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信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指标。笔者曾以山区农村一所初中与一所高中的161名孩子为研究样本,用自编的量表从功课学习、集体活动、日常生活、身体 外表和人际交往五个维度入手来测定男女孩的自信心。结果发现:农村中学生在自信心上女孩比男孩在总体上有更高的得分,而且男孩得分较低的两个维度是集体活 动和身体外表。由此引发了我们一系列关于农村家庭教育的思考,并对由传统社会文化因素引起的男孩教育观提出了质疑。
【关键词】中学生 自信心 性别差异 家庭教育
一、研究的背景及方法
在教育教学的日常工作中,很多教育工作者发现:女孩在整个班级事务中越来越处于重要地位。近年来,女学生在学习上没有了以前学科老师常说的“女 孩理科成绩差这一现象”。笔者在学生档案管理过程中也作过统计,证实女孩在理科上并不具有劣势。相反女孩在文科上却具有一定的优势。在这方面,国外也有类 似研究明确指出:男孩成绩总体不如女孩,其中的两个原因是男孩不爱背书,和男孩更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的对立而影响学习。[1] 从班 级管理角度而言,女孩办事细心并且更有责任感,工作上也更为积极主动。这一点得到了极大部分班主任的认可。而从班级活动的参与上来说,女孩确实比男孩更主 动积极,也更能发挥出水平。在大学校园,这样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比如在中山大学,该校中文系硕士研究生中女孩比例逐年走高——女孩和男生的比例从 2004年、2005年的6∶1上升到2006年的近乎7∶1。 "一进阶梯教室,一片'姹紫嫣红'的女儿国,养眼是养眼,但是也让人担忧啊!"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敏强教授跟记者说。这些资料充分表 明,男女孩的一些差异在中学(特别是农村中学)确实已经日趋明显。
鉴于此,我们开展了农村中学生自信心性别差异的研究。我们认为自信是个体对自身诸方面的肯定程度,是对自己能力、价值作出客观、正确认知与评价的一种稳定性格特征。自信的人看得起自己、相信自己,也于迎接挑战,走向成功。[2]如何以自信心研究为突破口,找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同时,自信心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这些因素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影响着不同的个体,如何通过区别个体的成长背景来区分不同类型个体的自信心水平 呢?本研究试图以性别为自变量,探讨性别对农村中学生自信心水平的影响,并通过问卷等形式并和类似研究相比较印证,以发掘影响自信心的一些真正原因,为促 进学生心理成长,特别是农村和边远地区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研究随机抽取绍兴县南部山区两校的四个中学班级作了为期两年的跟踪研究。研究以161人为样本,其中男84人,女77人。两校为山区农村典型的 初中及高中,相对绍兴县其它地区来说教学软硬件设施均较薄弱。地方经济在全省属中等地区,学生家长97%为农民。所选样本有助于考察农村环境下学生自信心 的影响因素。
二、相关数据及分析
(一)自信心各维度男女孩均值差异
按上述方法取得有关数据,详细结果见表1:
表 1 自信心各维度男女孩比较
自信心各维度 | 男(84人) | 女(77人) | t值 | ||
平均值 | 方差 | 平均值 | 方差 | ||
功课学习 | 9.57 | 3.10 | 9.52 | 2.02 | 0.20 |
集体活动 | 8.73 | 3.75 | 9.16 | 3.12 | -1.47 |
日常生活 | 9.05 | 2.64 | 8.90 | 2.72 | 0.59 |
身体外表 | 9 | 1.76 | 9.39 | 2.03 | -1.80 |
人际交往 | 9.07 | 1.92 | 9.13 | 2.32 | -0.25 |
总得分 | 45.33 | 34.10 | 46.09 | 28.58 | -0.86 |
注:T值为负代表男孩较女孩不自信
由上述数据,我们可从不同角度作出如下的比较:
表中男孩自信总平均分为45.33,而女孩总平均分为46.09分.研究结果显然表明:整体上农村中学生自信心女孩略高于男孩。
具体对于各维度而言,不能一概而论:就集体活动、身体外表和人际交往三维度来说,男孩确实在整体上不及女孩自信(男孩分别比女孩低0.43、 0.39和0.06分)。就另外功课学习和日常生活两个维度而言,男孩不比女孩逊色,但从平均分上看,这种优势并不明显。(男孩高出女孩分别为0.05分 和0.15分)说明男女孩在自信上的差异是有内容和维度上的区别的。
(二)男女孩自信心不足者比例
鉴于研究前的猜测,男孩不自信的比例应该比女孩高一些,研究中还特地作了表2的所占比例分析,数据获取方法是,取满分的2/3为分界线,规定以 低于或等于2/3分数者为自信不足者。因为每个维度满分12分,所以取8分及以下统计人数,总得分中则取60分的2/3即40分为自信心是否不足的分界 线。
表2 男女孩自信心不足者人数和占总人数的比例表
性别 | 功课学习 | 集体活动 | 日常生活 | 身体外表 | 人际交往 | 总得分 |
男孩 | 23.27 | 40.48 | 27.32 | 29.35 | 30.36 | 15.18 |
女孩 | 16.21 | 25.32 | 28.36 | 14.19 | 24.31 | 8.10 |
(注:表内数据分别为人数和占总数比例)
从表2可见,总体上男孩不自信的比例为18%,而女孩为10%,我们可以这么认为,男孩中不自信的人数比例更多,而女孩中不自信的比例相对低一 些。由于在方差上的一些区别,从此表还不能断定男孩中高自信者比例较低。但具体分析表2可发现男孩在功课学习、集体活动、身体外表和人际交往这四方面自信 心不足者均有较高的比例,特别是集体活动中男孩确实不如女孩自信,这与事先的预料是相吻合的。
(三)男女孩高自信心者比例分析
男孩中不自信者的比例较高不能从逻辑上推出男孩高自信心者的比例较低,那么男女孩高自信者的比例又是怎样的呢?笔者以总得分的5/6为高自信心的分界线,规定每个维度得分10分以上为该维度的高自信心者,总分在50分以上为总的高自信心者,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男女孩高自信者人数及占总数的比例
| 功课学习 | 集体活动 | 日常生活 | 身体外表 | 人际交往 | 总得分 |
男孩 | 49.58 | 29.35 | 41.49 | 32.26 | 35.42 | 25.30 |
女孩 | 41.53 | 35.45 | 26.33 | 44.57 | 36.47 | 20.26 |
(注:表中每格数据分别为人数和所占比例)
结果表明:男孩中高自信心者占了总数的30%,比女孩要高出四个百分点,男孩在功课学习和日常生活两方面均比女孩有更高的自信的比例。但在集体 活动、身体外表和人际交往方面显然不及女孩有更高的自信的比例。(分别低出10个、21个和5个百分点。特别是在集体活动和身体外表两方面男孩所占比例明 显低于女孩。综合以上三表结果,我们认为:在在功课学习方面,男孩的自信心两极分化程度较大;在日常生活的自信心方面,男孩稍优于女孩;而在集体活动、身 体外表和人际交往这三方面,男孩则明显不足, 而又以以身体外表最为突出。
三、原因分析
从我国社会传统观念上来分析:家庭和社会那种“男儿当自强”的角色期望为男孩的奋斗和成长提供了动力,也容易使男孩对自己具有性别上的自信,传 统学校教育中对男性奋斗成才的大力宣传更为男孩的成长提供了信心与动力。同时女孩做事特有的内归因方式使女孩在失败后更容易作出缺乏能力的消极归因,也容 易使女孩丧失自信。在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使不少家庭的女孩子在一生下来就蒙上了一层发展的阴影。所有这些,都应该对男孩自信心的培养更有利。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农村中学女孩在自信心方面反而略高于男孩,而且在集体活动和身体外表这两方面明显高于男孩,而且这又与上世纪的一些研究形成 一定的反差。为什么?首先,我们认为这是由我国新时期农村特殊的环境特点所决定的,特别和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以及农民重男轻女思想有一定的关系。在农 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农民受封建观念的影响,仍然抱有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的观念。由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在浙江山区农村,育龄妇女第一胎生育女 孩的家庭允许生育第二胎。这样在农村,男孩要么是独子,要么是是长女的弟弟,在当前中国的传统观念下,这两种情形无疑使男孩自然而然地得到更多的照顾和关 爱,甚至是过度保护。而女孩从概率的角度来看则有2/3的机会做姐姐,这样的情形下女孩也自然被很多父母要求能照顾好弟弟或妹妹,也为她们从小能力的培养 和自信心的建立获得了良机,我们把这样的位置称为成长“有利位置”,而事实上这种位置是由于家长的观念而无意识形成的。(如下图)
第一胎: 女(有利位置) 男(不利位置)
第二胎: 女 男(不利位置)
实际工作中,笔者和同事们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接触过很多“姐姐-弟弟型”的典型家庭:姐姐是高中或大学生,从小被家长要求学习好,并照顾好弟弟, 能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从小能力得以一定的锻炼,这样的女孩现在无论在学校里,还是在家里都能恰当处事,大胆参与各种事务。所以,无论在学习上,还是日常 事务中都很有自信。而弟弟是初中生,在家中是姐姐和父母以及祖父祖母宠爱保护的对象,从小被禁止做任何有一丝危险的活动。长期以来,动手能力和社交能力没 有培养好,处事能力被削弱。长此以往,容易在生活和学习中受挫而丧失自信。在我国农村,不少农民当初做“超生游击队”,多年“抗战”换来的“胜利果实” ——儿子在众星捧月中长大,成人后因不够自信,不会处事而成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问题青少年,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以上事例充分说明:“过度保护 ——束缚手脚——无能——自信丧失”正是农村男孩子自信心不如女孩子的重要原因,而重男轻女思想是这一现象的产生有重要原因。同样的现象,在城市就不太可 能发生,因为城市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同时城市家长较少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左右。所以,通过全社会的努力,从根源上杜绝重男轻女的封建观念,不仅对男孩子 摆脱家庭的宠爱和束缚,更大程度地自强不息是极为有利的,而且也有利女孩子得到公平的家庭关怀和温暖,同样也有利女孩获得来自家庭的公平的爱。这里,笔者 也要斗胆对我省农村允许第一胎是女孩的家庭生育第二胎这一计划生育政策提出质疑:在封建观念残余还是比较深的农村,这一政策是否在某种程度上误导人们去重 男轻女,并使更多的男孩走向自卑,更多的女孩走向无奈?
男孩在功课学习方面的自信心的突出特点是:不自信和自信的比例都较女孩高。这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是男女孩本身成绩就有差异?还是男孩相对来说自 信心有其区别女孩的特点?笔者通过对上述四个班的学生成绩调查后发现:在各班学习成绩前十位的四十名学生中男孩占了25位,占62.5%,而后十位的四十 名学生中男孩占24位,占60%,这说明男孩成绩确实在优等和差等成绩中都占较大比重,说明男孩成绩确实有两极分化的现象。无疑,这同男孩自信心的两极分 化现象形成一种关联。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社会和家庭对男孩在学习成绩上有过高的期望,导致男孩中的一部分因成功而获得好评,增强了自我效能感,增强了 自信,从而形成了“学习-成功-自信-学习-更成功”的良性循环。而男孩中的一部分因失败而获得较多的打击,甚至父母的责骂,陷入了“学习-失败-自卑- 厌学-失败”的恶性循环中。而对于女孩,农村普遍还存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观念,甚至有现在学得好不如将来嫁得好的观念。总之,女孩学习上,家长总 体没有这么高的期望,所以也就没有这种学习上大起大落的心理上的不同。
四、家庭教育的启示
启示1:过度保护束缚孩子的手脚,制约孩子的自信心发展。
太多的农村家庭因男孩的诞生而欣喜若狂,于是“四二一”式的家庭环境下,祖辈宠着孩子,父母护着孩子,过多的保护使一些孩子几乎丧失生活自理能 力和正常发展的可能。孩子的这种能力和自信的丧失可能在小学阶段还不是十分明显,一旦上初中,孩子一旦脱离父母的日常照料,这样的孩子很快显示出他笨拙和 自卑的一面,而且这种不良影响可能延续孩子的一生,使孩子人格扭曲,一生都生活在阴影中。
启示2:男孩在学习上的自信心引导较之女孩更为迫切。
我们的家庭教育应在以下几方面引起注意:功课学习仅是孩子成长的一个方面,生命个体成长与将来是否成功与幸福并不是简单地由学习成绩的好坏来直 接决定的。同时我们对孩子不能有过高的期望,否则孩子经受不起太大的打击,容易丧失自信。同时在孩子失败的时候,家长和老师应更多地给以精神上的鼓励,让 孩子重塑自信。
启示3:男孩的自信心引导应着重体现在集体活动和身体外表两方面。
首先,在集体活动方面,从小家庭应引导男孩子多与人交往,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胆量。对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很多家庭会把它当成对学习有影响的 一种额外负担,殊不知这些活动正是锻炼孩子的勇气,培养孩子的能力,增强孩子自信的重要的机会,所以家庭一定要支持孩子去参与各种活动,使孩子全面发展。
其次,从身体外表角度来分析,对外表的自信培养要贯彻一个原则: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现在我们一些男孩比女孩更敏感,一点点身体和 面容上的小问题就会引起他内心的焦虑。家庭对孩子这方面的心理要有细心的呵护,引导孩子在医生的治疗下改变外表和身体上的一些缺憾,对不能改变的事实,要 用接受的态度对待自己,宽容自我,坦然面对。
以上这些建议,主要是针对男孩教育而言。而事实上,我们研究男女孩性别差异的初衷是为了借此找到教育和引导所有学生健康成长的措施,而不是人为 地把学生加以单纯地区别和归类。也就是说,男女孩的生理差异作为一种不可控制的因素不是我们所要考察的,男女孩所接受的不同的教育影响才是我们所要探究 的。通过研究分析,我们认识到农村家庭和学校教育中不自觉地对孩子的一些性别认识上和态度上的差异导致了孩子在自信心上的一些区别和变化。自信心是孩子心 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指标,是家庭和学校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每一位学生的自信心,自觉把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做法剔除,定期为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上的动力和行为上的支持。