代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用权规制。
? 《钱清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 《钱清镇党委议决事目录》
? 《钱清镇重要信息披露制度》
? 剧照:《一钱太守》
4-4 “五大中心”相关资料
说明:
绍兴县行政服务中心、城市综合执法中心、就业保障服务中心、土地储备中心和应急维稳中心。
4-5 “大钱门”建设成果
说明:
“大钱门”建成总面积28万平方米的商务、住宅高楼18幢,在建总面积80万平方米高楼40幢,年前还将开工建设12幢,力争今年底建成和在建高楼达到70幢,2013年达到100幢以上。同时,大力发展壮大楼宇经济,其中总面积11万平方米的永通国贸广场现已入驻各类公司71家、金融机构3家,成为发展楼宇经济标杆。
4-6 基础设施建设等其它成果相关资料
创作背景资料:
l 《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加快促进由“镇”向“城”跨越——绍兴市柯桥区钱清镇小城市培育试点镇改革的实践探索》http://jgbz.sx.gov.cn/art/2013/12/27/art_5773_445823.html
l 《绍兴县钱清镇总体规划(2012-2030)方案公示》
http://epaper.zgkqw.com/html/2012-12/26/content_28262.htm
l 《绍兴县加快推进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http://www.zjdpc.gov.cn/art/2012/7/11/art_10_90035.html
三、农业改革
说明: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农村改革,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的经营制度完成了从生产队体制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转变,开创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绍兴县在坚持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和完善农村经营体制的有效途径,丰富和完善了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内涵,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的稳定。随着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的劳动力大批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生产发生深刻变化。绍兴县依靠农科教结合,科技兴农结合,使农业生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从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化,传统农业逐渐迈向现代农业。
1、家庭联产承包制
说明: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绍兴县由点及面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1983年底,全县全部实行大田承包到户。1982年冬,联产承包责任制向林、茶、桑、果和渔业领域扩展。经过几年的改革,绍兴县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各类生产要素空前活跃,农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迅速转移。绍兴县从实际出发,不断深化改革,从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入手,健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1-1 中央及地方文件
l 《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
1-2 1982年召开全县三级干部大会照片(会上提出在全县范围内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l 图解:南钱清乡南钱清村第七生产队作为联产承包到劳典型案例
1-3 实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合同
2、粮田适度规模经营
说明:
推行粮田适度规模经营,是继承包制到户以来,农业改革的又一大尝试。1992年以来,全县根据第一轮土地承包陆续到期的实际,结合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建立土地流转机制,推进粮田适度规模经营。1998年起,绍兴县在平原粮区全面实行“两田制”(即把耕地分作口粮田和商品田,农户留口粮田,商品田由种粮大户经营),大力发展种粮大户,种粮大户成为全县商品粮生产的主体和主力军。
2-1 政策档案
l 《关于鼓励粮田适度经营规模经营若干扶持政策的意见》
l 《关于鼓励粮田适度规模经营若干优惠政策的意见》
l 《关于建立土地流转暨柯桥镇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若干意见》
l 《关于进一步做好土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意见》
l 《关于进一步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意见》
l 《关于深化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若干意见》
2-2 种粮大户照片、介绍
? 比如:富盛镇倪家溇村农业工人倪长兴
说明:倪长兴,男,1948年出生,绍兴县富盛镇倪家溇村种粮大户,现任绍兴县种粮大户协会理事长。倪长兴是改革开放以来绍兴第一代种粮大户。从1984年开始承包粮田,累计缴售国家商品粮350多万公斤,先后荣获省、全国两级售粮模范,全国种粮大户,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市、县优秀党员,绍兴县建设社会主义功臣等39项荣誉。他完成了科技引进农田的许多“第一个”:第一个使用收割机,第一个装了变压器,第一个用上了风干机,第一个买来了拖拉机,第一个从耕耙种植、植保、收割、烘干全部实行了机械化操作。此外,他实施了土壤测试配方施肥、稻鸭共育、病虫测报等科学管理,总结出了“早稻免耕直播,晚稻抛秧”等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并带动周边农民共同种田致富。
2-3 图表:耕地流转面积随年代变化图
创作背景资料:
l “种粮大户成长为种粮生力军” http://epaper.zgkqw.com/html/2008-11/05/content_2525.htm
l “从家庭联产承包到土地股份合作” http://epaper.zgkqw.com/html/2008-11/04/content_2447.htm
3、农业科技与农机推广
说明:
改革开放后,绍兴县广大农民与农技人员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积极推广农业适用技术、优良品种和适用新农机,实行良种、良法、良机配套,使几千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三弯腰作业,逐步得到改善,使农业生产水平逐年得到提高。
3-1 推广优良品种
? “种子工程建设”相关资料
? 照片:1997年全省统一育供秧暨早稻抛秧现场会
? 1991年从嘉兴引进优质早籼嘉兴香稻
3-2 实施轻载技
? 改革开放前水稻生产“弯腰作业”照片(14工)
? 水稻轻型栽培技术示意图、相关设备照片
? 相关劳作照片等
? 水稻轻型栽培推广面积随年份变化图(参见《改革开放20年活页文选2》)
? 1995、1996年获得推广水稻抛秧技术一等奖照片及其它获奖情况
? 丰产示范方照片、早稻高产竞赛、皋埠镇皋北村科技示范园区、马鞍镇寺桥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柯桥镇新风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照片
3-3 推广新型农业机械
? “老三机”与“新三机”对比照片
? 机械化作业流程示意图
4、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
说明:
2007年以来,绍兴县在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方面开展实践,首先在王坛镇南岸村先行开展了试点工作。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权分离”的基础上,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进一步进行分离,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化为股权,组建合作社,委托合作社经营,按照股权从土地经营收益中获得一定比例分配的土地合作经营形式。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是农业经济模式和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机制的创新和完善,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方式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4-1 王坛镇南岸村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相关资料
4-2 实物:土地股份合作章程、股权证书等
4-3 照片、档案:股东代表大会
4-4 视频:人物访谈等
创作背景资料:
l 《改革开放20年活页文选2》
l 《强县之路——改革开放在绍兴的实践》(1978-2008)
四、生态文明
说明:
改革开放以来,绍兴县的环保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得到完善和加强,成为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荣获“全球500佳”国内提名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要求,绍兴县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和“五水共治”,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生态文明做出新的贡献。
1、美丽乡村
说明:
2012年,绍兴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县财政安排1.3亿元专项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内容包括建设“富裕乡村”,鼓励发展物业经济,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鼓励经济薄弱村增收;建设“安居乡村”,加快空心村改造建设,积极实施宅基地置换,加快社区公共设施建设,扶持经济薄弱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建设“洁净乡村”,积极开展“洁净乡村”竞赛活动,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加快地理式垃圾中转站建设。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先进镇(街道)创建活动,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
1-1 政策文件
4-1-1《关于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县委办〔2013〕48号)
4-1-2《关于2013年镇(街道、开发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考核办法》(绍县新农发〔2013〕3号)
1-2 “空心村”改造
说明:“空心村”表现为村容村貌较差,“旧房”、“破房”随处可见,配套公共设施落后,生活和生态环境差;安全隐患颇多。土地浪费严重,村中旧房、危房大量闲置,无人居住。2012年,绍兴县对“空心村”改造进行了动员部署,决定在齐贤、陶堰、孙端三镇开展试点,同时要求拆除柯桥、华舍两街道外其余15个镇(街)、开发区对辖区内“空心村”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摸清“空心村”总体布局情况,制定3-5年内“空心村”改造建设计划。
4-1-1 《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住房建设推进“空心村”改造的实施意见(试行)》
4-1-2 相关成果照片
1-2 “三拆一改”
说明:2013年,柯桥区大力推进旧住宅改造、旧厂房改造、城中村改造和拆除违法建筑的“三拆一改”工作。根据柯桥区“三拆一改”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三年“三改”任务为300万平方米,2013年完成“三改”任务为209平方米,完成了三年任务的一半以上,改出了“柯桥速度”。
4-2-1 相关照片
1-3 “精品村”创建
说明:2012年,绍兴县共创建了柯岩街道3个村,漓渚镇3个村、王坛镇3个村、稽东镇4个村的四大精品区。2013年,加大“精品村”创建的补助力度,补助额按照实际投入额的80%进行补助。2013年的“精品村”创建要求深入挖掘村落历史文化,并造景串点成线,使“精品村”即富有本地特色,又具有文化韵味。
3-3-1 “精品村”规划文件
3-3-2 “美丽乡村精品村”申报村
注:陶堰镇茅洋村、马鞍镇国庆村、杨汛桥镇麒麟村、钱清镇蜀凤村、湖塘街道铜井村、孙端镇村头村、夏履镇夏履桥村等
3-3-3 相关成果照片、视频等
1-4 “洁净乡村”竞赛
说明:“洁净乡村”竞赛活动分镇街和村居两个层面展开,参加对象分别为除柯桥街道之外的18个镇街及其行政村(包括已改居的行政村)。镇街竞赛由县农办组织实施,内容包括组织领导、竞赛活动开展情况、集镇建成区和工业园区等处的卫生保洁、建设诸多方面。村级竞赛活动由所在镇街具体负责实施,内容包括保洁人员和设施配套、垃圾收集处理、卫生保洁、制度建设等方面。我县将采取按季考评、按季拨付奖励资金的方式“以奖促治”。
3-4-1 相关成果照片
1-5 柯桥区美丽乡村建设先进镇(街道、开发区)获奖情况、照片
1-6 漓渚棠棣村获“浙江最美村庄”相关资料
创作背景资料:
·《柯桥记忆2013》,114-129
·《柯桥记忆2012》,92-109
2、五水共治
说明:
2013年,浙江省委在第十三届四次全会上做出了“五水共治”重大决策,要求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2014年,柯桥区全面启动“五水共治”,力争“一年破难题、两年出形象、三年建长效”,坚持全面治理与长效监管并举,联动推进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各项系统工程,坚决打赢“五水共治”攻坚战,切实治出转型升级的新成效,治出面向未来的新优势,治出柯桥发展的新局面。
2-1浙江“五水共治”三步走时间表
2-2图文版:柯桥区五水共治目标、工作步骤等
? 治污水。重抓工业、农业、生活污水治理,完成“清三河”、“两覆盖”,即全面消除黑河、臭河、垃圾河,实现城镇截污纳管和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基本覆盖。
? 防洪水。通过流域统筹、疏堵并举,确保防洪能力城区百年一遇,山区水库三十年一遇,山塘十年一遇,小流域集镇二十年一遇,村庄十年一遇。
? 排涝水。解决排涝闸上游河道配套问题,打通城区所有断头河,基本消除易淹易涝片区。
? 保供水。优化水源保护,强化供水保障,切实做好小舜江水扩面和分质供水,实现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同步,基本满足各类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 抓节水。深入实施工业节水、农业节水和生活节水,力争到2016年全区用水总量控制在5.36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下降率30%。
2-3政策文件、相关档案
? 《区委〔2014〕29号关于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垃圾河专项整治月活动的通知》
? 《区委〔2014〕16号关于开展“五水共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2-4图表:“清三河”、“两覆盖”成效对比图、清理点分布图
2-5 其它建设及整治成果图片、视频等
创作背景资料:
l 《柯桥区全面动员部署“五水共治”》http://epaper.zgkqw.com/html/2014-02/25/content_65787.htm
l 《区委〔2014〕16号关于开展“五水共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第四单元 民生事业
传播目的: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改革开放后,绍兴县民生事业取得的显着成就。通过对三十余年来绍兴县在推进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人才工程与法制建设等方面的展现,使观众感受到绍兴县这座新兴城镇的和谐、生机与活力。
背景说明:
改革开放以来,绍兴县民生事业勇于开拓进取,不断深化发展,民生事业得到改善,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县委、县政府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实施“六个所有”与“六名工程”,让发展成果惠及群众。全县政法机关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创新工作,发挥职能,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切实加强和推进政法队伍建设,为促进全县社会和谐稳定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主要内容:
一、“6+1”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二、“六个所有”计划
三、“六名”工程
四、平安柯桥
一、“6+1”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说明:
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绍兴县的低保制度始于1997年,系全省最早实施的县市之一,达到了城乡同步、全覆盖。
绍兴县根据党的十七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要求,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创新社保制度、加大扩面力度、提高保障水平,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目前,绍兴县已构建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知识青年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城镇老年居民生活保障、农村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和生活补助组成的“6+1”式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体系,并做到相互衔接、应保尽保、应补尽补。
1、图表:绍兴县老年居民享受基本生活保障情况表(截止2008年)(参考《强县之路——改革开放在绍兴的实践》(1978-2008),p116)
2、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说明:
改革开放后,绍兴县社会保障事业“百废待兴”,建立健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刻不容缓。1984年,绍兴县开始实行大集体以上企业合同制职工养老保险制度;1993年,县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企业从全民企业、县以上大集体企业扩大到“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城镇小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参保人员包括固定制职工、合同制职工、离退休职工、临时工。随着绍兴县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绍兴县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2001年,全县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全面推开,更多的人进入到社会保险的“安全网”中,2005年,绍兴县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优胜单位。
2-1 政策文件
? 《绍兴县企业临时工、私营企业职工、自谋职业人员的养老保险暂行规定》(绍县政[1993]84号)
? 《绍兴县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绍县政[1994]264号)
? 《绍兴县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暂行办法》(绍县政[1999]93号)
? 《关于调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办法的意见》(绍县政发[2004]77号)
? 《关于推进社会保险费五费合征工作的实施意见》(绍县政发[2007]14号)
2-2 绍兴县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企业及人数历年增长示意图
2-3参保人员结构图、参保企业结构图
2-4 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年表、所获得荣誉及领导批复等
3、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
说明:
2003年8月,绍兴县选择马鞍、柯岩、华舍三个镇(街道)8个行政村,开展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点工作,12月,全面推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将承包土地一半及以上被征用的农户中16周岁及以上的家庭成员纳入保障对象。2004年开始,对新征土地实行“即征即保”,在全省率先实现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全覆盖。这项“土地换社保”工程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也受到了上级的重视和省内外关注。
3-1 相关政策
? 《关于推进农村“三有一化”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县委[2003]88号)
? 《关于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若干问题的政策意见》(县委办[2003]157号)
? 《关于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绍县委办[2008]30号)
3-2 视频:《焦点访谈》、《央视论坛》栏目专题报道
3-3缴费标准、享受待遇变化示意图
创作背景资料:
l 中共绍兴县委宣传部,《强县之路——改革开放在绍兴县的实践》,p111-117
二、“六个所有”民生计划
说明:
2009年,绍兴县委、县政府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实施“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难有所助”等“六个所有”民生计划,致力于打造一个社会和谐发展的绍兴县。
1、图文板:“六个所有”计划内容
创作背景资料:
l 一是让所有适龄孩子都能接受15年的优质普及教育;二是让所有有劳动力的家庭都能创业就业;三是让所有群众都能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四是让所有老年居民都能享受基本生活保障;五是让所有住房困难家庭都能改善住房条件;六是让所有困难群众都能及时得到相应的社会救助。
l 孙哲君:《打造富有特色和活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城市规划》,2008年第32卷第3期
2、 “学有所教”
2-1历年义务教育专项资金投入
说明:
近年来,绍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公平、教育惠民这一问题:2004年,在全国率先实施免费义务教育;2006年,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免杂费、免课本费;2011年,在全国率先实施残障幼儿免费教育;2012年,南部山区四镇2000余名幼儿入园实现免费;妥善安置3.6万名外来人员子女入学,其中符合条件的2万余名享受免费教育。
2-2柯桥区(原绍兴县)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名录
2-3 照片:11所新建高标准幼儿园
? 相关政策文件:《绍兴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
2-4 “两校”建设工程(钱清中学、鉴湖中学)相关资料
2-5 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名录、照片等
2-6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新校园视频、照片、相关报道
2-7 全县职校专业名录、所获荣誉(8个省级示范专业、3个市级高标准专业、12个市级示范专业、6个省级实习实训示范基地)
创作背景资料:
l 《外来民工子弟共享一片蓝天》:http://epaper.zgkqw.com/html/2008-11/06/content_2665.htm
l 《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http://www.sx.gov.cn/art/2012/10/24/art_9109_341016.html
l 《绍兴县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均衡优质》:http://www.zjedu.gov.cn/gb/articles/2012-12-28/news20121228150706.html
3、 “劳有所得”
3-1 政策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3-2“春风送岗位”活动相关资料
3-3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相关资料
4、“住有所居”
4-1 人才安居工程——“聚贤花苑”建设
4-2 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相关图片
4-3老小区综合改造相关图片
5、“病有所医”
5-1相关政策文件:《2009年度绍兴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绍县政发〔2008〕36号)
5-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变化示意图
5-3 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分布图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十项措施实施民生计划》http://www.zjwst.gov.cn/art/2008/2/4/art_177_25371.html
6、“老有所养”
6-1 绍兴县老年人口比例
6-2绍兴县养老机构分布图
6-3 县老年文化艺术周主题一览表、活动照片
6-4 老年人体育运动会相关资料
6-5 省级老龄工作先进县、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等相关荣誉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全面实施“老有所养”计划》http://epaper.shaoxing.com.cn/sxrb/html/2008-02/23/content_88051.htm
l 《“老有所养”乐融融》http://epaper.zgkqw.com/html/2010-11/29/content_70027.htm
l 《绍兴县全力推进“星光计划”为农村老人构筑温暖家园》http://epaper.shaoxing.com.cn/ttsb/html/2008-12/23/content_197945.htm
l 中共绍兴县委宣传部,《强县之路——改革开放在绍兴的实践(1978-2008)》,p97-98
7、“难有所助”
7-1 相关政策
? 《关于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绍县政发〔2008〕9号)
? 《关于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的意见》
? 《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和临时补助制度的通知》
? 《绍兴县城乡困难群体医疗救助实施办法》
? 《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的通知》
7-2 历年低保标准一览表
7-3历年低保资金惠及困难群众一览表
7-4 各类救助金额数据图表
说明:
从2009年1月份起,绍兴县城镇低保标准从原来的300元提高到340元,农村标准从原来的210元提高到240元。县民政局全年发放低保金2000余万元、物价补贴166万元、医疗救助金900余万元,发放临时救济金116万元,慈善助学金200余万元、助困金171万元、医疗救助金138万元,助孤、助老近400人次,资助金达10万元等。
7-5漫画:大病医疗救助机制案例
7-6 2008年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相关报道、照片、资料
创作背景资料:
l 《“六个所有”保民生》http://epaper.zgkqw.com/html/2010-01/08/content_40613.htm
l 《得了重病你不要害怕》http://epaper.zgkqw.com/html/2010-01/17/content_41281.htm
l 中共绍兴县委宣传部,《强县之路——改革开放在绍兴的实践(1978-2008)》,p90-101
三、“六名”工程
说明:
2010年,绍兴县为大力发展与经济强县地位和柯桥城市建设相适应的教育、卫生、文化事业,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群众在就医就学、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正式启动“六名工程”。绍兴县委、县政府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名师、名医、名家,争创一批全市全省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校、名院、名品,“六名工程”成为了绍兴县实现社会大转型的一个重要载体。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构建转型升级新体系》,《浙江日报》,2010年12月17日专版
1、相关政策文件
? 《中共绍兴县委 绍兴县人民政府关于2008年绍兴县推进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县委[2008]6号)
? 《中共绍兴县委办公室绍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2年度深入实施“六名工程”加快社会事业转型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县委办[2012]62号)
2、名师名校工程
2-1 政策文件
? 《绍兴县名师名校工程行动方案》(绍县教普〔2010〕167号)
? 《绍兴县“学科名师培养基地”行动方案》(绍县教[2011]62号)
? 《绍兴县名校长绍兴县名师评选办法(试行)》
2-2 年表:绍兴县教师队伍建设纪实
2-3绍兴县名校长、名师一览
2-4绍兴县名校一览、相关资料图片
2-5 历年办学、教学、竞赛成果
3、名医名院工程
3-1 医院创建成果
3-2“绍兴县名医”、“绍兴县护理标兵”和“绍兴县医坛新秀”评选活动
3-3知名医学专家诊疗基地
? 举例:以“名医、名院”工程为例,位于柯桥区的绍兴市中心医院花巨资打造了一个上海专家诊疗基地,设15间独立诊间,每周末聘请上海着名医学专家坐堂门诊。运行两年多来,累计邀请上海专家500多人次,诊治门诊病人5万多人次,柯桥人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大城市的医疗服务。
4、名家名品工程
4-1 名家名品奖励政策一览表
4-2“莲花落”名家名品工程相关资料
4-3小百花越剧传习中心揭牌仪式照片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县加大财政奖励助力“六名工程”》http://www.mof.gov.cn/pub/mof/xinwenlianbo/zhejiangcaizhengxinxilianbo/201307/t20130708_955640.html
l 《实施名师培养工程 打造教育人才强县----绍兴县教育局加强名优教师队伍建设》http://www.zjedu.gov.cn/gb/articles/2005-05-08/news20050508151828.html
l 《传承和发展地方曲艺的“绍兴样本”》http://sx.zjol.com.cn/07sxtk/system/2014/04/28/017929044.shtml
l 《小百花越剧艺术传习中心成立》http://epaper.zgkqw.com/html/2012-07/27/content_16021.htm
四、平安柯桥
说明:
改革开放初期,绍兴县因轻纺市场发达、流动人口众多,一度成为各类违法活动聚集的重灾区。为此,绍兴县政法机关一手抓队伍建设,一手抓维护稳定,积极履行职责,全力排解矛盾纠纷,严厉打击各类犯罪,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并呈逐年下降趋势,为绍兴县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了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
1、图表:绍兴县违法活动与犯罪率变化图
2、照片:重大刑事案件侦破过程
3、档案实物:绍兴县社会治安相关档案
创作背景资料:
l 中共绍兴县委宣传部,《强县之路——改革开放在绍兴县的实践》,p226-236
照片墙/多媒体电子互动屏幕等
? 新中国成立后历届县(区)主要领导照片
? 县(区)所获省部级荣誉
? 全国劳模照片
专题一:农田水利
传播目的:
本专题意在对绍兴县历代水利工程做综合性展示。从绍兴县古代水文环境入手,介绍自古以来绍兴县鉴湖、沿海滩涂、河湖治理、浙东运河等一系列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维护。旨在帮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绍兴县水利工程的特色、原理、作用,突显绍兴县历代高度的水利工程成就,以及绍兴县人民自古的勤劳智慧和血气之勇。专题说明:
谈起绍兴县的历史,可谓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水利史。绍兴东临曹娥江,西濒浦阳江,北负钱塘江,古称水乡泽国,地势低下,仅南面依山,为山洪泄泻之处、潮汐出没之地。古代绍兴人民为了在这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息繁衍,与水作了长期不懈的斗争。相传大禹治水就终于会稽,2500年前的古越国已有富中大塘和山阴故水道,东汉有马臻创鉴湖,唐代有界塘、东江塘和山阴海塘,宋代不断整修河湖、筑堤圩田,明代建三江闸,新中国成立后建新三江闸,围垦海涂、防潮护堤、排涝抗洪。自古以来,名留千史的治水官吏、默默无闻的工匠、甚至为水利事业而奉献生命的烈士前赴后继,今天绍兴县的繁华,正是这首治水史诗的见证。
主要内容:
·绍兴县古水文环境
第一单元 鉴湖
第二单元 围垦海涂
第三单元 河湖工程
第四单元 浙东运河
绍兴县古水文环境
第四纪古地理研究显示,境内水文情况推测可上溯至距今10万年以前。因境域内地形背山濒海,暴雨及洪水强度大,河流下游感潮,宣泄不畅,水害极其严重。进入历史时期以来,遂视水利为命脉,苦心经营,水系逐渐理顺,使汪洋澎湃之泽国成为沃壤。多媒体:电脑模拟复原古水文环境短片
第一单元 鉴湖☆
传播目的: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绍兴县水利工程的代表——鉴湖。通过展示鉴湖的气候、水文情况和东汉以来历代对其的规划和治理,以及自古绍兴县人民对鉴湖的赞颂,旨在让观众了解鉴湖的发展,认识这项水利工程千百年来在绍兴县这片土地上所发挥的作用,培养乡土情怀。
背景说明:
鉴湖,初称镜湖,是我国东南地区最为古老的着名水利工程,为我国水利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于东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由会稽郡太守马臻主持创建。鉴湖相当于一座平原低水头水库,总库容达4.4亿立方米,平均深1.55米。鉴湖湖面积曾达近172平方公里(相当于30个杭州西湖),然而自唐以后,由于库内泥沙淤积和人口增加对土地的需求,几经围垦,湖水面积逐渐缩小,至宋代湮废。注入鉴湖的43条溪流织成了一片繁复的河网,形成另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蕴含着丰富的水利资源和动植物资源,养育着山会平原的百姓们。为了生存、繁衍和发展,历代绍兴县人民在治理水害、改造环境、建设家园中做出了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努力,充分利用鉴湖周围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开发出一系列的蓄水、排灌设施,与鉴湖同生存、共发展。
主要内容:
一、 魅力鉴湖
二、 鉴湖工程
三、 鉴湖情怀
一、 魅力鉴湖
说明:
注入鉴湖的江河叫做鉴湖大江,古代称之为“三十六源”,而鉴湖实际上拦蓄了绍兴县境内43条溪流。鉴湖的年径流量4.6亿立方米,正常水位时湖水面面积189.95平方公里,蓄水量2.68亿立方米。泱泱鉴湖,孕育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秀丽的自然景观,不仅水产品种类多样,其特殊的水质也是着名的绍兴黄酒之精髓所在;湖边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风景美不胜收。
1. 沙盘:鉴湖地形图
2. 图表:鉴湖水文资料
3. 照片、图片:鉴湖生态资源照片、示意图等
二、鉴湖工程
说明:
鉴湖系湖泊蓄洪、洼地蓄洪类陂塘工程,工程主体是围堤,湖堤总长56.5公里,以绍兴城东南稷山门为中心,分称东、西湖。鉴湖工程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灌排设施,主要有斗门、闸、堰和阴沟,永和以后历代各有增减,这就形成了平原上土塘御潮、斗门排涝的河网雏形,意义深远,虽历经史上反复的废湖与复湖之变,其影响一直持续至今。
1、东汉镜湖
说明:
古鉴湖是东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由会稽郡太守马臻主持创建的大型灌溉工程,应用木桩、沉排处理基础,具有防洪、航运和城市供水的综合效益。东汉鉴湖南面以会稽山北麓与平原接壤线为界,北边以湖堤(史称南塘)为界,东至蒿口斗门,西达广陵斗门,是当时平原丘陵地区的大型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故有“境绝利博,莫如鉴湖”之评说。
1-1历史文献:关于鉴湖的记载
? 关于鉴湖的记载,最早追溯到刘宋时期孔灵符《会稽记》:“顺帝永和五年,马臻为太守,创立镜湖,在会稽、山阴两县界。筑塘蓄水,水高(田)丈余,田又高海丈余。若水少则泻湖灌田,如水多则闭湖泄田中水入海。浙以无凶年。”
?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浙江又东北得长湖口,湖广五里,东西百三十里,……下溉田万顷,北泻长江”,“又于湖中筑塘,直指南山”。
? 北宋曾巩《序越州鉴湖图》:“其周三百五十有八里。”
1-2图文板:鉴湖水系分布图
? 永和以前的山会水系分布图(陈桥驿《古代鉴湖兴废与山会平原农田水利》)
? 古代绍兴平原水道示意图(俞观涛《古代绍兴水利工程初探》)
2、围堤排灌
说明:
鉴湖湖堤以会稽郡城为中心,东段自五云门东至曹娥江,长36公里,西段自常喜门西至浦阳江,长22.5千米。配套的斗门相当于大型水闸,主要设置于鉴湖和潮汐河流的直接沟通处,既用于排洪,也用于据咸。闸和堰设置于鉴湖和主要内河的沟通之处,规模不及斗门,一方面排洪,一方面供给内河的灌溉用水,并保证内河通行舟楫的必要水位。而阴沟则是沟通湖内与湖外内河的小型输水隧道,最为简单。
2-1微缩模型:鉴湖工程
? 鉴湖工程示意:湖水的形成,斗门、闸、堰的配套关系
2-2图文板:斗门、闸、堰
? 鉴湖斗门、闸、堰示意图(陈桥驿《古代鉴湖兴废与山会平原农田水利》)
3、废湖复湖
说明:
鉴湖从永和围堤到宋初这八百余年中,一直在山会平原的农业生产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百姓继续完善着山会平原的水利建设,并开始逐渐围湖造田,至宋高宗时,围垦进入全盛时期,开垦出的湖田竟达两千多顷。鉴湖湮废后,原本注入鉴湖的溪流都注入运河,从而改变了山会平原的河网结构,造成水旱灾害,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倡导复湖,通过挖掘疏浚和增高湖堤改善鉴湖水文环境。
3-1图文板:山会平原水系示意图
? 永和至北宋山会水系示意图(公元140—1010年) (鉴湖图)(陈桥驿《古代鉴湖兴废与山会平原农田水利》)
? 南宋以后山会水系示意图(公元1127年)(陈桥驿《古代鉴湖兴废与山会平原农田水利》)
三、鉴湖情怀
说明:
鉴湖养育着越乡人民,演绎出越中文化,发展起绍兴这个良畴沃野、河湖交织的鱼米之乡。浩渺鉴水,经废湖复湖,融汇了一代又一代官民的心血与汗水,沉淀着一幕幕动人故事,凝聚着绍兴人民的家园情怀,织就独一无二的绍兴文化。诗人陆游生后存诗九千三百余首,有近千首是讴歌鉴湖的。是绍兴人民浓郁的鉴湖情怀承载了鉴湖辉煌灿烂的历史。
1、 诗词:咏鉴湖诗(可只截取其中咏鉴湖的句子)
1-1《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节选) 唐·李白
……
遥闻会稽美,一弄耶溪水。
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
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
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1-2《回乡偶书·二》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3《送钱仲耕修撰》 宋·陆游
姑熟溪边识胜流,十年重见岂人谋。
自应客路难为别,不是阳关作许愁。
儤直公看鳌禁月,倦游我梦镜湖秋。
殷勤为报中朝旧,睡足平生是建州。
第二单元 围垦海涂☆
传播目的:
本单元用较大的篇幅,重点描绘历代绍兴县人民围垦海涂的恢弘壮举。通过展现绍兴县人民改造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勇气和智慧,抵御自然灾害的顽强意志,以及多年来围海造田所带来的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旨在让观众了解绍兴县围海造田的过程与收获,弘扬绍兴县人民尊重科学、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百折不挠的围涂精神。
背景说明:
山会平原北临滨海,一日两度的咸潮,由曹娥、浦阳二江侵入北部平原,造成土地斥卤,使得农业耕作无法进行。为此,必须使这些河道与后海的咸潮相隔绝,其办法就是在后海沿岸建筑海塘。境内围涂成田,源于春秋句践时期,代表工程为富中大塘。为了改变穷山恶水的面貌,历代绍兴县人民艰苦奋斗,代代相继,发挥聪明才智,付出巨大的劳动,先后创筑了一批又一批的水利工程,自南而北不断圈地垦殖,开发平原,从而创造了绍兴平原河湖交错、土地肥沃、经济发达、人民富裕之今日繁华景象。
然而,海涂涨坍不定,沿海又有台风凶险。为了抵御海潮风浪的侵袭,从唐代开始,山会先民便在沿海修筑堤塘,以拓耕地、保家园。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先后有数十万绍兴人曾在后海奋战,在潮湿的滩涂上搭草舍、垒土灶,靠原始工具与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筑堤、抛石、建闸、开河,许多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改革开放后,机械化围涂施工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绍兴县围涂技术一跃而居国内领先水平。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苦战,14.3万亩滩涂终于变成了农田和养殖场,同时把滚滚海潮永久地阻挡于堤坝之外,成就一幅沧海桑田新图景。
主要内容:
一、 绍兴滩涂
二、 围海造田
三、 抗台护堤
四、 累累硕果
一、绍兴滩涂
说明:
绍兴平原,远古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晚更新世以来,发生了星轮虫、假轮虫和卷转虫三次海侵,平原沦为浅海。距今3000年左右,海水后退,平原重露,成为咸潮直薄的沼泽地。绍兴县地处浙东,北濒钱塘江,因沿江一带每天潮涨潮落,与海边没有区别,因此绍兴人将北境称为后海。随着曹娥江中、上游蓄水、饮水工程的兴建,下游河床明显抬高,这有利于滩涂资源的淤高和扩展,但也增加了平原内涝的威胁,因此,开发利用滩涂资源必须与治江相结合,全面规划。
1、滩涂成因
说明:
位于绍兴县北部钱塘江和曹娥江河口段的塘外滩涂,受制于两江河口段出水主槽的位置而涨淤或坍塌,形成滩涂的粉砂土,主要由涌潮携入。自古以来,钱塘、曹娥两江,按“冲凹淤凸”的流路,将涌潮所淤积的泥砂输向下游,而钱塘江下游主河道几次更易,南岸淤沙成涂,曹娥江则受钱塘江潮水的影响而东摇西摆,绍兴便涨出茫茫滩涂。
1-1多媒体:模拟滩涂成因动画短片
2、滩涂资源
说明:
据浙江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划定,绍兴县境内萧绍海塘段以北的滩涂资源,西与萧山滩涂相连,东距曹娥江出口江道1.2公里,南为萧绍海塘,北至钱塘江河口段走北规划的江右岸。总量约有16万亩可以开发利用。截止至1993年,建国后开发利用的滩涂资源为11.37万亩,占滩涂总量的71.06%。
2-1图表:绍兴县滩涂资源相关资料
? 绍兴县滩涂资源地图
? 闭砂涂地的机械组成表(《沧海桑田》P31)
? 闭砂涂地的盐分及离子组成表(同上)
? 闭砂涂地0-20厘米土壤养分情况表(同上)
二、围海造田
说明:
越王句践时代,绍兴县境内就已有了围涂成田行为,当时的富中大塘内6万亩沼泽地经筑堤圈围后被改造成越国的粮产地,有史称“富中之氓,货殖之选”。 有组织、有计划的大面积的围涂,自新中国成立后六十年代后起蓬勃兴起。绍兴县的围涂工程分为1969年-1985年的人工围涂阶段和1988年起的机械围涂阶段。从此,农、林、渔、盐、水利、电力等各行业在海涂上有机合作,发展生产,得到全县人民的称赞。
1、人工围涂
说明:
赖以人力完成的围涂主体工程——筑堤,于1968年12月正式拉开帷幕。至八十年代,每期人工围涂要集中几万农村劳动力进行筑堤、挖河,工作时间取在农活不紧且正值潮汛处于“大潮尾、小潮头”的7-10天赶工突击,一气呵成。当时,各级的负责干部们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民工自备工具、自办伙食、自搭棚舍,摸黑工作、不计报酬、不畏艰险,以提前完成任务为荣。
1-1照片:绍兴县人工围涂相关照片
1-2多媒体:人工围海造田纪录片、后人的采访
1-3档案实物:绍兴县人工围涂相关档案
? 有关的宣传、报导
? 物资、商业、供销、卫生、交通等部门设立网点,为围涂工程服务的资料
2、机械围涂
说明:
1988年,绍兴县水利部门的技术人员开始探索机械围涂技术,经过两次小面积试验,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机械围涂技术。机械围涂,采用泥浆泵群充填代替人工筑堤、巨型土工编织袋灌泥、无纺布挡潮防冲材料以及抛坝促淤等等新设备、新材料、新方法,解放了大量劳动力,改季节性突击施工为全年施工,节省了工程投入,加快了围涂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
2-1图表:人工围涂与机械围涂投放劳力比较表(《沧海桑田》P41)
2-2档案实物:县围九一丘相关资料
3、垦殖开发
说明:
为了巩固围涂成果,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涂资源,绍兴县委、县政府有组织地对其进行多品种开发,以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价值;多渠道疏通,以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前期垦种海涂的组织有“绍兴县‘五·七’干校”和“绍兴县独立团”,后期发展为移民、农场和临时垦种队三种开发利用海涂的形式,其中以移民垦殖效果最为显着。
3-1图表:绍兴县垦殖开发数据材料 (《沧海桑田》P60、64)
3-2档案实物:绍兴县围垦海涂相关资料
? 移民垦殖经历口述笔录(《沧海桑田》P91)
三、抗台护堤
说明:
创业维艰,巩固与发展更难。辽阔海涂,自古多承洪潮、风暴侵袭,这些自然灾害不仅对沿海平原上的农田、城镇造成打击,更会冲垮被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海涂围堤以及配套闸、桥,咸潮又将垦殖好的田地灌成汪洋。为了保护平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不使围垦海涂工程前功尽弃,抗台、防洪的措施必须配套完成。
? 古文献:康熙《绍兴府志》:“大风拔木发屋,海大溢,府城街市行舟,山、会、萧民溺死者数万,上虞、余姚各以万计。”
1、全力拼搏 修复加固
说明:
绍兴县水域面积大,而河床淤浅,河网排涝不畅,历代均有抗台、防洪工程建设,然而绍兴县的潮灾依然时有发生,新中国成立后尤以1954年、1962年和1974年的台风洪潮灾害最为严重,受淹面积达数十万亩。当时,广大干部群众不畏艰险,在黑夜中顶着暴风雨奋斗拼搏、全力抢堵、修补加固,发扬出不怕苦、不怕死的抗灾精神,与大海殊死搏斗。
1-1照片:抢险照片
1-2档案:抢险报道、宣传画
2、烈士精神 永垂不朽
说明:
抗台、防洪、抢复的战斗中,留下了太多可歌可泣的烈士和感人的故事。战斗在抗潮抢险斗争第一线上的很多干部、群众甚至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2-1档案实物:绍兴县围海烈士相关资料
? 1969年4月18日,“五·七”干校7人殉职相关资料。(《沧海桑田》P50,《绍兴县水利志大事记》)
? 徐长洪档案资料(《沧海桑田》)
? 13号台风相关资料
? 其他台风、洪潮灾害资料
2-2油画:烈士故事、长洪嫂和孩子们 等等
四、累累硕果
说明:
绍兴县的人工围涂和垦殖开发的结果,远不止于创造了巨大的综合经济效益,更在于取得了领导宏大的经济建设工程和组织群众工作的一系列宝贵经验,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双丰收,实现了“沧海变桑田”的梦想。
1、图表:围垦海涂绩效
? 数据——总堤围:?公里,围城滩涂:?平方公里。已开发的滩涂资源有多少?占滩涂总量的多少? 农产量如何?
? 农产品资料:品种和产量。(鱼虾、水稻、蔬菜、棉花、毛豆、西瓜)
2、档案资料
? 围垦海涂过程中建立 渔场、农场、供销社等的相关资料(《沧海桑田》P82)
? 围垦海涂成果的报道
3、实物:反映成果的邮票、贺卡、画报及其他带有此类图像的实物
4、诗歌(《沧海桑田》P3)
第三单元 河湖工程
传播目的:
本单元综合介绍绍兴县各大河湖工程,包括浙东运河、闸堰筑建、水库建设、河道疏浚、河岸护砌、江溪整治、河湖管理等内容,旨在让观众对绍兴县河湖系统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并了解绍兴县目前对河湖的管理措施,加强绍兴县人民珍爱河湖环境的意识。
背景说明:
古人云:“绍兴之发展史,实为治江治水之历史。”绍兴南倚山而北濒海,自古洪水咸潮交替肆虐,水害频繁。为化害为利,越国时期即有建湖建闸、筑塘筑堤之举,南滞洪水,北遏咸潮。自汉至唐,守斯土者名宦迭出,多由兴修水利而为人称颂,湖、塘、堤、闸初具规模。无奈塘湖日渐淤塞成田,阻洪蓄水能力日弱;沿海塘闸零星分散,上御下泄洪水,下抗上涌海潮,又时有台风袭击,不堪负重,常毁常建,疲于奔命。直至明代三江闸建成,海塘连成一片,后代不断修筑,水患逐渐减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视水利建设,建平水江水库,造新三江闸,以新技术加固海塘,使得水库向山区南移,塘闸向滩涂北进,已经取得了令人欣喜骄傲的成就。但是,随着山水田面积的变迁以及各项经济事业的发展,需水数量大增而蓄水能量不足,缺水日渐成为主要矛盾,如何变缺水为足水,水利人再动大举措,2008年又建成曹娥江大闸,挡潮蓄淡,为经济社会远景发展奠定基石。
主要内容:
一、 河湖工程概览
二、 浙东运河
三、 闸堰筑建
四、 水库建设
五、 整治管理
一、河湖工程概览
说明:
绍兴县河湖,源于南部会稽山,大多自南而北汇入平原河网。春秋时的山阴故水道,是最早的河湖工程,后有鉴湖、西兴运河、三江闸等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河湖工程,确立了绍兴县的水网结构。建国后主要发挥河湖的蓄泄效能,在河流上游修建塘库,中下游疏拓河道,沿海兴建水闸,共疏挖河道826.3公里,拆建阻水桥梁580座,河道砌石护岸1255.3公里。
1、图表:绍兴县河湖总表
2、沙盘:绍兴县水文地形图
二、闸堰筑建
说明:
闸、堰用来节泄水流,拦蓄控制水量,越地古已有之,最早以玉山、曹娥、广陵等闸堰为代表。南宋鉴湖湮废后,宁绍平原河网结构改变,水旱灾害频繁交替,明代起开始筑闸修塘、整治河湖,尤以嘉靖年间三江闸最为着名,另有扁拖诸闸。建国后,又相继建成了新三江闸、马山闸、东江闸、迎阳闸、清水闸、宜桥闸等大、中、小规模的闸堰,以相配合使用。
1、三江闸
说明:
三江闸位于绍兴斗门镇三江村北300米处,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绍兴知府汤绍恩,为了解除山阴、会稽、萧山三县的内涝,并防御海潮倒灌而修建此闸。闸长108米、顶宽9.16米,闸体利用山峡形势以巨石砌成,石间用榫卯连接,加立27个梭墩,共28孔,皆用天上星宿命名,故名称“应宿闸”。三江闸为绍兴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水利枢纽工程。泄水流域面积达1520平方公里,400余年来,对解除萧绍平原的洪、旱、潮灾害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1-1图文板:三江闸水域示意图
? 明三江闸创建前平原水系图(绍兴县志 第一册P478)
? 三江闸泄水流域图(绍兴县志 第一册P480)
1-2照片:三江闸
? 民国二十一年第六次大修后之三江闸(绍兴县志 第一册P481)
? 三江闸(摄于60年代)(绍兴县志 第一册P481)
1-3图表:三江闸的整修
? 新中国成立前三江闸的6次大修(绍兴县志 第一册P480)
2、新三江闸
说明:
新三江闸是一座大型滨海排涝闸,是三江闸失去功能后在下游2.5公里处建成的萧绍平原排涝枢纽工程。1981年竣工,东西宽158米,上下游间闸面宽19米,排涝闸孔15个,东侧附设262米长的鱼道,西侧岸墙内附设冲砂泵站。新三江闸按照十年一遇之防洪标准设计,在沿海诸闸的配合下,承担萧绍平原82.1万亩农田的排涝任务,并增加1400万立方米蓄水量,增强抗旱能力。
2-1照片:新三江闸
2-2图文板:新三江闸各部构及其材料示意图
3、曹娥江大闸
说明:
曹娥江大闸位于曹娥江河口,是我国强涌潮河口地区第一大闸,是浙东引水工程的重要枢纽,也是绍兴大城市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于2011年竣工。其挡潮泄洪闸共设28孔,每孔净宽20米,总净宽560米,总宽697米,堵坝长611米,导流堤长510米。曹娥江大闸的建设提高了曹娥江两岸防洪排涝能力及水资源的利用率,完善了杭甬运河航运条件和两岸平原河网水环境,同时改善了两岸围垦区的投资环境。
3-1 绍兴市曹娥江大闸工程建设大事记
3-2 实物资料:
? 《曹娥江出口江道规划》(1976年)
? 《曹娥江口门大闸可行性研究报告》(1991年)
? 《曹娥江流域综合规划》(1998年)
?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发展纲要》“进一步推进富春江引水工程、曹娥江河口大闸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2001年)
3-3 实物/图文板:相关媒体报道资料
3-4 组图:曹娥江大闸十二景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市曹娥江大闸管理局网站
l 绍兴网《“三年建设计划”重大项目巡礼》——《绍兴市曹娥江大闸和闸前大桥工程建设大事记》
三、水库建设
说明:
绍兴县的水库建设,最早始于越王句践之时。东汉时,若耶溪口的回涌湖属于中型规模,利用天然山岙泄洪。明代建芝塘湖以缓解夏履江、西小江水患。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山区、半山区掀起兴修水利的热潮,至目前总共修建了58座中、小型水库,塘坝371座,灌溉塘1030座,可正常蓄水6708万立方米。绍兴县的防洪蓄水工程体系,历经了平原与山麓交接带——平原——山区半山区的位移变迁,以及土坝——心墙坝——混凝土砌石拱坝等技术进步的过程,现在已逐步进入科学管理、综合开发利用的阶段。
1、水库概览(资料缺)
1-1图表:绍兴县水库统计表
1-2图文板:绍兴县水库分布图(地图上标注即可)
2、平水江水库
说明:
平水江水库是萧绍平原蓄水量最大的水库,距城区约16公里,集雨面积70平方公里,总库容4612万立方米,拦蓄了绍兴县境内南部最大的河流平江水(若耶溪)。水库由主坝、副坝,以及配套的渠系和水工建筑构成,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养殖。目前,运行了半个世纪的水库设施已呈老化,蓄水总量已开始逐年减少,亟待除险加固,以发挥工程效益。
2-1照片:水库大坝
说明:
平水江水库有主坝、副坝各一座。主坝位于乌龟山、驷马山之间,为粘土心墙砂壳坝,高30.5米,顶长240米,宽4.5米,迎水面设有1米高浆砌块石防浪墙,右端埋有156.5米长的钢筋混凝土输水圆管,竖井式进口装有钢板闸门和启闭力30吨的卷扬机。副坝位于主坝以东,筑在驷马山、石炭山之间,为均质土坝,坝顶长170米,高12.3米,设有30米宽开敞式溢洪道和一级消力池,最大溢洪水深4.43米。
? 平水江水库(《绍兴县志》第一册P460)
? 投资5880万元的平水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跨越世纪的五年(四)》P22)
2-2图表:平水江水库成果资料
说明:
平水江水库灌溉农田2.4万亩,依靠其灌溉年亩增粮40公斤,7镇(乡)53个村和3个农场受益于此,基本上扭转了灌区旱洪交替、十年九灾的局面;水库的养鱼面积有2009亩,年产量稳定在60吨以上,并兼有种、养、加工等综合性经营模式。水库还建立了坝后式水电站,扩大了水库供电网区,提高了电能质量,缓解了农忙高峰期的用电矛盾。
? 平水江水库灌溉、养殖、供电数据表
? 农产品数据表
2-3档案实物:平水江水库相关档案资料
3、芝塘湖
说明:
芝塘湖位于绍兴县的西面,上承夏履江之西江,下通西小江(钱清江),是山水与江水顶托而蓄成的自然湖泊,湖水面积0.8平方公里,环湖的山林也有1.67平方公里。明洪武年间修筑塘闸后,历经各代不断翻修整治,逐渐成为蓄水灌溉、滞洪排涝的水利工程,主要由拦蓄塘坝和配套的闸、渠组成。80年代后,芝塘湖的围湖田大多改回养鱼,成为绍兴平原河湖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1微缩模型:塘坝、放水闸1座、配套闸4座、灌水排洪河渠
3-2照片:芝塘湖现状
3-3档案实物:芝塘湖相关档案资料
? 民国《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记:“延寿乡南限连山,北以西小江与萧山县分界,地势南高北下,河沟浅狭,水流湍急。山洪暴发,则平地水高数尺;累月乏雨,则河床曝裂飞灰。是以早晚田禾每虑秋旱。前明洪武二十七年简放钦差何启明到县踏勘,奉工部露字一百三十号勘令建筑茭湖。……相度地势修塘筑闸。”(《绍兴县志》第一册P459)
4、小舜江水库
说明:
小舜江水库又叫做汤浦水库,位于上虞市汤浦镇和绍兴县王坛镇,上游坝址控制流域面积460平方公里,总库容2.35亿立方米,水面面积14平方公里,设计日供水规模达100万吨,属于国家大型水库,是浙江省重点建设工程,也是绍兴市委、市政府的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目前,汤浦水库水质已长期稳定在国家一类水标准,这不仅优化了虞绍平原170万人的生活、生产用水质量,而且还改善了河网环境,促进了和谐绍兴的建设。
4-1图文板:小舜江水库俯瞰图、工程示意图
说明:
小舜江水库由1997年和2004年两期工程完成,一期工程选择水量大、水质好、距市区近的水源建设水库,截断江流、筑坝蓄水,建立相应水厂和管网配套工程,解决了绍兴缺水严重的问题。二期工程扩大了绍兴县供水规模,形成“双路供水、多点进水”的网络,增强了供水系统应对突发管网事故的抗风险能力,实现了不间断供水,为绍兴的现代化生产、生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4-2档案实物:小舜江两期工程的相关报道、报告
4-3档案实物:小舜江水库移民报道、档案等
说明:
库区移民,是这项浩大工程中绕不开的节点。根据水库建设需要,汤浦水库库区的移民总数达5406户,共计15,623人。小舜江工程管委会和绍兴县、上虞市各级政府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千方百计为移民解决各种难题,最终使移民们融入了新环境,过上了幸福生活。小舜江工程移民工作是国内最成功的移民案例之一。
4-4资料:小舜江水库效益的相关报道、报告
说明:
小舜江工程的建成,让当初的“水荒”迎刃而解,水质也大大提高。目前,汤浦水库供水受益人口达到近200万,小舜江水区域集中供水率超过90%,自来水一户一表率超过90%。因为供水充足、水质好,小舜江工程为改善绍兴县居住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吸引了大批饮料、食品行业的外商和企业投资,还为发展绍兴县的工业经济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整治管理
说明:
绍兴县境内河湖纵横密布,全县平原水面积88.43平方公里,占平原土地面积的14.36%,正常蓄水量2.6亿立方米,有河道1667公里,其中主要引排水和交通河道572公里,一般贯通河道836公里,溇浜259公里,较大湖泊18个,面积16.72平方公里。四通八达的河湖网络,既是南部山水下泄的滞洪地区,又是平原生活和工农生产的主要水源,故而历来十分重视河湖管理。
1、河道疏浚
说明:
河道每隔几年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淤积,影响到其流域的水文状况,因而需要定期疏浚。绍兴县内的河道疏浚工作自古便有,唐乾宁四年、五代天宝二年、北宋西宁二年都有记载,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有计划地进行。河道疏浚以人力为主,依靠群众农闲、干旱期挖掘,现代逐渐辅以水力和机械设施,泥浆泵、冲砂泵、钢铸耙具、链斗式和铲斗式挖泥机船等都被投入作业,进行机械排淤、拖淤。
1-1档案:河道疏浚相关资料
? 人工疏浚河道的记载(绍兴县志 第一册P495)
? 河道疏浚的报道和报告
1-2图文板:水力疏浚和机械疏浚的设备简介
1-3微缩模型:设备模型和操作原理示意
2、河岸护砌
说明:
绍兴县的自然河流湖泊均为土岸,长久依赖于缓坡排泥挡浪,因而需要不断地植草护土、砌石护岸。护砌工程在《越绝书》中记载到石塘是绍兴最早的抛石护岸塘,鉴湖的沿湖斗门、闸堰等蓄泄建筑两侧也都砌石、抛石等护岸措施,明代对浙东运河的砌石护岸措施也屡见于文献之中,清末山会两县城镇街河及运河、直落江等砌石护岸,已有200公里以上。
2-1档案:砌石护岸的史料实物
2-2图表:1983-1993年平原河道砌石护岸工程完成量与投资数(绍兴县志 第一册P498)
2-3照片:河道砌石护岸(绍兴县志 第一册P497)
3、江溪整治
说明:
绍兴县境内的江溪,或汇流于平原水网,或由西向东而流入小舜江、曹娥江。境内江溪年平均水资源量48695万立方米,其中45%汇入运河水系,是县内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因而整治江溪,使之抵御水旱灾害、更好地被利用,是十分必要的。建国后,主要采取在江溪上游段选择“口小肚大”的地形建造滞洪蓄水塘库,按防洪标准拓浚江溪主道畅泄,沿江培修堤塘和砌石护岸。
3-1档案资料:已达到十年一遇防洪标准的江溪(择一二)
? 小舜江的整治
? 平水江的整治
? 夏履江的整治
? 兰亭江的整治
第四单元 浙东运河
传播目的:
本单元综合介绍浙东运河的历史发展、水利发展过程中的变革、大运河申遗过程中浙东运河的改善等,旨在让观众对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大运河的重要河段——浙东运河有一个概要性的认识,并增强绍兴县乃至全国人民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珍惜意识。
背景说明:
2014年6月22日,正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浙东运河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发展和整治治理更是收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价值也越来越被有识之士所重视。对浙东大运河的了解有助于绍兴县人民更好地理解绍兴的水文化,更促进了国人对于历史文化遗产所承载的华夏文明的尊敬和传承。
主要内容:
一、 浙东运河的概况
二、 大运河申遗
一、浙东运河概况
说明:
浙东运河古称西兴运河,自会稽流经柯桥、钱清、萧山,直至固陵,用以灌溉。运河向东,通过郡城都泗堰进入鉴湖而可直达曹娥江,最后流入宁波,总长78.5公里,在绍兴县内有41公里。浙东运河是古代浙东地区的交通干线,并与中原、海外相联系,经历代多次修浚和改建,至今仍是浙东地方运输的重要线路,通航能力可达40吨级。
1、运河开凿
说明:
“晋凿运河”,是会稽水利史上是一件大事。首先开凿的是西陵运河。南宋嘉泰《会稽志》记:“府西一里,属山阴县,自会稽东(应为西)流县界五十余里,入萧山县,”至于钱塘江边的西陵埭;其后,又有浦阳北津待(在今上虞白米堰西)、浦阳南津埭(今上虞梁湖)的建设,自镜湖翻北津埭,过浦阳江(今曹娥江),翻南津埭入姚江,可至于鄮(今宁波)。由镜湖连接起来的东至鄮,西达西陵的航道,总称为浙东运河。
西陵运河,自会稽府城西一里始,向西北行。基本与镜湖堤坝平行,穿越西小江(即浦阳江),再北折西行,至钱塘江边的西陵,全长约92里(山阴50里,永兴42里),西陵埭与柳浦埭隔钱塘江南北相望,为当时水路的要冲。西陵运河的作用,《旧经》说“凿此以灌田”,实际上,运河之利在山阴收到航道和灌田兼顾的效益更为客观。贺循对晋元帝言:“江道万里,通涉五州,朝贡商旅之所往来也,”并建议恢复“按汉制,十里一亭。”这种交通设施的建设,既有商业需要,又有军事的目的。贺循修建西陵运河,为晋元帝建立东晋政权,沟通了大后方会稽与京都建业的航线。这在当时意义非常重大。
浙东运河始建于何时有诸多说法,有说为孔灵符所建,也有说为贺循所为,两者皆有不妥之处。以目前资料,东段建埭时间只能精确到公元307年至430年之间。
创作背景资料:
l 盛鸿郎:《绍兴水文化》,中华书局,2004年,第92-95页
1-1实物照片:浙东运河钱清、柯桥段
1-2图文板:浙东运河地图(晋代、宋代)
2、淤积与灾情
说明:
浙东运河东段在绍兴元年(1131)宋高宗下令疏浚后,由于没有曹娥江水量的补充;沿线湖泊的废毁,淤积问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运力日趋下降,且由于当时财政处于捉襟见肘的困境中,军需、救灾等支出已使朝廷无法承受,水利更是无暇顾及。西兴(即西陵,钱镠已改其名)运河也相类似以至高宗赴杭途中,过钱清堰后,不得不“乘马而行”。嘉泰《会稽志》记载,当时越州水道的通航能力为:胜五百石船的航线为西兴运河、西小江、上虞与会稽间的曹娥江及余姚以东的姚江;胜二百石为梁湖至余姚段、浦阳江诸暨段;胜一百石航线为曹娥江上、中游,仅春夏可通;五十石为若耶溪。说明,浙东运河梁湖至余姚段为整条运河通行能力最小的航段。这种情况,到元末即明代已变得十分严重,多次试图决皂李湖来通航,甚至有决梁湖坝引曹娥江江潮的记载。南宋为安置淮东流民而定的权宜之计引发了对鉴湖的围垦,使得在恶性循环的状态下,绍兴灾情频发。从绍兴元年至绍兴二十九年间,灾年多达十年,几率高达三年一次。此段运河,自明代以后,虽多次疏浚,但因根本问题未能解决,运力难以提高。建国后,20世纪80年代,与经曹娥、百官赵家、五夫等电坝(用电力拖船翻坝)入姚江的甲线并存,浙东运河东段航线简称为乙线,通航能力仅为10-15吨。
创作背景资料:
l 盛鸿郎:《绍兴水文化》,中华书局,2004年,第144-146页,第162-164页
2-1实物照片:浙东运河东段俯瞰图
3、运河水利一体化
说明:
水利,由小流域向大流域,甚至向跨流域方向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2500年前,富中大塘还不得不摒弃若耶溪与富盛江;到1860年前,镜湖已扩大到曹娥江与西小江之间;到明代,白马山闸、三江闸的先后兴建,使萧绍平原已连成一片;1979年后,上浦闸向姚江平原供水,已可说是浙东水利一体化的前奏。走向更大范围的一体化,是必然的趋势。在历史上也有隔断联系的记载:南朝宋以前,浦阳江南津埭切断了曹娥江与姚江的联系,造成灌溉水量不足,航道淤积等一系列问题,甚至不得不扒开梁湖坝通航;掘开后郭海塘引水灌田;明代开碛堰、筑麻溪坝,切断萧绍平原与浦阳江的联系,既为三江闸的兴建与萧绍河网400多年稳定格局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却加剧了诸暨盆地的洪涝灾害。这种联系并未完全切断,干旱季节仍需从浦阳江引水,一直延续至今。从联合与割裂的历史可以得出的经验教训来看,下一步的联合应是宁绍平原的联合,东至甬江口,西至钱塘江畔。浙东水利一体化的根本在于富春江引水工程,而水利一体化是解决降水时空不平衡的问题:富春江以梅雨为主,浙东以台风雨为主。在梅雨月台风雨之间,有一段干旱期,浙东需外流域补充水量,而富春江由于流域面积大,水量丰沛,雨期又早,提供了可能性。
创作背景资料:
l 盛鸿郎:《绍兴水文化》,中华书局,2004年,第238-239页
3-1沙盘:浙东运河模型
二、大运河申遗
说明:
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代,繁荣于唐宋,直取于元代,疏通于明清。大运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练成了统一的水运网,是中国历史上南粮北运、商旅交通、军资调配、水利灌溉等用途的生命线,也是贯穿南北流动的血脉。运河即其沿岸的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包括运河河道,码头、船闸、桥梁、堤坝等水工设施,运河沿岸的衙署、钞关、官仓、会馆、庙宇和驿站等相关设施,运河沿岸依托运河发展起来的城镇乡村,以及与运河有关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的“古代文化长廊”。此外,论长度,大运河比巴拿马运河长21倍,比苏伊士运河长10倍,比有“运河之王”只称的土库曼运河长400多公里;论年代,我国最早的古运河开凿年代比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运河之王”分别早2245年、2364年以及2443年;论文化,大运河保存了具有内河特色的文化,沿岸几十座城市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韵。大运河文化的深层价值是难以用经济标准来衡量的。2006年5月,国务院将京杭大运河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2月,我国将大运河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创作背景资料:
l 单霁翔:《文化遗产·思行文丛 演讲卷 1》 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51-252页
1、浙东大运河的保护
说明:
国家文化部签发部长令,从2012年10月1日起,《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开始实施。与隋唐运河、京杭大运河一起列入大运河遗产的浙东运河,将得到整体保护。根据这个管理办法,浙东运河上的水工遗存,各类伴生历史遗存、历史街区村镇,以及相关联的环境景观等,都将得到整体保护。10月17日,浙江文物专家专程考察了浙东运河绍兴县段,尤其是古纤道西段,提出了环境整治要求。浙东运河绍兴县段全长24.3公里,基本呈东西走向,紧贴104国道和杭甬铁路,涉及钱清、湖塘、柯岩、华舍、柯桥、陶堰等6个镇(街道),穿越大小河道20余条,沟通了鉴湖、大坂湖、瓜渚湖、大百家湖、白塔洋等湖泊,连接起古纤道等各类文物史迹达138处。其中,古纤道作为一个遗产点,已列入大运河申遗的预备名单。
创作背景资料:
l 绍兴晚报记者:竺逸超:《<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本月起实施 浙东运河绍兴县段将整体保护》,2012年10月23日
1-1图文板:古纤道(gu qian dao)
古纤道在浙东大运河绍兴段上,横贯绍兴县境。西起钱清,东至陶堰,途径湖塘、柯桥、皋埠等地。又名古纤塘、运道塘、新堤和官塘,系沿河道水面架设、供行舟背纤和躲避风浪的通道。
1-2实物照片:古纤道保护前后照片对比
2、大运河申遗成功
说明:
6月22日,正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多哈现场的原中国大运河申遗办主任、知名学者顾风告诉记者,申遗成功是第一步,后申遗时代对“活态遗产”的保护任重道远。专家称,不同于古建筑、古遗址的申遗,大运河是仍在使用的“活态线性文化遗产”,对这类项目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尚属首次。历时8年,大运河最终成功入选,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是世界上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从南到北全长1794公里的大运河,穿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道,更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宝贵遗产。
2-1图文板:大运河申遗成功卡塔尔多哈现场
2-2实物档案:《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绍兴县文物部门正在制定环境整治方案
专题二:越文化
传播目的:
本专题主要介绍越文化的内涵与特征,通过选取展示越地的桥文化、酒文化、书画文化、戏曲文化与习俗文化等内容,使观众对越文化有进一步的体会与了解。
专题说明:
越文化是吴越文化的一支,中心是宁绍平原上的会稽,既现在的绍兴。越文化历史渊源深远,内涵极为丰富。越地文化以越俗、越艺和越学为其主要内涵的主要架构。其中,越俗,即越地民俗,在越国时期基本形成,并确定了独特的个性,其中不少习俗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越艺,是中原华夏文明与南方百越族文化相嫁接的产物,主要特点是寄情山水、直抒性灵和返璞归真,主要形态表现在青瓷、白瓷,石桥、石雕,黄酒酿造、纺织印染,以绍剧、越剧为代表的戏曲以及诗文和书画作品等。丰富多彩的越文化不断传承与发展,并依旧光彩夺目,成为越地先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
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 桥文化
第二单元 酒文化
第三单元 书画文化
第四单元 戏曲文化
第五单元 习俗文化
第一单元 桥文化
传播目的:
本单元主要介绍绍兴的桥文化,通过展示绍兴桥梁历史悠久,境内桥梁众多、分布广泛,绍兴古桥营造技术高超、工艺精湛的特点,以及介绍境内着名古桥梁,使观众了解绍兴独具风情的桥文化,领略“家家临水,户户临桥”的桥城景象。
单元说明:
江南水乡绍兴,水网密布、河道交错,境内桥梁众多,有桥乡、桥都之誉。据1993年底统计,绍兴境内有各式桥梁10610座,其中不乏中国古代桥梁的代表。绍兴的桥梁不仅数量多,且兼具奇、古、美特色,保存完好,现存最早的桥梁距今已有800多年。在同一地区能见到如此多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与不同品类的桥,并如此完整与精美,这是鲜有其比的,故绍兴有“桥梁博物馆”之称。绍兴桥梁建造技艺精湛,桥型千姿百态,不仅铭刻着桥文化演进的印记,反映了我国桥梁发展的历史轨迹,也记录了绍兴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情况和生产力水平。
创作背景资料:
? 《绍兴县志 第一册》,p536
? 钱茂竹、罗关洲,《绍兴桥文化》,p19
主要内容:
一、桥史悠久
二、桥乡绍兴
三、古桥营造
四、古桥英华
一、桥史悠久
说明:
绍兴桥梁历史悠久,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城东灵汜桥为境内最早见诸史志记载之桥梁,现存最早的古桥也可追溯到宋代。从文献资料、现存石桥和科学检测看,绍兴桥梁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木桥时期;青铜器时代的木梁墩桥、浮桥时期;铁器初兴期的石梁桥初级时期;铁器普遍使用和不断改进后,绍兴古桥三折边、多折边到各种材料的各式拱桥时期;直至后来先进的椭圆拱、悬链线拱石桥时期,和钢筋混凝土桥等各式现代桥时期。
创作背景资料:
? 钱茂竹、罗关洲,《绍兴桥文化》,p21
1、图文板:绍兴各时期桥梁特点与示意图、照片
创作背景资料:
? 钱茂竹、罗关洲,《绍兴桥文化》,p22-37
注:以列表方式呈现绍兴桥梁的发展过程,配合各个时期的桥梁图片。
2、绍兴古桥相关文献 :文摘、档案实物
说明:
在许多古籍中,留下了关于绍兴古桥的记载。宋《嘉泰会稽志》中就载有当时着名桥梁210座,明代万历《绍兴府志》载桥551座。这些文献中,不但载有桥梁名称、位置、长度,还载有不少建桥的资料,为了解绍兴古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嘉泰会稽志》:“百官桥,在县西北三十五里。”
? 《寰宇记》:“越州余姚舜桥:避丹朱于此,百官候之,故亦名百官桥……”
? 《水经·浙江水注》:“城东郭外有桥名灵汜,下水甚深。旧传下有地道,通于震泽。”
? 《舆地志》:“山阴城东有桥名灵汜,《吴越春秋》勾践领功于此。”
? 《灵汜桥》:“灵汜桥边多感伤,分明湖派达回塘。”
? 《寄乐天》:“灵汜桥前百里镜。”
? 《嘉泰会稽志》:“灵汜桥在县东二里,石桥二,相去各十步。”
? 《尚书故实》:“辩才,灵汜桥严迁家赴斋,萧翼遂取《兰亭》。”
? 《千秋桥记》:“俗传勾践隐居勾乘山,嗣君率众朝迎,即命架桥二所,曰千秋,曰万岁。”
? 《乾隆诸暨县志》:“万岁桥在千秋桥五里许,今为田间水道,名尚存。”
? 《嘉泰会稽志》:“在县东南一里三十步,汉孟尝所居也。”
? 《嘉泰会稽志》:“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
注:请馆方补充其他与古桥有关的文献记载
3、绍兴古桥现存情况表
创作背景资料:
? 《绍兴县志 第一册》,p536
4、图文版:古桥之最
? 百官桥,又名舜桥:绍兴古籍记载最早的桥(此处与上述材料由差异,故请专家修改)
? 八字桥:城市现存古桥之最,建于1256年之前
? 纤道桥:特长型古桥梁之最
? 迎仙桥:古准悬链线拱桥之最
? 折边桥:国内折边桥数量之最
? 泾口桥:马蹄型拱桥多孔之最
? 章镇桥:国内最早独塔斜拉桥
创作背景资料:
? 钱茂竹、罗关洲,《绍兴桥文化》,p3
二、桥乡绍兴
说明:
绍兴被称为桥乡、桥都、桥城。据1993年底统计全市有桥10610座,其桥梁总数之多,使绍兴有“万桥市”之称。全市桥的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4座,其中市区和绍兴县密度更大。根据《绍兴县交通志》载,到1989年底统计,绍兴县境内有各式桥梁5122座,以1493平方公里土地计算,平均每平方公里有桥3.43座。(数据如有更新,请馆方提供资料)
创作背景资料:
? 钱茂竹、罗关洲,《绍兴桥文化》,p1-2
1、档案实物:清代《绍兴府城衢路图》
说明:
据清光绪癸已(1893)绘制的《绍兴府城衢路图》所示,当时城内有桥229座,城面积为7.4平方公里,平均每0.0231平方公里就有桥一座,亦即每平方公里有桥31座,这样的密度远远胜过江南着名水乡苏州。绍兴石桥之多,堪称全国之最。
创作背景资料:
? 钱茂竹、罗关洲,《绍兴桥文化》,p2
2、档案实物:桥梁统计相关档案资料
3、地图:绍兴县桥梁分布图
4、照片:绍兴县桥梁照片集锦
三、古桥营造
说明:
绍兴古桥桥型众多,具有品类齐、形式美、功能多、超时代的特点。绍兴古桥的营建,在选址上既考虑了陆运需要,又考虑到水运方便,使桥梁能发挥多种功能,实现桥梁的最大价值;在建桥材料上,选用质量上乘的基本材料和辅助材料,使一些古桥寿命得以超越千年。绍兴古桥的结构形态、工艺技术与制作风格,使桥梁艺术锦上添花,尤其是桥上的雕刻艺术,是我国石雕艺术宝库中重要的宝藏。
创作背景资料:
? 钱茂竹、罗关洲,《绍兴桥文化》,p39-86
1、绍兴古桥造型分类图表、照片
? 梁桥
? 拱桥
? 多桥型组合式桥
? 浮桥
创作背景资料:
? 钱茂竹、罗关洲,《绍兴桥文化》,p39-52
2、绍兴古桥营造(动态)示意图
展示绍兴古桥建造过程中的选址、选材的讲究、以及建桥的一般过程和技艺。
创作背景资料:
? 钱茂竹、罗关洲,《绍兴桥文化》,p52-54
3、图文板:绍兴桥梁常用装饰图案一览
? 动植物描绘
? 自然景物
? 几何图形
创作背景资料:
? 钱茂竹、罗关洲,《绍兴桥文化》,p78-84
4、照片:经典桥艺欣赏
注:请馆方挑选绍兴县境内有代表性的桥梁艺术照片,以表现桥梁上的雕刻、绘画等装饰技艺。
5、互动游戏:桥梁搭建
注:此处可以放置若干材料,使观众可以亲手参与简单桥型的搭建。
6、档案实物:其他相关档案材料
四、古桥英华
说明:
如今,绍兴境内依然保留着许多古桥,其中不乏中国古桥的经典代表。位于绍兴的八字桥、光相桥、广宁桥、太平桥、融光桥、泗龙桥、泾口大桥等13座古石桥,组成了“绍兴古桥群”,于2013年5月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八字桥:简介、照片
说明:
八字桥始建于南宋嘉泰以前,宝佑四年(1256)冬重建,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重修,为城区内现存最古老石梁桥。桥东西向,处三条街、三条河交错处,近似现代“立交”形式。主桥高5米,净跨4.5米;桥面条石并列,中间微拱,净宽3.2米,桥下设有纤道。《嘉泰会稽志》称其:“状如八字,故得名”。
创作背景资料:
? 《绍兴县志 第一册》,p538
2、光相桥:简介、照片
说明:
光相桥,位于绍兴城西北,因桥畔原有光相寺而得名。桥始建于南宋嘉泰以前,现桥为元至正元年(1341)重建,明、清间重修。该桥为南北向单孔半圆形石拱桥,今长20米,宽6米,横跨老城河,两头衔接上大路和下大路。1982年再次重建。
创作背景资料:
? 《绍兴县志 第一册》,p538
? 百度百科>光相桥
3、广宁桥:简介、照片
说明:
广宁桥,位于绍兴城东,始建于南宋嘉泰以前,明万历二年(1574)、清康熙三年(1664)重修。相传此处本无桥,乡人集资建桥,来往百姓广受其惠,故名广宁桥。桥心正对大善寺塔与龙山,为极好的“水上”对景。自南宋以来,一直是纳凉观景之处。
创作背景资料:
? 《绍兴县志 第一册》,p538
? 百度百科>广宁桥
4、太平桥:简介、照片
说明:
太平桥,位于绍兴县柯桥镇阮社,横跨萧绍运河。该桥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清咸丰八年(1858)重建,全长40米,为由石拱桥和石梁桥相结合的长桥。整座桥形状高低错落,状若龙首朝天,翻腾水面。设计者既考虑到大船只进拱桥,又兼顾小乌篷船可进低矮的梁桥分流,是河网地区一桥多功能的特有形式。
创作背景资料:
? 百度百科>太平桥
5、融光桥:简介、照片
说明:
融光桥,位于柯桥镇中心,跨浙东运河,亦称柯桥大桥。始建年代旧志无考,根据建筑风格鉴定,为明代所建。因附近旧有融光寺,故称融光桥。此桥全长15米,面宽3.6米,南北向,为单孔半圆形石拱桥。拱券以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桥坡条石错缝平砌。桥栏实体素面,整体造型粗狂朴实。
创作背景资料:
? 《绍兴县志 第一册》,p539
? 《绍兴县志 第三册》,p1774
6、泗龙桥:简介、照片
说明:
泗龙桥,又名念眼桥,位于绍兴市镜湖新区东浦镇(原绍兴县鉴湖乡)。建于清代,民国二十六年(1937)重建。因桥形像龙,桥墩凿有四只龙头,故名。桥有三孔石拱桥与十六孔石梁桥组成,全用红石砌筑,桥南建一石亭,行人需穿亭过桥。
创作背景资料:
? 《绍兴县志 第一册》,p539
7、泾口大桥:简介、照片
说明:
泾口大桥,位于绍兴陶堰泾口村,跨浙东运河,始建不详,现桥为清宣统三年(1911)重建。该桥呈南北向,由三孔拱桥及三孔梁式平桥组成,全长60米,拱桥面宽3米,中孔净跨6.2米,南北边孔分别跨5米、6米,薄型桥墩。梁桥与拱桥北端相衔接。全桥置有石栏及望柱。柱端饰莲瓣、石狮,栏身正反面均刻有浮雕图案。桥名“泾口大桥”4字为清时县人陶浚宣所书。
创作背景资料:
? 《绍兴县志 第三册》,p1775
8、其他着名古桥
第二单元 酒文化
传播目的:
本单元主要介绍绍兴的酒文化,通过展示越酒的沿革、工艺,以及酒与风俗文化的融合,使观众了解越酒文化的发展过程与深厚的文化内涵。
单元说明:
“越酒”是绍兴酒的别名、古称。越酒文化历史悠久、植根民众,它几乎与农业文明同时产生,同时演进,千百年来,在民众中间产生了众多酿酒能手,形成和发展了许多独特的酿酒工艺。越酒不仅是民众的食品,具药用功效,更顺从礼仪,渗透到了越地的风俗乡情中。越酒文化与越地的其他文化紧紧融合在一起,特别是酒与历代俊彦之士结合,人以酒壮,酒以人传,使越酒超出单纯的饮料品类,而进入了美学的范畴,成为越文化中的物质代表。
创作背景资料:
? 钱茂竹,《越酒文化》,p1-2。
主要内容:
一、越酒沿革
二、越酒工艺
三、越地酒俗
四、酒与名士
一、越酒沿革
说明:
绍兴酒有悠久的历史,从春秋时的《吕氏春秋》记载起,历史文献中绍兴酒的芳名屡有出现。最早以绍兴地名作为地方名酒之名的当推南朝梁元帝萧绎所着的《金缕子》,书中提到“银瓯一枚,贮山阴甜酒”。唐代,绍兴酒以其独特的地方魅力,吸引着无数名人墨客,留下了不少对它的吟咏和高歌。宋代,绍兴酒才真正定名,并在明清时期进入了第一次发展的高峰,康熙年间的“越酒行天下”之说即是当时盛况的最好写照。自清末到民国初年时期,绍兴酒声誉远播中外,生产与销售都不断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绍兴酒屡获大奖,畅销海外,广受欢迎。
创作背景资料:
? 百度百科>绍兴黄酒>历史
1、文摘:历代文献对绍兴黄酒的记载
? 《金缕子》:“银瓯一枚,贮山阴甜酒”
? 《绍兴府志》:“府城酿者甚多,而豆酒特佳。京师盛行,近省地多用之”
? 《会稽县志》:“越酒行天下”
? 《浪迹续谈》:“今绍兴酒通行海内,可谓酒之正宗……至酒之通行,则实无他酒足以相抗”
? 《浪迹续谈》:“盖山阴、会稽之间,水最宜酒,易地则不能为良。故他府皆有绍兴人如法制酿,而水既不同,味即远逊。”
? 《调鼎集》:“像天下酒,有灰者甚多,饮之令人发渴,而绍酒独无;天下酒甜者居多,饮之令人体中满闷,而绍酒之性芳香醇烈,走而不守,故嗜之者为上品,非私评也”
? 《调鼎集》:“味甘、色清、气香、力醇之上品唯陈绍兴酒为第一”
? 《随园食单》:“绍兴酒如清官廉吏,不参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长留人间,阅尽世故而其质愈厚”
创作背景资料:
? 黄酒学院>黄酒前沿>酒文化>绍兴黄酒历史文化及其品质特色之简论
2、档案实物:其他相关档案资料
二、越酒工艺
说明:
绍兴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又有鉴湖这一丰沛而优质的水源,为酿造绍兴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绍兴酒是以糯米为原料,利用鉴湖水,在冬季,以酒药、麦曲糖化发酵酿制,经较长时间存贮陈化之低度原汁酒。它的产地主要分布在鉴湖水系区域,包括绍兴市越城区、绍兴县和上虞市东关镇等地。绍兴酒的酿造技术经过了千百年的传承,在民间产生了众多酿酒能手,诞生了不少酿酒专着,也形成和发展了许多名品佳酿。
创作背景资料:
? 《绍兴县志 第二册》,p1003。
? 百度百科>绍兴黄酒酿制技艺
1、越酒主要产地分布图
2、越酒酿造过程
说明:
绍兴酒一般在农历七月制酒药,九月制麦曲,十月制淋饭(酒娘)。大雪前后正式开始酿酒,到次年立春结束,发酵期长达八十多天。酿酒以糯米为原料,经过筛米、浸米、蒸饭、摊冷、落作(加麦曲、淋饭、鉴湖水)、主发酵、开耙、灌罐后酵、榨酒、澄清、勾兑、煎酒、灌罐陈酿(3年以上)等步骤造出成品酒。
2-1越酒酿造过程示意图
2-2相关照片
? 黄酒罐装流水线
? 传统酿酒工艺:浸米
? 传统酿酒工艺:榨酒
? 包扎陶坛
创作背景资料:
? 《绍兴县志 第二册》,p1005-1007
? 百度百科>绍兴黄酒酿造技艺.>酿制工艺
3、越酒酿造三着作:文摘、相关档案
说明:
绍兴酒源远流长,代有革新,但在古代家庭手工业作坊条件下,这种酿酒技术主要靠父子传承、口教身授,很少用文字记录下来。直到清中后期才开始有了对越酒酿造法的系统研究和总结。《调鼎集·酒谱》、《绍兴酒酿造法之研究》与《酿造》为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的越酒酿造法专着,它们可说是越酒传统工艺的代表性着作。
3-1《调鼎集·酒谱》
说明:
《调鼎集》全十卷,清代中期的烹饪书,是厨师实践经验的集大成。其中《酒谱》分六部分,即“酒谱序”、“酒谱”、“酒类杂说”、“附各种造酒庵曲法”、“浙江鲁氏酒法”、“酒”。“酒谱”是对绍兴酒酿造法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为全书重点。
3-2《绍兴酒酿造法之研究》
说明:
《绍兴酒酿造法之研究》为周清所着,书稿早在民国四年(1915)完成,于民国十七年(1928)正式出版发行。此书的特点不仅在于传统工艺的总结,而且与西方科技知识相对照,对酒的各种成分作出化学分析,提出了各国酒的标准,并以此比照绍兴酒的特色,因此可以说是对绍兴酒作出近代科学的系统论述,把绍兴酒真正推向世界。
3-3《酿造》
说明:
《酿造》,为王云五主编的《万有文库》第一集中之书。此书共八章,其中第四章米酒中分为绍兴酒与清酒两节,对绍兴酒一般的制造法做了介绍。以一种酒名为单位作介绍的仅有葡萄酒、白兰地酒、香槟酒、麦酒和绍兴酒、清酒,所以绍兴酒在书中的地位很高,反映了其时酿造部门和社会各界对绍兴酒高度的评价。
创作背景资料:
? 钱茂竹,《越酒文化》,p177-182。
4、酒坛驰名三酿师:简介、人像、相关图片、档案资料
说明:
清代和民国时期,绍兴酒业兴旺,出现了一大批酿酒专家。他们精通技术、善于管理、锐意创新、敢于发展,又父子相传,世代相袭,内外兼顾,远近结合,终于打出了一张张绍兴酒的金字招牌。他们不仅是酿造专家,也是经营、推销酒的行家,绍兴酒在他们的手上走出浙江,走出全国,走向世界。
4-1沈墨臣
说明:
沈墨臣,是绍兴沈永和酒坊的开拓者和大功臣。他将沈永和酒坊改名为“沈永和墨记酒坊”,以示酒坊一个新时期的开始。凭借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胆识魄力,他积极向外扩张经营的地盘,形成了一个沈永和酒的全国网络。此后,沈墨臣更将眼光放到海外,使外国人品尝到中国绍兴的黄酒。日本人称“沈永和”的“善酿酒”为“黄酒之王”、“酒中绝品”。
4-2章东明(章氏家族)
说明:
阮社的章东明酒坊是清代绍兴诸多酒坊中出类拔萃的一家。章氏原住道墟(当时属会稽县),后迁入鉴湖之畔的阮社,到章东明时已是第十三代。章东明是个精打细算、勤劳俭朴的人,并熟悉酿酒技术,所以办起酒坊后,生意日益兴隆,边务农边酿酒经营。几十年间,他积累了相当的资金,于是扩大经营规模,将以农为主的酒坊变为以酿为主的大型酒坊。到五口通商(即1842年南京条约后)时,章东明酒坊每年大约酿五六千缸酒,每缸五六百斤,可见其规模已逐日扩大。
4-3周清
说明:
周清(1876—1940),原名幼山、友三,号越农,绍兴东浦人。周清出身于东浦镇东周溇的一个酿酒世家。据说,周氏在清初时曾有祖孙三代在战场上屡立功业,传至周佳木时,改习农工,从事酿酒,于清乾隆八年创“云集酒坊”,即今天绍兴着名的会稽山绍兴酒有限公司的前身。周清生活于越酒酿造由经验型迅速向科技型、学者型转变的时候,他为绍兴酿酒界开启新的科技大门,撰写了《绍兴酒酿造法之研究》,系统总结绍兴酒酿造技术。同时,他通过京杭运河将绍兴酒载至北京销售,开拓了绍兴酒在北方市场。
创作背景资料:
? 钱茂竹,《越酒文化》,p169-176
5、四大名品誉中华
说明:
越酒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改进酿造工艺,到清代民国时期,前后形成了四大名品,这就是元红酒、加饭酒、善酿酒、香雪酒。虽说越酒代有创新,新品迭出,但最基本、最主要的还是这四大品种。离开了这四大品牌,就没有了越酒的特色,甚至不能称之为绍兴酒。到了新中国成立后,这四大名品完全定型,成了中国黄酒四大代表品种。
创作背景资料:
? 钱茂竹,《越酒文化》,p183-185。
5-1元红酒:图文板、实物
说明:
l 元红酒,又称状元红,因过去在坛壁外涂刷朱红色而得名,是绍兴黄酒的代表品种和大宗产品。此酒发酵完全,含残糖少,色泽橙黄清亮,有独特芳香,味爽微苦,含酒精16~19%,含糖0.4~0.8克/100毫升以下,总酸0.45克/100毫升以下,受到嗜酒者的普遍喜爱。是干型黄酒的典型代表。
5-2加饭酒:图文板、实物
说明:
l 加饭酒,为绍兴黄酒中之最佳品种。加饭,顾名思义是与酒相比,在原料配比中,加水量减少,而饭量增加。由于醪液浓度大,成品酒度高,所以酒质特醇,俗称“肉子厚”。此酒酒液像琥珀那样深黄带红,透明晶莹,郁香异常,味醇甘鲜,含酒精17.5~19.5%,含糖1.5~3.0克/100毫升,总酸0.45克/100毫升以下。是半干型黄酒的典型代表。
5-3善酿酒:图文板、实物
说明:
l 善酿酒,以存储1~3年的元红酒代水酿成的双套酒。深黄色。其香芳郁,质地特浓,口味甜美,含酒精13.5~16.5%,含糖6~7克/100毫升,总酸0.5~0.55克/100毫升。为绍兴黄酒之高档品种。此酒在清代由沈永和酿坛创始。该坊在酿酒的同时酿制酱油,酿酒师傅从酱油酿制中得到启发,即以酱油代水做母子酱油的原理来酿制绍兴黄酒,以提高品质,得以成功。所以,善酿酒是品质优良的母子酒。也是半甜型黄酒的典型代表。
5-4香雪酒:图文板、实物
说明:
l 香雪酒,以陈年糟烧代水用淋饭法酿制而成,也是一种双套酒。酒液淡黄清亮,芳香幽雅,味醇浓甜。含酒精17.5~19.5克/100毫升,含糖19~23克/100毫升,总酸0.4克/100毫升以下。陈学本《绍兴加工技术史》记述:1912年,东浦乡周云集酿坊的吴阿惠师傅和其他酿师们,用糯米饭、酒药和糟烧,试酿了一缸绍兴黄酒,得酒12大坛。试酿成功后,工人师傅认为这种酒由于加用了糟烧,味特浓,又因酿制时不加促使酒色变深的麦曲,只用白色的酒药,所以酒糟色如白雪,故称香雪酒。它是甜型黄酒的典型代表。
创作背景资料:
? 百度百科>绍兴黄酒酿造技艺.>酿制工艺
三、越地酒俗
说明:
酒俗是越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酒是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饮料,是礼仪的载体,所以有多少重要的生活内容,有多少礼节要求,就有多少酒俗。其中包括婚嫁酒俗、生丧酒俗、岁时酒俗、时节酒俗、农事酒俗、商业酒俗、生活酒俗、会稽儒风、酒业会市等。
创作背景资料:
? 钱茂竹,《越酒文化》,p222-223
1、越地酒俗概况
1-1越地酒俗一览表
? 婚嫁酒俗(会亲酒、纳采酒、订婚酒、婚宴喜酒)
? 生丧酒俗
? 岁时酒俗
? 时节酒俗
? 农事酒俗
? 商业酒俗
? 生活酒俗
? 会稽儒风(曲水流觞)
? 酒业会市
注:此处注明各酒俗的名称、时间、场合、内容形式,具体材料请馆方提供。
1-2酒俗选介:简介、照片、相关资料
1-2-1岁末祝福酒俗
说明:
“祝福”,又称“请大菩萨”,系一年中最为隆重的祭祀活动。岁末有一大习俗为吃分岁酒,时在三十夜,全家团聚,贴上门联。如有宜人在外地,亦空一位,并放酒杯和筷子。分岁酒十分热闹,猜拳行令,笑闹无忌,直到半夜。有的还到天明,称为“守岁”。
1-2-2结婚喜酒
说明:
越俗的特点是花雕酒俗,其过程有会亲酒、采纳酒、订婚酒,到吉日良辰,大办婚宴喜酒。在仪式中有交杯酒,向新人敬酒、灌酒,新人向亲友斟酒敬酒。闹房最后项目是合欢酒,人们以此祝愿新人天长地久,永结同心。
1-2-3生日酒
说明:
孩子降生,一家欢庆,必办生日酒。先是满月时办剃头酒,祀神祭祖,摆酒宴请,理发师以酒代水,给婴儿润发,剃“瓦片头”,最后同喝剃头酒。到周岁时,办得周酒,礼物回赠,尽心喝酒,祝福孩童健康成长。
1-2-4祭禹酒
说明:
自1995年恢复祭禹大典后,年年不断。祭禹仪式中有敬酒献酒的庄重节目,大坛花雕酒由4人抬至祭桌前,毕恭毕敬向大禹像进献。
1-2-5黄酒节
说明:
黄酒节在每年10月中下旬举行,持续了近20年。其时丰收在即,冬酿开始,订货发货,十分热闹。黄酒节以黄酒为龙头,搞经贸洽谈,又办酒文化研讨会、越酒诗歌大奖赛等。黄酒节还与越剧节前后相连,舞台上优美的越剧声声入耳,餐桌上醇美的越酒杯杯醉人。
创作背景资料:
? 钱茂竹,《越酒文化》,p222-223
1-2-6其他酒俗
2、视频、照片:曲水流觞
说明:
曲水流觞,是由东晋永和年间王羲之等在兰亭进行曲水流觞活动为开头的,以后成了一项绍兴盛行的酒俗,一般在知识分子中举行,称“会稽儒风”。自20世纪80年代始,市人大规定三月初三为绍兴书法节,每年举行,延续至今。海内外人士欢聚一堂,行晋圣仪式,搞流觞饮吟,又会集河边柳枝修禊,还有书法展览,书艺交流等。除书法家外,全民参与。这是以酒会友、以酒联谊的一项高雅酒俗,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
创作背景资料:
? 钱茂竹,《越酒文化》,p222
3、实物/图文版:酒联、酒令、酒辞
3-1酒联
说明:
酒联是对联在与酒有关的各种场合上的运用。它利用汉语的造句功能,通过修辞的手段,并与书法艺术糅合一起,起到美化环境、状物写景、抒情寓意的作用,是酒文化常用的一种形式。
3-2酒令
说明:
酒令,含义有二:一是酒席上饮酒助兴的一种游戏;二是监督和执行酒席纪律的令官。酒令是酒席上的一种语言文字游戏,在唐代作为一种通行的饮酒习俗兴盛起来,到明清两代,酒令更为完备,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凡是世间诸事诸物均可制作为酒令。同时,酒令官盛行于酒席中,借以监督或主持酒席上的游戏按规则进行。
3-3酒辞
说明:
酒辞是酒席宴会上简短致辞和敬酒、劝酒时的欢迎祝颂性语词。它具有因人而异、因事而变、随意生发的特点,要求主旨集中、言辞浅近、幽默生动,能充分调动席间热烈的气氛,表达主人热情好客的情怀,给人留下快乐惬意回味。
创作背景资料:
? 钱茂竹,《越酒文化》,p224-229
四、酒与名士
说明:
绍兴黄酒被誉为“东方名酒之冠”,具有悠远的发展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内涵,也为历代文人名士所青睐,留下了诸多佳话。他们或对酒当歌,或即席挥毫,名人、名酒产生了无数名诗、名画、名联、名曲,为后世流传了卓具文化价值的审美感受和文学艺术遗产。时至今日,绍兴黄酒仍然作为中国黄酒的代表,受到中外名人的赞誉与喜爱。
1、越酒与历代文人名士
创作背景资料:
? 钱茂竹,《越酒文化》
1-1曲水流觞传醉笔(王羲之):漫画、《兰亭集序》文摘
说明:
每年三月上巳日,绍兴都会举办踏青活动,而名人达士在这一天进行“修禊”活动。王羲之即为会稽内史,又雅好会稽山水,于是在这一天,邀集同郡名士,聚会兰亭景地。他们在修禊式后,就行流觞活动。活动结束后,王羲之将37首诗辑成诗集,并在酒后乘兴挥笔,写成《兰亭集序》一文。
1-2任君投募醉乡人(元稹、白居易)
说明:
元稹与白居易是莫逆之交,情同手足,他们的文学观点相同,文学成就为世所公认,史称“元白”。元稹嗜酒,白居易更是一个酒仙、酒徒。元稹于穆宗长庆三年在越州为官,而白居易时在杭州为刺史,他几次来越州会友、赏景、吟诗,也称越州为醉乡。元稹与白居易在越州留下的酒诗和酒事,是绍兴酒文化史上的光辉一页。
1-2-1漫画:元稹与白居易以酒会友
1-2-2文摘
(1)《酬乐天喜邻郡》
蹇驴瘦马尘中伴,紫绶朱衣梦里身。
符竹偶因成对岸,文章虚被配为邻。
湖翻白浪常看雪,火照红妆不待春。
老大那能更争竞,任君投募醉乡人。
(2)《寄乐天》
莫嗟虚老海壖西,天下风光数会稽。
灵泛桥前百里镜,石帆山崦五云溪。
冰销田地芦锥短,春入枝条柳眼低。
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
1-3百岁光阴半归酒(陆游)
说明:
“百岁光阴半归酒,一生事业略成诗”,这是陆游晚年写的一首名为《衰疾》律诗的颈联。他回顾自己坎坷的一生,别无所就,唯有酒与诗聊以自慰。陆游以酒吟诗,以诗咏志,将诗酒融为一体。其实,“放翁”的字号即是由酒而来,所以酒与诗与放翁是须臾不可分离的。
1-3-1人像
1-3-2文摘
(1)《弋阳道中遇大雪》(节录)
起倾斗酒歌出塞,弹压胸中十万兵。
(2)《出塞曲》(节录)
清泉茂草下程时,野帐牛酒争淋漓。
(3)《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1-4终朝酩酊步颠连(徐渭)
说明:
徐渭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奇才、全才,在中国的文化史上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他的一生与酒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他狂生的性格往往凭借着酒赤裸裸地表现出来。同时,他的艺术才华与孤傲个性又借助于酒得到了升华。他是绍兴酒文化史上出类拔萃的一位诗人,一位古今罕有的艺术家。
1-4-1人像
1-4-2文摘
(1)《酒徒》
御史别淳于,金钗堕长夜。
五斗不湿唇,双鬟抱垆泻。
笑杀斗升肠,耳热索秆蔗。
1-5十里酒香村店笛(李慈铭、平步青)
说明:
李慈铭是近代着名诗人、文史大师。他嗜酒,曾与友人郑秀才及众人“遍饮村店,无日不醉”达一个月。他在酒中找到了知己,找到了理想寄托之所。他的许多诗词中,总是写到酒村酒俗。与李慈铭生活在同一时代的绍兴着名学者中,还有一人叫平步青。他是一位考据家、文史家,在绍兴酒文化史上也是一位大家。在他的大量着述中,有不少对于绍兴酒的考述。他对绍兴酒十分钟情,每当赏心乐事,总要饮酒。正如他自己说的“世无所好惟耽酒”,这位考据大家是绍兴酒的知音。
1-5-1人像
1-5-2文摘
(1)《望江南》
清明忆,老屋傍霞川。十里酒香村店笛,半城花影估人船,水阁枕书眠。
(2)《口号一绝句》
日日腰间插手巾,旧家风调酒杯新。
谁知三里红桥市,擘脯弹筝大有人。
(3)《将进酒》
将进酒,客不言,蒲桃泼醅白玉鲜,明妆翠羽列四筵。所思不来心悄然,琵琶锦槽停莫弹。帘外作风雨,楚天环佩泣秋语,兰芷香近不可始,主人劝觞客弗举。华灯晈晈月照堂,罗襟泪落珍珠光,鸾扇回飚君在旁,欲即不即心彷徨,百年此顷胡可常。秋星落泪泪波绿,门外骊驹早结束,主人留客客不回,堂上卷帘灭残烛。
创作背景资料:
? 平步青:《霞外捃屑》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p750、753
? 平步青:《霞外捃屑》下册卷十“玉雨泽释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p684、729
1-6貂裘换酒亦堪豪(秋瑾、蔡元培)
说明:
秋瑾,是着名文学家,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蔡元培,是近代着名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两位都是绍兴人,都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代表性特产——绍兴酒。在秋瑾留下的大量诗词歌赋中,至少有20多首诗、5首词以酒入文。她以酒抒情,表达了自己的英雄本色,英武之气。蔡元培的饮酒则不失其文人风格,即细品慢饮,浅酌缓尝。他的“每饭必酒”和饮酒礼仪,表现了中国酒传统的饮法和作风。
1-6-1人像
1-6-2文摘
(1)《剑歌》
何期一旦落君手,右手把剑左把酒。
酒酣耳热起舞时,天骄如见龙蛇走。
(2)《宝剑歌》
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此方英杰。
饥时欲啖仇人头,渴时欲饮匈奴血。
(3)《宁粤和谈追随蔡先生的经过》
“蔡先生这个人的特点就是淡,他的人情味很浓……蔡先生吃饭,都是很普通的菜,也就是中央研究院的大锅菜。他每一顿饭时都要喝一点酒。酒壶是用一个锡制方形的暖壶……每次只吃几片面包,酒是不可少。每一顿都是这样。”
创作背景资料:
? 程沧波:《宁粤和谈追随蔡先生的经过》,陈平原、郑勇编《追忆蔡元培》,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版,p262
(4)《蔡元培的爱乡情结》
“蔡先生在外地生活了几十年,但始终保持绍兴人的生活习惯和爱好,他喜欢喝绍兴酒,每年都托亲友来购运去,家中常备陈酒数坛,客来开怀畅饮。”
(5)《随待蔡先生的经过及我对他的体认》
“蔡先生待人接物都很谦和。饮宴之时,不论男女老幼敬他喝酒,他必举杯回敬……”
创作背景资料:
? 姜绍谟:《随待蔡先生的经过及我对他的体认》,陈平原、郑勇编《追忆蔡元培》,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版,p253
2、把酒论世——鲁迅与越酒
说明:
鲁迅爱喝酒,他的不少文章描述了绍兴酒店的格局和酒风酒俗,为越地所特有。查《呐喊》《彷徨》集小说25篇,写到酒的有三种情况,即酒人、酒事、酒环境。鲁迅的诗也常常提到酒,通过酒展现他的内心世界,抒发最诚挚的感情。“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这是鲁迅为纪念好友范爱农而在题为《哀范君三章》中的诗句。鲁迅以酒论世,洞察秋毫,他的诗文是绍兴酒文化无穷的宝藏。
2-1照片/画像:鲁迅饮酒
2-2与酒相关的作品
2-2-1《哀范君三章》
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
大圜犹酩酊,微醉自沉沦。
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
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
2-2-2《孔乙己》:文摘、电影片段
2-2-3《在酒楼上》(节录):文摘、漫画
“一斤绍酒。——菜?十个油豆腐”。(我)“很舒服的呷了一口酒,酒味很纯正;油豆腐也煮的十分好;”(友人来了,加酒添菜)“就从堂倌的口头报告上指定了四样菜:茴香豆,冻肉,油豆腐,青鱼干。”
3、照片:越酒与近现代中外名人
? 周恩来关心绍兴酒
? 邓小平喜饮“古越龙山”绍兴酒
? 江泽民爱护绍兴酒
? 尼克松爱喝绍兴酒
? 西哈努克亲王念念不忘绍兴酒
? 日本贵宾与绍兴酒
创作背景资料:
? 王阿牛,《中外名人喜爱绍兴酒》,《酒文化》,p74-75
第三单元 书画文化
传播目的: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绍兴地区书画文化发展脉络与名家代表。通过对书画名家及馆藏书画作品的展示,使观众领略绍兴精彩纷呈的书画文化。
单元说明:
绍兴地处南方百越文化和北方华夏文化的临界地,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杂与融汇,无疑会在绍兴地区显得特别活跃和频繁,为绍兴产生众多的书画文化名士提供了良好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绍兴书画艺术创作俊才辈出,流派纷呈。晋王羲之书法冠绝古今,后世尊为“书圣”。明徐渭之画别树一帜,创一代画风。入清,赵之谦、任颐之作,更辟文人画之新径。新中国成立后,绍兴群众性书法活动兴盛,被称为“书法之乡”。
主要内容:
一、书法
二、绘画
一、书法
说明:
绍兴境内书法艺术历史久远。自汉以降,绵亘近百代。两晋时期,书法大盛,名家辈出,并出现书法世族,尤以孔氏及王氏两族引人注目。唐代,徐师道一门四代书家,为书坛留下佳话。宋以后,境内书法界亦高手如林,风格各异。入清后,境内又名家迭出,且多书法篆刻皆精。新中国成立后,绍兴书法得到进一步发展,众多书家在书艺上成就丰硕。绍兴境内书法活动兴盛,兰亭书会连年不绝,少年儿童中学书成风,中青年书家群体涌现,绍兴更被誉为“书法之乡”。
创作背景资料:
? 《绍兴县志 第三册》,p1603-p1606
1、绍兴历代书法名家
注:以下根据《绍兴县志第三册》列举绍兴历代书法名家,请馆方加以挑选。
1-1王羲之:简介、人像、作品
说明: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时期着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1-2王献之:简介、人像、作品
说明: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东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王羲之第七子,简文帝婿。谢安请为长史,历吴兴太守。王献之性高迈不羁,风流冠时,工书骨力虽不及父,而颇有媚趣,世合其父称“二王”。书法作品有《中秋帖》《地黄汤帖》等。
1-3智永:简介、人像、作品
说明:
智永(生卒年不详),中国南朝陈、隋书法家(公元6世纪)。本姓王,名法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他继承师法,精勤书艺,相传曾手写《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东诸寺庙。当时求书者很多,住处门限踏损,裹以铁皮,号为“铁门限”。虞世南得其传授,影响初唐学书。
1-4虞世南:简介、人像、作品
说明:
虞世南(558--638),唐代书家。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宁波)人,晚年居会稽。仕隋为秘书监,赐爵永兴县子,世称“虞永兴”或“虞秘监”。授青光禄大夫,谥文懿。他年轻时学书于当时着名书法家智永,得其真传,深得“二王”妙旨和智永笔法。《旧唐书》《新唐书》皆有传。
1-5赵之谦:简介、人像、作品
说明:
赵之谦(1829--1884),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绍兴府会稽县人。以书画印闻名于世,有《悲庵存墨》存世,汇其书画。
1-6徐师道:简介、人像、作品
说明:
徐师道,唐会稽人,峤之之父,浩之祖。字太真。少有至行,不干仕进。徐浩《古蹟记》称师道“真、行、草皆名冠古今,无与为比”。张怀瑾《书断》卷中列其草书入能品。朱长文《续书断》卷上云:“太真精于翰墨”。
注:请馆方补充徐师道生卒年份
1-7徐峤之:简介、人像、作品
说明:
徐峤之,唐代书家,字惟岳,浩之父,浙江绍兴人。官赵、湖、洛州刺史。广平太守。工正、行、草书。尝进所作六体书。明皇手诏答:卿进书甚可观笕,回鸾顾鹊,坠露凝云,虽古人临池悬账之妙,何以过此。赐物四十。传有《春首贴》。
注:请馆方补充徐峤之生卒年份
1-8徐浩:简介、人像、作品
说明:
徐浩(703~782),中国唐代书法家。字季海,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张九龄甥。着有《论书》(又称《法书论》)1篇。徐浩擅长八分、行、草书,尤精于楷书。他的书法曾得到父亲徐峤的传授,风格圆劲肥厚,自成一家。
1-9其他相关书法家
徐璹、徐铉、徐锴、杜衍、赵宗万、陆游、陈鹤、王思仁、祁豸佳、杨宾、童钰、冯肇杞、董洵、王端淑、商婉人、魏戫、吴隐、顾燮光、徐生翁、鲁迅、徐半丁、马一浮、李鹤年、胡问遂、沈定庵、林岫、朱关田……
创作背景资料:
? 《绍兴县志 第三册》,p1603-1605
2、照片:兰亭书法节及其他书法活动相关照片
说明:
1981年农历三月初三,江浙沪两省一市的27位着名书法家雅集兰亭,倡议成立“兰亭书会”,翌年获得浙江省文联正式批准。1993年,制定了节徽和节歌。自1985年至2010年,中国兰亭书法节经过26年26届的成功举办,已成为一个相当成熟的地方新兴节会。每年的三月初三,海内外书坛名家雅集兰亭,研讨书学,泼墨挥毫,流觞赋诗,盛况非凡。书法节主要活动包括:晋圣、修禊、曲水流觞、书法展览等。
创作背景资料:
? 百度百科>兰亭书法节
3、档案实物:馆藏书法作品展
二、绘画
说明:
中国绘画是传统文化中一颗熠熠闪光的宝石,同时也为绍兴的艺术家们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广阔天地。由此,在绍兴产生的众多名家巨匠,犹如灿烂群星,在中国绘画星空中交相辉映,不仅成为中国绘画史的奇观,也是绍兴人永恒的骄傲和自豪。
创作背景资料:
? 陆景林,《绍兴书画史》,p143
1、绍兴历代绘画名家
注:以下根据《绍兴县志第三册》列举绍兴历代绘画名家,请馆方加以挑选。
1-1“大小谢”(谢灵运、谢惠连):简介、人像、作品
说明:
南朝谢灵运世居会稽,不仅诗句开创山水诗派,其画亦工,更擅佛像,曾为镇江甘露寺作壁画六幅。其族弟谢惠连亦有画名,人称“大小谢”。
1-2陈闳:简介、人像、作品
说明:
唐代画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为永王府长史,开元年间召入供奉。擅画人物、仕女等,兼工鞍马,与韩干同师于曹霸。曾画唐明皇肖像及唐室诸帝王像,笔力滋润,风采英奇,妙绝当时。玄宗出猎泰山时,命陈闳与吴道子、韦无忝合作《金桥图》,陈画帝容及御马照夜白,道子画桥梁、山水、车舆、人物、草木等,无忝画牛、马、羊等各种动物,一时号为三绝,人多学其画。
注:请馆方补充陈闳的生卒年份
1-3仲仁:简介、人像、作品
说明:
仲仁(生卒不详),北宋画家,僧人,会稽人。仲仁住衡州(今湖南衡阳)华光山,号华光长老。擅画梅,每当花开月上,就窗间疏影,用水墨晕写,创为墨梅。亦画山水平远小景。
1-4王冕:简介、人像、作品
说明:
王冕(1287一1359),诸暨人,字元章,一字元肃,号煮石山农,别号很多。元代着名画家、诗人、书法家。工画墨梅,枝叶密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或用胭脂作没骨梅;亦擅竹石。
1-5徐渭:简介、人像、作品
说明: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 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山阴人。徐渭的绘画新颖奇特,打破了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的题材界限,水墨大写意花鸟笔势狂逸,墨汁淋漓,是写意花鸟画成熟的标志。
1-6其他相关绘画家
王羲之、王善之、孙位、曹霸、辨才、道芬、陶忠、张浃、丁权、六仲怀、廉布、薛志、吴大素、王英孙、鲍敬、尚雨、唐肃、商喜、金史、冯肇杞……
创作背景资料:
? 《绍兴县志 第三册》,p1606-1609
2、档案实物:馆藏绘画作品展
第四单元 戏曲文化
传播目的: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绍兴的戏曲文化。通过展示绍兴最主要的两大剧种——越剧与绍剧的发展与特色,使观众对绍兴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
单元说明:
绍兴素有“戏曲之乡”的美称。在绍兴这块文化沃土上,产生了绍剧、越剧、调腔、鹦歌班、诸暨乱弹五大剧种和莲花落、平湖调、词调、宣卷、落地唱书五大曲种,其中以绍剧与越剧为绍兴戏曲文化的代表。绍剧发展历史悠久,艺术风格独特,流行于浙东、杭州、上海一带,为浙江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越剧发源于嵊县农村,自诞生后以绍兴地区为主要演出地,后成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亦有“全国第二大剧种”之称。
主要内容:
一、越剧
二、绍剧
0、图文板/多媒体装置:绍兴戏曲种类概况
注:此处可设多媒体装置,使观众通过视听来了解绍兴各个戏曲种类及特点。
一、越剧
说明:
越剧发源于嵊县农村,系由民间说唱“落地唱书”发展而来。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该地农村6名说唱老人首次化妆登台,唱腔仍以落地唱书调为主。民国初进入上海后,因嵊县旧属绍兴府,曾称绍兴戏,后又称绍兴文戏。1938年前后定名为“越剧”。越剧自诞生后,其戏班、剧团均曾以绍兴为主要演出地,后由绍而甬杭,由杭而沪。越剧长于表演细腻质朴之思想感情,唱腔清丽柔润,委婉动听,故演出剧目以爱情及家庭题材为多。不少演员经过反复摸索,创造出各种流派。越剧现已成为除京剧外全国最大地方剧种。
创作背景资料:
? 《绍兴县志 第三册》,p1614-1615。
1、越剧行当:表格、代表剧照
说明:
越剧的行当,开初是根据京剧和昆曲两大剧种的行当来分的。几十年中,出于剧种发展需要和越剧表演的独特性,使越剧行当又有些变化。今日的越剧行当大致可分六大类,即小旦、小生、老生、丑角、老旦、净角。其中小旦、小生、老生和丑角向来被称为越剧的“四庭柱”,也称“四柱头”。四庭柱中,小旦和小生更为重要,这与早期女子越剧演出剧目都是以小旦和小生为主的对子戏有关。
行当名称
角色
分类
代表人物
小生
扮演青年的男角
书生、穷生、官生、武生
《西厢记》张生
《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
《打金枝》郭暧
《玉堂春》王金荣
《血手印》林招得
《珍珠塔》方卿
《投军别窑》薛平贵
小旦
扮演身世悲苦的青年女子
悲旦、花旦、闺门旦、正旦、武旦、泼旦
《琵琶记》赵五娘
《秦香莲》秦香莲
《西厢记》红娘
《拾玉镯》孙玉娇
《西厢记》崔莺莺
《梁山伯与祝英台》祝英台
《碧玉簪》李夫人
老生
四十岁以上的男角
正生、老外、唱做老生、文武老生、泰斗老生、惯头老生
《琵琶记》张公
《二堂放子》刘彦昌
《金山战鼓》韩世忠
《秦香莲》包拯
《宋江刺惜》宋江
小丑
滑稽角色
长衫小丑、短衫小丑、彩旦
《王老虎抢亲》王天豹
《沉香扇》蔡德清
《拾玉镯》孙媒婆
《珍珠塔》姑母
《玉堂春》鸨儿
老旦
上年纪的妇女
《红楼梦》贾母
《血手印》林母
大面
上年纪的反面男角
《何文秀》张堂
《三看御抹》刘天化
创作背景资料:
? 陈娅玲,《绍兴戏曲文化概论》,p145-147
2、越剧剧目
说明:
越剧自1906年从说唱艺术演变成戏曲后,剧目来源主要三方面:一将原唱书节目变成戏曲形式演出;二从兄弟剧种中移植;三根据宣卷、唱本、民间传说的故事编写。自1917年进入上海的剧场后,演出的大多还是以上三类剧目,1920年以后,越剧进入绍兴文戏时期,新增许多剧目。新中国成立后,越剧在剧目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改编与新编的剧目,无论在思想性或艺术性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为中国戏曲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越剧自1906年诞生至20世纪末,据不完全统计,上演剧目有6千余个,虽其中夹杂一剧多名的情况,但演出剧目仍非常可观。至2006年,《中国越剧大典》记载的代表性优秀剧目共有375个。
2-1剧目举要:剧目简介、剧照
注:请专家挑选相关着名剧目进行介绍
? 《一线太守》、《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祥林嫂》《何文秀》《碧玉簪》《追鱼》《情探》《珍珠塔》《柳毅传书》《五女拜寿》《沙漠王子》《盘夫索夫》《盘妻索妻》《九斤姑娘》《山河恋》《玉堂春》《血手印》《孟丽君》《打金枝》《玉蜻蜓》《荆钗记》《西园记》《春香传》《白蛇传》《李娃传》《白兔记》《汉宫怨》《红丝错》《花中君子》《汉文皇后》《三看御妹》《金殿拒婚》《孔雀东南飞》《王老虎抢亲》《穆桂英挂帅》《陆游与唐琬》《狸猫换太子》《家》……
创作背景资料:
? 百度百科>越剧>经典剧目
2-2经典片段欣赏:视频
3、绍兴小百花越剧团
说明:
绍兴“小百花”是一个在改革年代里孕育诞生的新型文艺团体。自1986年成立以来,先后创作和排演了大戏三十余台,折子戏五十余出。创作排演的《陆文龙》、《越王勾践》、《越女三章》、《一线太守》等先后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省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中国越剧艺术节金奖、中国戏剧节剧目奖等奖项。绍兴“小百花”涌现出了一大批文武兼备、有德有艺的优秀青年演员,如吴凤花、吴素英、陈飞,她们先后在全国及省、市戏剧节中获奖,并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吴凤花荣获“二度梅”。新生代“小百花”演员张琳、董鉴鸿等参加全国“越女争锋”荣获金奖。单位先后多次被评为省、市、县级先进单位,两次获评浙江省一级剧团。1995年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集体;2008年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3-1 “小百花”梅花奖得主:照片、介绍、代表作剧照等
3-1-2 吴凤花(“二度梅”)
说明:
吴凤花,1970年出生。范派小生,师承范瑞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第13届(1996年)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第25届(2011年)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代表剧目:《陆文龙》,《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三看御妹》,《沉香扇》,《吴王悲歌》等。
3-1-2 陈飞
说明:
陈飞,1969年7月出生。傅派花旦,师承傅全香。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第22届梅花奖获得者。代表剧目:《情探》,《梁山伯与祝英台》,《木兰别传》,《李娃传》等。
3-1-3 吴素英
说明:
吴素英,1967年7月出生。吕派花旦,师承吕瑞英。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副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员,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代表剧目:《沉香扇》,《李慧娘》,《三看御妹》,《狸猫换太子》,《打金枝》,《九斤姑娘》等。
3-2 常演剧目:剧照
3-3 戏服、道具展示
3-4 获奖情况一览
注:
由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创编拍摄的越剧电视连续剧《一线太守》,在2013年第九届中国电视戏曲“兰花奖”上荣获一等奖,这也是中国戏曲电视剧最高奖。由柯桥区纪委、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和绍兴广电总台联合摄制的越剧电视连续剧《一钱太守》,共3集,总投资约200余万元。该剧由“小百花”国家一级演员张琳、于伟萍、吴素英主演,曾执导黄梅戏音乐电视剧《祝福》等多部影视作品的李伟担任总导演,着名戏曲导演杨小青共同执导,着名越剧演员陈飞担任副导演。
4、档案实物:越剧相关档案资料
二、绍剧
说明:
绍剧又名“绍兴乱弹”,俗称“绍兴大班”,是我国乱弹戏剧的一支,浙江三大剧种之一,迄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拥有400多个剧目。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曾一度被称为“越剧”,1950年定名为“绍剧”。它作为浙江地区的主要曲种之一,是以唱乱弹腔为主的多声腔剧种,长期流行于浙东,主要在绍兴、萧山、上虞、嵊县、宁波、杭州等地。绍剧以高亢激越的唱腔、粗犷朴实的音乐、豪放洒脱的表演和文武兼备等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悟空戏独树一帜,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
创作背景资料:
? 陈娅玲,《绍兴戏曲文化概论》,p199
? 百度百科>绍剧
1、绍剧行当:图文板
说明:
绍剧角色行当分为三档(艺人习称“三堂”):
白脸堂,包括老生、老外、小生、副末(也称副老生);
花脸堂,包括大花脸(也称净、大面)、二花脸(也称副净或二面)、小花脸(小丑)、四花脸;
旦堂,包括正旦、花旦、老旦、作旦(具武旦性质)、五旦(宫女旦兼男角)。
此十三行也称“十三先生”,分工细致,职责明确。至民国初年,白脸堂增加了帮小生、外末、六白脸;花脸堂增加了副大面、五花脸,合称“十八子弟”。各行脚色均有各自的拿手戏。
创作背景资料:
? 陈娅玲,《绍兴戏曲文化概论》,p216-219
2、绍剧剧目
说明:
绍剧的剧目颇为丰富,从题材上看,以历史戏居多,家庭戏次之。就其风格特点来说,多为情绪愤慨、斗争激烈、感情奔放的一类戏,流传的传统剧目达四百多个。
2-1剧目举要:简介、剧照
?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于谦》、《龙虎斗》、《芦花记》、《游园吊打》、《磨房串戏》、《打太庙》、《打半山》、《轩辕镜》、《渔樵会》、《芦花记》、《香罗带》、《哭箱诉舅》、《高平关》、《后朱砂》、《千秋鉴》、《龙虎斗》《双贵图》、《双核桃》、《龙凤锁》、《和番》、《醉酒》、《男吊》、《女吊》、《调无常》……
创作背景资料:
? 百度百科>绍剧
2-2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简介、剧照、视频
说明:
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取材于《西游记》,流行的绍剧版由浙江绍剧团于1960年根据传统本由贝庚(执笔)、顾锡东改编。
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曾在20世纪60年代红极一时,毛泽东、周恩来、郭沫若等党和国家领导当时观看演出后,曾为该剧题写诗词而声名大振。后又拍摄成电影(天马电影制片厂1960年摄制,曾于1963年5月获第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在72个国家和地区放映。绍剧悟空戏因此饮誉海内外,成了浙江绍剧团的标志性美称。
创作背景资料:
? 百度百科>《孙悟空三打白骨精》>1960年六龄童主演绍剧电影
3、绍剧名家(请馆方补充)
3-1章宗义:简介、剧照
说明:
章宗义(1924~2014),浙江绍兴人,艺名六龄童,绍剧表演艺术家。专工武生,以演孙悟空着名,人称“南派猴王”。《西游记》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之父。章宗义幼时痴迷于社戏,并在观看中偷师学艺,六岁就开始登台,很得观众喜爱。但遭遇受伤和“倒嗓”之后章宗义决定转型,开创绍剧猴戏。他拜猴子为师,终至演艺大成,并先后受到陈毅、周恩来、毛泽东等人的赞扬。1987年由章宗义编、导、主演的《孙悟空大闹乾坤》获浙江省第三后戏剧节荣誉奖。2014年1月31日,章宗义病逝于浙江绍兴。
3-2章宗信:简介、剧照
说明:
章宗信(1921~1967),浙江绍兴人,艺名七龄童,出生戏剧世家。他七岁时在上海登台演出,嗓音清亮,扮相俊美,观众誉之为“神童老生”。虽然工老生,然而在七龄童所扮演的戏剧人物中,最有光彩,最为观众所称道的,是七龄童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所扮演的猪八戒。他所开创的猪八戒扮演艺术,已成为后人效法的一种范式。
3-3王振芳:简介、剧照
说明:
王振芳,浙江绍兴人,1933年出生,艺名十三龄童。王振芳出身戏曲世家,是知名演员“七邑第一丑”王茂源之孙,知名老生演员王纪发之子。王振芳自幼受家庭的熏陶,从祖、父学艺。1945年,王振芳入“泉源第一舞台”在绍兴觉民舞台“挂牌”演出,在《忠岳传》中饰演岳飞,观众称为“神童”,时王振芳十三岁,遂以十三龄童为艺名。十三龄童擅长饰演袍带以及青衫戏,饰《宝莲灯·二堂训子》中的刘彦昌、《清官册》中的寇准、《双合桃》中的范仲淹、《节孝图》中的包拯、《孙安动本》中的孙安、《海瑞背纤》中的海瑞等等,为观众所称道。十三龄童对绍剧唱腔、发声的研究,颇有造诣,又收集、研究戏曲脸谱,这是他多年以来的一项爱好。1950年末,十三龄童与汪筱奎、王桂发等共同组建了新民绍剧团,但任新民绍剧团团长。
3-4筱玲珑:简介、剧照
说明:
筱玲珑(1907~1963),绍剧旦角,原名陈元相,绍兴城区唐皇街人。师从林方玉倌,绍兴观众称其为大倌,扮相小巧婀娜,因得“玲珑”艺名。他创绍剧旦腔(正宫弦下调),主张增加华彩乐器,丰富音乐伴奏,力革男旦草台戏粗疏单调积弊,并倡议改革戏装,以切合剧情及人物身份。
3-5钱慧韵:简介、剧照
说明:
钱慧韵,绍剧老生,原名钱小羊,浙江杭州人。在绍剧中,钱慧韵以女老生的唱念反串小生角色,是一种新的表演形态,她在《三请樊梨花》中饰演薛丁山,在《双阳与狄青》中饰演狄青,《白蛇传》中饰演许仙,《穆柯寨》中饰演杨宗保等,与花旦筱兰芳联手,珠联璧合,颇受观众的欢迎。
3-6章艳秋:简介、剧照
说明:
章艳秋,本名章大毛,1924年出生,绍兴人。她幼年家境贫困,于1935年入“荪桂舞台”戏班,从知名老生筱锦芳学艺,初习小生,旋改旦脚,成为近代绍兴乱弹第一个女性旦脚演员。她不仅在“二凡慢板”用“吟唱”的方法,即便是叙事的“二凡中板”,也多用“吟唱”这法。以其“吟唱”,所以在乐化成腔时,反映唱辞的字声、语气较为细致,唱腔的旋律也起伏有致,纡缓婉约,动人悦耳,有较强的音乐性。
3-7汪筱奎:简介、剧照
说明:
汪筱奎(1901—1962),又名玉兔,绍兴人。他十多岁即入乱弹班,拜名丑为师,经过几十年努力,形成了绍剧二丑表演新流派。其唱腔刚劲有力,圆润悦耳,声如洪钟,余音悠长,故有“金嗓子”的美称。
创作背景资料:
? 百度百科>绍剧
4、档案实物:绍剧相关档案资料
第五单元 习俗文化
传播目的:
越俗是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通过展示越地习俗的概况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几项越俗,使观众对越地习俗文化有所了解。
单元说明:
越俗,即越地民俗,是越人在宁绍平原这片土地上为生存和发展而形成的生活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不断变化的文化内涵。越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和新石器交替的时代,从考古发现来看,小黄山时期是越俗的萌芽时期。河姆渡时期的民俗现象是越地民俗的源头。越国时期,越地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和国家,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以及疆域的阻隔,保持着文化的独立性,因此该时期也成为了越俗的形成和成熟时期,并确定了独特的个性。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两宋时期的三次大规模移民使越地民俗与中原文化逐渐融合。明清二代,越地生产民俗、社会生活民俗等等内容已经基本稳定。
主要内容:
一、越俗概括
二、习俗选介
一、越俗概况
说明:
越俗主要可分为:一,越地的物质生产民俗,包括农业民俗、渔业民俗、工匠民俗、商业和交通民俗等方面,涵盖越地百姓进行生产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二,越地社会生活民俗,即越地社会的组织形态和人们的物质生活如饮食、服饰、居住等方面的民俗,具体而言有越地会馆民俗、岁时节日民俗、越地生活民俗等。三,越地信仰民俗,这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越地民众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包括原始时代遗留的信仰崇拜、民间宗教信仰、民间习俗信仰如生产、生活、岁时节日习俗信仰等。此外,还有口传文学、民间曲艺、方言文化等越地民俗文化。
1、古代各时期越地民俗相关图片、文摘
注:选取“小黄山”时期、河姆渡时期、越国时期、明清以前、明清时代的相关越俗图片、文摘等资料展示
2、文摘:清康熙《绍兴府志》卷十二“风俗志”
说明:
清康熙《绍兴府志》卷十二“风俗志”罗列了越地民风变化的线索,可视做越地民俗变化的一个纲要:
“昔周官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而越吟不列于有司乐,后世无征焉。《越绝书》越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史记·货殖列传》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肴赢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给,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汉书·地理志》吴粤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又云屈宋以骚赋显名,而枚郑集于吴,严朱显于汉,文辞并发,吴粤与楚接,比民俗略同审,尔则彬彬有文武矣。《晋书》其民循循。《宋书》民性柔而慧,昔孔子称南方宽柔以教,岂近是乎。”
3、越地民俗一览表、越地民俗图片集锦
创作背景资料:
? 寿永明、宋浩成、俞婉君.《越地民俗文化论》p57
二、习俗选介
1、大禹祭奠
说明:
治水英雄大禹之墓——大禹陵座落于绍兴东南郊会稽山麓,大禹陵前有禹陵村,是大禹后裔世代守陵居住之地。大禹陵几千年祭祀相继,是全国祀禹中心。公元前21世纪中叶,夏王启首创祭禹祀典。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上会稽,探禹穴,祭大禹,开创了大禹祭典的最高礼仪。到明清两朝,祭禹仪式程序完备,典礼隆重。古代祭禹的日子,通常是在俗传为大禹诞辰的旧历三月初五。自1995年以来,祭禹成为绍兴市的一个常设节会,祭祀的日子也改在公历4月20日。公祭典礼采用最高礼祭的“禘礼”形制,共有肃立雅静、鸣铳、献贡品、敬香、击鼓撞钟、奏乐、献酒、敬酒、恭读祭文、行礼、颂歌、乐舞告祭、礼成等仪式。祭祀典礼从9点50分开始,寓意“九五之尊”,祭品用“三牲”、“五谷” 、“五果”。除公祭外,还有民祭、族祭等形式。
1-1大禹陵照片
1-2大禹祭奠活动相关照片、资料
1-3相关档案资料
创作背景资料: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文化节庆—绍兴大禹祭典
2、兰亭修禊
说明:
农历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古代称“上巳”。此日人们到水边举行祓禊活动,以驱邪辟怪,祓除疾病与不祥,又称“禊日”。而这种仪式则称为“禊”、“祓禊”或“修禊”。在《后汉书·礼仪志》等古籍中多有记载。魏晋以后便固定为每年的三月三日为“禊日”,人们往往带着美酒佳肴,到风景美丽的郊外水边嬉戏,或席地野餐,或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相与为乐。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王羲之等42位隐士文人,在浙江会稽山阴之兰亭举行的修禊活动,将此民间习俗雅化。着名的《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兰亭禊日所得诗集作的序。此后,历代文人雅士效仿,“兰亭修禊”风俗至今不绝。
2-1兰亭雅集相关诗作、《兰亭集序》、兰亭修禊图
2-2与该习俗相关的其他资料或档案
创作背景资料:
? 洪忠良.“兰亭修禊”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日报,2012年7月23日
? 寿永明、宋浩成、俞婉君.《越地民俗文化论》p57
3、绍兴祝福
说明:
绍兴民间的“祝福”大典,俗称“请大菩萨”,亦称“祚福”,系一年中最为隆重的祭祀活动。“祝福”大典起始于元朝,至今尚在绍兴社会和人民生活中产生巨大影响。祝福的时间为每年农历十二月廿三夜送灶司菩萨上天后,到廿八夜之间。这期间人们会选择农历中“宜祭祀”的日子,举行年终最隆重的祝福大典,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祝福仪式大致分为这样几个过程:“掸尘”、准备“福礼”、“福礼”的摆放、“拜菩萨”,“祝福”之后还有与祭祖相关的“请羹饭”、“散福”与“关门”等习俗。绍兴祝福,也因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精彩描写而闻名于世,目前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3-1祝福习俗的相关照片、视频
3-2相关档案资料
创作背景资料: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祝福
? 中国·柯桥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项目名录 >> 市、区级项目>>绍兴祝福
? 绍兴网>>新闻中心>>手机记者>>【寻访非遗⑿】绍兴祝福:传统礼仪沿袭至今
? 《绍兴县志·第三册》p841
? 刘春燕等.《绍兴地区的祝福习俗》来源:《社会》
4、舜王庙会
说明:
绍兴舜王庙会是缘于会稽山区的人们对舜王特别的信仰和崇拜,而逐渐形成的农历九月廿七为舜王庆生的民间活动。它集山区人民民俗风物、山区民间文艺和古代山区传统市集为一体,在会稽山区这块土地上世代相传。
会稽山区至今遗留下三座舜王庙,数王坛舜王庙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它位于绍兴城东南王坛镇两溪村舜王山之颠,是传说中舜巡狩会稽山之际,筑坛祭天的遗址。每年九月廿七日王坛舜王庙都有庙会,一般持续三天,从九月廿六日祭神开始到九月廿八日谢神结束。明清以来,舜王庙会久盛不衰,因为它有独立的组织领导机构——“社”和“会”。
新中国成立前的舜王庙会主要是带有宗教色彩的祭祀虞舜活动,兼有演戏、娱乐及经济功能。庙会的另一种形式是舜王菩萨巡会。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与“会”的自然解体,巡会形式不再举行。1958年公社化后,当时的舜王庙会禁止迷信活动,只准物资交流。改革开放后,王坛镇政府举办了舜越文化节。2001年曾适当恢复了庙会巡会的一些传统。2005年,王坛镇举办了“2005绍兴舜越文化节开幕式暨祭舜王庙典礼”活动,影响较大,活动主要是向舜王敬献五谷、祭文、诵诗、文艺表演、农产品推介、经济恳谈等。舜王的“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万事礼为首,百善孝为先”精神,对于会稽山区的普通百姓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信仰功能。舜王庙会于2007年6月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4-1王坛舜王庙照片
4-2舜王庙会活动相关照片、资料
4-3相关档案资料
创作背景资料:
? 中国·柯桥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项目名录 >> 省级项目>>绍兴舜王庙会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绍兴舜王庙会
? 浙江晚报>>舜王庙庙会,2009年10月20日
5、绍兴水乡社戏
说明:
社戏是流行于绍兴地区的传统民间娱乐风俗,是旧时在绍兴城乡春秋两季酬神祀鬼而进行的戏剧表演活动。“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先时,春社为祈求五谷丰登,秋社为庆贺一年丰收,后发展为以演戏酬神祈福,进而沿习为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绍兴演社戏风俗,早在南宋即已盛行,到清末仍风行一时。
绍兴的社戏大致可分为年规戏、庙会戏、平安戏、偿愿戏,其中以庙会戏为主。社戏演出的首尾有一定的祭祀仪式,并且演出的程式比较固定,一般按照“闹场-彩头戏-突头戏-大戏-收场”的程式进行。
社戏的舞台可分成庙台、祠堂台、河台(水台)、街台、草台等几种,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河台(水台),称之为“水乡舞台”,是一种后台在岸上,前台在水里的格局。给观众创造了一种水上、岸上可以同时观看社戏的条件,非常具有水乡特色。
5-1绍兴社戏表演的相关照片、视频资料
5-2相关档案资料
创作背景资料:
? 中国·柯桥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项目名录 >> 市、区级项目>>水乡社戏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绍兴水乡社戏
6、绍兴端午习俗
说明:
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或重五。绍兴县(现柯桥区)每于端午之前,家家姑娘精心绣制“香袋”,其形略如荷花、菱角、鸡心之类,精巧可爱。至端午日,即将香粉、雄黄盛入其中,悬于胸前,谓之“挂香袋”,以为可以避邪。是日,绍俗家家自制张天师偶像,置于门额之上;或将艾束作人形,又以竹作剑,置于门前,均取避邪之意。也有在门楣或门上贴朱砂符、八卦图或钟馗捉鬼图的。至近代,绍俗尚有门前悬艾,插菖蒲之举,且书“菖蒲作剑,斩八节之妖魔;艾叶为旗,招四时之吉庆”的对联,贴于门侧或床柱之上。
是日,绍俗除吃端午粽外,还有吃“五黄”习惯。所谓五黄,即黄瓜、黄鳝、黄鱼、雄黄酒、雄黄豆(系罗汉豆)五种新鲜食物。此外,每于端阳午饮时,家家必有一碗苋菜炒咸菜,一碗荷包蛋,俗云端午吃苋菜可避痧气,吃了荷包蛋(也叫荷叶蛋)就不怕冷雨淋浴。绍俗很少吃大蒜,但端午节常常食之。
午饮之后,即取酒中雄黄,在儿童额上大书“王”字,并将雄黄抹于儿童眼、耳、鼻上,谓由此可避蛇虫诸毒。又将所余雄黄酒,喷于壁角、门背后等阴暗不通风之处。同时点燃苍术、白芷,烟熏室内及床下,以收溹解毒。是日,会稽山农民尚有上山采药的习俗。
端午节他处有竞渡之举,而绍俗平日虽多有竞渡,此日却并无此举。惟有上府山看蜒蚰螺之事,颇为盛行,为他处所无。
6-1绍兴端午习俗的相关照片、实物,场景或绘画复原
6-2相关档案资料
创作背景资料:
? 中国·柯桥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项目名录 >> 市、区级项目>>绍兴端午习俗
7、吃讲茶
说明:
吃讲茶是旧时流行江南的社交风俗,是民间裁决纠纷的一种形式。老百姓之间因种种原因发生了纠葛,谁都不让步,就请好裁决人,双双来到茶馆,把知情者都叫来,边喝茶,边进行民间的评理、判断,由“吃讲茶”中的调解员,也称“店王”裁决。理亏的一方负责付清这次“吃讲茶”的全部茶资,并向另一方赔礼道歉,纠纷也就得到处理。
7-1吃讲茶习俗的相关照片
7-2相关档案资料
创作背景资料:
? 中国·柯桥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项目名录 >> 市、区级项目>>吃讲茶
专题三:名士之乡
传播目的:
本专题主要介绍绍兴诸多的历史名人与院士人才的生平事迹与成就,旨在让观众了解绍兴地区是名人辈出的钟灵毓秀之地,也是院士的摇篮。
专题说明:
绍兴地区,钟灵毓秀、群星璀璨。这片土地养育了诸多历史名人,他们或工于文史经学、诗词书画,或是能人志士,鞠躬尽瘁。这里也是院士之乡,在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皆有成就斐然者,贡献突出。这些名人是绍兴人文精神与智慧的杰出代表,彰显了绍兴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科学技术的创新实力。
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 名宦乡贤
第二单元 县(区)籍院士
第一单元 名宦乡贤
主要内容:
注:第48柯林,祖籍为绍兴但主要成就不在绍兴。
1、大禹
说明:
大禹,姓姒,亦称大禹,夏禹,上古治水英雄。
远古时期,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饱受海浸水淹之苦。尧帝开始起用禹的父亲鲧治理洪水。鲧治水逢洪筑坝,遇水建堤,采用“堙”的办法,九年而水不息。尧的助手舜行视鲧治水无功,将他诛杀在羽山。舜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他从冀州开始,踏遍九州进行实地考察,决定采用因势疏导洪水的办法。禹曾在绍兴娶涂山氏为妻,但新婚才四天便离家治水去了。他婚后离家十三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而不进去。“三过家门而不入”和吃苦耐劳、克已奉公的忘我精神被传为千古佳话,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2、文种
说明:
文种(?—前467),字少禽(一作子禽),楚国郢(今湖北省江陵一带)人,后定居越国,春秋末期越国大夫,谋略家。
公元前494年,越犯吴大败,越王苟践被俘入吴,文种受命治理国政,“外守疆土之界,内修耕战之备,无遗荒土,百姓亲附”。苟践归国后按照文种的方式治理,于是人民殷富,皆有带甲之勇。之后,文种和范蠡一起为勾践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劳。灭吴后,自觉功高,不听从范蠡劝告,收到范蠡留下的信后,请假未去上朝。尔后,为勾践所不容。最后,被勾践赐死,葬在卧龙山。
3、句践
说明:
句践(约前520—前465),越王允常之子,又名菼执,春秋末年越国国君。
句践三年(前494)被吴大败于夫椒(今太湖中洞庭西山),他被迫向吴求和。后二年命大夫文种守国,与范蠡入臣于吴。回国后,卧薪尝胆,刻苦图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句践十五年(前482)乘吴王夫差北上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与晋争霸之机,攻入吴都,迫使吴求和。后多次攻吴,终于灭亡吴国。继而北上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今山东滕县南),建都琅邪(今山东琅邪山西北),成为霸主。
4、范蠡
说明:
范蠡,字少伯,楚国宛地三户邑(今河南淅川县)人,入越为大夫,春秋末政治家、军事家。
范蠡虽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越为吴国所败时,范蠡随苟践入吴拘为人质,与越王一起服役劳作。三年后获释归国,向苟践提出“左道右术,去末取实”的治国之道,并进礼贤下士、安民强国之策,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诸多政策措施,皆出于范蠡主意。又受命筑城,格局经历二千余年不变,因此绍兴城又称蠡城。传说范蠡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
5、欧冶子
说明:
欧冶子,春秋时越国人,中国古代铸剑的鼻祖。他铸造的一系列赫赫青铜名剑,冠绝华夏。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争霸战争中,显示了无穷威力与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越绝书》记载,欧冶子曾为越王铸作铜剑5柄,名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钧。据说巨阙十分锋利,可“穿铜釜,绝铁(鬲)”。它的花纹,“手振拂扬,其华捽如芙蓉始出,观其,烂如列星之行”。《淮南子》高诱注说,鱼肠剑纹理屈辟,如同鱼肠。《越绝书》还记载欧冶子应楚王之邀,与干将一起制作铁剑3柄,名为龙渊、泰阿、工布,剑身也有花纹。
6、郑吉
说明:
郑吉(?—前49),汉山阴灵文乡人(今绍兴平水一带)人,西汉西域都护。初以卒伍从军,多次出西域,谙熟边廷事物,至宣帝时任侍郎,屯田渠黎(今新疆库尔勒和尉黎西)。神爵二年(前60年)受命往迎来降的匈奴日逐王先贤掸部众,并将降众送至长安,威震西域,以功封安远侯。是年,汉于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野云沟附近)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统辖西域的行政机构,他受任西域都护“,都护、督察乌孙、康居等三十六国动静”。从此,西域正式划入汉朝版图。
7、郑弘
说明:
郑弘(?—86),字巨君,汉山阴灵文乡人(今绍兴平水一带)人,郑吉重孙。少为乡里掌管诉讼和赋税的小吏。后举孝廉。郑弘之师河东太守焦贶,因谋逆案牵连被捕,死于解京途中,妻孥系狱,掠拷连年,学生故旧惧祸变姓名,独郑弘髡头负锧,进京为焦贶辩诬。明帝悟,赦贶家小。郑宏亲送之还乡。嗣后,迁淮阴太守、尚书令,出为平阴相,征拜郎中。郑弘后来官至太尉,每上朝遇当初提拔他的太守第五伦,依旧曲躬相见,卑恭有加。临终前悉数归还朝廷赐物,嘱家属褐巾布衣素棺殡殓,以还乡里。
8、赵晔
说明:
赵晔(生卒年不详),东汉山阴(今绍兴)人。少为县吏,因耻于迎送,弃车马去。至四川资中,拜学者杜抚为师,穷究学向,积二十年不还,家人已为其发丧。及杜抚卒,归里。卅官召补为属僚,又征为博士,皆不就。闭门着述,直至老死。赵晔着有《吴越春秋》12卷,今存10卷。是书继《越绝书》之后,记载吴越两国事,甚详,同为重要地方历史文献。
9、马臻
说明:
马臻(生卒年不详),字叔荐,东汉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其主要政绩在绍兴。永和五年(140),马臻任会稽太守,所见山会平原乃为一片沼泽,南有山洪突发,北有潮汐往来,或涝或旱,岁苦为患,乃发动民众,营造鉴湖,筑长堤东西127里,拦南部会稽山脉三十六源之水,又筑沿塘斗门、闸、堰四类以利蓄泄,从此九千余顷土地大得灌溉之利,山海泛滥之区,一变而为鱼米之乡。越人缅怀太守功绩,建墓于鉴湖之滨,墓碑刻“赦封利济王东汉会稽郡太守马公之墓”。石坊有联语曰:“作牧会稽,八百里堰曲陂深,永固鉴湖保障;奠灵窀穸,十万家春祈秋报,长留汉代衣冠。”马臻后遭人诬告被冤杀。
10、刘宠
说明:
刘宠(生卒年不详),字祖荣,东汉牟平(今山东省牟平县)人,在绍兴做官有政绩。少以明经举孝廉,桓帝时任会稽太守,官至太尉。
刘宠爱民,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治。离任时,山阴县老叟五六人,自若邪山谷间出来送行,说过去官吏扰民,百姓不得安宁,自你到任以来,狗不夜吠,安享太平,故人持一百文相送。刘宠难却盛情,各取一钱登舟,至西小江投钱于水而去。其地后称钱清,“一钱太守”彰其清廉美名。
11、贺循
说明:
贺循(260—319),字彦先,晋会稽山阴(今绍兴)人。善属文,博览群籍,尤精礼传,少婴家难,流放海隅。与纪瞻、闵鸿、顾荣、薛兼等齐名,号为“五俊”。吴国灭亡,历任阳羡令、武康令、会稽内史、军谘祭酒、中书令、太常、太子太傅、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等职。他任会稽内史期间,主持开凿西兴漕渠,由郡城往西经柯桥、钱清至固陵镇(即今西兴)与钱塘江汇合,由郡城东往都泗,溯鉴湖与曹娥江连接,直达明州(今宁波),形成着名的浙东运河,对于促进浙东经济发展贡献甚巨。
12、王羲之
说明: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原籍琅琊(今山东省临沂),后定居山阴。初为秘书郎,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护军将军,右军将军,因有“王右军”之称。东晋永和七年(351)迁会稽内史,居官五年,期间,督课农桑,赈灾救荒,多兴善政,而慕会稽山水,便有终焉之志。
王羲之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尔后博采众长,精研体势,推陈出新,自成一家。永和九年三月上巳,与谢安、孙绰等41人修禊兰亭,所作《兰亭集序》既为文学名篇,又称天下第一行书,成为中国书法艺术难以逾越的高峰。至今流风余韵,影响深远。
13、贺知章
说明: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原籍越州永兴(今属杭州市萧山区,迁居绍兴,今绍兴城区劳动路学士街是其住处,原有牌坊,“文革”时被拆),少以文词知名,举进士,官至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秘书监,人因称“贺秘监”或“贺监”。天宝三年(744)乞还山阴,诏赐镜湖剡川一曲。既行,玄宗赠诗,百官践行。旧居称千秋观,传在今绍兴城郊。
贺知章好饮,人称“酒仙”,杜甫《饮中八仙歌》,即以贺为魁首,曰“知章骑马如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醉态可爱。又旷达平易,李白以布衣至长安,贺摘金龟换酒,与之对饮,传为千古佳话。诗作《回乡偶书》流传甚广,后人多以其句寄托爱国怀乡之情思。所书《龙瑞宫记》石刻,今存绍兴城东南宛委山。
14、秦系
说明:
秦系(720—800),字公绪,唐会稽县人。唐天宝末年,避乱入剡溪,自号东海钓客。后客居福建,在泉州南安九日山中,终年不出。
秦系擅长五言律诗,与刘长卿、韦应物等就交往甚密,诗作清新秀丽,简淡隽永。权德舆谓:“(长卿)自以为五言长城,系用偏师攻之,虽老益壮。”
15、王叔文
说明:
王叔文(753—806),唐越州山阴(今绍兴)人,政治家。
王叔文出身寒微,为唐德宗太子李诵任东宫侍读,常相与谈论民间疾苦,宾主相得。贞元二十一年(805)德宗崩。李诵即位,改年号永贞,任命王叔文为翰林学生,参与朝政,由此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永贞革新”。
“永贞革新”的主要措施是贬斥贪官,取缔官市,免除明定常税以外的各种苛捐杂税,不准以“进奉”名义向皇帝贡献奇珍异宝、金银财帛,重新起用刘禹锡、柳宗元等一批有识之士,“与之图议,言无不从”。是年七月,宦官俱文珍弄权,迫使顺宗禅位,实际领导“永贞革新”的“二王八司马”,无一不遭迫害,王叔文被贬渝州司户参军,次年被杀。
16、杜衍
说明:
杜衍(978—1057),字世昌,山阴(今绍兴)人,北宋大臣。
真宗大中祥符初进士,官至平章事兼枢密使,集贤殿大学士,进太子太师,封祁国公。杜衍入仕之初便有政声,任府县一类地方官时,到离任时州民挽留他,曰:“何夺我贤太守。”以太常博士提点河东路刑狱,屡据实平反冤案,从事谨慎,不以威刑督吏,吏民皆惮其清正。在朝好引荐贤臣,不党同伐异,持门庭之见。
杜衍为相,不殖私产,致仕后留居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十年,第室卑陋,葛帷布巾,诫其子敛以一枕一席,小圹庳冢以葬。
17、范仲淹
说明: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彬州(今陕西省彬县),生于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北宋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
仁宗时,担任右司谏。康定元年(1040),在西夏李元昊的叛乱中,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协助夏竦平定叛乱。同年十一月,被贬谪到越州(今绍兴一带)任知府,虽只一年多时间,但政绩卓着,并且关心人民疾苦,体恤贫弱孤寡,深得百姓爱戴。庆历三年(1043)擢为参知政事,富弼、韩琦等人参与“庆历新政”,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十项改革建议。后因为遭反对,被贬为地方官,辗转于邓州、杭州、青州。皇佑四年(1052年)病逝于徐州,谥文正。着有《范文正公文集》。
18、陆游
说明: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县人,家居壶觞行宫山,南宋诗人、词人。
出身世家,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长辈忠君爱国的思想熏陶,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绍兴十三年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三十二年,孝宗特赐进士出身,又因坚主抗战,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制,不得重用,一度在家闲居。乾道七年,应主战的四川宣抚使王炎邀请,任左承议郎,来到四川抗金前线,投身军旅。范成大帅蜀,任命陆游为参议。后官宝谟阁待制,封渭南伯。
陆游以爱国诗人名世,一生作诗万余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爱国情怀,反映人民疾苦,描摹山川风景,或雄浑激烈,或清新感人,感情真挚,刻划细致,在中国文学史上特具崇高地位。主要着作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入蜀记》及《南唐书》等。
19、汪纲
说明:
汪纲(生卒年不详),字仲举,南宋徽州黟县人。历知绍兴府,主管浙东安抚司公事。初知平阳、金坛、太平等县,擢户部员外郎、总领淮东军马财赋,后知婺州,改提点浙东刑狱,均有政绩。嘉定十四年(1221),汪纲以提点浙东刑狱兼知绍兴府莅越。任上尤多用心城市建设,修罗城诸门并堰埭河道,便于城乡交通。规划城区坊巷道路,定五厢九十六坊,新其华表,重揭匾榜,石砌通衢,使之“坦夷如砥”。又大力兴修学校、宫观、寺院、园圃,着名者如越王台,清白堂,气象开豁,为一郡登临之胜。由此形成以坊领巷、以路设市的城市格局,千百年保持至今,人称“宋城”,此汪纲功也。着有《恕斋集》、《左帑志》、《漫存录》等。
20、马欢
说明:
马欢(生卒年不详),字宗道,别字汝钦,号会稽山樵,明会稽(今绍兴)人,明代官员。
马欢幼时便有独特志向,最喜爱阅读外国地理书,感叹“普天下若是之不同”。成祖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马欢因会外语,便担任通译参与航海,于永乐十一年(1413)、十九年,宣德六年(1431)出海三次,到过爪哇、暹罗、苏门答腊等东南亚诸国,穿过印度洋,到达波斯湾与红海口,前后历数万里,着有《瀛涯胜览》,记载各国地理、物产、风土人情,与费信《星槎胜览》、巩珍《西洋番国志》并为明代南洋等地地理学专着,也是古代外交史上有影响的古籍之一。
21、戴琥
说明:
戴琥(生卒年不详),字廷节,明浮梁(今江西省九江)人,地方水利功臣。
戴琥为成化九年知绍兴府,守越十年。他悉心研究浙东地形,深知治越必先洽水,任上为根治越中水患竭尽全力。时鉴湖湮废已久,山会平原旱涝为患,加之浦阳江因上游碛堰堵塞,改道入钱清江,沿江堤塘常处于险境,岌岌可危。为此戴琥发动民众,实施浦阳江、钱清江的综合治理,主持修筑麻溪坝,截断浦阳江来水,同时修葺钱清江两岸塘堤,增筑塘南新灶、柘林二闸,塘北扁拖、甲蓬二闸,使山会平原水利获得改善。
戴琥还于城区佑圣观竖立水则碑,合理调节山会平原河湖水位,以利于农时耕作、舟楫交通。此后还撰专文,并绘制府属八县山川水系、城池、闸堰地图,刻碑立于府署,寄语后任要视水利如家事,“随时葺理,不避嫌,不恤谤,不令大败,以佐吾民。”
22、王守仁
说明:
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生于余姚,后迁回祖籍绍兴,居住地址在今绍兴城区王衙弄。明代哲学家和教育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王守仁好言兵,亦善射。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历任刑部、兵部主事,且统兵多年,屡立战功,嘉靖时封特进光禄大夫、新建伯。正德元年(1506)王守仁以兵部主事贬谪贵州龙场驿丞,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达到所谓“万物一体”境界,继而创立“知行合一”学说。十六年因父病归省,翌年丁忧居家,辟稽山书院讲授“心学”,听讲者为绍属八邑及南北学子三百余人,绍兴知府南大吉也拜在门下。
王阳明的哲学思想,引发晚明思想学术解放,其后流传至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影响极大。着作主要有《王文成公全书》等。
23、沈炼
说明:
沈炼(1507—1557),字纯甫,号青霞,明会稽(今绍兴)人,明朝官员。
沈炼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嫉恶如仇,后入锦衣卫为经历,上疏揭露权奸严嵩父子而触怒皇帝,被杖后谪保安,仍缚草为严嵩,并同唐李林甫、宋秦桧历代奸相,聚子弟射而杀之。严党杨顺为宣大总督,失应州四十余堡,杀逃难边民,欲以百姓首级邀功,沈炼责之更切,作诗讥曰:“杀生献首古来无,解道功成万骨枯。白草黄沙风雨夜,冤魂多少觅头颅。”后杨顺与严世蕃合谋,诬沈炼谋反。沈炼及其子沈衮、沈褒被杀。至严嵩事败得昭雪。
24、徐渭
说明:
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改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明山阴县人,家居绍兴城区大乘弄。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
徐渭二十岁中秀才,屡应乡试不第,曾为浙闽总督胡宗宪幕宾,于抗倭军事多所策划。他多才多艺,自言“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但后世反认其绘画成就最高,尤其泼墨山水,气韵生动,成为青藤画派鼻祖。书法长于行草,恣肆豪放,苍劲中姿媚跃出。诗文多直抒心灵,视权贵如草芥,尽显桀骜不驯之风骨。亦擅杂剧,有案头剧《四声猿》及戏曲理论着作《南词叙录》,对后世影响很大。袁宏道称其为“有明一代才人”。有《徐文长全集》、《徐文长佚稿》行世。
25、汤绍恩
说明:
汤绍恩(生卒年不详),字汝承,号笃斋,明四川安岳人,我国古代着名的水利专家。嘉靖五年(1526)进士,十四年知绍兴府,恤贫弱,旌节孝,缓刑罚,民心大和。
当是时绍萧三县三水,汇三江口入海,潮汐日至,拥沙如丘,遇洪涝不能泄,水灾频发。汤绍恩到任后踏勘水道,选中三江口峡谷为闸址,建长三十余丈大闸,设二十八孔以应天上二十八星宿,故名应宿闸。又建平水闸、泾溇闸、撞塘闸分杀水势。由是,外拒咸潮,内泄潦水,调控两便,绍萧平原的自然面貌得以改变,对发展农业、水产养殖和水上交通运输贡献极大。
26、姚长子
说明:
姚长子(1522—1554),真实姓名无考,明山阴县人,家居绍兴县柯桥独山村,抗倭英雄。
嘉靖三十三年(1554),倭寇一百三十余人由诸暨入侵山阴县境,正在打稻的姚长子舞稻叉与之搏斗,不敌被擒。寇穿其肩,命引路。姚长子遂引敌至化人坛,乡亲按其密嘱,切断前后桥梁,断敌退路。姚长子为寇所杀,明军突至,全歼敌寇。乡亲葬姚长子于钟堰寺余家岸头,改“化人坛”为“绝倭涂”。前后两桥分别命名为“得胜桥”和“万安桥”,并在绝倭涂立祠纪念。明张岱为之作墓志铭。
27、朱燮元
说明:
朱燮元(1556—1638)字懋和,号恒岳,一号石芝,明山阴县人,家居绍兴安昌白洋村。明末着名政治家、军事家。
朱燮元乃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历任大理寺评事、苏州知府、陕西按察使、四川右布政使等职。他久经历练,擅长审时度势,宽严并济。天启元年(1621)四川永宁土司奢崇明反,数万兵马连破四十一州县后包围成都,朱燮元受命治军,以“贼动我止,贼止我动”战术更番迭战,经历百日,奢崇明无力久持,败走贵州。不久,奢崇明联合水西土司安邦彦卷土重来,朱燮元再次领兵作战,斩奢崇明、安邦彦,平定了西南,对边陲少数民族,示以忠信,不妄杀人。张岱评价他“孤忠大义,不更压倒时辈也哉。”(语见《石匮书》)。
28、张景岳
说明:
张景岳(1563—1640),名介安,字惠卿,号景岳,明会稽(今绍兴)人,医学家,古代中医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
张景岳十四岁随父游京师,从名医金梦石学,潜心苦诣,尽得其传。后一面行医,一面深研《内经》,终三十年之功,博采众长,着成《张氏类经》三十二卷,九十万言,为中国中医学理论的承前启后之作。张景岳年五十八返越,病家辐辏其门,权贵显要争相延聘。其医理“明阴阳,辨六变”为纲,认为“阳非有余,真阴不足”,重在补益元阳,处方好用熟地,因有“张熟地”之称。
29、王思任
说明:
王思任(1575—1646),字季重,号遂东,又号谑庵,明山阴(今绍兴)人,明末文学家。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由县令升南京刑部主事。崇祯初升国子助教,进屯田郎中,出为九江佥事。清顺治二年(1645)夏南明弘光朝灭亡,奸相马士英声言护太后远逃至绍兴,王思任便上疏太后“请立斩士英,传首省郡,为覆国欺君戒。”又告诉马士英“吾越乃报仇雪耻之国,非藏垢纳污之区也。”凛然拒绝马士英来绍兴。绍兴被攻破之时,王思任大书“不降”二字于门,绝食而死。
王思任好文学,工书画,笔调诙谐,颇为当时人所称道,代表作有《王季重十种》等。
30、刘宗周
说明: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号念台,明山阴县人,居绍兴城区西小路。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历任礼部主事、太仆寺少卿、右通政、顺天府尹、工部侍郎、左都御史等职。敢于仗义执言,因上疏劾宦官魏忠贤被革职为民。崇祯问政,刘宗周明言帝求治太急,用法太严,布令太烦,故诸臣畏罪饰非,不肯尽职。流寇本朝廷赤子,抚之有道,则还为民,应以收拾人心为本。故其三次罢官,皆因言获罪。李自成破北京,思宗自缢煤山,同年朱由菘建弘光朝于南京,刘宗周上疏劾马士英专权,帝不听,遂告归山阴。翌年,得知杭州失守,推案恸哭,绝食而死。
刘宗周一生致力于讲学和着述,创办蕺山书院,提倡诚意为主,慎独为功,开创了蕺山学派,门人众多,黄宗羲、陈确、王毓蓍、祁彪佳等着名学者皆出其门下,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巨大。着有《刘子全书》等。
31、余煌
说明:
余煌(1588-1646),字武贞,明会稽人,居绍兴城区。天启五年(1625)状元,由翰林院修撰官至左中允、左渝德、右庶子、充经筵讲官。
余煌曾参与修纂迫害东林党人的《三朝要典》。崇祯即位,余煌虽受牵连并未遭受惩罚。不久,家母病故,辞官归乡。服丧期满,被任命为左中允,官右庶子。崇祯十七年(1644),思宗吊死煤山后,鲁王任命余煌为兵部尚书。顺治三年六月,清兵直逼绍兴,鲁王渡海而逃,余煌认为当此时若以老弱言守城,不免生灵涂炭,于是大开九城门,放兵民出走,而自己则怀抱石头自沉于东郭门外渡东桥下。
余煌修三江闸,筑猫山闸,为治理越中水患做出了贡献。
32、张岱
说明: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明山阴县人,居绍兴县柯岩梅墅。出身世家,自幼受书香门第熏陶,多才多艺,学问渊博,书法、绘画、篆刻、音乐、戏曲无不精。明亡,鲁王监国绍兴,张岱以布衣之身参与抗清斗争。尔后绍兴失守,张岱便避居嵊县,晚年衣食艰难,却仍着述不辍。
张岱诗词典俱精,尤其擅长写散文,诸体悉备,佳作颇丰,其中记风俗、记山水、记人物的最为精彩,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古典散文奇葩。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此外有明史着述《石匮书》等。
33、祁彪佳
说明:
祁彪佳(1602—1645),字幼文、弘吉,号世培,明山阴(今绍兴)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初任兴化府推官,后至御史,苏松巡抚,革弊政,兴良法,治豪强,吏民畏服。
崇祯十三年(1640)越中大水,祁彪佳在乡与刘宗周率先分区赈米,救济灾民,又在大善寺设药局,病者治之。十七年,福王即位南京,危难之际,祁彪佳作为御史巡抚江南,惩办官兵不法。杭州失守时,清朝来人劝降,祁彪佳自沉寓园水中,留下绝命词:“含笑入九原,浩然留天地。”
祁彪佳一生着述丰富,有《祁忠敏公日记》、《救荒全书》、《祁彪佳集》等。
34、姚启圣
说明:
姚启圣(1624—1683),字熙之,号忧庵,清会稽县人,家绍兴马山姚家埭,清代康熙年间的杰出政治家,收复台湾的决定性人物之一。
姚启圣于康熙初中举,授广东香山知县,后因为擅开海禁而被罢官。康熙十三年(1674)福建藩王耿精忠叛清,兵入浙江,攻陷温、处、台各州县,姚启圣主动募兵数百,奔赴清廷讨伐部队效力,颇有战功,初署诸暨知县。十四年擢温处道佥事,此后连年率部平叛,入仙霞关,降耿精忠,拔金门、厦门。二十年荐降将施琅为水师提督,二十二年收复台湾。姚启圣官职一升再升,由福建布政司而总督,终至正一品,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当政期间以执法严明着称,在收复台湾战役中功勋卓着。1683年6月底,病逝于福建。
姚启圣尝念越地乡邨,捐资修缮三江闸、西江塘,备受乡人赞颂。
35、何煟
说明:
何煟(1689-1774),字谦之,清山阴县人,家绍兴福全。清朝大臣官至兵部尚书衔,领河南巡抚。
何煟于雍正中效力江南河工,参与萧山尖山海塘工程。乾隆初授桃源(今江苏省泗阳)同知,迁两淮盐运使,特敕兼管河务,以浚治淮阳河务功,擢淮阳道。后调京师任郎中,偕与大学士刘统勋治理黄河。乾隆帝以何煟长于治水,特命兼领河工,长期在河南主持河务,赠诗褒其“爱民知政”。卒赠太子太保,祀贤良祠。
何煟毕生治河经验,由他的儿子何裕城撰成《全河指要》一书,有“治河当节宣并用”说,成为后世治河的必读之书。
36、葛云飞
说明:
葛云飞(1789-1841),清抗英名将。字鹏起,号雨台,山阴天乐乡(今属萧山)人。道光三年(1823)中武进士,署营守备,后又擢升游击、参将。
道光十八年(1838)署浙江定海镇总兵,次年三月实授。鸦片战争前夕,葛云飞认为英舰开至广州,形势紧张,恐及浙江,应事先定谋。在父丧回籍之前,曾上书浙江巡抚详陈筹海策八十七条。鸦片战争爆发之后,英军北犯浙东,葛云飞丁父忧在家,闻定海失陷,即急驰镇海,参加抗英之战。清廷与英方议和后,英军撤离定海。葛云飞与寿春总兵王锡朋、处州总兵郑国鸿重建定海防务。道光二十一年农历八月,英军再犯定海,葛云飞与王、郑两总兵率兵奋起反抗,屡败英军。王、郑阵亡后,葛云飞率余卒与敌肉搏,亲手挥刀将英酋劈成两半。经血战六昼夜,终因寡不敌众,身受四十余创,弹洞胸背,壮烈殉国。其身躯依崖直立不仆,手犹擎刀作杀敌状。消息传开,举国痛悼。事闻于朝,赐谥壮节。着有《名将录》、《制械要言》、《制药要言》、《水师缉捕管见》、《全浙沿海险要图说》及诗词若干卷。
《清史稿》有传。
37、赵之谦
说明:
赵之谦(1829-1884),初字益甫,改撝叔,号冷君、悲盦,清会稽县人,家绍兴城区大城坊口,书画家、篆刻家。
赵之谦自幼读书习字,博闻强识,曾以书画为生。参加过3次会试,皆未中。44岁时任《江西通志》总编,任鄱阳、奉新、南城知县,卒于任上。擅人物、山水,尤工花卉,初画风工丽,后取法徐渭、朱耷、扬州八怪诸家,笔墨趋于放纵,挥笔泼墨,笔力雄健,洒脱自如,色彩浓艳,富有新意。其书法初师颜真卿,后取法北朝碑刻,所作楷书,笔致婉转圆通,人称“魏底颜面”;篆书在邓石如的基础上掺以魏碑笔意,别具一格,亦能以魏碑体势作行草书。赵之谦篆刻初摹西泠八家,后追皖派,参以诏版、汉镜文、钱币文、瓦当文、封泥等,形成章法多变,意境清新的独特风貌,并创阳文边款,其艺术将诗、书、画印有机结合,在清末艺坛上影响很大。其书画作品传世者甚多,后人编辑出版画册、画集多种,着《悲盦居士文》、《悲盦居士诗》、《勇庐闲诘》、《补寰宇访碑录》、《六朝别字记》,其印有《二金蝶堂印谱》。
38、李慈铭
说明:
李慈铭(1829—1894),初名模,字式侯,后改慈铭,字炁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清会稽县人,家绍兴城区西郭门头。李慈铭少聪颖,二十一岁中秀才,屡应乡试不中,咸丰九年(1859)入京,捐赀为户部郎中,得到尚书潘祖荫赏识。至同治九年(1870)中省试,光绪元年(1880)应会试中进士,以原官补户部郎中,十五年改御史,十六年改山西道监察御史,转掌山西道。二十年,中日甲午战起,李慈铭悲恸致病,咯血以终,年六十六。李慈铭嗜书,博览群书,自经史子集及稗官、佛经、词曲无不涉猎。每读一书必求其深致而后评论之。廿六岁起每日写作日记,直至晚年。三十五年极少中断,统名《越缦堂日记》。着作有《白桦绛跗阁诗集》、《杏花香雪斋诗集》、《霞川花隐词》及《越缦堂读史札记》、《后汉书集解》等。
39、任颐
说明:
任颐 (1840-1895),清末画家。初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字伯年,祖籍山阴县,生于萧山瓜沥。
父工写照,幼年得其指授。十四岁至上海扇庄学徒。后遇任熊,收为弟子,并介绍从任薰学,画技大进。中年起寓居沪上卖画,常坐城隍庙茶馆,观察往来各色人物而目识心记之。平素亦留意花鸟家禽,观察一物,会神专注,必至领悟始罢。其画最长写照,线描淡染,笔墨不多而传神。兼擅花鸟、人物,取法陈洪绶、华喦,并受朱耷等影响。所作花鸟,重视写生,形象活泼生动,钩勒、点簇、泼墨往往交施互用,设色浅淡,别具一格。间作山水,沉思独往,忽然有得,疾起提笔,淋漓挥洒,气象万千。作画不用粉本,画成不惬己意,则随手毁去。为“海上画派”代表人物。
40、平步青
说明:
平步青(1832—1896),字景孙,号栋山樵,籍贯山阴县,家居安昌镇。同治元年(1862)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值上书房,江西粮道署布政使,十一年署按察使,引疾归里,自此不闻政事,唯以读书着述为务。
平步青长于校勘,有《读经拾沈》、《读史拾沈》、《宋史叙史》等二十余种,尤注重乡邦文献,诸如《陶庵梦忆》(张岱)、《南雷文约》(黄宗羲)、《鲒埼亭集》(全祖望)、《实斋扎记钞》(章学诚)等均有批校整理,着有《霞外捃屑》,考证精到,多有创见,于文史两界贡献至巨。
41、徐树兰
说明:
徐树兰(1837——1902)字仲凡,号检庵,籍贯山阴县,家居绍兴城南栖凫村。光绪二年(1876)举人,授兵部郎中,改知府,不久以母病归里,不再出仕。
徐树兰好读书,引藏书、刻书为乐事,捐银三万两创办古越藏书楼,供民众借阅,开中国公共图书馆先河。光绪二十三年(1897)捐资创办绍郡中西学堂(今绍兴一中前身),自任校董,设文学、译学、算学、化学等学科,推行新式教育,后改官办府学堂,徐如兰办学垫款四千余金未偿。
徐树兰关心越中水利,主张建东关西湖底闸,引曹娥江水冲刷三江闸外涨沙,大有益于桑梓。
42、徐锡麟
说明:
徐锡麟 (1873-1907),近代民主革命者。字伯荪,别号光汉子,籍贯山阴县,家居绍兴东浦。光绪二十九年(1903)乡试副榜。
受新学影响,倾向革命。不久游历日本,结识陶成章、龚宝铨等革命烈士,反清思想更趋强烈。回国后在家乡东浦创办热诚小学,提倡军训。又在城内开办特别书局,传布新译书报,宣传革命思想。翌年在上海参加光复会,并到浙东联络会党。又与陶成章、龚宝铨等创办大通学堂,设体操专修科,朝夕讲武,暗中训练会党骨干,进行革命活动。为掩护革命活动,捐资入官,得道员衔,分发安庆。行前与秋瑾等道别时说:“我这次到安徽去,就是预备流血的,诸位切不可引以为惨而存退缩的念头才好。”到皖后,先后任陆军小学堂会办和巡警堂监督。他利用合法身份,宣传革命,鼓动学生,争取新军,积蓄力量,准备起事。并与秋瑾联络,决定皖浙同时行动。后因事被觉察,遂于光绪三十三年5月26日巡警学堂举行毕业典礼之际,仓促提前起义。与清军激战数小时,枪杀巡抚恩铭,率学生攻占军械所,终因孤军无援、寡不敌众而被捕。翌日英勇捐躯。
43、秋瑾
说明:
秋瑾 (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者。原名闺瑾,乳名玉姑,后改名瑾,字璿卿,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籍贯山阴县,家居绍兴城区和畅堂,生于福建闽县。
幼年倾慕历代英雄人物,十五岁从表兄学骑马击剑。与湘潭王廷钧结婚,后随夫居北京,目睹八国联军侵略和清廷的腐败无能。光绪三十年(1904),赴日留学,创立近代中国第一个妇女爱国组织“共爱会”,创办《白话》月刊,鼓吹排满,提倡男女平等。次年先后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任同盟会浙江主盟人。因反对日本文部省颁布《取缔清国韩国留学生规则》而归国。在上海创办我国第一份妇女报刊《中国女报》。为策应同盟会发动的武装起义,回浙江联络会党。后接任绍兴大通学堂督办,并以此为立足点,亲赴金华、处州等地组织革命力量,聚集革命志士和会党头目进行军事训练。起草光复会军制、《光复军起义檄》等文告,建立光复军。并以“光复汉族,大振国权”为序,编为八军,推徐锡麟为统领,自任协领,约定皖、浙同时举义。安庆事败,绍兴革命计划泄露,秋瑾被捕,英勇就义于古轩亭口。
所作诗词豪放悲壮,感情浓郁深沉,后人辑为《秋瑾集》。
44、陶成章
说明:
陶成章 (1878-1912),近代民主革命者。字焕卿,籍贯会稽县,家居陶堰。
自小诚笃好学,尤对历代先贤遗着诵读不倦。甲午战争之后,痛恨清廷无能,遂荫投笔从戎、反清革命之志。义和团运动期间,曾二次赴京谋暗杀慈禧未果。光绪二十八年(1902)留学日本,结识了龚宝铨、徐锡麟等革命志士。三十年冬与龚宝铨等组织光复会,举蔡元培为会长。后回绍兴与徐锡麟创办大通学堂。联络闽、皖各省同志,成立光复军,被举为五省大都督。后在日本加入同盟会。皖浙起义先败后被迫去南洋,在新加坡、仰光等报社主持笔政,进行革命宣传。后回上海组织锐进学社,准备起义。武昌举义后,发动上海、浙江、镇江各地光复军起义。浙军攻金陵,陶成章抱病奋勇登阵,无役不与。南京光复后,设北伐筹饷局,任光复军总司令。1912年1月,被人暗杀于上海。着有《中华民族权力消长史》、《浙案纪略》等。
45、鲁迅
说明:
鲁迅 (1881-1936),原名周树人,幼名樟寿,字豫才,籍贯绍兴,家居绍兴城区东昌坊。
少年时接受传统文化教育,课余喜杂览,经常接触农村和农民。青年时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求学,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赴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希冀以此改变国民精神。回国后在杭州、绍兴任教。1912年后,在教育部任职,兼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笔名发表小说《狂人日记》。后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积极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文学创作除《孔乙己》、《阿Q正传》等名篇外,还发表了大量杂文,抨击新文化运动的反对者。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出版《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等小说、散文、杂文等文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1926年8月,先后应邀去厦门大学、广州中山大学担任教职。翌年十月起定居上海。1930年,参与发起和组织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又参加和领导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培养青年作者,编印期刊,从事左翼文艺运动。创作出版《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杂文集。
鲁迅还大力译介外国文学作品;介绍国内外着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古代典籍,编着《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会稽郡故书杂集》等。他的一生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民族魂”。
46、蔡元培
说明:
蔡元培 (1868-1940),教育家。字鹤卿,号孑民,籍贯绍兴,家居绍兴城区笔飞弄。
清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翰林院编修。早年曾任绍郡中西学堂监督及嵊县剡山、二戴书院院长。1904年,与陶成章等组织光复会并任会长,次年,参加同盟会。后赴德留学。1912年回国在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反对“忠君”和“尊孔”,主张教育应从造成现世幸福出发。提出修改学制、小学男女同校、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又与吴玉章等倡办留法勤工俭学会。1917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积极支持正在酝酿中的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宣传劳工神圣、“以美育代宗教”。“五四”运动爆发后,四处奔走,营救被捕学生。事后发表《关于不合作宣言》,辞去校长职务。1927年任中华民国大学院院长。提出使教育科学化、劳动化、艺术化的方针。后改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为我国现代科学研究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九一八”事变之后,主张抗日,又与宋庆龄、鲁迅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抗战期间,病逝香港。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47、朱自清
说明:
朱自清 (1989-1948),文学家。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县,自称“浙江绍兴是我的祖籍或原籍,我从进小学就填的这个籍贯。”
早年就读于扬州两淮中学,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在江、浙等地中学任教和从事文学创作,为文学研究会早期会员之一。1922年与俞平伯、叶圣陶等创办《诗》月刊,写作和推广新诗。后又加入湖畔诗社。次年发表长诗《毁灭》,引起当时文艺界的广泛注意与好评。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此后转向散文创作和古典文学研究。曾与郑振铎等编辑《文学季刊》,与陈望道合编散文杂志《太白》,并为《新文学大系》编选《诗集》。抗战胜利之后,回北平继续在清华任教。组织成立整理闻一多遗着委员会,为召集人。1947年2月,领衔发表“十三教授宣言”,抗议北平当局任意逮捕爱国人士。又在反饥饿反内战宣言上签名。1948年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其着作大部分收录于《朱自清文集》中。
48、陈半丁
说明:
陈半丁(1876-1970),名年,字静山,号半丁,籍贯绍兴,故里柯桥三家村,画家。
陈半丁家贫,十四岁为杂货店学徒,耽情绘画,二十岁至沪,结识任伯年、吴昌硕、袁梦白诸名家,切磋技艺十年之久。民国二十年(1931)被聘为北平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教授,与陈师曾、齐白石、萧谦等友善,多次举办画展。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等。
陈半丁擅长写意,无论花卉、山水、人物皆能挥洒自如,雅俗共赏。所作有《陈半丁画集》、《陈半丁花卉画谱》等。
49、蔡东藩
说明:
蔡东藩(1877—1945),名郕,字椿寿,号东藩,籍贯清山阴县,家居临浦(今属杭州市萧山区,民国时临浦镇东半部属绍兴县,西半部属萧山,蔡东藩居镇东牛场头),着名演义小说作家、历史学家。
蔡东藩光绪十七年中秀才,几次赴乡试均未举,回家设馆授徒。三十一年清廷下诏,自下年(1906)起取消科举。为给天下数百万秀才出路,每过三年再考选“优贡”三次。蔡东藩赴杭考选,名列前茅,次年赴京参加优贡考,取为一等,分发福建候补知县。时革命风潮四起,清廷日暮途穷,蔡东藩遂称病回乡。
辛亥革命后,蔡东藩先后在杭州及绍兴等地教书。并曾应邀赴沪,任书局编辑,编《中等新论说文范》、《高等小学论说文范》,为各级小学堂辅助教材。民国三年(1914)袁世凯复辟帝制,蔡东藩义愤不平。遂于翌年秋开始撰写《清史通俗演义》,藉历史故事隐喻时政,警诫后人。此后一发不可收拾,至民国十五年(1926)共作历朝通俗演义十三部,计724万字。后回乡教书,三十四年三月病卒。
50、刘大白
说明:
刘大白(1880—1932)原姓金,名庆棪,字伯贞。辛亥革命后改姓刘,名靖裔,字清斋,别号大白,籍贯绍兴,家居绍兴县平水,现代着名诗人,文学史家。
刘大白早年参加同盟会。光绪三十四年(1908)与王子余等创办《绍兴公报》,任主笔。辛亥革命后参加过反对袁世凯复辟的斗争,失败后流亡日本。回国后先后在绍兴县立高等小学堂、浙江省立一师、省立五中、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校任教。1921年应邀赴萧山衙前办学,协助当地开展农民运动,参与起草农协《宣言》、《章程》。1930年任教育部常务次长、政务次长。
刘大白在清朝为诸生,国学根底极深。“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尝试用白话写诗,成为新诗的倡导者之一,作品如《卖布谣》、《田主米》,反映农民疾苦,在新文学运动中产生过不小影响。着有《旧梦》、《白屋文话》、《白屋说诗》、《旧诗新话》以及《中国文学史》等。
51、许寿裳
说明:
许寿裳(1883—1948),字季黻,又作季茀、季芾,号上遂,籍贯绍兴,家居福全乡赵家坂,作家,教育家。
许寿裳少年时就读于绍郡中西学堂和杭州求是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在东京期间,先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回国后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务长。武昌起义后,任浙江军政府财政司秘书,次年应南京临时革命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邀请任部员,北迁后任普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旋升佥事。民国六年(1917)外任江西省教育厅长。此后,曾先后任北京女师校长、中山大学文学系教授、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院长、西北联合大学历史系主任等职。抗战胜利后应台湾行政长官陈仪之邀,任台湾编译馆馆长。三十七年(1948)在寓所惨遭歹徒杀害。
许寿裳与鲁迅为挚友,留学日本时相识,遂成终生莫逆。初到南京教育部任职即荐鲁迅到部。北京时期他与鲁迅一起支持学生运动,共同发表宣言,要求撤换校长,亦因此一起被免职。着有《鲁迅年谱》、《亡友鲁迅印象记》、《我所认识的鲁迅》,是研究鲁迅的第一手材料。
52、陈仪
说明:
陈仪(1883—1950),字公侠,改公洽,自号退素,籍贯绍兴,故里东浦,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
陈仪早年东渡日本学军事,武昌起义后任浙江都督府军政司司长。民国元年(1917)再度赴日,入陆军大学学习,归国后历任军政要职。民国二十六年(1937),被国民政府授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曾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日本投降后,陈仪出任台湾最高行政长官,兼警备司令,在台接受日本投降。三十六年任浙江省政府主席,淮海战役前夕,策反京沪杭警备司令汤恩伯被出卖,遭致逮捕,后被杀。陈仪在台主政期间,为清除五十年日本殖民统治影响,大力推行祖国语言文字教育,建立包括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体育馆在内的台湾省文化馆,为维护两岸统一,振兴中华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53、邵力子
说明:
邵力子 (1882-1967),初名景奎,改名闻泰,字仲辉,笔名力子,籍贯绍兴,故里陶堰邵家溇。
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举人,同盟会会员。曾与于右任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等进步报刊。辛亥革命后,参加“南社”,提倡革新文学。主持上海《民国日报》,宣传新思想、新文化。与于右任创办上海大学,任代理校长。1920年,与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发起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大革命时期,先后任黄埔军校秘书长、政治部主任、民国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1926年接受陈独秀、瞿秋白建议,退出共产党。之后,任中国公学校长、甘肃省政府主席、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事变后,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驻苏联大使、国民参政会秘书长等。支持中共在南京创办《新华日报》,批准出版《鲁迅全集》。在奠定国共第二次合作基础的国共庐山会谈和抗战胜利后的国共谈判中,邵力子均参与其事。1949年4月,又参加以张治中为首的南京政府和平商谈代表团,赴北平与中共和谈,有“和平老人”之美誉。和谈失败后,宣布脱离国民党,留在北平。建国后曾任政务院政务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等职。
邵力子热爱家乡,情系桑梓,曾应请任稽山中学发起人和校董,创办或资助创办陶堰明强小学、白塔头运川小学、富盛棠荫小学等。《绍兴县县志资料》的编印,亦得其资助。有《邵力子文集》遗世。
54、马一浮
说明:
马一浮 (1883-1967),幼名福田,更名浮,字一浮,又字一佛,号湛翁,晚号蠲叟、蠲戏老人,籍贯绍兴,故里伧塘(今属上虞)人。
幼年随父寓居成都,八岁始回绍兴。十三岁中秀才。主考汤寿潜奇其才,招为婿。1901年与马君武、谢无量在上海合办《翻译世界》杂志,介绍西方文学。又赴德国、日本留学。回国后蛰居杭州。辛亥革命后,汤寿潜出任浙江都督。马一浮自度力不足以拨乱匡俗,乃杜门不出,潜心学术研究。于哲学、佛学、文学无不造诣精深。又精研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丰子恺推崇其为“中国书法界之泰斗”。1918年,蔡元培邀其赴北大任教,他以“古闻来学,未闻往教”八字相拒。抗战开始,迁居桐庐、江西泰和。1938年,受竺可桢之聘任教浙江大学。后任教育部设在四川乐山乌尤寺的复性书院院长。抗战胜利后回杭州。
建国后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职。被尊为国学大师,一代儒宗。着有《泰和会语》、《宜山会语》、《尔雅台答问》、《尔雅台答问续编》、《编年集》、《避寇集》、《朱子读书法》、《蠲戏斋诗》、《复性书院讲录》、《道德经释注》等。
55、周建人
说明:
周建人(1888-1984)原名松寿,字乔峰,鲁迅三弟,籍贯绍兴,故里绍兴城区东昌坊,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现代着名社会活动家、生物学家、鲁迅研究专家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周建人早年在绍兴僧立小学任教员兼校长,开始自修植物学和英语。辛亥革命时期,参加反清文学团体越社和革命活动。1919随长兄迁居北京,1921年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写中小学动植物教科书,并任《东方杂志》、《妇女杂志》和《自然杂志》的编辑。1932年参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筹建工作。1945年底,与马叙伦等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1949年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高等教育部副部长、浙江省省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周建人还十分关心国家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文革”期间,为保护杭州灵隐寺、绍兴禹陵、东湖、新昌大佛寺作出过贡献。
56、孙越崎
说明:
孙越崎(1893-1995),原名毓麟,籍贯绍兴,故里绍兴平水同康村,着名的爱国主义者,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能源工业的创办人和奠基人之一,被尊称为“工矿泰斗”。
孙越崎民国初从复旦公学毕业,考入天津北洋大学矿冶科,“五四”时期因发动组织天津学生罢课游行被开除,经蔡元培帮助转入北京大学矿冶系,并赴美国两所大学深造,后成为一名卓越的探矿采油专家。1934年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在陕北延长打出中国第一口油井,1941年任甘肃油矿局总经理,在高寒沙漠建成我国第一个石油基地,即玉门油矿。作为我国能源工业的创办人和奠基人,1942年8月在中国工程师学会上荣获金质奖章,1946年任国民党政府能源委员会副委员长、委员长。新中国建立前夕,孙越崎以人民利益为重,依然拒绝蒋介石拆迁工厂设备去台湾的命令,将所建近千个大中型企业及三万科技、管理人员移交给中国共产党。孙越崎历任全国第二、三、四届政协委员,五、六、七届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委、副主席等职。
57、周恩来
说明: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祖籍绍兴(故居绍兴城区人民路),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
周恩来1913年入天津南开学校,“五四”时期为天津学生界主要领导人,曾赴法国勤工俭学,在巴黎加入共产主义小组,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国共合作时期,周恩来为黄埔军校政治部少将主任。国共合作破裂后,与贺龙等发动和领导南昌起义,在中央苏区任中央局书记、红军总政治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指挥红军长征。西安事变中多方斡旋,实现两党再度合作。抗战期间广泛团结各界爱国人士合力抗战,随后与毛泽东一起领导了解放全中国的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政府总理等党政军各种要职,为国家安定,经济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恩来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并且,他生前多次表示“我是绍兴人”,对家乡革命和建设也十分关心。
58、柯灵
说明:
柯灵(1909-2000),原名高季琳,笔名朱梵、宋约,籍贯绍兴(故里绍兴斗门),出生于广州,中国电影理论家、剧作家、评论家。
柯灵幼年丧父,家道中落,小学毕业后即去邻村私立小学执教。1926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妇女杂志》发表第一篇作品——叙事诗《织布的女人》而步入文坛。1930年应绍兴县教育局督学田锡安之邀在绍兴创办《儿童时报》,一年后被辞退,转往上海进入电影界,先后在天一、明星、联华三大电影公司任职,由此终生与文学结缘,电影剧本有《武则天》(1938)、《乱世风光》(1941)、《夜店》(1947)等。抗战期间,先后主编《文汇报》副刊“世纪风”,《大美报》副刊“浅草”,《正言报》副刊“草原”,与留守“孤岛”的爱国文化人一起坚持抗日文艺活动。期间两度遭受日本宪兵逮捕而威武不屈。
抗战胜利后,与马叙伦等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后去香港创办香港《文汇报》。1950年回到上海,担任《文汇报》总编,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所长等职,又先后改编和创作了电影剧本《不夜城》、《秋瑾传》等。曾任全国政协第二、三、四、五届委员,第六届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四届中央常委。
59、董希文
说明:
董希文(1914-1973),籍贯绍兴,故里华舍镇光华溇人,油画大师。幼年随家迁杭州,中学毕业后先后就读于苏州、杭州和湖南沅陵三地的三所艺术专门学校,奠定深厚的艺术功底。曾在敦煌艺术研究所研究和临摹敦煌壁画。后到北平国立艺专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董希文擅油画,以新疆、西藏牧民生活为题材创作的的油画《戈壁驼影》、《春到西藏》等作品,广受好评。其创作的《开国大典》雄伟开阔,大气磅礴,在国内外都有影响。着有《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油画中国风》一文,是为其绘画理论的经典着作。有《董希文画集》、《董希文作品选》问世。
以上人物的创作背景资料:
? 馆方提供手写资料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 中国绍兴县政务公众信息网>绍兴名人
? 绍兴旅游咨询网>绍兴名人
? 读秀·人物
第二单元 县(区)籍院士
主要内容:
一、中科院院士(学部委员)
二、工程院院士
一、中科院院士(学部委员)(25人)
1、马寅初(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学家)
说明:
马寅初(1882.6.24-1982.5.10),字元善,祖籍绍兴县,故里为绍兴小皋埠。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学家。先后获得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担任南京政府立法委员,新中国建立后曾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兼教授、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浙江大学校长等职。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60年因发表《新人口论》遭到批判,被迫辞去北大校长职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平反,后担任北大名誉校长。1981年当选为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1982年5月10日因病逝世。
马寅初撰有《马寅初演讲集》(1-4集)、《经济学概论》、《通货新论》、《新人口论》等专着,对中国的经济、教育、人口等方面有很大的贡献,有当代“中国人口学第一人”之誉。
2、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
说明:
竺可桢(1890.3.7-1974.2.7),又名绍荣,字藕舫,绍兴县东关镇人(今属绍兴市上虞区,东关过去一直属绍兴县,20世纪50年代初划至上虞),当代着名的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18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主任、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研究员等职。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创气象教育事业,创建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组建早期中国气象观测网,开展物候观测、高空探测及天气预报等业务。在台风、中国季风及大气环流、气候区划、物候、气候变迁等研究方面都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在执行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过程中,组织领导全国范围内的自然资源考察工作,根据国情进行合理学科布局,推动了冰川、冻土、沙漠、青藏高原综合研究等诸多新兴领域的发展,并且在科学史研究和科学普及事业方面也有卓越成就。代表作有《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竺可桢文集》《竺可桢日记》等。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3、陈建功(数学家)
说明:
陈建功(1893.9.8-1971.4.11),幼名业城,别名念台,籍贯绍兴,曾居住绍兴市区人民路,我国杰出数学家、着名数学教育家。1913、1920、1926年先后三次赴日本留学,1929年回国。曾任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教授,杭州大学教授、副校长。主要从事实变函数论、复变函数论和微分方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是中国函数论方面的学科带头人和许多分支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享有国际声誉。在国内外共发表数学论文60余篇,有近十种专门着作及译着,如《三角级数论》、《实函数论》、《直交函数级数的和》等。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1年4月11日病逝。
4、范文澜(历史学家)
说明:
范文澜(1893-1969),字云台、芸台、仲沄,笔名武波、武陂,籍贯绍兴,曾居住绍兴市局龙山后街,马克思主义史学家。191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蔡元培秘书后到沈阳,天津等地任教。1943年调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任中共中央马列学院历史教研室主任,并历时六年写成《中国通史简编》与《中国近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共八大、九大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在建国后的20年中,他虽然政务繁忙,仍然坚持历史研究和教学工作。在晚年他仍以高度的自我批评精神,毫不疲倦地修订《中国通史简编》和《中国近代史》两部着作,直到1969年逝世。1955年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5、钱志道(有机化学家)
说明:
钱志道(1910.12.11-1989.9.28),生于绍兴,着名的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193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1938年历任中央军委军工局工程师、茶坊工艺实习厂三厂厂长、紫芳沟化学厂总工程师等职。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建立起基本化工和无烟火药的生产工厂,为支持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1944年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后任东北军工部军工局副局长、重工业部军工总局副局长、二机部部长助理、一机部导弹部总局局长等职,为国防工业的建设和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做了许多工作。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63年5月调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副主任,从事科研组织管理工作。1965年起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参与创建了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为培育优秀科技人才作出了贡献。
6、钱三强(核物理学家)
说明:
钱三强(1913.10.16-1992.6.28),原籍浙江湖州,出生于绍兴城区,着名核物理学家。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0年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曾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副院长、特邀顾问、数学物理学部主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校长等职。在核物理研究中获多项重要成果,特别是发现重原子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并对三分裂机制作了科学的解释。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发展和“两弹”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在组织推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的科学研究及国际合作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5年获法国总统授予的法兰西军官级荣誉军团勋章。1999年被国家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7、谢少文(医学微生物学家、免疫学家)
说明:
谢少文(1903.9.15-1995.7.20),祖籍绍兴,生于上海,微生物学家、免疫学家。1921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26年获长沙湘雅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教授。20世纪30-40年代主要研究传染病,在国际上首次用鸡胚培养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成功(1934),50年代开始探讨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联系,70年代致力于免疫学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和标准化,以促进免疫学在中国的发展。此外,在60余年的教学、科研中,谢少文对医学科学的发展同样做出了很大贡献。着有《免疫学》、《免疫学基础》等。1980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8、徐光宪(化学家)
说明:
徐光宪,1920年11月7日出生,祖籍绍兴上虞,出生于绍兴城区宣化坊。着名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194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195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原子能系(后改为技术物理系)副主任、稀土化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任,中国化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稀土学会副理事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副主编等职。1980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1年被选为亚洲化学联合会主席。现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家协会会长。长期从事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的教学和研究,涉及量子化学、化学键理论、配位化学、萃取化学、核燃料化学和稀土科学等领域。着作有《物质结构》、《稀土的溶剂萃取》等。
9、潘家铮(土木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学家)
说明:
潘家铮(1927.11.12-2012.7.13),籍贯绍兴,故里绍兴城区三财殿钱。土木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幻作家。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曾任国家电力公司技术顾问、教授、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一直从事水力发电建设工作,先后参加和主持过黄坛口、流溪河、东方、新安江、七里泷、乌溪江、锦屏、磨房沟等大中型水电站的设计工作,参加乌江渡、葛洲坝、凤滩、陈村等工程的审查研究工作,指导龙羊峡、东江、二滩、小湾、龙滩、三峡等大型水电工程的设计工作,研究进一步加快开发我国水电资源的措施。在学术方面,主要致力于创造性地运用力学理论解决实际设计问题,对许多复杂的结构如地下结构、地基梁与框架、土石坝的心墙斜墙、调压井衬砌、岔管和法兰等,应用结构理论、弹性理论或板壳理论以及运用特殊函数,提出了新的计算理论和方法。在设计中注意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推动技术的发展。研究和推导出不稳定扬压力和封闭式排水设计理论等。潘家铮还从事文学和科幻创作,是中国唯一一位院士科幻作家。他的着作有《春梦秋云录》《千秋功罪话水坝》《潘家铮院士文选》《一千年前的谋杀案》和《偷脑的贼》《老生常谈集》等。1980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0、周维善(有机化学家)
说明:
周维善(1923.7.14-2012.8.10),籍贯绍兴,故里绍兴孙端镇,有机化学家。1949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药学系,后成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他是中国最早从事昆虫性信息素化学研究的有机化学家,测定了若干昆虫信息素结构并进行合成,发展了植物生长调节剂油菜甾醇内酯及一类物的合成方法和合成。长期从事甾体、萜类和不对称合成化学研究,为我国甾体化学发展和甾体药物工业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编着有《不对称合成》并主编《甾体化学进展》等书。周维善曾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国家计生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奖二等奖等。1991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1、沈家骢(无机化学家)
说明:
沈家骢,出生于1931年9月3日,籍贯绍兴,故里绍兴,无机化学家。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同年至吉林大学化学系任教,后任化学系系主任、副校长。曾任国家教委超分子结构与谱学开放实验室主任。他运用模型与概率函数建立了反应机理与分子量分布的定量关系;链段模型结构按分子模型处理建立了较完整的共聚反应统计理论;用顺磁共振研究了本体聚合中自由基的变化,提出了扩散模型,为聚合反应工程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开发了JD系列光学塑料,研究了微凝胶为核的星形共聚物并制成纳米级高分子微粒和超薄功能膜,可作为分子器件的重要基材;用带电荷高分子载体调节酶的微环境,使两种性质各异的酶在同一反应器内反应。他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合着专着多部。1991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2、宋大祥(蜘蛛学与无脊椎动物学家)
说明:
宋大祥(1935.5.9-2008.1.25),籍贯绍兴,故里绍兴城区覆盆桥,蛛形学与无脊椎动物学家。1953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原东吴大学)生物系。1955年华东师范大学动物学研究班毕业后赴哈尔滨师院任教。1957年考取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甲壳动物学研究生,1961年毕业后留所工作,任动物所副所长、无脊椎动物学研究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及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1999年起任河北大学工作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他早期研究甲壳动物挠足类、枝角类及环节动物烃类的分类区系和生物学。最早提出中华绒螯蟹生殖洄游受阻是其减产的主要原因,在学术上首次揭示了医蛭的生殖全过程。70年代末开始从事蛛形学动物的系统学研究,解决了蟹蛛科、狼蛛科、平腹蛛科和肖峭科等科中的许多种属的分类问题。同时对纺器、听毛、染色体、精子的发生和包装进行了研究,对某些分类单元的系统学提出新的见解。至今建立2个新亚科14个新属,已发现300余新种。编着有《蚂磺》、《中国农田蜘蛛》、《中国蜘蛛(英文)》以及《中国动物志》中有关“淡水挠足类”、“蟹蛛科”、“平腹蛛科”和“肖蛸科”等卷,为本学科的发展作出贡献。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河北省培养的第一位院士。
13、陶文铨(工程热物理学家)
说明:
陶文铨,出生于1939年3月,籍贯绍兴,生于绍兴城区,故里陶堰张家岙村,工程热物理学家。196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动力机械系,现为西安交大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交利物浦大学校长。长期从事传热学及其数值模拟方法与工程应用研究,推动与促进了我国计算传热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提出了分析对流项离散格式稳定性的符号不变原理与处理不规则区域的组合网格思想,提出了绝对稳定的对流项离散新格式和处理不可压缩流场速度与压力耦合关系的全隐算法,提高了计算精度和收敛速度。其专着《数值传热学》已被国内外学术论文引用千余次。在强化传热方面,提出与研制了多项高效强化传热新技术。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以上人物的创作背景资料:
? 馆方提供手写资料
? 中国科学院网站-院士名单与简介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以下人物为祖籍绍兴,请馆方决定是否展出。
1、马叙伦(书法家、哲学家、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
说明:
马叙伦(1885.4.27-1970.5.4),字彝初,更字夷初,号石翁,寒香,晚号石屋老人,祖籍绍兴县,故里为绍兴马山车家弄村,现代学者、书法家、哲学家、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少年时入杭州养正书塾师从陈介石,读《黄书》、《民约论》等。后因主持正义,在一次学潮后被校方除名。后刻苦自学,致力于六法训诂、经史、韵文兼治新学,曾任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编辑、《新世界学报》主编、《政光通报》主笔,后又执教于广州方言学堂、浙江第一师范、北京大学等。1949 年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部长、高等教育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70年5月4日在北京逝世。
马叙伦一生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于文字学、金石学、训诂学、老庄哲学、诗词等皆有建树,学术着作有《六书解例》、《说文解字六书疏证》、《说文解字研究法》、《庄子义证》、《老子校诂》等。
2、俞大绂(植物病理学和微生物学家)
说明:
俞大绂(1901.2.19-1993.5.15),字叔佳,祖籍绍兴,生于南京,故里绍兴斗门镇,着名植物病理学家,农业微生物学家和农业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1924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1928年赴美国留学,获依阿华州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2年回国后,历任金陵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校长、名誉校长,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农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中国真菌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1948年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俞大绂是我国植物病理学科奠基人之一,在我国最早从事植物病毒病和细菌病害的研究,首先报道小麦秆黑粉菌生理分化性,并开创了植物抗病育种工作。上世纪60年代以来,对真菌异核现象做了大量的研究,为微生物遗传学开辟了新的领域。着有《微生物学》、《中国农作物之病害问题》等。
3、朱物华(无线电电子学家、水声工程专家)
说明:
朱物华(1902.1.03-1998.3.11),又名佩韦,祖籍绍兴,出生于江苏扬州,电子学家、水声工程专家、教育家,我国电子学科与水声学科奠基人之一。192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24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26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顾问。他从事教育、培养人才工作达68年,讲授过无线电原理、电视、信息论等21门课程,并且十分重视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对新技术也十分关注。朱物华开创性地编写了电信网络、无线电原理、电视学、电力传输、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中的频率自动调整、信息论、水声工程原理和声全息技术等教材。着有《水声工程原理》、《介绍电子战争》等。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4、陶亨咸(机械工程专家)
说明:
陶亨咸(1914.8.31-2003.6.27),籍贯绍兴,生于天津,故里绍兴陶堰,机械工程专家。1939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工学院,长期从事机械工程技术领导工作,主持推行机电产品三阶段设计程序,倡导设计与工艺相结合,并且领导了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他还积极推动无损检测、失效分析、摩擦学技术、设计方法学等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为机械工业的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5、周惠久(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及热处理专家)
说明:
周惠久(1909.3.1-1999.2.9),祖籍绍兴,生于辽宁沈阳,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及热处理专家。1931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1936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硕士学位,1938年获密西根大学硕士学位。曾任西南联合大学、中央大学、重庆大学、交通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交通大学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机械系主任、金属材料及强度研究所所长、副校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第二届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学会第一届理事长。周惠久长期从事金属材料、热加工、热处理、材料强度等方面的科技工作和教育事业。他创立多次冲击抗力理论,在低碳马氏体的理论和应用方面作出贡献,并阐明了金属材料强度塑性韧性合理配合的规律性,对中国材料强度学科的建立起了推动作用。着有《金属材料强度学》、《新材料辞典》等。1980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6、高振衡(物理有机化学家)
说明:
高振衡(1911.6.21-1989.11.14),祖籍绍兴,生于北京,有机化学家,中国物理有机化学学科的开拓者之一。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6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南开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物理有机化学。20世纪50年代起运用量子化学处理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有机汞化合物、有机锑化合物等,阐明了此类化合物的双重反应性能。70年代开展有机闪烁剂的研究,先后合成700多个恶唑、恶二唑、苯并恶唑类化合物,并筛选出20几种紫外光谱区新型激光染料。在研究有机物结构和光性能关系的基础上又开展了仿生有机化学、有机光化学、卡宾化学等方面的研究。着有《有机化学结构理论》、《物理有机化学》等。1980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7、冯康(计算机数学家)
说明:
冯康(1920.9.9-1993.8.17),祖籍绍兴,生于江苏无锡,计算机数学理论家。1944年在重庆毕业于中央大学,1951-1953年在苏联斯捷克洛夫数学研究所进修。曾任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研究员、主任、名誉主任,中国计算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1980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是中国现代计算数学和科学工程计算学科的奠基者,在拓扑群、广义函数理论和应用数学、计算数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8、唐九华(光学工程总体设计专家)
说明:
唐九华(1929.10.7-2001.10.27),祖籍绍兴,生于上海,光学工程总体设计专家。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50年代负责研制成功光学测地经纬仪和自动记录红外分光光度计并推广至工业生产。60年代起负责研制成功多种大型光学跟踪测量设备和坐标基准传递设备,用于飞行器测控,这些产品在实际执行任务中,获得圆满结果,并达到国际水平,为中国飞行器测控技术作出贡献。70年代后期起把光学测控系统和光电仪器的设计经验总结成为总体设计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发明光学补偿定向仪新原理。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开辟光学动态观察测试技术领域。1991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9、陈翰馥(自动控制理论专家)
说明:
陈翰馥,1937年2月10日出生,祖籍绍兴,生于杭州,故里绍兴城区人民路,自动控制理论专家。1961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数学力学系。60-70年代研究随机系统的能观性、不用初值的状态估计,给出最优随机奇异控制。80年代起研究系统辨识、适应控制和随机逼近。他其发现的辨识算法收敛性条件,被国外专着称为“陈氏条件”,而他关于同时使控制和估计最优的论文,则被国外同行专家称为1984至1986年间适应控制领域的“最重要的论文”之一。此外,他与合作者给出了自校正跟踪器收敛性和最优性的严格证明,被国际控制界称为重大贡献。着有《随机系统的递推估计与控制》等。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0、娄成后(植物生理学家)
说明:
娄成后(1911.12.7-2009.10.16),祖籍绍兴,生于天津,故里马山檀渎,植物生理学家、生物物理学家、农业教育家。1932年获清华大学生物系理学士学位,1934年获岭南大学硕士学位,1939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曾任清华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教授,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导师、研究生院副院长、副校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副理事长等职。1980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娄成后在研究植物感应性及信息的电波传递、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植物细胞间交通与细胞内含物的再分配再利用等方面取得了独到的成就。他开创了中国化学调控及化学除草的新领域,大力倡导覆盖免耕及育苗移栽的新技术,对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作出了贡献。同时,他还培养了大批植物生理学人才。
11、冯端(固体物理学家)
说明:
冯端,1923年6月11日出生,祖籍绍兴,生于江苏苏州,凝聚态物理学家。194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并留校任教。1949年该校更名为南京大学后,历任物理系副教授、教授及固体物理研究所所长,系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院长、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任。还曾任“863”项目“纳米材料科学”首席科学家,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冯端在体心立方难熔金属内位错的研究中,合作发现了浸蚀法位错线成象规律并主编了中国第一部《金属物理》专着,研制了我国第一台电子束浮区区熔仪,成功地制出了钼、钨单晶体。近年来致力于凝聚态物理学着作的撰写,主持完成了《凝聚态物理学新论》、《凝聚态物理学》(上卷)、《材料科学导论》等书。2003年和2004年两次因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冯端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国际编号为187709的小行星命名为“冯端星”。
12、孙钧(隧道与地下建筑工程学家)
说明:
孙钧,出生于1926年10月23日,字秉之,祖籍绍兴,生于江苏苏州,故里绍兴城区八字桥,工程力学家、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专家。1949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结构工程专业。历任同济大学教授、结构工程系系主任、地下建筑工程系名誉系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高校地下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进行地下结构理论研究,对发展地下结构流变力学、粘弹塑性理论和防护工程抗爆动力学等学科有重大贡献。出色地完成了多项重大工程、国家基金和科技攻关任务。1976年,他在国内率先为进修人员和青年教师开设了“地下结构非线性静、动力问题有限元法解析”、“地下结构粘弹塑性理论”及“地下结构抗爆动力学”等一批新课程和专题讲座,为该学科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着有《地下结构》等。1991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二、工程院院士(10人)
1、金国藩(光学仪器专家)
说明:
金国藩,出生于1929年1月8日,祖籍绍兴,出生于辽宁沈阳,故里湖塘古城村,光学仪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曾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光学仪器及应用光学技术研究。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三座标光栅测量机。领导可擦除盘机、激光陀螺等研究工作,创造了一种可写可擦光学头,独创地将激光陀螺用于测量弱磁场。率先在国内研究计算全息、光计算及二元光学。有创见地提出了脉冲调制理论解释计算全息及空间域滤波的新概念,写出国内第一本《计算全息图》、《二元光学》专着,开创性地将计算全息用于制作凹面光栅及光学合成孔径雷达信号处理等。研制成功的二元光学激光分束器,具有国际水平。现从事光学体全息存储与衍射光学研究。曾获全国科技大会与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当选国际光学委员会副主席。
创作背景资料:
? 中国工程院网站>>走近院士>>金国藩
? 百度百科
2、屠基达(飞机设计专家)
说明:
屠基达(1927.12.11-2011.2.16),籍贯绍兴,故里绍兴城区孟家桥河沿,飞机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成都飞机工业公司高级工程师,曾任总工程师、飞机总设计师,现任高级顾问、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长期在第一线从事飞机设计技术工作,做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和填补国内空白的工程技术工作。1957年独创性地设计成功国内首架两侧进气下单翼传力的机身结构,此后,出色完成初教六国内首创小飞机全铝合金半硬壳结构设计。成功主持我国第一次飞机测绘设计。主持我国第一项与西方军工合作,成功引进英国航空电子设备改装歼击机并使我国军用飞机进入国际市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屠基达一生中参与了15种飞机的修理、仿制、自行设计和改进改型工作,成功设计了初教6、歼5甲、歼教5、歼7Ⅱ、歼7M、“枭龙”FC1等多种飞机。
创作背景资料:
? 中国工程院网站>>走近院士>>屠基达
? 百度百科
3、许绍燮(地震学专家)
说明:
许绍燮,出生于1932年1月1日,籍贯绍兴,故里绍兴城区光相桥,地震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58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完成在职副博士学位课程。现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发表论着百余篇(部),主要有《地震分布特点与地层屈曲》等。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级3项,三等级1项。部委级与科技大会奖多项。1964年荣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二等功。1990年获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1994年国家地震局授其《有贡献的地震预报专家》称号。
创作背景资料:
? 中国工程院网站>>走近院士>>许绍燮
? 百度百科
4、陈洪铎(皮肤性病学专家)
说明:
陈洪铎,出生于1933年2月18 日,籍贯绍兴,故里绍兴城区拜皇桥,皮肤性病学家,临床免疫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医科大学教授、卫生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委,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国际皮肤科学会副会长等职务。从事皮肤病性病临床工作近50年,发表论文273篇、专着11部。他是我国朗格汉斯细胞功能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在世界上首次证实成年个体不用免疫抑制剂也可导致对弱移植抗原的耐受,肯定了器官移植时克服“弱不相容性”的可能性。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模、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等荣誉。
创作背景资料:
? 中国工程院网站>>走近院士>>陈洪铎
? 百度百科
5、邱爱慈(高功率脉冲技术和强流粒子束加速器专家)
说明:
邱爱慈,出生于1941年11月22日,籍贯绍兴,故里绍兴城区酒务桥,高功率脉冲技术和强流电子束加速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参加中国第一台高阻抗电子束加速器的研制、改进工作。她是中国强流脉冲粒子束加速器和高功率脉冲技术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以及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等。现任总装备部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1997年晋升专业技术少将。
创作背景资料:
? 百度百科
? 中国工程院网站>>走近院士>>邱爱慈
补充信息:“参加我国第一台高阻抗电子束加速器的研制、改进工作。负责研制成功我国束流最强达1MA的低阻抗脉冲电子束加速器"闪光二号",提出了技术设计和调试方案并取得重大突破。主持建成了多功能辐射装置"强光一号"。这些设备在科研试验和高新技术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持开拓了极强脉冲电子束的产生、传输、诊断及应用的研究方向。主持了高功率脉冲开关和纳秒高电压测量等关键技术的系统研究。推动并主持开展了"快Z-箍缩物理及其脉冲功率驱动源技术"、"高功率离子束产生和应用"等重要科研项目,取得显着进展。”
6、徐寿波(综合能源工程学家、技术经济学家)
说明:
徐寿波,出生于1931年10月5日,籍贯绍兴,故里绍兴城区上大路,综合能源工程、技术经济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动力系,1960年毕业于前苏联科学院能源研究所,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现任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中国综合能源工程学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也是我国技术经济学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是我国综合物流工程学研究的开拓者,对中国物流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着有《综合能源工程学》等。
创作背景资料:
? 百度百科
7、李兰娟(传染病学家)
说明:
李兰娟,出生于1947年9月13日,籍贯绍兴,故里绍兴夏履桥村,传染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73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主要从事重型肝炎的诊治、肝病微生态、人工肝等的研究。现任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传染病学重点学科、211建设学科学术带头人、浙江省科协主席、浙江省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1998年至2008年出任中国浙江省卫生厅厅长。
创作背景资料:
? 维基百科
? 百度百科
8、徐扬生(空间机器人与智能控制专家)
说明:
徐扬生,出生于1958年4月7 日,绍兴人,空间机器人与智能控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89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学位,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自动化与计算机辅助工程学讲座教授。长期从事机器人与智能控制系统研究,在空间机器人的设计、控制及动力学研究,以及无重力地面试验设施的研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致力于推动我国航天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提出并参与了有关航天智能系统的研制。同时,他对动态稳定系统的控制、人类控制策略的自动建模、穿戴式智能人机界面、以及全方位混合动力汽车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系统开发。发表论文270多篇、专着3部、编着1部。2001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03年,因“对空间机器人与动态稳定系统的设计与控制的贡献”当选为IEEE Fellow;2007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
创作背景资料: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 香港中文大学advanced robotic lab网站主页
? 中国工程院网站>>走近院士>>徐扬生
以下人物为祖籍绍兴,请馆方决定是否展出。
1、俞大光(电子技术专家)
说明:
俞大光,出生于1921年1月22日,祖籍绍兴,出生于辽宁盖平,故里绍兴斗门,理论电工和电子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44年武汉大学电机系毕业,195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班毕业,后成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家委员会研究员。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副主任。参加并审核、制定院军标、国军标和国家标准数十项。审定院科技丛书十余册。俞大光曾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7年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一项,着有《电工基础》和《电路及磁路》等,前者在国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影响最大。
创作背景资料:
? 中国工程院网站>>走近院士>>俞大光
? 百度百科
2、潘云鹤(计算机专家)
说明:
潘云鹤,出生于1946年11月4日,祖籍绍兴,浙江杭州人,计算机应用专家。1970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学系,1981年浙江大学计算机系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历任计算机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5年5月-2006年8月担任浙江大学校长。2006年6月至今担任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2013年3月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现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顾问、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潘云鹤是中国智能CAD和计算机美术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他长期从事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和工业设计的研究,在计算机美术、智能CAD、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虚拟现实、数字文物保护和数字图书馆等领域,承担过多个重要科研课题,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发表研究论文多篇,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
创作背景资料:
? 中国工程院网站>>走近院士>>潘云鹤
? 百度百科
专题四:绍兴市柯桥区档案局(馆)发展成就
档案是人类的文化遗产,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江南名城绍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钟灵毓秀。在这片沃土上产生的档案信息资源极其丰富。早在越国时,大夫计然就兼管文书档案工作,近现代以来,柯桥区(原绍兴县)的档案工作更是取得了明显的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档案事业开始逐步建立起来。
第一单元 档案局(馆)发展历史
(一)机构沿革
1959年8月2日,绍兴县(现柯桥区)建立档案馆,其前身为县委档案室。绍兴县档案馆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本行政区域分管范围内的档案。1980年建立绍兴县档案科,1989年建立绍兴县档案局,2002年1月,绍兴县档案局与绍兴县档案馆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履行全县档案事业行政管理和县级档案保管、利用两种职能,为县委、县政府直属的正局(科)级直属事业机构。
绍兴市柯桥区(绍兴县)档案局(馆)组织机构沿革
年份
单位名称
党组织
行政组织
群团组织
内设机构
1959
8月2日成立绍兴县档案馆
馆长:李春林(兼)
1960-1962
绍兴县档案馆
馆长:李春林(兼)
副馆长:孙高仙(3月起)
1963-1966
绍兴县档案馆
副馆长:孙高仙
1967
绍兴县档案馆与县委组织部档案室的档案在县委组织部档案室内集中保管。从此,县档案馆中止活动。
1978-1979
绍兴县档案馆(4月5日恢复)
馆长:沈乃定(兼)(5月起)
副馆长:蒋长安(5月起)
1980
1月成立绍兴县档案科,与档案馆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馆长:沈乃定(兼)(6月止)
副馆长:蒋长安(12月止)戴叔康(12月起)
1981
绍兴县(市)档案馆(科)
副馆长:戴叔康(主持工作)
1982-1984
绍兴县档案馆(科)
副馆长:戴叔康(主持工作)王洵(3月起)
1985
绍兴县档案馆(科)
副馆长:戴叔康(主持工作)
1986-1988
绍兴县档案馆(科)
副馆长:戴叔康(主持工作)陶关土(8月起)
1989-1990
11月2日绍兴县档案馆增挂档案局牌子
12月28日建立党支部,书记:蒋长安
副书记:陶关土
支委:王勇强
副局长、馆长:蒋长安(3月任馆长、11月任副局长)
副馆长:陶关土、王勇强(6月起)
1991
绍兴县档案局(馆)
党支部12月30日改选,次年1月公布
书记:蒋长生
副书记:陶关土
支委:王勇强
副局长:蒋长生(5月起主持工作)
副局长、馆长:蒋长安
副馆长:陶关土、王勇强
1992
绍兴县档案局(馆)
党支部书记:蒋长生
副书记:陶关土
支委:王勇强
副局长:蒋长生(主持工作)
副局长、馆长:蒋长安(93年7月调离)
副馆长:陶关土、王勇强
9月成立县档案学会首届理事会
理事长:蒋长生
副理事长:陶关土、王勇强、严鉴荣
秘书长:王勇强(兼)
副秘书长:王阿茶
批准成立局机关工会
组织员:陶关土
经审员:于月芳
办公室主任:王勇强(兼)
业务指导科:
科长:王阿茶
副科长:沈金龙
保管利用科:科长:于月芳
副科长:方道良
1993
绍兴县档案局(馆)
党支部书记:蒋长生
副书记:陶关土
支委:王勇强
副局长、馆长:蒋长生(主持工作、8月任馆长)
副局长:王文全(7月起)
副馆长:陶关土、王勇强(12月调离)
学会理事长:蒋长生
副理事长:陶关土、王勇强、严鉴荣
秘书长:王勇强(兼)
副秘书长:王阿茶
工会组织员:陶关土
经审员:于月芳
办公室主任:王勇强(兼)
业务指导科:
科长:王阿茶
副科长:沈金龙
保管利用科:
科长:于月芳
副科长:方道良
1994-1997
绍兴县档案局(馆)
党支部8月24日改选公布
书记:蒋长生
副书记:陶关土
支委:马调美
局长、馆长:蒋长生(12月任局长)
副局长:王文全
副馆长:陶关土
学会理事长:蒋长生
副理事长:陶关土、王勇强、严鉴荣
秘书长:王勇强(兼)
副秘书长:王阿茶
工会组织员:陶关土
经审员:于月芳
办公室主任:马调美
业务指导科:
科长:王阿茶
副科长:沈金龙
保管利用科:
科长:于月芳
副科长:方道良
1998-2000
绍兴县档案局(馆)
党支部12月改选,次年2月公布
书记:蒋长生
副书记:陶关土
支委:王文全
局长、馆长:蒋长生
副局长:王文全
副馆长:陶关土
学会理事长:蒋长生
副理事长:王文全、陶关土、任中华
秘书长:王文全(兼)
副秘书长:王阿茶
工会3月改选公布
主席:陶关土
经审员:于月芳
办公室主任:马调美
业务指导科:
科长:王阿茶
副科长:沈金龙
保管利用科:
科长:于月芳
副科长:陆群新
2001
绍兴县档案局(馆)
局党组书记:蒋长生(12月任职)
成员:王文全(12月任职)
局党支部8月改选
书记:蒋长生
副书记:陶关土
支委:王文全
局长、馆长:蒋长生
副局长:王文全、葛月根(9月任职)
副馆长:陶关土
档案学会4月改选
理事长:蒋长生
副理事长:王文全、陶关土
秘书长:王文全(兼)
副秘书长:王阿茶
局工会4月改选
主席:陶关土
经审员:于月芳
办公室主任:马调美
业务指导科:
科长:王阿茶
副科长:沈金龙
保管利用科:
负责人:于月芳
2002
绍兴县档案局(馆)
局党组:
书记:蒋长生(12月免职)
成员:王文全
书记:李阿阳(12月任职)
局党支部:
书记:蒋长生
副书记:陶关土
支委:王文全
局长、馆长:蒋长生(12月免职)
局长:李阿阳(12月任职)
副局长:王文全、葛月根
副馆长:陶关土
档案学会理事长:蒋长生
副理事长:王文全、陶关土
秘书长:王文全(兼)
副秘书长:王阿茶
工会主席:陶关土
经审员:于月芳
办公室主任:马调美
监督指导科:
科长:王阿茶
副科长:沈金龙
保管利用科:
负责人:于月芳
2003
绍兴县档案局(馆)
局党组书记:李阿阳
成员:王文全、陶关土(7月任职)
局党支部书记:蒋长生
副书记:陶关土(11月任书记)
副书记:葛月根
支委:马调美
局长、馆长:李阿阳
副局长:王文全、陶关土(6月任职)
档案学会理事长:蒋长生、李阿阳(3月任职)
副理事长:王文全、陶关土
秘书长:王文全(兼)
副秘书长:王阿茶
工会主席:陶关土
经审员:于月芳
办公室主任:马调美
监督指导科:
科长:王阿茶
副科长:沈金龙
保管利用科:
负责人:于月芳(2月调离)
2004-2006
绍兴县档案局(馆)
局党组
书记:李阿阳
成员:王文全(12月免职)、陶关土、郭荣祥(12月任职)
局党支部
书记:陶关土
副书记:葛月根
支委:马调美
局长、馆长:李阿阳
副局长:王文全(12月免职)、陶关土、郭荣祥(12月任职)
档案学会理事长:李阿阳
副理事长:王文全、陶关土
秘书长:王文全(兼)
副秘书长:王阿茶
局工会主席:陶关土(11月改选)
经审员:陶品娟(11月改选)
办公室:
主任:马调美
副主任:单红娣(9月任职)
监督指导科:
科长、王阿茶
副科长:沈金龙
保管利用科:
副科长:方华平(9月任职)
2007
绍兴县档案局(馆)
局党组
书记:李阿阳
成员:陶关土、郭荣祥
局党支部
书记:陶关土
副书记:葛月根
支委:马调美
局长、馆长:李阿阳
副局长:陶关土、郭荣祥
名誉会长:马芳妹
理事长:李阿阳
副理事长:郭荣祥、陶关土
秘书长:郭荣祥(兼)
副秘书长:王阿茶
局工会主席:陶关土
经审员:陶品娟
办公室主任:马调美(7月免职)
副主任:许建青(8月任职)
监督指导科(法制科):
科长:王阿茶(8月免职)
副科长:沈金龙(8月免职)、单红娣(8月任职)
保管利用科:副科长:王伟(8月任职)
2008
绍兴县档案局(馆)
局党组
书记:李阿阳(3月免职)、祝安钧(3月任职)
成员:陶关土(6月免职)、郭荣祥
局党支部
书记:陶关土
副书记:王伟
支委:单红娣
局长、馆长:李阿阳(3月免职)
祝安钧(3月任职)
副局长:陶关土(6月免职)、郭荣祥(12月免职)
名誉会长:马芳妹
理事长:李阿阳(调出自动免职)、祝安钧(6月任职)
副理事长:郭荣祥、陶关土
秘书长:郭荣祥(兼)
副秘书长:王阿茶
局工会主席:陶关土
经审员:许建青
办公室副主任:许建青
监督指导科
科长:单红娣(9月任职)
保管利用科
科长:王伟(9月任职)
2009-
2010
绍兴县档案局(馆)
局党组
书记:祝安钧
成员:郭荣祥(1月免职)、朱晓燕(6月任职)、沈国忠(1月任职)
局党支部
书记:陶关土(12月免职)、朱晓燕(12月任职)
副书记:王伟(12月免职)、沈国忠(12月任职)
支委:单红娣(12月免职)、王伟(12月任职)
局长、馆长:祝安钧
副局(馆)长:朱晓燕(6月任职)
局长助理:沈国忠(1月任职)
名誉会长:马芳妹
理事长:祝安钧
副理事长:郭荣祥(调出自动免职)、陶关土
秘书长:郭荣祥(兼)(调出自动免职)
副秘书长:王阿茶(退休自动免职)、单红娣(临时)
局工会主席:陶关土
经审员:许建青
办公室副主任:许建青
监督指导科
科长:单红娣
保管利用科
科长:王伟
2011
绍兴县档案局(馆)
局党组
书记:祝安钧
成员:朱晓燕(9月免职)、俞关心(9月任职)、许国良(12月任职)、沈国忠
局党支部
书记:朱晓燕(9月免职)、俞关心(11月换届次年2月任职)
副书记:沈国忠
支委:王伟
局长、馆长:祝安钧
副局(馆)长:朱晓燕(9月免职)、俞关兴(9月任职)、许国良(12月任职)
局长助理:沈国忠
名誉会长:周树森
理事长:祝安钧
副理事长:朱晓燕(6月换届后任职)、沈国忠
秘书长:单红娣
副秘书长:金剑栋
局工会主席:沈国忠(11月换届次年1月任职)
经审员:许建青
办公室副主任:许建青
监督指导科
科长:单红娣
保管利用科
科长:王伟
2012
绍兴县档案局(馆)
局党组
书记:祝安钧
(5月免职)、俞园娟(5月任职)
成员:俞关心、许国良、沈国忠
局党支部
书记:俞关心副书记:沈国忠
支委:王伟
局长、馆长:祝安钧(5月免职)、俞园娟(5月任职)
副局(馆)长:俞关兴、许国良
局长助理:沈国忠
名誉会长:周树森
理事长:祝安钧(11月免职)、俞园娟(11月任职)
副理事长:朱晓燕(11月免职)、俞关兴、许国良(12月任职)、沈国忠
秘书长:单红娣
副秘书长:金剑栋
局工会主席:沈国忠
经审员:许建青
办公室副主任:许建青
监督指导科科长:王伟(1月任职)
信息技术科科长:单红娣(1月任职)
保管利用科
副科长:杨筱君(1月任职)
2013
绍兴县档案局(馆)
局党组
书记:俞园娟
成员:俞关心、许国良、沈国忠
局党支部
书记:俞关心副书记:沈国忠
支委:王伟
局长、馆长:俞园娟
副局(馆)长:俞关兴、许国良
局长助理:沈国忠
名誉会长:周树森
理事长:俞园娟
副理事长:俞关兴、许国良、沈国忠
秘书长:单红娣
副秘书长:金剑栋
局工会主席:沈国忠
经审员:许建青
办公室负责人(1月任职):许建青
监督指导科
科长:王伟
监督指导科副科长:杨筱君(1月任职)
信息技术科科长:单红娣
保管利用科
副科长:金剑栋(1月任职12月免职)、张如华(11月任职)
(二)资源建设
绍兴市柯桥区档案局(馆)历来十分重视档案资源建设,馆藏档案门类齐全,档案载体多样,除纸质档案外,还藏有许多录音、录像、照片、涤纶片及以绸、布、麻为载体的特种档案。在时间跨度上,馆藏档案从清朝康熙六年到宣统三年(1667—1911)、民国元年至民国38年(1912—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1949—2013)达340余年时间。目前,档案馆拥有馆藏全宗316个、档案(含寄存)388139卷(件),其中清代档案986件、民国档案3946卷、革命历史档案139卷、新中国成立后档案300984卷(件)。另有音像档案83盘,照片档案81946张,实物档案55件,缩微卷片1770米,资料19033册,档案与资料总计407172卷(件、册、张)。
1959年以来馆藏档案资料变化图
附:图片、实物:
清代档案(图1、2)、民国档案(图3)、县委档案(图4)、县政府档案(图5)、科技档案(图6、7)、权证档案(图8)、声像档案(图9)、照片档案(图10)、家谱(图11)、碑拓(图12)、资料(图13)、民国前县志(图14、15)、建国前报纸(图16)
(三)档案管理
绍兴市柯桥区档案局(馆)在注重档案资源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档案业务建设和管理,取得显着成效。
成为全国《中国档案分类法》试点县。1984年8月,绍兴县(现柯桥区)档案馆作为全国两个试点县和全省唯一《中国档案分类法》试点单位(戴叔康同志参加在北京召开的试点会议),先后用五年时间编制各种文件分类卡片、人物卡片和专题卡片共计341763张(插图17),还撰写了《档案分类法细分问题概述》和《〈中国档案分类法〉试点工作汇报》等材料,为《中国档案分类法》的修改完善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杭州召开的《中国档案分类法》审定会议上发言介绍,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也受到了全国各地前来学习参观的档案界同仁的高度赞扬(附戴叔康照片图18)。
荣膺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绍兴县(现柯桥区)档案局(馆)分别于1992年11月、1994年11月和1996年8月从省三级馆一跃晋升为浙江省首家一级综合档案馆,1991年8月和1995年11月连续二次被国家人事部和国家档案局授予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时任局(馆)长蒋长安和蒋长生同志分别参加表彰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鹏、曾庆红、罗干、邹家华、王刚等的亲切接见。(附蒋长安照片图19)
开创档案宣传工作新局面。绍兴市柯桥区档案局(馆)历来重视档案宣传工作,尤其在《档案法》颁布实施以后,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展览、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档案和档案工作。先后举办《馆藏档案精品展》、《档案与现代化建设》书画展、《档案是历史的见证》和《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增强信心》大型图片展等16期。(插图20)拍摄电视专题片《越乡兰台万象新——绍兴县档案事业发展记实》和《档案法》电视讲座等。在《中国档案报》头版以“‘一枝红杏出墙来’为题,报道绍兴县档案工作改革发展纪实”和“让历史点燃民族精神的火花——绍兴县档案馆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侧记”等。特别是1995年在浙江省暨绍兴市公祭大禹陵活动中本馆提供了载有大禹族谱的档案资料,引起各级领导和新闻界的关注,3月18日中央电视台在晚间新闻节目中以《浙江发现大禹族谱》为题播出,4月16日人民日报头版以《大禹的子孙》为题,报道了绍兴县档案馆所藏《祀禹录》证明大禹是人不是神的惊人发现。(插图74)1995年在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上绍兴县档案局(馆)和绍兴东风酒有限公司联合捐赠价值20万元的国宴黄酒,受到各国代表的好评。(插图75)2001年在纪念建党80周年之际,绍兴县(现柯桥区)档案馆举办的《绍兴县建党80周年回顾图片展》被浙江省委宣传部评为“创意奖”,是全省档案系统唯一获奖单位(附蒋长生照片图21)。
档案史料编研出精品。编研是档案开发利用和对外宣传的有效载体。多年来,绍兴市柯桥区档案局(馆)把编研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得到了县(区)委、县(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先后被县委宣传部列入文化强县建设规划和县政府年度实事工程之一。据统计,目前已有《绍兴概况》、《绍兴党的斗争史》、《绍兴县市场经济政策汇集》、《光辉二十年——绍兴县改革开放纪事》、《中共绍兴县历史大事记》、《奉献在越乡兰台》、《清代档案集萃》(古籍线装本)、《商会档案集锦》(古籍线装本)、《教育档案集录》(古籍线装本)、《金融档案汇集》(古籍线装本)、《契约档案选集》(古籍线装本)、《绍兴县档案志》、《辉煌绍兴县》、《绍兴军政分府文件辑存》和《记忆柯桥》等50余种编研资料,约600万字。(插图76)其中《清代档案集萃》(古籍线装本)等五套和《绍兴县档案志》均有中华书局公开出版,《绍兴县市场经济政策汇集》和《清代档案集萃》(古籍线装本)等分别获得浙江省档案系统编研成果一等奖、绍兴市特等奖;《绍兴军政分府文件辑存》获浙江省档案系统编研成果二等奖;《绍兴县档案志》获三等奖,并开创了全省县级《档案志》先河。(附李阿阳照片图22)
名人珍贵档案征集硕果累累。为了进一步丰富馆藏资源、增加档案门类、改善馆藏结构,绍兴市柯桥区档案局(馆)先后通过发布征集通告、召开征集工作会议、组建征集员队伍和派人上门征集等形式开展名人、珍贵档案征集工作。近年来,相继征集到光绪七年(1881)“少妇怀春诗”扇面等珍贵历史档案资料188件,舒同、沙孟海、启功等着名书画家的书画作品166件,着名绍兴莲花落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倪齐全的精品力作《智擒章如安》、《绍兴县全国“群星奖”获奖作品集》等16件,原《绍兴县报》首席摄影记者沈标桐、谢乃东的珍贵摄影作品50000余件,以及民间人士孟氏后裔孟迈捐赠的《孟氏南支简谱》和咸丰十年(1860)重修的《古剡马氏宗谱》、《会稽林氏宗谱》等。特别是2008年5月中共绍兴县委举行革命文史档案资料捐赠仪式,接受原绍兴县临工委书记张扬的珍贵历史档案资料(插图23)和2009年11月进京接收我国工矿泰斗、新中国能源事业奠基人孙越崎个人珍贵档案(插图24)。孙越崎个人珍贵档案包括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及实物礼品,原国民党党政要员陈立夫、李国鼎等人的相关资料和实物礼品,国际知名科学家翁文灏、钱伟长等的书信、书画和寿诞贺词、贺礼,以及长江三峡水库的科研报告等共计1万余件,极大地丰富了馆藏资源,填补了柯桥区档案馆名人珍贵档案的空白(附祝安钧照片图25)。
创建全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89年绍兴市柯桥区档案局(馆)就开始组建乡镇综合档案室,并于1993年4月召开全县(区)村级建档现场会,又于1999年5月召开全县(区)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会议(插图26)。全县(区)各乡镇都建立了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计划及分步实施意见。1997年原绍兴县光宇集团作为浙江省农村乡镇企业的唯一代表参加全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会议,并在会上作典型介绍。目前,全区19个镇(街)档案室全部通过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省级认定,全区291个行政村村级建档率达到100%,并全部达到县(区)级以上规范要求。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区委、区政府将新农村档案工作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成立由区(县)委副书记、副区(县)长任正副组长,区档案局和有关涉农部门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出台创建实施方案,落实创建工作任务,纳入镇(街)考核,提供经费保障,据统计仅区级财政投入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经费达510余万元,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于2009年11月被省档案局命名为第一批“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插图27)又于2012年11月经全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验收组顺利验收通过,晋升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附俞局长照片图28)
此外,绍兴市柯桥区(绍兴县)在档案管理硬件建设方面舍得投入,仅在馆舍建设上先后经过三次大的发展。1980年3月绍兴县(现柯桥区)档案馆新大楼落成,馆舍面积由原200平方米扩大到1880平方米,成为浙江省首家拥有独立档案大楼的县级档案馆。(插图77)2003年10月档案馆搬迁至柯桥新行政中心大楼,在馆库面积有所增加的同时,新配置了智能型密集架、除湿机、防磁柜等现代化设备,并逐步实现了档案智能化管理。(插图78)2014年5月一座占地面积18.24亩,建筑面积23700平方米,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的新档案馆正式启用,标志着绍兴市柯桥区的档案事业又迈上了新的台阶(插图79)。
第二单元 档案局(馆)的主要成就
(一)荣誉榜
绍兴市柯桥区档案局(馆)建馆55年来,在上级档案部门的关怀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全体档案工作者的积极努力,成绩斐然、亮点纷呈。
绍兴市柯桥区(绍兴县)档案局(馆)荣誉
单位
称 号
授予部门
授予年度
县档案馆
档案工作先进单位
宁波地委、宁波专署办公室
1958
市档案馆
全省档案工作先进单位
省委、省政府办公厅
1982
县档案馆
全省档案馆工作先进单位
省档案局
1986
县档案局、馆
全省档案工作先进单位
省人事厅、省档案局
1991
县档案局、馆
全国档案工作先进单位
人事部、国家档案局
1991
县档案局、馆
档案目标管理省三级(全市第一)
省档案局
1992
县档案局、馆
全省档案工作先进单位
省人事厅、省档案局
1994
县档案局、馆
档案目标管理省二级(全省第一)
省档案局
1994
县档案局、馆
全国档案工作先进单位
人事部、国家档案局
1995
县档案局、馆
档案目标管理省一级(全省第一)
省档案局
1996
县档案局、馆
县机关最佳单位
县委、县政府
1997
县档案局、馆
县级文明单位
县委、县政府
1997
县档案局、馆
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县委、县政府
1998
县档案局、馆
县机关先进党组织
县机关党工委
1998
县档案局、馆
全省档案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省档案局
1998
县档案局、馆
全省档案工作先进单位
省人事厅、省档案局
1999
县档案局、馆
县级先进党组织
绍兴县委
1999
县档案局、馆
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一等奖
市档案局
1999
县档案局、馆
全市档案工作先进单位
市人事局、市档案局
2000
县档案局、馆
市级文明单位
市委、市政府
2000
县档案局、馆
县级机关先进党组织
县机关党工委
2000
县档案局、馆
“三个代表”先进典型
县委宣传部、组织部、机关党工委
2001
县档案局、馆
浙江省纪念建党80周年宣传教育活动创意奖
省委宣传部
2001
县档案局、馆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市委、市政府
2001
县档案局、馆
全省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先进单位
省档案局
2001
县档案局、馆
全省档案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
省档案局
2004
县档案局、馆
市级文明单位
绍兴市委、市政府
2006
县档案局、馆
全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
省人事厅、省档案局
2007
县档案局、馆
全市档案系统先进集体
市人事局、市档案局
2007
县档案局、馆
全省“三农”档案工作先进单位
省档案局
2008
县档案局、馆
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
省档案局
2009
县档案局、馆
全省档案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省档案局
2009
县档案局、馆
2009年度绍兴县依法行政示范单位
县政府
2010
县档案局、馆
全市档案查阅利用示范窗口
市档案局
2010
县档案局、馆
2009年度“绍兴县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提名奖”
县委宣传部
2010
县档案局、馆
2010年度全省档案系统推进“平安浙江”建设先进单位
省档案局
2011
县档案局、馆
“浙江方言”建档示范单位
省档案局
2012
县档案局、馆
2012年度全省档案文化建设创新奖
省档案局
2012
县档案局、馆
2012年度全省档案系统推进“平安浙江”建设先进单位
省档案局
2012
县档案局、馆
2012年度全市档案工作综合考核优秀单位
市档案局
2013
绍兴县
2012年11月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
国家档案局、农业部、民政部
2013
附:实物(奖杯、证书、奖状等)
(二)亲切关怀
1、领导视察
(1)国家档案局首任局长曾三陪同阿尔巴尼亚国家档案局局长季·科蒂尼为首的档案工作代表团访问考察绍兴县档案工作。(图29)
(2)国家档案局局长韩毓虎视察绍兴县档案馆(图30)
(3)国家档案局局长冯子直专题调研绍兴县档案馆档案分类试点工作。(图31)
(4)国家档案局副局长刘国能视察绍兴县档案工作。(图68)
(5)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专题调研绍兴县基层档案工作。(图32)
(6)省委副秘书长兼省档案局局长乐子型在绍兴县召开的全省档案馆业务建设现场会上讲话。(图65)
(7)省档案局局长娄德生来绍兴县档案馆检查指导工作。(图33)
(8)省档案局局长王立忠在绍兴县档案局(馆)调研。(图34)
(9)省档案局局长鞠建林专题调研绍兴县基层档案工作。(图35)
(10)省档案局副局长邢樟兴检查指导绍兴县档案工作。(图36)
(11)省档案局副局长靳秀华视察绍兴县档案馆。(图37)
(12)省档案局副局长韩李敏调研我县档案工作并参加《清宫档案与人文浙江》开展仪式。(图38)
(13)省档案局副局长王茂法指导我县基层档案文化工作。(图39)
(14)省档案局副局长丁越飞指导绍兴县农业、农村建档工作。(图40)
(15)市档案局局长赵永耿检查指导我县档案馆业务建设情况。(图41)
(16)市档案局局长章红林在县档案馆检查指导工作。(图42)
(17)市档案局局长卞峰煜在绍兴县档案工作会议上讲话。(图67)
(18)市档案局局长车炼钢陪同国家验收组和省档案局领导检查我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图43)
(19)县委书记邓习斋率县委班子集体视察县档案馆工作。(图44)
(20)县委书记纪根立视察县档案馆。(图45)
(21)县委书记陈敏尔视察县档案局(馆)。(图69)
(22)县长茹关均视察县档案馆。(图46)
(23)县委书记徐焕明参观《清宫档案与人文浙江》展览。(图47)
(24)县长冯建荣视察县档案局(馆),并看望慰问干部职工。(图66)
(25)县(区)委书记何加顺视察县档案局(馆)。(图48)
(26)区委书记、区长徐国龙视察县档案局(馆),并检查新馆建设情况。(图49)
(27)县委副书记钱信浩陪同国家档案局局长韩毓虎视察绍兴县档案馆(图50)
(28)县委副书记顾玲菊检查县档案馆工作。(图51)
(29)副县长张陆文在全县档案工作会议上讲话。(图64)
(30)副县长章榴先陪同市府副秘书长陈雪樵视察绍兴县档案馆。(图52)
(31)副县长齐宽明检查县档案馆工作。(图70)
(32)县委副书记陈月亮在全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会议上为先进代表颁奖。(图53)
(33)副县长车晓端在全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会议上讲话。(图54)
(34)副县长张荣社检查指导我馆工作。(图55)
(35)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晓视察县档案馆。(图56)
(36)县委副书记马芳妹陪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车晓端对我县档案执法检查。(图57)
(37)副县长李海洋检查县档案局(馆)工作。(图71)
(38)县委副书记阮建尧在全县档案工作会议上讲话。(图72)
(39)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文刚检查县档案馆工作。(图58)
(40)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君视察县档案馆。(图59)
(41)区委常委、纪委书记金水法调研我馆工作。(图60)
(42)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姚国海看望慰问局(馆)干部职工。(图73)
(43)区委常委、副区长刘晓清视察区档案局(馆)。(图61)
(44)副区长周树森检查指导区档案工作。(图62)
(45)区委常委、副区长高秉学检查区新馆建设情况。(图63)
2、领导题词
(1)国家档案局首任局长曾三为绍兴县档案馆题匾。(图80)
(2)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题词。(图81)
(3)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沈正乐题词。(图82)
(4)贵州省省长、时任绍兴县委书记陈敏尔题词。(图83)
(5)时任绍兴县委书记纪根立为县档案局(馆)编研资料《绍兴县市场经济政策文件汇集》题写书名。(图84)
(6)绍兴市副市长、时任绍兴县县长冯建荣题词。(图85)
(7)时任绍兴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汪传昌题词。(图86)
(8)时任绍兴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徐林土题词。(图87)
(9)时任绍兴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文刚题词。(图88)
(10)原绍兴市档案局局长卞峰煜题词。(图89)
(11)绍兴市档案局局长车炼钢题词。(图90)
(三)大事记
1949年5月,绍兴市军管会接收国民党绍兴县党部、县政府等部门的档案。
1951年12月,绍兴县政府建立档案室,为浙江省早期建立的档案室之一。
1952年10月,任琦参加浙江省首次档案工作会议。并于年底建立县委档案室。
1955年11月,孙高仙调任县委档案室档案员,成为绍兴县第一位专职档案员。
1956年12月,绍兴县发出《关于征集革命历史档案的通知》,在全县开展广泛收集和献交革命历史档案、文物的运动。
1957年1月,绍兴县人委印发《对整理积存档案的意见》,在全县范围内开始清理历年积存档案,到次年6月基本完成。
1958年2月,绍兴县、市合并,县、市委和县、市人委档案室同时合并。合并后的档案室设在胜利路原绍兴市委大院内。
1959年8月,绍兴县档案馆成立,李春林为首任馆长。
1960年4月,县档案馆从胜利路原绍兴地委大院搬至延安路县委大院,库房面积扩大到200平方米。
同年12月,浙江省档案管理处到绍兴县档案馆开展“以党的方针政策为纲,整理1960年档案”以及一条龙组卷和上架规范化试点,历时近一月。这是省档案部门首次到县档案馆试点。
1961年2月,绍兴专区档案馆馆长会议在绍兴县召开。会上,介绍了绍兴县的经验,并参观了全省试点成果。
1963年3月,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洛风和省档案局副局长赵文祥等到县档案馆视察。
同年5月,以阿尔巴尼亚国家档案局局长季·科蒂尼为首的档案工作代表团,在国家档案局局长曾三、副局长郝化村以及省委办公厅副主任兼省档案局局长王少云、副局长赵文祥等陪同下,到绍兴县访问考察档案工作。
1965年7月,县档案馆、县财税局联合下发《行政企事业单位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开始对全县会计档案进行清理。
1978年4月,恢复绍兴县档案馆,确定蒋长安等工作人员3名。
1981年4月,绍兴撤县建市,县档案馆改称市档案馆。
1982年8月,中央纪委、国家档案局和省纪委、省档案局领导到市档案馆了解“文革”期间形成的档案材料及群众组织材料的收集归档情况,对绍兴市的收集工作表示赞赏。
1983年3月,市委办副主任纪根立、副馆长戴叔康参加浙江省档案工作会议,并在会上作介绍发言。
同年4月,全省档案馆业务建设试点在绍兴市档案馆开始,截至6月12日结束。8月9日召开为期四天的全省档案馆业务建设现场会,总结推广试点经验,俗称“绍兴会议”。
同年6月,市档案馆从市公安局接收28麻袋建国前的零散历史文件材料,经过整理发掘一批极其珍贵的档案资料,引起省内外的关注。
同年9月,恢复绍兴县体制,市档案馆也随之恢复为绍兴县档案馆。
1984年5月,上海市、北京市档案局和中国人民大学等37人先后到县档案馆参观考察。全年共接待全国各地39批283人次。
1985年8月,戴叔康作为浙江省县级档案馆代表,参加全国第一次档案馆工作会议。
同年9月,国家档案局局长韩毓虎,在省档案局局长娄德生陪同下,视察绍兴县档案工作。
1986年4月,国家档案局第一任局长曾三同志为绍兴县档案馆题写馆名。
同年10月,国家档案局副局长冯子直、第二历史档案馆副馆长施宣岑在省档案局局长娄德生陪同下,视察绍兴县档案工作。
1987年4月,《当代中国》丛书的档案分册——《当代中国的档案事业》一书出版发行,其中第63幅插图为“绍兴县档案馆收藏的19种地方报纸”的照片。
1988年6月,绍兴县档案馆首次运用缩微手段进行档案保护和利用,对馆藏6000多张建国前报纸,由省档案馆技术部进行缩微复制。
1989年11月,经绍兴市编制委员会批复,县政府发文同意县档案馆对外增挂档案局牌子,行使行政管理职能。
1990年11月,县财政拨专款2.7万元,对县档案馆库房进行改造,安装机械通风管道和自动控温、控湿设备,进一步改善保管条件。
1991年7月,绍兴县九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17次会议,听取蒋长安关于全县贯彻执行《档案法》的情况汇报,对县档案局取得的成绩充分肯定,并提出5条意见和建议。
1992年4—5月,绍兴县撤区、扩镇、并乡,县档案局分组派人赴各区乡镇精心指导,并将各区的5000多卷档案接收进馆。
1993年4月,县档案馆组织力量,集中对建馆以来的全部照片进行分类整理,共整理照片档案263卷,计3357张。
1994年5月,江、浙、沪部分县(市)区档案工作协作会议在绍兴县召开,共有12个县(市)区的档案局(馆)长参加会议。
1995年4月,国家档案局副局长刘国能一行3人,在省、市档案局领导靳秀华、丁越飞、黄挺陪同下视察县档案馆,并听取县领导的情况汇报。
1996年8月,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王刚任编委会主任,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编辑的《中国档案事业概览》一书出版发行。该书第235页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绍兴县档案事业发展成就,并配有图片2幅。
1997年4月,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沈正乐一行5人,专程到绍兴县档案局(馆)视察档案工作。
同年5月,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汪传昌在县电视台作《依法治档,势在必行》的电视讲话。并于次日《绍兴县报》刊登讲话全文。
1998年5月,经县委组织部报请省委组织部批准,县档案局(馆)列入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范围,并根据县委批准的“三定方案”,开展职位设置、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等工作,并于10月通过验收合格。
同年9月,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毛福民专程到绍兴县档案局(馆)视察档案工作。
1999年4月,绍兴县斗门镇的档案管理典型经验材料,经省档案局批准,上报国家档案局,在5月召开的全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座谈会上作介绍。
2000年11月,绍兴市委、市政府命名绍兴县档案局(馆)为市级文明单位。
2001年5月,全省档案宣传和信息工作座谈会在绍兴县召开,省档案局长关继南、副局长王茂法到会讲话,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章长胜致欢迎词,蒋长生作情况介绍。
2002年7月,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明志带队,市人大科教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李文光、市档案局长卞峰煜、业务指导处长梁国灿等5人组成的检查组到绍兴县检查《档案法》贯彻执行情况。
2003年12月,绍兴县现行文件查阅中心建立,首批县直机关84个部门2001—2003年的500余份现行政策性、公益性文件向社会开放。
2004年3月,绍兴县人民政府印发《绍兴县建设项目(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并列入行政许可事项。
同年3月,绍兴县档案局(馆)的视频采集系统开始运行,对每天的“绍视新闻”进行自动实时采集,并上传至绍兴县档案网,供网民点播。同时,进行剪辑、刻录、归档。
2005年4月,绍兴县人民政府以县长令第19号公布《绍兴县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在全县贯彻实施。
同年9月,绍兴县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23次主任会议专题审议县政府贯彻实施《档案法》情况。
2006年4月,国家清史编纂工程档案组成员、中国第一任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全国明清档案资料目录中心主任胡忠良和网络中心主任王光越到县档案局(馆)专题调研馆藏清代档案及《精品丛书》的编纂情况。
2007年7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车晓端带领检查组到绍兴县检查《档案法》贯彻执行情况,副县长马芳妹作“关于贯彻实施《档案法》情况的报告”,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于庆国陪同检查。
同年10月9日—14日,为纪念《档案法》颁布二十周年,绍兴县档案局(馆)联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浙江省档案局,在县行政中心大厅举办《清宫档案与人文浙江》展览,共接待参观人数达5000余人次。
2008年7月,绍兴县《今古档案》创刊号出版,首发量1000份,向全县机关、镇(街)、村(居)、社区、团体单位、学校和重点企业等发放。
同年12月,县档案局长祝安钧、副局长郭荣祥、绍兴县永通印花有限公司总经理章传兴赶赴青川捐赠地震档案励志教育丝绸长卷。
2009年4月,四川省广元市档案局长文新德带领青川、苍溪等各县(区)档案局长一行专程到绍兴县档案局赠送锦旗,上书“千年震灾袭阴平,大爱无疆兰台情”,以感谢绍兴县档案局在5·12地震后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同年8月,在纪念建馆50周年之际,县档案局对全县从事档案工作满30年的同志授予“光荣的老档案人”称号;对荣获省级以上先进个人的同志授予“光荣的老档案先进”称号,以致鼓励。
2010年8月,绍兴县档案局(馆)被省财政厅、省档案局列入档案接收征集专用车配备申报单位。
同年8月,绍兴县“公务问责档案”系统建设和“社保电子文件和纸质档案实时归档系统”分别列入2010年浙江省档案局科技项目计划。
2011年4月,绍兴县档案局(馆)在县行政中心举行“兰台防线—2011年绍兴县档案与电子文件突发事件与灾害应急演练”。
同年9月,绍兴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同意县档案局(馆)增设信息技术科(档案登记备份中心)。
2012年3月,绍兴县档案馆与江苏省江阴市档案馆(2011年11月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档案馆)签订重要档案数据异地备份协议。
同年4月,国家档案局杨冬权局长专题调研我县基层档案工作,并给予高度评价。绍兴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魏伟和绍兴市委常委、绍兴县委书记何加顺等陪同调研。
2013年3月,《绍兴商会档案》入选第三批“浙江档案文献遗产”。
同年6月,绍兴县档案局(馆)开展“最美红色档案人”和“优秀兰台工作者”评选活动,共有10名最美红色档案人和5名优秀兰台工作者受到表彰。
同年11月,绍兴县档案局(馆)更名为绍兴市柯桥区档案局(馆)。
结束语
绍兴市柯桥区档案局(馆)经历了55年的发展历程。55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和上级档案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档案和档案工作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从重保管到重服务,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区的档案事业开启了科学发展的新航程,一个与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同步发展的社会主义档案事业体系已初步形成,档案工作已经成为全区各项事业的重要基础,在服务全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我们坚信绍兴市柯桥区的档案事业和档案局(馆)的工作必将谱写出更加光彩夺目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