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力子(1882~1967),初名景奎,又名闻泰、凤寿,字仲辉,笔名力子,绍兴陶堰镇人。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从事反清活动,创办进步刊物,宣传革命思想,倡导民国独立,支持北伐革命。1920年5月,与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发起建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8月底,又与陈独秀等人发起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并转为中共党员。邵力子是以国民党员的身份跨党参加中共组织的特殊党员。1921年7月,邵力子和李达、李汉俊等为中共一大的召开,经常通宵达旦地在其家中进行紧张筹备工作。他参与起草了中共一大文件和联络、会务等工作,但因身份特殊未出席大会。中共成立后,曾先后与邓中夏、瞿秋白、向警予、林伯渠、张太雷等一起过组织生活。1925年5月,参与领导五卅运动,被上海护军使下令通缉,离上海去广州,历任黄埔军校秘书处长、秘书长、政治部主任。在黄埔军校,结识了周恩来,经周恩来批准,公开中共党员身份,参加组织生活。
蒋介石知道邵力子是双重党员,却身居国民党要职,心中十分不快,想方设法要邵力子脱离中共组织,只保持国民党员身份。1926年11月,国民党派邵力子出席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这是蒋介石明确向中共组织也向邵力子本人要求单一国民党员身份的举动。中共中央考虑到国共两党合作大局及邵力子本来是国民党员身份的情况,决定让邵力子放弃中共党员身份。
在以后的岁月中,邵力子虽在国民党政府内历任多职,但在国民党内是众所周知的“亲共派”,积极主张国共合作。抗战期间,为维护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巩固中苏友好关系等做出过重要贡献。抗战胜利后,作为国民党代表参加了重庆谈判。1949年1月,邵力子作为国民党谈判代表团成员,在赴北平之前就作好了不再南返的准备。后他留在北平,参加了开国大典,成为着名的爱国民主人士。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民革中央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等职,积极参加新中国建设,首倡和推广节制生育,致力于国共第三次合作,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贡献了毕生精力。胡耀邦题词誉其为“爱国和平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