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轻纺城的作用与价值不单单体现在一串串单纯的数据上,更洋溢在柯桥百姓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和外来客商挂在嘴边的赞扬声中;不仅仅局限于市场本身强大的贸易总量与增量,更辐射至柯桥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轻纺城与柯桥区就如同鱼和水,鱼因水而生,水因鱼而活。
一、科学总结,充分肯定轻纺城的价值与作用
研究轻纺城,必须将其放诸于柯桥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思考它对柯桥区的价值与作用。
首先,它是柯桥对外形象的“金名片”。在外来客商眼中,柯桥就等于轻纺城,轻纺城就代表柯桥,轻纺城的光芒甚至盖过了本地人引以为傲的历史人文和丰饶地产。同样,在外的柯桥人推介家乡,必然提及中国轻纺城,不仅因为它最能体现柯桥区域产业特点,理是柯桥区及至于绍兴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发展成果的“标志性建筑”。
其次,它是柯桥经济增长的“核动力”。“柯桥是托在一块布上的城市”。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理解纺织产业对于柯桥的重要意义,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8.2%来自轻纺产业,而轻纺城市场对于轻纺产业的作用不言而喻,轻纺城市场产品中有近50%的产品是来自柯桥生产,正因为有轻纺城的存在,才给柯桥区数以万计的纺织、印染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产品信息和客户来源。可以说,轻纺城正是柯桥纺织、印染业始终在全国“执牛耳”的最大保证。
再次,它是柯桥未来发展的“源代码”。设计柯桥未来发展的“方程式”,必须先破解轻纺城这一“源代码”。历史表明,柯桥近30年发展的成功,绝大部分取决于轻纺城的兴旺;现实证明,柯桥的发展离不开纺织和印染,就等于离不开轻纺城;未来,服务业占主导、消费拉动增长势在必行,但轻纺城依然是这两者存在、提升的“孵化器”。可以说,没有轻纺城的发展,就没有柯桥“十强县”的荣誉(全国9次评选,7次入围);没有轻纺城的发展,就没有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商务大楼(目前竣工在建的100米以上共有130余幢);没有轻纺城的发展,就没有柯桥2000亿产值规模的轻纺产业。轻纺城至于柯桥就如引擎至于火箭,它的每一次轰鸣都带给柯桥区巨大的上升动力和发展机遇;它的每一次喷发都伴随着柯桥经济实力和国内外影响力的显着提升。可以说,轻纺城的发展对柯桥的影响和意义是无可替代的,也是史无前例。
二、居安思危,理性认识轻纺城的困难与挑战
虽然轻纺城带给柯桥令人振奋的过去和充满希望的未来,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速、国内新兴专业市场的不断涌现、电子商务对传统市场份额的不断“侵蚀”等新情况的出现,轻纺城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与挑战。
(一)市场管理建设不尽人意
1、老市场改造升级难尽人意。这是一个历史发展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现在的柯桥“老市场”区域已形成“城中有市、市中有城”的格局,市场区域内商业、住宅并存,对外批发与对内零售市场兼有,如轻纺城客运中心、火车站周边的老服装市场、八区市场、大桥市场、副食品批发市场等,特别是大桥市场(共有门市部68间,产权私人的有34间,市场公司32间,工商局2间)。此类市场如不及时整合提升,不仅直接影响到轻纺城整体形象和品质,最为重要的是基本的场所安全和经营秩序都得不到有效保障。
2、新市场聚商作用相对不足。这是一个现实经营问题,目前,轻纺城拥有各类单体市场39个(其中国有或国有控股19个),经营状况不一而足,普遍规律是老市场好于新市场,老区域好于新区域,涉及原因多种多样。如新服装服饰市场、柯北的轻纺贸易中心、墙纸墙布市场等,人气相对不足,经营一般;特别是新服装服饰市场,共有摊位2600余间,目前经市场公司整合以后出租1500余间,另有1000余间尚在招商之中;在已招租的1500余间摊位来看,来往客流较少,经营状况是相当惨淡。
3、市场资源需要严格管控。从目前资源情况来看,不光是所有权主体多元化,经营权、租赁权在一定程度上也不是很规范。市场所有权有股份制、有国有独资、有国有民营合资、也有民营独资。转租、转卖现象比较普遍。特别需要重视的是柯南正在建设的冠成商业中心、中奢壹站商业中心等项目,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与南部老市场仅一路之隔,其有改变建设项目用途运作市场门市部的苗头倾向。
4、管理层服务机制尚待提高。一是轻纺城建管委,就是统筹管理轻纺城建设发展的大平台,但据我们了解,实际操作中,各派出机构基本上是各自为政,造成建管委很多时候往往处于“力不从心”,无法统筹。二是股份公司和市场公司。两家公司均为国有或国有控股,公司经营范围相似,是否存在实际意义上的“同业竞争”;其次,两家公司虽然是“母公司与控股子公司的关系”,但财务状况却是大相径庭,股份公司有钱用不完,市场公司则是债台高筑。
5、配套产业发展仍然滞后。一是仓储物流行业配套不足。虽然区委区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轻纺城市场物流配套建设,占地150亩的轻纺城国际物流仓储中心也正在开工建设,但是现实问题与矛盾却还是值得我们重视,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由于受到市场兴建扩张的挤压,市场区域除了市场还是市场,市场内及周边附近的仓储空间难觅、物流方式落后,现实状况是市场经营户不得不租用市场周边的居民区房屋、车库(棚)作为仓库,甚至直接将货物堆放在经营场所内,直接导致交易区场面凌乱、过道拥挤。仓储物流的不完善也是导致市场交易区域内交通拥挤的首要原因,直观印象是下午三、四点后万商路与金柯桥大道交叉一带的货流、车流、人流杂乱无章,拥堵不堪。二是对比国内先进专业市场,轻纺城物流仓储面积较小。目前,义乌小商品城拥有配套物流仓储面积达110余万平方米,年发货量近3千万吨,基本上仓储与市场之比为1:2.5左右;而目前轻纺城市场配套物流仓储面积不到50万平方米,仓储与市场配套比仅为1:7左右,仓储严重不足。二是生活性服务业标准不高。近年来,柯桥区对服务业投资逐年递增,已占据固定投资额的半壁江山,现代服务业占全区GDP的39.5%。然而,仔细分析之下,我们发现真正围绕轻纺城市场投资发展的生活性服务行业却并不多见,直观感受是“档次低、数量少”,在个别老市场表现尤为突出。如:市场洗手间数量严重不足,中英(外)文标志不清;市场内通风口、楼梯间改建为门市部等现象仍然存在。市场附近适合商务洽谈、休闲的场所也较为缺乏。我们在充分利用轻纺城的人气集聚效应建设现代化商贸之城的同时,却忽视了通过发展轻纺城的生活性服务业来进一步增加其魅力与内涵。
(二)市场贸易繁荣暗藏忧患
1、炒房虚热。一是市场“炒房”影响声誉。这个问题可谓是“老生常谈”,轻纺城建管委虽然已采取了各种举措遏制,但“炒房”现象仍然屡禁不止。二是导致经营成本升高。将轻纺城市场和吴江东方丝绸城、海宁许村家纺城相比:目前,柯桥轻纺城的门市部年租金平均20~30万,吴江丝绸城是4~5万,海宁许村是2~3万;租赁权交易价柯桥是500万~1000万;吴江是200万左右,海宁许村是100~200万,市场商户经营成本高低显而易见。三是市场经营户无法安心经营。炒房差价起步几十万,高则几百万,一年普通经营户也就百把万的收入,不如炒房来的快,有的经营户就转行加入炒房队伍。
2、场面杂乱。一是“划行规市”不彻底、不完全、不细致。市场内的货物品种呈现“多、杂、乱”的特点,虽然轻纺城单体市场基本上都明确了各自的经营种类和范围,但事实上,牛仔布与针织布相邻、衬衫布与麂皮绒相对等现象还是屡见不鲜。二是轻纺城现货交易方式尚未转变。一直以来,柯桥轻纺城市场交易方式多以现货交易为主,大部分市场经营户集批发、零售、贸易为一体,仍然保留着“马路市场”时期的许多交易习惯,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耗费大量市场资源。市场场面杂乱最直接的危害就是让很多新来、外来寻找商机的客商在轻纺城市场内无所适从,找需要的产品非常麻烦,从而影响轻纺城的品质和档次。
3、业态落后。一是经营面料品种比较单一,基本上还是以化纤面料为主,棉、毛、麻以及天然纤维织物较少,纺织面料种类覆盖不够齐全。二是经营面料档次普遍不高,大部分经营户重“跑量”,轻“提质”,每米面料利润甚至以分为计算单位,赢利差价越来越低。三是柯桥缺少一个精品市场,说说都是老市场生意好些,但柯桥中国轻纺城还是真正缺少一个具有领军作用、风向标的精品市场,缺少一个具有可体验、交易,可引领潮流、体现消费趋向的,可听、可看、可商务休闲的现代化、精品化、专业化的一流精品市场。如吴江,就有一个真丝面料“宋锦”城,相当有风格,值得借鉴。
(三)电子商务成效尚未体现
1、平台知晓度、信息量不高。以“网上轻纺城”为例,业外知晓率相当低,这是专业市场网上平台的通病,与淘宝、京东等大牌相比,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业内,虽然目前大部分人都已知道“网上轻纺城”,但其中不少人不能区别“网上轻纺城”和“全球纺织网”等同类网站,对“网上轻纺城”到底能干什么知之甚少,相当一部分人仍然习惯传统的交易模式,对电子商务并不了解。同样,钱清的轻纺原料城网上市场,由于种种原因,处于暂停运行的状态。
2、缺乏实用高效的运行模式。目前,“网上轻纺城”的定位为轻纺城市场的产品展示、信息发布平台。这样的定位或许是从“网上轻纺城”所处的实际境地出发,但是这里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如果只是一个发布平台,那么按照“网上轻纺城”现在的知名度,网上经营户每年缴纳3000元/年的费用值得吗?这些经营户为何不去知名度更高而且免费的阿里巴巴等网上平台?二是花大力气建设的“网上轻纺城”到底比其前身“全球纺织网”有多少本质上的提升,有多少创新亮点和特色模块,又有多少可观看、可点击、可操作的实际内容?三是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以吴江的“绸都网”为例,因为是民营体制,70余名员工、都是身兼数职,效率高,效果好。除了对吴江纺织指数采集、发布政府有100万补贴投入外,其余全部自负盈亏。
3、电商配套性产业亟需发展。电子商务对其配套性产业依赖性极强,可以说谁营造的配套产业环境好,谁就占据了电子商务发展的先手。平心而论,轻纺城目前基础性物流、仓储行业都还存在不少不足与问题,更何论专业配套电子商务的现代物流产业?其他诸如代运营、电商秘书等具体中介服务行业更是几乎空白。
(四)市场综合实力名大于实
1、缺乏真正具有影响力的市场品牌。当然,中国轻纺城本身就是最响的品牌,然而除此之外,我们很难再找出与之相匹配的子品牌。一是春、秋两季的纺博会,组织形式缺乏创意,招商作用与聚商效应已显“疲态”,与广交会等全国知名展会相差不仅是几个档次的问题,与北京、上海的专业性展会相比,差距也较大。二是中国·柯桥纺织指数的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其实际价值和效益与市场的预期还是存在一定差距。中国·柯桥纺织指数采集、制作所耗费的人力、财力无法与其实际地位、作用划上等号。
2、纺织创意产业缺乏有效引导规范。纺织创意产业是提升轻纺城产品档次、附加值的重要手段,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我们认为现阶段轻纺城纺织创意产业至少有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各类创意企业数量虽超百家,但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寥寥无几;二是创意设计人才基本停留在较低层次,拔尖、高端的人才亟需引进、培育。三是创意产品的知识产权未能得到有效保护,市场内仿冒、抄袭现象较为泛滥,严重打击创意设计的信心和热情,为轻纺城纺织创意产业的进一步提升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3、国内同类专业市场竞争压力加大。从宏观上判断,短期内,中国轻纺城的龙头引领作用仍然明显,这主要因为有柯桥强大的纺织、印染产业作后盾。但从微观上分析,长远来看,轻纺城的竞争压力必将逐年增大,仅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增纺织品市场22家,万米以上纺织品市场现已达776个,许多优势经营种类和产品正在一步步被同类专业市场蚕食,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中国轻纺城在国内的领先地位。例如:海宁许村家纺城“专攻”家纺布艺,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链,经营户从去年底的1800余家,猛增到今年的2800余家,发展势头之猛,而且在产品总量和档次上已超越轻纺城,对轻纺城的家纺类产品已形成较大冲击。
现实已充分证明,成功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不断探索与创新。我们的眼光决不能只停留在轻纺城目前的繁荣与兴旺上,应该要试着洞悉其背后的隐患与矛盾,居安思危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主动思变,科学谋划轻纺城的创新与改革
(一)统一思想,明确权责,使轻纺城成为柯桥区发展的“永动机”
知明方能笃行。既已知晓轻纺城对柯桥区发展的重要意
义,就应进一步明确定位、提高认识。抓紧理顺现有管理、经营体系。将政府统一管理市场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把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的弊端下降到最小。让中国轻纺城这台“永动机”始终保持高效运转。
1、切实凸显轻纺城建管委的地位与作用。轻纺城建管委是轻纺城建设管理领导小组下属常设机构,是区委区政府管理建设轻纺城的最重要的机构和平台。一是进一步明确轻纺城建管委其市场发展大平台的作用地位,充分授权,统筹管理(下属公司、七所八所等),要加强对市场规划思路对策的研究并付诸实施,从机构设置层面,将参与轻纺城经营管理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二是建议由建管委牵头,公安、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共同参与,成立市场管理服务内设机构(类似于服务大厅),专门协调解决市场经营户反映的事情。三是建管委继续弘扬招商、亲商、安商的氛围,从实处、从细处了解掌握轻纺城市场所面临的困难与矛盾,集众智、合众力尽快、有效破解;提升信心,将轻纺城的未来扛于肩上,以舍我其谁的胆气和魄力,切实担负起中国轻纺城转型升级的“首要责任”。
2、有效激活市场公司、股份公司的能量与效益。市场公司和股份公司是轻纺城市场的最大业主,在轻纺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道路上理应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首先,要从市场整体和区域产业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职能,科学谋划两家公司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公司管理层的工作主动性和创新性,让他们有空间、有动力、有责任去思考探索公司的发展策略,切实扭转“赢亏不由人,忙闲各安命”的状态。其次,要有效体现两家公司在市场区内的积极作用,当务之急是要让其参与到轻纺城物流、仓储资源整合升级工作中,为轻纺城乃至柯桥区的发展提供助力。
(二)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使轻纺城成为名符其实的“行业龙头”
打铁还需自身硬。轻纺城想要始终处于“第一”,关键还是要向内挖潜,不断提升自我,以先进的经营理念、科学的管理方式、健全的硬件设施、完善的服务体系赢得市场商户和外来客商的信赖、信服。
1、重效益,科学整合市场。首先,老市场如何改造升级,我们认为可以“三管齐下”:一是冷却一部分,对拆迁改造难度较大的市场,如:老服装市场,可以加快其周边配套性设施转移,加大市场周边交通管控力度等,使其逐渐冷清;二是拓展一部分,可以尝试在南部老市场区域周边新建一批市场,提升档次,挤压原有市场;三是升级一部分,对部分基层条件较好的市场,要想方设法,甚至不惜“螺蛳壳里做道场”,对市场更新升级,使其逐步满足现代化市场要求。四是要加快建设精品市场。目前市场经营户有想法,有需求,也有呼声,要求政府建设一个精品化、现代化、专业化的高档市场。可以预先在市场内进行划行规市,实行“准入制”,将轻纺城市场内一批有实力、有资历的经营户想方设法招纳其中,以新型精品市场的成功引领市场发展。
2、出重拳,切实遏制炒房。这个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然多年来愈演愈烈,不如顺其自然,促其规范、有序。一要有一个地方(比如500平方以上,),作为交易中心(与轻纺城建管委的服务大厅合一一起)。二是要公开交易信息,公开转让转租的门市部、价格等相关信息。三是规范续租权交易机制,将“续租权”提到与“房产权”同等高度加以严格规范;制订相应税收制度,对出让“续租权”者按次数加大征税力度,同时严厉惩治偷税、漏税行为。四是可以参照义乌的义乌购商铺信用等级管理办法,对市场经营户开展“积分制”评选,分出一、二、三、四、五等级。
3、下决心,深化划行规市。划行规市应是轻纺城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目前市场业态和产品分类已初步明确,但与现代化市场的要求还有差距,市场细分远未做到,甚至与国内同类专业市场比较,如:广州中大轻纺城等,也相对落后。结合轻纺城市场实际,我们提出两方面建议:在内,可以让部分业态划分较好的市场先行一步,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划行规市,另外,在部分有条件的市场内设立专营单一种类货品的区域,以点扩面,带动整个市场的划行规市。
4、求实效,发展现代物流。完善市场物流配套是国内各专业实体市场的共识,也是轻纺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根据目前轻纺城市场物流发展实际情况,一是要加快形成现代物流体系,要从全区物流统筹发展的角度,做好市场物流配套建设,规划建设信息化水平较高的现代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尽快建立起与轻纺城市场相匹配的现代化物流发展体系。二是要解决市场区域物流问题,力争通过提升产品档次、增加仓储空间、实施“铺货分离”等手段,着力解决轻纺城市场长期存在的现货交易等现象;同时下决心、花力气整顿短驳运输市场,对短驳运输实行改造升级,引进现代化短驳运输工具,实行市场内部运输科学管理。三是要主动与知名物流企业合作,利用轻纺城市场强大的货物流资源,吸引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入驻柯桥,利用其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理念和运作体系,促进柯桥物流业的整体提升。
(三)优化服务,重商养商,使轻纺城成为专业市场的“皇冠明珠”
一城隆而百业兴。无论从历史沿革、现今形势着眼,还是从区域环境、内部条件出发,轻纺城都应是柯桥区成为城市纺织商贸中心的最强资本和最大依靠。
1、从细节处入手,不断加强市场硬件设施。目前,国内知名实体专业市场在升级改造过程中,不仅重视市场空间布局和功能优化,而且都十分关注细节处理,力求现代化、精致化。如:广州中大轻纺城,其内功能设置齐全,配套完善,某些地方甚至能及客户之未所想。根据轻纺城的实际情况,更需要在市场的内部构造、功能分布、配套完善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如地下二层停车,地下一层装卸货物,四楼、五楼设置商务洽谈、咖啡、茶吧等)。要带着“放大镜”去建设改造市场,从而有效提升轻纺城市场的硬件水平。
2、立足客户角度,有效提升市场软件质量。衡量一个专业市场的“软实力”,关键是给市场服务打分。我们认为轻纺城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入手提升服务质量:一是可以尝试“保姆式”服务,对市场现有服务功能进行全面罗列,查漏补缺、强化弱项,实行物业管理专业化、设施维护定期化、意见征询常态化;二是可以推行“一站式”服务,从市场商户和外来客商的角度出发,用心设计梳理在轻纺城市场进行商贸洽谈、商品交易一整套流程所需要的服务内容,将这些服务项目打包优化后,提供给市场商户和外来客商。三是可以创建“智慧式”服务,在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大行其道的时代,此项服务尤为必要,可以借鉴海宁皮革城的经营,该市场于2013年底开始建设“智慧市场”,推出无线市场、导购导视、智慧物流等多项功能,为客商、经营户、管理者提供互联网时代的“零距离”服务。
3、发挥商会力量,引导规范商户自我管理。目前,轻纺城市场商会已达28家,会员总数近1万人,占市场经营户的1/3,商会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如何用好这股力量为轻纺城的提升发展贡献力量是每个轻纺城市场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一是思想上要重视,如果将轻纺城比作船,那市场经营户就是水,市场商会就是一个个“蓄水池”,假如对商会工作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那么这个“蓄水池”也可能变成“堰塞湖”,会堆积甚至放大许多来自市场和经营户的“负能量”;二是行动上要鼓励,给予市场商会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空间,鼓励他们参与到市场的日常管理和设计规划中,充分利用他们在人力、财力、信息方面的资源优势为市场持续繁荣添柴加薪。三是管理上要规范,引导市场商会成为区委区政府管理建设轻纺城的参谋、助手,始终确保商会办正事、行正路、传递正能量。
(四)着眼未来,注重创新,努力开拓轻纺城提升发展的“新蓝海”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思考中国轻纺城的转型升级之路,关键还是应该着眼未来,随着信息革命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不断深入,传统专业实体市场的经营模式和发展轨迹正在悄然却又迅速地发生改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具前瞻性的眼光和开放性的思维,谋划探寻轻纺城今后的前进方向。
1、开阔视野,打响柯桥·中国轻纺城大品牌。研究这个问题,迫切需要回答的是轻纺城到底要不要“走出去”?目前,义乌、海宁等地的市场实施了“走出去”战略,在外地投资或合资新办分市场,按照当前形势,我们认为轻纺城市场本身要不要“走出去”有待进一步观察、谋划,但是“柯桥·中国轻纺城”这一品牌输出,是可行的。轻纺城发展至今,其内涵已远非纺织品专业市场这么简单,而是一个具备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市场品牌”,因此,我们不能囿于就市场看“市场”,应用打造品牌的眼光和思路看待轻纺城“品牌输出”这一命题,“多地设点、渐成网络”无疑是品牌营销的较好举措。
2、创新思路,重新审视电子商务发展。电子商务目前看来是轻纺城转型升级无可回避且亟需破解的一大课题。综观国内各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建设情况,虽各有特色,但佼佼者寥寥,能与淘宝、京东比肩者更是其中无一,轻纺城当然不能“例外”。因此我们建议:一是转换发展模式,目前,国内成功的电子商务平台无一例外都是民营企业,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规律有别于传统市场的经营管理模式,创意往往胜于投入,效率往往高于规则。基于此,如果我们仍然按“老套路”出牌,不能激发电子商务建设主体——企业的生机与活力,那么轻纺城的电子商务产业很难有质的飞跃。当然,产业初创期,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十分必要,但是参与多少,必须掌握分寸,我们认为江苏吴江“绸都网”的发展经验可以借鉴,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比较可取。二是聚集网络人气,大力推进轻纺城市场经营户、纺织品企业的电子商务培训工作,力争在现有的“万名电商培训”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培训范围、增加培训对象,尽快在轻纺城市场中形成浓厚的电子商务发展氛围。三是完善配套产业,加快建立能覆盖产业链的电商服务体系,力争引进一批快递、金融、代运营、电商秘书等中介服务企业,尽快形成完善的电子商务企业产业链服务体系。四是可以考虑整合钱清轻纺原料城网上市场,盘活利用多方资源。
3、引领提升,大力发展纺织创意产业和纺织印染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是大力发展纺织创意产业。我们认为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还应着力突出以下三方面:一是整合各方力量,扶持纺织创意企业成长。将纺织创意产业作为轻纺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之一,将其与其他科技创新类产业剥离开来,明确由轻纺城建设主管部门统筹管理,各相关部门应予以纺织创意企业“最大便捷”,各类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应体现明显侧重,让柯桥区纺织创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仅大片冒头,更能个别冒尖。二是引进培育结合,加大纺织创意人才厚度。一方面继续加大对国内外纺织创意类人才的引进力度,另一方面,坚持挖掘、培育本土人才。同时,要想方设法引入、留住一批“高、精、尖”人才,能让他们实实在在扎根柯桥,安安心心为柯桥纺织创意产业贡献才智,逐步改变现阶段纺织创意人才“多而不精,广而不专”的局面,不仅实现人才数量上的增加,更要突破在人才质量上的提档。三是尊重首创精神,优化纺织创意设计环境。政府层面,应进一步明确创意设计产品保护的主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权责划分,形成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在产品开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协同推进,尽全力杜绝仿冒、侵权现象的发生。诚然,创意设计保护是一项系统而繁琐的工程,但意义重大,职能部门义不容辞;社会层面,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商会(协会)组织引导轻纺城经营户自觉保护创意设计专利,推而广之,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创意,侵权必究”的良好氛围,铲除仿冒、侵权的滋生土壤。二是加快纺织印染产业的转型升级。历史证明,柯桥的发展,得益于“市场+印染”的模式,从调研情况来看,这个优势地位无可动摇;同时,也可以深入剖析,“市场+印染”的模式就是“交换+生产”的模式,因此,要促进市场的发展,也需要促进纺织印染加工业的发展,做好印染加工业,需要“两头”进行;一头是提高纺织印染加工业的技术、工艺水平,纺织、印染本质上属于微笑曲线低端产业,应该转换思路,依靠“轻纺城”品牌的设计、创新,经营,努力谋求曲线高端利益。另一头是减少印染加工业的污染程度,需要我们的管理部门统筹抓紧,抓实,抓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